CN212258439U -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8439U
CN212258439U CN202020663764.XU CN202020663764U CN212258439U CN 212258439 U CN212258439 U CN 212258439U CN 202020663764 U CN202020663764 U CN 202020663764U CN 212258439 U CN212258439 U CN 212258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load
power supply
switch group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637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敏
顾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light (Shanghai) Indust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637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8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8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8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包括:第一负载;第一主电源,通过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一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一线路上;副电源,通过第二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二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二线路上;第二负载,所述副电源通过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第三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三线路上;第二主电源,通过第四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第四开关组,设于所述第四线路上;控制部,适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可根据电路情况调控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便于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背景技术
路灯、户外投光灯、户外音响等大功率设备需要利用电源阵列管理器支持供电。电源阵列管理器具有多个电源输入口及多个输出口,输出口与电源输入口一一对应。电源输入口适于连接电源,输出口适于连接负载。连接某一电源输入口的电源用于为与相应输出口连接的负载供电。由此,电源通过电源阵列管理器与负载相匹配,实现相应负载的供电。
路灯、户外投光灯、户外音响等大功率设备匹配的电源一般为大功率户外电源。大功率户外电源是整个电源阵列管理器产品系统中的易失效部件,占各种失效情况的50%以上。
因此,现有电源阵列管理器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便于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实现智能化供电控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包括:第一负载;第一主电源,通过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一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一线路上;副电源,通过第二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二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二线路上;第二负载,所述副电源通过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第三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三线路上;第二主电源,通过第四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第四开关组,设于所述第四线路上;控制部,适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可选的,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还包括:第一监测部,所述第一监测部包括:第一电压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电源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息;第一电流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电源电流,并输出第一电流信息。
可选的,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还包括:第二监测部,所述第二监测部包括:第二电压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二主电源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息;第二电流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二主电源电流,并输出第二电流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部包括: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开关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可选的,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还包括:第五线路,所述第五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第五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五线路上;第六线路,所述第六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六开关组,设于所述第六线路上;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还适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组及所述第六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所述第二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交接;还包括:第一输出线路,所述第一输出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交接处,所述第一输出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三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五端部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四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所述第七端部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相交接;还包括:第二输出线路,所述第二输出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交接处,所述第二输出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电源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一主电源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一防水接头;所述第二主电源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二主电源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二防水接头。
可选的,所述第一负载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一负载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三防水接头;所述第二负载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二负载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四防水接头。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ORing电路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ORing电路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ORing电路及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四ORing电路及第四开关可选的,所述第一ORing电路包括第一ORing控制器及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一ORing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二ORing电路包括第二ORing控制器及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ORing控制器,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三ORing电路包括第三ORing控制器及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ORing控制器,所述第三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D极,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四ORing电路包括第四ORing控制器及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四ORing控制器,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D极,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及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四二极管及第四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第一主电源通过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所述副电源通过第二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因而所述第一主电源及所述副电源均能够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电能供应。所述第一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一线路上,所述第二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二线路上,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可根据电路情况调控所述第一开关组及所述第二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从而在所述第一主电源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为所述副电源供电,或者在所述第一负载出现故障时及时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组及所述第二开关组。同样的,所述副电源通过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所述第二主电源通过第四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因而所述第二主电源及所述副电源均能够对所述第二负载进行电能供应。所述第三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三线路上,所述第四开关组设于所述第四线路上,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可根据电路情况调控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从而在所述第二主电源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为所述副电源供电,或者在所述第二负载出现故障时及时断开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由此,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可根据电路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从而实现智能化供电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阵列管理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副电源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的第一开关组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的第二开关组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的第三开关组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的第四开关组的电路原理图;
