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8522U -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8522U
CN212248522U CN202020883838.0U CN202020883838U CN212248522U CN 212248522 U CN212248522 U CN 212248522U CN 202020883838 U CN202020883838 U CN 202020883838U CN 212248522 U CN212248522 U CN 212248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ayer
drainage
wat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38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术友
林云青
黄陈磊
杨明龙
何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tai Pla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tai Pla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tai Pla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tai Pla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838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8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8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8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包括首层排水系统和次层排水系统,该首层排水系统包括首层排水管组件,该首层排水管组件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层总排水管道、首层马桶排污管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该次层排水系统包括横管排水组件以及分别连通横管排水组件且位于两侧的次层排水管组件以及水封组件,该次层排水管组件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次层马桶排污管以及横管排水组件相连通,该横管排水组件与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该横管排水组件包括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该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闭合形成扁形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的底面倾斜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排水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有以下两个阶段:
参照图1,图1中所示的建筑排水系统为第一代建筑排水系统,包括与地漏相连的第一连接管101、与洗漱台相连的第二连接管201以及与马桶相连的第三连接管301,该第一连接管101、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301均贯穿楼板401 设置。该第一连接管101中的废水、第二连接管201中的废水以及第三连接管301 中的污水通过总管501通入汇流立管601中并排出。由于第一连接管101、第二连接管201以及第三连接管301均贯穿楼板401设置,第一代建筑排水系统侵占下层空间严重、排水时噪音大、管道检修困难且管道若发生渗漏会对下层住户产生影响。
参照图2,图2中所示的建筑排水系统为第二代建筑排水系统,即降板同层排水系统。其中,与地漏相连的第一连接管101、与洗漱台相连的第二连接管201、与马桶相连的第三连接管301设置在楼板401的上方,楼板401上方形成垫层701。第一连接管101中的废水、第二连接管201中的废水以及第三连接管301中的污水通过总管501通入汇流立管601中并排出。第一连接管101、第二连接管201、第三连接管301以及总管501均设置在垫层701中。第二代建筑排水系统尽管解决了第一代建筑排水系统渗漏影响下层住户的问题,但是在使用第二代建筑排水系统时,在管道安装处需要降低楼板401的高度,依旧侵占下层住户的空间,且垫层内易发生积水现象,管道检修困难、不方便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无需降楼板或减少降楼板的高度,且能实现稳定排水功能的排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包括首层排水系统和次层排水系统,所述首层排水系统包括首层排水管组件和首层地漏排污管,所述首层排水管组件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层总排水管道、首层马桶排污管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次层排水系统包括横管排水组件以及分别连通所述横管排水组件且位于两侧的次层排水管组件以及水封组件,所述次层排水管组件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次层马桶排污管以及横管排水组件相连通,所述横管排水组件与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横管排水组件包括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闭合形成扁形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排水管组件包括首层旋流三通,所述首层旋流三通包括首层第一进水管以及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首层第二进水管;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的上部与所述上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的下部与所述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与所述首层马桶排污管相连通;
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的内边缘与首层第一进水管的内边缘相切;
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与首层第一进水管连通处为一体积膨大的首层管壁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为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首层挡板,所述首层挡板设置在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与首层第一进水管的连通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首层稳压膜,所述首层稳压膜设置在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与首层第一进水管的连通处。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稳压膜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与首层第二进水管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的上端设有首层管盖,所述首层管盖上设有首层管接口,所述首层管接口分别与首层第一进水管和上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和上层总排水管道之间的首层伸缩节,所述首层伸缩节的下端插接在所述首层管接口上,且与所述首层管接口相连通;所述首层伸缩节的上端与上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首层伸缩节的上端内壁设有首层密封圈,所述首层密封圈与上层总排水管道的外壁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的下端设有首层第一立管,所述首层第一立管位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之间,且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地漏排污管与首层干区地漏、首层湿区地漏以及首层洗脸盆排污管均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结构靠近水封组件一侧的高度高于靠近次层排水管组件一侧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均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靠近次层排水管组件一侧的次层第一立管接口以及靠近水封组件一侧的废水管接口;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与所述次层第一立管接口相对的第二立管以及与所述废水管接口相对的存水件,所述次层第一立管接口、废水管接口、第二立管以及存水件均连通所述腔体结构;
所述第二立管与所述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次层排水管组件包括次层旋流三通,所述次层旋流三通包括次层第一进水管以及与所述次层第一进水管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次层第二进水管,所述次层第一进水管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次层第二进水管与所述次层马桶排污管相连通,所述次层第一进水管的下部设有次层第一立管,所述次层第一立管与所述次层第一立管接口相连通;所述次层第二进水管的内边缘与次层第一进水管的内边缘相切,所述次层第二进水管与次层第一进水管连通处为一体积膨大的次层管壁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水封组件包括地漏以及与所述地漏可拆卸连接的废水管,其中:
所述废水管与废水管接口相连通;
所述地漏包括设置在所述废水管上侧的地漏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废水管下侧的连接管,所述地漏盖与连接管均与废水管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管与废水管连接后伸入所述存水件的腔体内部,且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与所述存水件的内壁之间均存在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地漏盖包括篦子、第一过滤网以及安装件,其中:
所述篦子和第一过滤网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件的上侧,且所述篦子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
所述安装件的下侧设有调节件,所述安装件通过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废水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管的顶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次层洗脸盆排污管、次层干区地漏以及首层地漏排污管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废水管侧壁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废水管的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废水管的连接处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废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结构内位于所述第二立管处还设有引流件,所述引流件使废水沿所述第二立管的内壁切线方向旋流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立管处的引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存水件的上沿高于所述腔体结构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内壁隔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存水件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外周面还设置有环绕的防水翼环。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结构内位于所述第二立管处还设有防返溢机构,其中:
所述防返溢机构包括防返溢球座和防返溢球;
所述防返溢球座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立管的积水排出孔,所述防返溢球放置在所述积水排出孔上;
所述第一装配件上对应所述积水排出孔的位置还设有积水流入孔,所述积水流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防返溢球的直径;
所述积水流入孔与积水排出孔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对于首层排水系统而言,当污水沿首层第二进水管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时,首层管壁腔体的设置可以增大污水贴壁旋流的曲率半径。当污水排量较大时,可以有效增加污水的排放速度,确保污水能够贴壁旋流,避免水塞形成,同时减少排水噪音的产生。
2、对于次层排水系统而言,通过设置具有扁形腔体的横管排水组件,并将横管排水组件与次层排水管组件、水封组件相互连通,使得次层排水管组件导流的马桶污水,以及水封组件导流的废水都一并汇入了横管排水组件中,再经第二立管排入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采用多个排污管道,施工繁琐,排污管占据的空间大,需要降低楼板层的技术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横管排水组件为扁形腔体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排污管占用的空间,实现了不降低楼板层的技术效果,同时也使得卫生间的高度,可以同客厅、卧房的高度一致。此外,马桶污水通过次层排水管组件导流至第二立管中,废水通过水封组件导流至第二立管中,污水与废水分别通过各自的管道进入第二立管中,实现了污废分离,更符合卫生要求。