图7及图8是图1所示的副电源、第一主电源、第二主电源及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第一主电源、第二主电源及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第三防水接头及控制部上第三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进行分析,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包括:第一负载;第一主电源,通过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二主电源,通过第二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所述第一主电源为第一负载供电,所述第二主电源为第二负载供电。
当所述第一主电源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即会受到影响。同样的,当所述第二主电源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二负载也难以继续正常工作。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的供电方式单一,难以及时应对所述第一主电源或者第二主电源出现故障的情况,容易影响到所述第一负载及第二负载的正常运行。
发明人对上述电源阵列管理器进行了研究,经创造性劳动,发明人注意到,通过设计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包括:第一负载、第一主电源、第一开关组、副电源、第二开关组、第二负载、第三开关组、第二主电源、第四开关组及控制部,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可实现智能化供电控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100,包括:第一负载210、第一主电源310、第一开关组410、副电源500、第二开关组420、第二负载220、第三开关组430、第二主电源320、第四开关组440及控制部600。所述第一主电源310通过第一线路110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所述第一开关组410设于所述第一线路110上。所述副电源500通过第二线路120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所述第二开关组420设于所述第二线路120上。所述副电源500还通过第三线路130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所述第三开关组430设于所述第三线路130上。所述第二主电源320通过第四线路140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所述第四开关组440设于所述第四线路140上。所述控制部600适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所述第二开关组420、所述第三开关组430及所述第四开关组440的连通与截断。
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及所述副电源500通过不同线路与所述第一负载210连接,因此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及所述副电源500均能够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由此第一负载210供电方式不再单一。所述控制部600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及所述第二开关组420的连通与截断,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负载210的供电方式。由此,所述控制部60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主电源310、所述副电源500及所述第一负载210的工作状态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
当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工作状态正常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连通,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420截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
当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420连通,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截断,从而对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方式进行切换,所述副电源500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保证所述第一负载210的正常供电,防止所述第一负载210运行出现停歇。
当所述第一负载210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及第二开关组420均截断,防止继续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引起所述控制部600、所述第一主电源310或者所述副电源500故障,也有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及所述副电源500通过不同线路与所述第二负载220连接,因此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及所述副电源500均能够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由此为第二负载220供电方式多样化选择提供支持。所述控制部600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主电源320、所述副电源50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组430及所述第四开关组440的连通与截断,从而选择合适的第二负载220供电方式。
当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工作状态正常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组440连通,且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组430截断,所述第二主电源320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
当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组430连通,且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组440截断,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方式由所述第二主电源320供电切换为所述副电源500供电,从而及时应对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出现故障的情况,保证所述第二负载220的正常运行。
当所述第二负载220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组430及第四开关组440均截断,防止继续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引起所述控制部600、所述第二主电源320或者所述副电源500故障,也有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当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及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均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部60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及第四开关组440均截断,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420及所述第三开关组430连通,所述副电源500同时为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
图2是图1所示的副电源500输出电压V与输出电流I的关系图。
具体的,当所述副电源500同时为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时,若所述副电源500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的功率总和,则会出现所述副电源500超载的情况。在所述副电源500不超载的情况下,所述副电源500工作在恒压模式下,输出电压V为恒定值;而当所述副电源500处于超载的情况下,所述副电源500则通过调节输出电压V的方式保证恒定总功率的输出。如图2所示,当所述副电源500的输出电流I超出i0时,例如i0=16.66A,所述副电源500处于超载状态。在I=i0~i1范围内,所述副电源500的输出电压V降低,输出电流I则随输出电压V降低而上升,所述副电源500输出的总功率保持不变。此时,若所述副电源500的输出电流I减小,所述副电源500的输出电压V则随输出电流I减小而回升。其中,i1为过流保护点。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310;所述第二线路12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所述副电源500;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交接。
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还包括:第一输出线路151,所述第一输出线路15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交接处,所述第一输出线路15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由此,所述第一负载210仅需具有一个第一负载210供电输入接口,便于安装,并有助于简化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结构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路130具有相对的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五端部连接所述副电源500;所述第四线路140具有相对的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所述第七端部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320;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相交接。
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还包括:第二输出线路152,所述第二输出线路152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交接处,所述第二输出线路15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由此,所述第二负载220仅需具有一个第二负载220供电输入接口,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并有助于简化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结构组成。