3、横管排水组件底部倾斜设置巧妙地利用了重力原理,将废水和多余的污水汇至第二立管,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与存水件巧妙配合,使得从存水件流出横管排水组件的废水可以从存水件上沿向四周溢出,增大了废水的排出空间,防止废水不能及时的排出。
4、水封组件的地漏、连接管和废水管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当汇集系统内部发生堵塞时,检修人员不需要拆除墙壁就能检修拥堵处,只需在淋浴地漏处拆除篦子、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连接管即可检修堵塞故障,方便易行,特别是导流管设置在废水管的侧壁上,在导流管发生堵塞时,检修人员也只需拆卸上述部件即可进行检修。
5、水封组件为多器具共用水封,地漏与干区排水管道共用一个水封,提高了水封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水封失效的故障率,减少水封破坏率,减少立管内的有害物质进入室内的几率,从而起到防疫功能;
6、通过在存水件底部设置金属支架支撑水封组件,使得水封组件与楼板表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发生火灾时,避免水封组件与火焰直接接触从而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第一代建筑排水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第二代建筑排水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首层排水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首层伸缩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隐藏掉首层伸缩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次层排水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次层伸缩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隐藏掉首层伸缩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3中横管排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第二装配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横管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横管排水组件安装在楼板内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水封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1、第一连接管;201、第二连接管;301、第三连接管;401、楼板;501、总管;601、立管;701、垫层;1、首层排水系统;11、首层排水管组件;12、首层地漏排污管;13、上层总排水管道;14、首层马桶排污管;15、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6、首层洗脸盆排污管;17、首层干区地漏;18、首层湿区地漏; 111、首层第一进水管;112、首层第二进水管;113、首层管壁腔体;114、首层挡板;115、首层稳压膜;116、首层管盖;117、首层管接口;118、首层第一立管;119、首层伸缩节;1191、首层外层圆管;1192、首层内层圆管;1193、首层密封圈;2、次层排水系统;21、横管排水组件;22、次层排水管组件;23、水封组件;25、马桶排污管;26、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27、洗脸盆排污管;28、干区地漏;221、次层第一进水管;222、次层第二进水管;223、次层管壁腔体;224、次层挡板;225、次层稳压膜;226、次层管盖;227、次层管接口;228、次层第一立管;229、次层伸缩节;2291、次层外层圆管;2292、次层内层圆管;2293、次层密封圈;211、第一装配件;2111、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2、废水管接口;2113、积水流入孔;212、第二装配件;2121、第二立管;2122、存水件;2123、防水翼环;2124、金属支腿;213、引流件;2141、防返溢球座;21411、积水排出孔;2142、防返溢球;231、地漏;2311、地漏盖;23111、篦子;23112、第一过滤网;23113、安装件;231131、安装槽;231132、调节件;23121、第二过滤网;2312、连接管;232、废水管;234、导流管; 23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包括首层排水系统1和次层排水系统2,该首层排水系统1包括首层排水管组件11和首层地漏排污管12,该首层排水管组件11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首层马桶排污管14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相连通;
该次层排水系统2包括横管排水组件21以及分别连通该横管排水组件21 且位于两侧的次层排水管组件22以及水封组件23,该次层排水管组件22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次层马桶排污管25以及横管排水组件21相连通,该横管排水组件21与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26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该横管排水组件21包括第一装配件211和第二装配件212,该第一装配件211与第二装配件212闭合形成扁形腔体结构,且该腔体结构的底面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装配件211和第二装配件212均为一体式结构,且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参阅图4-8,该首层排水管组件11包括首层旋流三通,该首层旋流三通包括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以及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首层第二进水管112,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上部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相连通,该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首层马桶排污管14相连通,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下部设有首层第一立管118;该首层第二进水管112的内边缘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 的内边缘相切,且该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连通处为一体积膨大的首层管壁腔体113。
在本实施例中,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一体注塑成型,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之间成91.5度夹角。
由此,当马桶排出的污水沿首层第二进水管112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 时,首层管壁腔体113的设置可以增大污水贴壁旋流的曲率半径。当污水的排量较大时,可以有效增大污水的排放速度,确保污水能够贴壁旋流,避免水塞形成,同时减少排水噪音的产生。
另外,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为上端膨大,下端缩小的漏斗状结构,使得污水在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贴壁旋流时,其旋流半径由大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了污水的排放速率,同时降低了排水噪音。
再参阅图6,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上端设有首层管盖116,该首层管盖 116上设有首层管接口117,该首层管接口117分别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和上层总排水管道13相连通。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下端设有首层第一立管118,该首层第一立管118位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之间,且内部相连通。
另外,参阅图4-5,由于上层总排水管道13中的污水的温度根据来源不同,污水的温度有差异,例如淋浴产生的废水的温度会比正常生活用水的温度高出接近30℃,污水的温差会导致管道发生热胀冷缩。因此,为了减少热胀冷缩对管道的影响,在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和上层总排水管道13之间还设置有首层伸缩节119,该首层伸缩节119的下端插接在首层管接口117上,且与首层管接口 117相连通;该首层伸缩节119的上端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相连通;该首层伸缩节119的上端内壁设有首层密封圈1193,该首层密封圈1193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的外壁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首层伸缩节119包括相互套设的首层外层圆管1191和首层内层圆管1192,该首层密封圈1193设置在首层外层圆管1191的内壁上,该首层内层圆管1192的下端插接在首层管接口117上。
由此,当管道发生热胀冷缩时,该上层总排水管道13与首层外层圆管1191 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从而补偿污水温度发生变化时导致管道的变形,该首层伸缩节119的伸缩范围最高可以达到102mm。同时,该首层密封圈1193可以保证首层伸缩节119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另外,参阅图7-8,为了避免沿上层总排水管道13旋流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污水的旋流方向与沿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旋流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 111中的污水的旋流方向不同,造成污水对流,该首层排水管组件11还包括首层挡板114,该首层挡板114设置在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 的连通处。由此,通过在连通处设置首层挡板114,使得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中的污水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向旋流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保证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污水的旋流方向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污水的旋流方向相同。
另外,当沿上层总排水管道13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水流量的压力大于沿首层第二进水管112进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水流量的压力时,可能会造成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污水反向流入首层第二进水管112内。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本实施例中的首层排水管组件11还包括设置在首层第一进水管 111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连通处的首层稳压膜115,在此对首层稳压膜115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的首层稳压膜11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排水水流压力大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排水水流量造成的压力时,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污水冲击首层稳压膜115,该首层稳压膜115可防止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污水因压力差挤压到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中,以保证污水能贴壁旋流从首层第一立管118中稳定排出;当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中的排水压力水流量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排水水流量造成的压力相当时,首层稳压膜115处于正常装配时的状态,不影响管道污水的排放;首层第一进水管111 中的排水压力水流量小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排水水流量造成的压力时,首层稳压膜115会受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排放的污水冲击沿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径向向内侧凹陷,扩大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排放空间,保证污水最终贴壁旋流从首层第一立管118中稳定排出。