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还包括:第一监测部710及第二监测部720,所述第一监测部710适于检测所述第一主电源310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所述第二监测部720适于检测所述第二主电源320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部710包括:第一电压监测单元(未示出),适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电源310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息;第一电流监测单元(未示出),适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电源310电流,并输出第一电流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监测部720包括:第二电压监测单元(未示出),适于监测所述第二主电源320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息;第二电流监测单元(未示出),适于监测所述第二主电源320电流,并输出第二电流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600包括:接收单元610,适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开关控制单元620,适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610接收的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所述第二开关组420、所述第三开关组430及所述第四开关组440的连通与截断。
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具有稳定的电压输出时,例如所述第一主电源310(额定电压为48V)的输出电压稳定在48V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2V,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的工作状态正常,所述第一主电源310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
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一主电源310输出电压较低,并根据所述第一电流信息分析所述第一主电源310输出电流过高时,例如所述第一主电源310(额定电压为48V)输出电压在10V~46V,输出电流为额定工作电流的1.2倍,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一负载210出现故障,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截断,并维持所述第二开关组420截断的状态。
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一主电源310输出电压过低,例如所述第一主电源310(额定电压为48V)的输出电压在0~10V范围内,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出现故障,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截断,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420连通,从而切换为所述副电源500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
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一主电源310输出电压时断时续,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出现故障,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截断,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420连通,从而切换供电方式。
同样的,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具有稳定的电压输出时,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二主电源320的工作状态正常,所述第二主电源320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
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二主电源320输出电压较低,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信息分析所述第二主电源320输出电流过高时,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二负载220出现故障,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组440截断,并维持所述第三开关组430截断的状态。
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分析所述第二主电源320输出电压过低,或者分析所述第二主电源320输出电压时断时续,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判断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出现故障,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组440截断,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组430连通,从而切换为所述副电源500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第一开关组410的电路原理图。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4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ORing电路及第一开关413。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ORing电路包括第一ORing控制器411及第一MOS管412,所述第一MOS管412的G极连接所述第一ORing控制器411,所述第一MOS管412的S极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310,所述第一开关4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所述第一开关4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
所述第一ORing电路有助于保证电流沿正常方向输出,从而防止倒灌。
所述第一ORing控制器411为LM5050-1型ORing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ORing控制器411具有:第一电源端子VS,位于第一端子位;第一接地端子GND,位于第二端子位,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ND接地;第一启停端子OFF,位于第三端子位;第一输入端子IN,位于第四端子位,所述第一输入端子IN连接所述第一MOS管412的S极;第一栅极端子GATE,位于第五端子位;第一输出端子OUT,位于第六端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端子GATE连接所述第一MOS管412的G极,且连接线路上设有第一电阻R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子OUT连接所述第一MOS管412的D极,且所述第一输出端子OUT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VS相连接,连接线路上设有第二电阻R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启停端子OFF接地,且所述第一启停端子OFF接地的线路上设有第三电阻R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410还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VS。
图3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所述控制部600向所述第一开关413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413适于接收所述控制部600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连通或截断。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第二开关组420的电路原理图。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组42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ORing电路及第二开关4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ORing电路包括第二ORing控制器421及第二MOS管422,所述第二MOS管422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ORing控制器421,所述第二MOS管422的S极连接所述副电源500,所述第二开关4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所述第二开关4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
所述第二ORing电路有助于保证电流沿正常方向输出,从而防止倒灌。
所述第二ORing控制器421为LM5050-1型ORing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ORing控制器421具有:第二电源端子VS,位于第一端子位;第二接地端子GND,位于第二端子位,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ND接地;第二启停端子OFF,位于第三端子位;第二输入端子IN,位于第四端子位,所述第二输入端子IN连接所述第二MOS管422的S极;第二栅极端子GATE,位于第五端子位;第二输出端子OUT,位于第六端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栅极端子GATE连接所述第二MOS管422的G极,且连接线路上设有第四电阻R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端子OUT连接所述第二MOS管422的D极,且所述第二输出端子OUT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VS相连接,连接线路上设有第五电阻R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启停端子OFF接地,且所述第二启停端子OFF接地的线路上设有第六电阻R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组420还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子VS。
图4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所述控制部600向所述第二开关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适于接收所述控制部600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连通或截断。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第三开关组430的电路原理图。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组4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三ORing电路及第三开关4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ORing电路包括第三ORing控制器431及第三MOS管432,所述第三MOS管432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ORing控制器431,所述第三MOS管432的S极连接所述副电源500,所述第三开关4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D极,所述第三开关4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