此外,当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污水贴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壁排放量及螺旋流速较大时,扰动空气流动,形成负压抽吸力,该负压抽吸使得首层稳压膜115产生沿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径向向内侧凹陷的作用力,同时污水做螺旋圆周运动形成的因排水量大而形成的管壁对污水的排水压力向心力反作用力使得首层稳压膜115产生沿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径向向外侧膨胀的作用力,在没有设置时首层稳压膜115时,由于负压抽吸力和排水压力分散在负压气流、管壁与污水的接触面上,无法相互抵消,容易造成马桶水封被负压抽吸导致马桶水封失效,首层稳压膜115的设置使得负压抽吸力和排水压力共同作用在首层稳压膜115上,加之凹陷的作用力、膨胀的作用力、首层稳压膜115本身的刚度三种力相互抵消,以达到减轻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中空气压力波动的效果,增加系统阻尼,降低马桶水封因负压抽吸导致失效的风险。同理当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呈正压时,首层稳压膜115沿首层第一进水管111 径向向外扩张,以达到减轻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中压力波动的目的,增加系统阻尼,降低马桶水封因正压喷溅导致失效的风险。当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污水流速较大时,该首层第二进水管112内将形成负压,该负压使得首层稳压膜115 往首层第二进水管112内侧凹陷防止抽吸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的污水;同理,当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污水流速过快时形成负压,可能会造成将马桶内水封的水被吸出,降低马桶的水封效果,首层稳压膜115向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内侧凹陷防止首层第二进水管112内的污水因负压被大量吸入首层第一进水管111 内。
另外,该首层地漏排污管12均与首层干区地漏17、首层湿区地漏18以及首层洗脸盆排污管16相连通。
参阅图9-13,该次层排水管组件22包括次层旋流三通,该次层旋流三通包括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以及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次层第二进水管222,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上部与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相连通,该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与次层马桶排污管25相连通,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 的下部设有次层第一立管228;该次层第二进水管222的内边缘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内边缘相切,且该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连通处为一体积膨大的次层管壁腔体223。
在本实施例中,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与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一体注塑成型,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与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之间成91.5度夹角。
由此,当马桶排出的污水沿次层第二进水管222进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 时,次层管壁腔体223的设置可以增大污水贴壁旋流的曲率半径。当污水的排量较大时,可以有效增大污水的排放速度,确保污水能够贴壁旋流,避免水塞形成,同时减少排水噪音的产生。
另外,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为上端膨大,下端缩小的漏斗状结构,使得污水在次层第一进水管221内贴壁旋流时,其旋流半径由大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了污水的排放速度,同时降低了排水噪音。
再参阅图11,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上端设有次层管盖226,该次层管盖226上设有次层管接口227,该次层管接口227分别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相连通。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下端设有次层第一立管228,该次层第一立管228连通横管排水组件21的空腔结构。
另外,参阅图9-10,该次层第一进水管221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之间还设置有次层伸缩节229,该次层伸缩节229的结构、作用均与首层伸缩节119 的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另外,参阅图12-13,该次层排水管组件22还包括次层挡板224,该次层挡板224设置在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连通处。该次层挡板224的结构、作用均与首层挡板114的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次层排水管组件22还包括设置在次层第一进水管221 与次层第二进水管222连通处的次层稳压膜225,该次层稳压膜225的结构、作用均与首层稳压膜115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参阅图14-18,该第一装配件211上设有靠近次层排水管组件22一侧的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以及靠近水封组件23一侧的废水管接口2112;该第二装配件212上设有与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相对的第二立管2121以及与废水管接口2112相对的存水件2122,该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废水管接口2112、第二立管2121以及存水件2122均连通腔体结构。
另外,该腔体结构内位于第二立管2121处还设有引流件213,该引流件213 使废水沿第二立管2121的内壁切线方向旋流排出。具体的,该引流件213为设置在第二装配件212上且位于第二立管2121处的引流槽。
由此,设置引流件213,使废水能够沿着第二立管2121的内壁切线方向旋流排出,保证横管排水组件21内的废水排量大时,仍能从第二立管2121中贴壁旋流排出,减少形成水塞的可能性,同时减少排水噪音。
再参阅图14,该存水件2122的上沿高于腔体结构的底面,且与第二装配件 212的内壁均不相切并隔有一定的间隙;该存水件2122的底部还设置有金属支腿2124。
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支腿2124呈L型,且通过螺栓或螺钉与该存水件2122 连接。
由此,当从水封组件23流入存水件2122的废水达到一定流量时,废水可从存水件2122上沿的四周向腔体内排放,增大了废水从存水件2122中排出的空间,使得废水能够及时排出。另外,通过在存水件2122的底部设置金属支腿 2124,该存水件2122可通过金属支腿2124安装到楼板上,使存水件2122与楼板底部间隔一定的高度,并对该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当发生火灾时,该混凝土浇筑层可以起到隔绝不同层火灾蔓延的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横管排水组件21在使用过程中,废水可能会沉积在楼板面上,为了将楼板面上沉积的废水排入第二立管2121,还包括设置在腔体结构内且位于第二立管2121处的防返溢机构,该防返溢机构包括防返溢球座2141 和防返溢球2142;该防返溢球座2141上设有连通第二立管2121的积水排出孔 21411,该防返溢球2142放置在积水排出孔21411上;该第一装配件211上对应积水排出孔21411的位置还设有积水流入孔2113,该积水流入孔2113的直径小于防返溢球2142的直径。
具体的,该防返溢球座2141设置在第二装配件212的内壁上;该积水流入孔2113与积水排出孔2141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由此,该防返溢球座2141上开设的积水排出孔21411将对防返溢球2142 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该防返溢球2142仅能在防返溢球座2141与防返溢球座 2141上开设的积水排出孔21411之间做竖直方向的运动。当楼板面有积水时,积水可以通过积水流入孔2113进入并从积水排出孔21411流出,进而排入第二立管2121;同时,当发生废水溢流时,防返溢球2142受到废水的浮力作用从而紧紧贴合积水流入孔2113从而将积水流入孔2113密封,以防止第二立管2121 中的污水溢出。
另外,该本实用新型的横管排水组件21在使用过程中,地面上的积水可能会从楼板上的缝隙流入,并从下层楼板的缝隙中渗透。为了防止以上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装配件212的外周面还设置有环绕的防水翼环2123。当废水渗透时,该防水翼环2123可以防止渗透的废水进一步渗透至下层楼板中,起到止水的作用。
参阅图15-20,该水封组件23包括地漏231以及与地漏231可拆卸连接的废水管232,该废水管232与废水管接口2112相连通;该地漏231包括设置在废水管232上侧的地漏盖2311以及设置在废水管232下侧的连接管2312,该地漏盖2311与连接管2312均与废水管232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管2312与废水管 232连接后伸入存水件2122的腔体内部,且该连接管2312的外壁与存水件2122 的内壁之间均存在空隙。
由此,当淋浴产生的废水进入地漏231后,废水将依次通过废水管232、连接管2312并最终导流至存水件2122中,随着存水件2122中的废水液面高度不断上升,当存水件2122中的废水液面高于连接管2312的最低点时,废水液面在连接管2312的底部形成水封,从而防止有害气体进入连接管2312进而通过地漏231溢出室外。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连接管2312时,将连接管2312从废水管232的顶部插入废水管232内部并使连接管2312的顶部搭接在废水管232的底部。
再参阅图19-20,进入地漏231的废水中可能混有毛发等容易造成地漏231 拥堵的杂物,为了减少地漏231的拥堵的可能,本实施例中的地漏盖2311包括篦子23111、第一过滤网23112以及安装件23113,该篦子23111和第一过滤网 23112均可拆卸连接在安装件23113的上侧,且该篦子23111位于第一过滤网 23112的上方;该安装件23113的下侧设有调节件231132,该安装件23113通过调节件231132与废水管232可拆卸连接。
由此,废水通过篦子23111进入地漏231时,首先篦子23111对废水进行了首次过滤,通过篦子23111后的废水通过第一过滤网23112进行第二次过滤,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毛发或其他杂质。该调节件231132可以根据不同的装修条件来调节安装件23113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调节件231132是制作好的规格确定的圆环结构,该调节件231132可以设置若干个。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三个调节件231132,根据不同的装修条件可以选择增加或减少调节件 231132的数量,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地漏盖2311高度可在2cm范围内进行调节;当然,该调节件231132也可以为根据客户需求制作成的相应的形状与规格,从而根据不同的装修条件选择合适形状与规格的调节件231132来调节安装件 23113的高度,进而调节地漏盖2311的高度。该安装件23113的上侧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过滤网23112的安装槽231131。
再参阅图19,还包括连通次层洗脸盆排污管27、次层干区地漏28以及首层地漏排污管12的导流管234,该导流管234与废水管232的侧壁连通;该导流管234与废水管232的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连接管2312与废水管232的连接处的水平高度。为了增加提高水密封效果,本实施例在废水管232与连接管 2312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235。
由此,通过设置导流管234,导流管234将干区地漏28或洗脸盆排污管27 或首层地漏排污管12产生的废水通过连接管2312导入存水件2122中以补充存水件2122中的废水量,防止存水件2122中的废水干涸以至废水液面低于连接管2312的最低点,从而防止水封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流管234为扁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流管 234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处不做限制。
再参阅图19,还包括第二过滤网23121,该第二过滤网23121可拆卸连接在连接管2312的顶部。由此,该第二过滤网23121可以对通过篦子23111进入地漏231的废水进行第三次过滤。同时,由于该导流管234与废水管232的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连接管2312与废水管232的连接处的水平高度,故从导流管234进入废水管232的废水也可以通过第二过滤网23121进行过滤,以减少导流管234进入地漏231中的废水杂物。
由此,该地漏盖2311与连接管2312均与废水管232可拆卸连接,当地漏系统内部发生堵塞需要维修时,检修人员不需要拆除墙壁就能检修,只需要依次拆除篦子23111、第一过滤网23112、第二过滤网23121和连接管2312即可进行检修,简单方便,且检修视野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包括首层排水系统(1)和次层排水系统(2),所述首层排水系统(1)包括首层排水管组件(11)和首层地漏排污管(12),所述首层排水管组件(11)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首层马桶排污管(14)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相连通;
所述次层排水系统(2)包括横管排水组件(21)以及分别连通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1)且位于两侧的次层排水管组件(22)以及水封组件(23),所述次层排水管组件(22)的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次层马桶排污管(25)以及横管排水组件(21)相连通,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1)与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26)相连通;