所述第三ORing电路有助于保证电流沿正常方向输出,从而防止倒灌。
所述第三ORing控制器431为LM5050-1型ORing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ORing控制器431具有:第三电源端子VS,位于第一端子位;第三接地端子GND,位于第二端子位,所述第三接地端子GND接地;第三启停端子OFF,位于第三端子位;第三输入端子IN,位于第四端子位,所述第三输入端子IN连接所述第三MOS管432的S极;第三栅极端子GATE,位于第五端子位;第三输出端子OUT,位于第六端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栅极端子GATE连接所述第三MOS管432的G极,且连接线路上设有第七电阻R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出端子OUT连接所述第三MOS管432的D极,且所述第三输出端子OUT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VS相连接,连接线路上设有第八电阻R8。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启停端子OFF接地,且所述第三启停端子OFF接地的线路上设有第九电阻R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组430还包括: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端子VS。
图5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所述控制部600向所述第三开关433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开关433适于接收所述控制部600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连通或截断。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第四开关组440的电路原理图。
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组440包括相连接的第四ORing电路及第四开关44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ORing电路包括第四ORing控制器441及第四MOS管442,所述第四MOS管442的G极连接所述第四ORing控制器441,所述第四MOS管442的S极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320,所述第四开关44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D极,所述第四开关44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
所述第四开关组440有助于保证电流沿正常方向输出,从而防止倒灌。
所述第四ORing控制器441为LM5050-1型ORing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ORing控制器441具有:第四电源端子VS,位于第一端子位;第四接地端子GND,位于第二端子位,所述第四接地端子GND接地;第四启停端子OFF,位于第三端子位;第四输入端子IN,位于第四端子位,所述第四输入端子IN连接所述第四MOS管442的S极;第四栅极端子GATE,位于第五端子位;第四输出端子OUT,位于第六端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栅极端子GATE连接所述第四MOS管442的G极,且连接线路上设有第十电阻R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输出端子OUT连接所述第四MOS管442的D极,且所述第四输出端子OUT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VS相连接,连接线路上设有第十一电阻R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启停端子OFF接地,且所述第四启停端子OFF接地的线路上设有第十二电阻R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组440还包括: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源端子VS。
图6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所述控制部600向所述第四开关443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第四开关443适于接收所述控制部600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连通或截断。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及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四二极管及第四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均有助于限制电流输出方向,防止倒灌。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包括:所述接收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部及第二监测部。
参考图7至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600,所述第一主电源310连接所述控制部600处设第一防水接头810;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600,所述第二主电源320连接所述控制部600处设第二防水接头8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载210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600,所述第一负载210连接所述控制部600处设第三防水接头830;所述第二负载220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600,所述第二负载220连接所述控制部600处设第四防水接头840。
所述第一防水接头810、所述第二防水接头820、所述第三防水接头830及所述第四防水接头840,有助于提高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防水性能,防止户外环境中的水(例如雨水)影响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600为电源阵列管理器。
参考图10,所述控制部600上设有:适于所述第一防水接头810插入的第一接口(未示出);适于所述第二防水接头820插入的第二接口(未示出),适于所述第三防水接头830插入的第三接口831,适于所述第四防水接头840插入的第四接口(未示出)。
所述第三接口831作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输入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作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输入接口。
参考图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阵列管理器100还包括:第五线路(未示出),所述第五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第五开关组(未示出),设于所述第五线路上;第六线路(未示出),所述第六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第六开关组(未示出),设于所述第六线路上;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还适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组及所述第六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其中,所述第五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五ORing电路及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六ORing电路及第六开关。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开关组还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五二极管及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组还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六二极管及第六开关。
所述第一主电源310通过所述第五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220,因而所述第一主电源310也能够为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使得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方式更为多样化,可提供的选择更多,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故障情况。
同样的,所述第二主电源320通过所述第六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210,因而所述第二主电源320也能够为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从而提高所述第一负载210供电方式选择的多样性,以更好的应对各种故障情况。
例如,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发生故障,且所述副电源500也发生故障时,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一电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工作状态正常,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组440及所述第三开关组430截断,连通所述第五开关组及所述第一开关组410,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同时为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同时为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时,若所述第一主电源310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的功率总和,则会出现所述第一主电源310超载的情况。在所述第一主电源310不超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工作在恒压模式下,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当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处于超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则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的方式保证恒定总功率的输出。
同样的,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一电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主电源310发生故障,且所述副电源500也发生故障时,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工作状态正常,则所述开关控制单元62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410及所述第二开关组420截断,连通所述第六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440,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同时为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
具体的,当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同时为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供电时,若所述第二主电源320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负载210及所述第二负载220的功率总和,则会出现所述第二主电源320超载的情况。在所述第二主电源320不超载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工作在恒压模式下,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当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处于超载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主电源320则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的方式保证恒定总功率的输出。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负载;
第一主电源,通过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第一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一线路上;
副电源,通过第二线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第二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二线路上;
第二负载,所述副电源通过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第三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三线路上;
第二主电源,通过第四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第四开关组,设于所述第四线路上;
控制部,适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监测部,所述第一监测部包括:
第一电压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电源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息;
第一电流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电源电流,并输出第一电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监测部,所述第二监测部包括:
第二电压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二主电源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息;
第二电流监测单元,适于监测所述第二主电源电流,并输出第二电流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
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
开关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及所述第四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线路,所述第五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第五开关组,设于所述第五线路上;
第六线路,所述第六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第六开关组,设于所述第六线路上;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还适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电流信息、所述第二电压信息及所述第二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组及所述第六开关组的连通与截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所述第二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交接;
还包括:第一输出线路,所述第一输出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交接处,所述第一输出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五端部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四线路具有相对的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所述第七端部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相交接;
还包括:第二输出线路,所述第二输出线路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交接处,所述第二输出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电源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一主电源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一防水接头;所述第二主电源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二主电源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二防水接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一负载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三防水接头;所述第二负载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二负载连接所述控制部处设第四防水接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ORing电路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ORing电路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ORing电路及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四ORing电路及第四开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ORing电路包括第一ORing控制器及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一ORing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ORing电路包括第二ORing控制器及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ORing控制器,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ORing电路包括第三ORing控制器及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ORing控制器,所述第三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副电源,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D极,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ORing电路包括第四ORing控制器及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四ORing控制器,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源,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D极,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阵列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及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及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组包括相连接的第四二极管及第四开关。
CN202020663764.XU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Active CN212258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3764.XU CN212258439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3764.XU CN212258439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8439U true CN212258439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63764.XU Active CN212258439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8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3546B (zh) 電源管理系統及驅動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開關之方法
US201101820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manage power usage
US7872373B2 (en) Device for supply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US20090206794A1 (en) Linearly regulated battery charger
CN102118909B (zh) 驱动发光二极管的升压电路
CN102593946B (zh) 基于功率mosfet应用的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1925298A (zh) 一种电源系统中无待机电源的中、大功率开关电源
CN101677193A (zh) 具有隔离接口和远程接通/关断的电路
US5867377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serve battery-powered, partitione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under light load conditions
CN111463894B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102118052A (zh) 电源管理系统
CN107706906A (zh) 防倒灌电路及电源冗余电路
EP1176705B1 (en) Low consumption converter directly connectable to the mains
CN108880230B (zh) 基于开关电源斩波电压的电源并联控制模块及并联系统
CN212258439U (zh) 一种电源阵列管理器
CN212162913U (zh) 交互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不间断直流稳压电源及车辆
CN210577772U (zh) 一种低功耗欠压锁定电路
CN109347466B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1931317B (zh) 电源启动控制电路和电源
CN112653115B (zh) 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CN103200726A (zh) Led照明设备的控制电路的供电电路及led照明设备
CN2894147Y (zh) 电视机电源的待机调整切换电路
CN206807131U (zh) 一种低压降防倒灌主备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210405094U (zh) 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双向直流变换器和电器设备
CN105763031B (zh) 一种宽输入电压范围的自动调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15, 188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Patentee after: Starlight (Shanghai)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building 15, No. 188,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14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WE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