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1)包括第一装配件(211)和第二装配件(212),所述第一装配件(211)与第二装配件(212)闭合形成扁形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装配件(211)和第二装配件(212)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排水管组件包括首层旋流三通,所述首层旋流三通包括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以及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首层第二进水管(112);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上部与所述上层总排水管道(13)相连通,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下部与所述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相连通,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所述首层马桶排污管(14)相连通;
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112)的内边缘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内边缘相切;
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连通处为一体积膨大的首层管壁腔体(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为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首层挡板(114),所述首层挡板(114)设置在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连通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首层稳压膜(115),所述首层稳压膜(115)设置在所述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连通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稳压膜(11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与首层第二进水管(112)一体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上端设有首层管盖(116),所述首层管盖(116)上设有首层管接口(117),所述首层管接口(117)分别与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和上层总排水管道(13)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和上层总排水管道(13)之间的首层伸缩节(119),所述首层伸缩节(119)的下端插接在所述首层管接口(117)上,且与所述首层管接口(117)相连通;所述首层伸缩节(119)的上端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相连通;所述首层伸缩节(119)的上端内壁设有首层密封圈(1193),所述首层密封圈(1193)与上层总排水管道(13)的外壁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的下端设有首层第一立管(118),所述首层第一立管(118)位于所述首层第一进水管(111)和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之间,且内部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地漏排污管(12)与首层干区地漏(17)、首层湿区地漏(18)以及首层洗脸盆排污管(16)均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靠近水封组件(23)一侧的高度高于靠近次层排水管组件(22)一侧的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211)与第二装配件(212)均为一体式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211)上设有靠近次层排水管组件(22)一侧的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以及靠近水封组件(23)一侧的废水管接口(2112);所述第二装配件(212)上设有与所述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相对的第二立管(2121)以及与所述废水管接口(2112)相对的存水件(2122),所述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废水管接口(2112)、第二立管(2121)以及存水件(2122)均连通所述腔体结构;
所述第二立管(2121)与所述第二下层总排水管道(26)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层排水管组件(22)包括次层旋流三通,所述次层旋流三通包括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以及与所述次层第一进水管(221)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次层第二进水管(222),所述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下层总排水管道(15)相连通,所述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与所述次层马桶排污管(25)相连通,所述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下部设有次层第一立管(228),所述次层第一立管(228)与所述次层第一立管接口(2111)相连通;所述次层第二进水管(222)的内边缘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的内边缘相切,所述次层第二进水管(222)与次层第一进水管(221)连通处为一体积膨大的次层管壁腔体(223)。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组件(23)包括地漏(231)以及与所述地漏(231)可拆卸连接的废水管(232),其中:
所述废水管(232)与废水管接口(2112)相连通;
所述地漏(231)包括设置在所述废水管(232)上侧的地漏盖(23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废水管(232)下侧的连接管(2312),所述地漏盖(2311)与连接管(2312)均与废水管(232)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管(2312)与废水管(232)连接后伸入所述存水件(2122)的腔体内部,且所述连接管(2312)的外壁与所述存水件(2122)的内壁之间均存在空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盖(2311)包括篦子(23111)、第一过滤网(23112)以及安装件(23113),其中:
所述篦子(23111)和第一过滤网(23112)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件(23113)的上侧,且所述篦子(2311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112)的上方;
所述安装件(23113)的下侧设有调节件(231132),所述安装件(23113)通过所述调节件(231132)与所述废水管(232)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滤网(23121),所述第二过滤网(2312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管(2312)的顶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次层洗脸盆排污管(27)、次层干区地漏(28)以及首层地漏排污管(12)的导流管(234),所述导流管(234)与所述废水管(232)侧壁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34)与所述废水管(232)的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连接管(2312)与所述废水管(232)的连接处的水平高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312)与废水管(23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35)。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内位于所述第二立管(2121)处还设有引流件(213),所述引流件(213)使废水沿所述第二立管(2121)的内壁切线方向旋流排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件(213)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件(21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立管(2121)处的引流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件(2122)的上沿高于所述腔体结构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二装配件(212)的内壁隔有间隙。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件(2122)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支腿(2124)。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件(212)的外周面还设置有环绕的防水翼环(2123)。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内位于所述第二立管(2121)处还设有防返溢机构,其中:
所述防返溢机构包括防返溢球座(2141)和防返溢球(2142);
所述防返溢球座(214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立管(2121)的积水排出孔(21411),所述防返溢球(2142)放置在所述积水排出孔(21411)上;
所述第一装配件(211)上对应所述积水排出孔(21411)的位置还设有积水流入孔(2113),所述积水流入孔(2113)的直径小于所述防返溢球(2142)的直径;
所述积水流入孔(2113)与积水排出孔(2141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CN202020883838.0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Active CN212248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3838.0U CN212248522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3838.0U CN212248522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8522U true CN212248522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3838.0U Active CN212248522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8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1089B (zh) 一种建筑卫生间用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CN112031082B (zh) 一种建筑排水汇集系统
KR101404871B1 (ko) 당해층 벽체 배수 시스템
CN112031083B (zh) 一种卫生间排水汇集系统
RU231474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ытья, подставка для мытья (варианты) и умывальная раковина
JPS58123936A (ja) トラツプを有する排水用ピツト
CN212248522U (zh)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CN112031090B (zh) 一种建筑跃层用不降板排水系统
CN212405358U (zh) 一种建筑卫生间用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KR20140040440A (ko) 배수 안정성 향상과 배수소음 최소화를 갖춘 통합 배수트랩 장치
CN112049198B (zh) 一种建筑微降板同层排水总成
CN215906932U (zh) 一种l型卫生间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CN115404964A (zh) 一种挂墙马桶系统
CN215906930U (zh) 一种扁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CN212358489U (zh) 一种建筑排水汇集系统
CN211665888U (zh) 无水封的平口型排水地漏结构
CN212534340U (zh) 一种卫生间排水汇集系统
CN112962727A (zh) 一种l型卫生间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CN212896642U (zh) 一种建筑排水汇集总成
CN212452934U (zh) 一种建筑微降板同层排水总成
CN112962749A (zh) 一种扁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CN220365115U (zh) 一种补水地漏及具有该地漏的补水系统
CN215630428U (zh) 一种点降板同层排水单立管排水管件系统
CN103924638A (zh) 单元楼房节水系统
CN215906933U (zh) 一种一字型卫生间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