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4954U -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4954U
CN212244954U CN202021503713.7U CN202021503713U CN212244954U CN 212244954 U CN212244954 U CN 212244954U CN 202021503713 U CN202021503713 U CN 202021503713U CN 212244954 U CN212244954 U CN 212244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positive
box
inner telescopic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37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5037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4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4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4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涉及传动装置领域,第一箱体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第一内伸缩组件固定设置在第一箱体内,第二箱体通过第一内伸缩组件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的内外,第一箱体B与第一箱体旋转设置,正滚轮设置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的上下两端,正皮带设置在正滚轮的外侧,动力组件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带动正皮带旋转,第二压辊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正皮带压到正滚轮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传送系统可用于高层建筑物内外部施工自动上下料,或者生产制造车间等,应用市场广泛。不用时,占地面积小,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移动该传送系统;使用时,能够大幅度增长运输距离。

Description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送带设备具有输送能力大、牵引链的强度高、可用作长距离输送、运行平稳可靠、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现有情况是,高层建筑物内外部施工自动上下料,高楼搬家或添置家具时,往往需要人工搬运,相对麻烦;此外,传送零部件往往是实际生成制造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传送设备往往是事先固定好,再次移动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易损耗设备,加大生产成本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灵活性的实现远距离运输,降低运输成本,设计了一种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包括机架,还包括:第一箱体A,所述第一箱体A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第一内伸缩组件A,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A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内;第二箱体A,所述第二箱体A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A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的内外;第一箱体B,所述第一箱体B与所述第一箱体A旋转设置;第一内伸缩组件B,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B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B内;第二箱体B,所述第二箱体B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B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B的内外;第一外伸缩组件B,所述第一外伸缩组件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和第一箱体B旋转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箱体B与第一箱体A的顶端对齐合拢;正滚轮,所述正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第二箱体A、第一箱体B和第二箱体B的上下两端;正皮带,所述正皮带设置在所述正滚轮的外侧;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带动正皮带旋转;一对第二压辊A,所述第二压辊A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A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压到正滚轮上,所述第二压辊A位于所述第二箱体A靠近第一箱体A的一端;一对第二压辊B,所述第二压辊B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压到正滚轮上,所述第二压辊B位于所述第二箱体B靠近第一箱体B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辊A和第二压辊B的顶端由外侧向内侧渐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内伸缩组件A,所述第二内伸缩组件A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A内;第三箱体A,所述第三箱体A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A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B的内外,所述第三箱体A的两侧设置所述正滚轮;一对第三压辊A,所述第三压辊A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A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压到正滚轮上,所述第三压辊A位于所述第三箱体A靠近第二箱体B的一端;第二内伸缩组件B,所述第二内伸缩组件B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内;第三箱体B,所述第三箱体B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B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B的内外;一对第三压辊B,所述第三压辊B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B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压到正滚轮上,所述第三压辊B位于所述第三箱体B靠近第二箱体B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水平转轴,所述水平转轴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上;垂直转轴,所述垂直转轴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上,所述垂直转轴与所述水平转轴通过锥齿轮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垂直转轴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辊A或第二压辊B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A的端部;第一侧箱体A,第一侧箱体A与所述面板旋转设置;第二外伸缩组件A,所述第二外伸缩组件A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面板的底端,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的底端;侧滚轮,所述侧滚轮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的顶端。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内;第二侧箱体A,所述第二侧箱体A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的内外,所述第二侧箱体A的顶端旋转设置所述侧滚轮。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侧箱体B,第一侧箱体B与所述面板旋转设置,所述第一侧箱体B的顶端旋转设置所述侧滚轮;第二外伸缩组件B,所述第二外伸缩组件B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面板的底端,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B的底端;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B内;第二侧箱体B,所述第二侧箱体B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箱体B的内外,所述第二侧箱体B的顶端旋转设置所述侧滚轮。
再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顶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正对所述正皮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传送系统可用于高层建筑物内外部施工自动上下料,高楼搬家或添置家具,或者生产制造车间等,应用市场广泛。不用时,占地面积小,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移动该传送系统;使用时,能够大幅度增长运输距离。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传送系统收拢状态的内部原理示意图;
图2是传送系统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传送系统展开状态的内部原理示意图;
图5是传送系统收拢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3无正皮带时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传送系统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压紧组件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多线路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机架;2、第一箱体A;3、第一内伸缩组件A;4、第二箱体A;5、第一箱体B;6、第一内伸缩组件B;7、第二箱体B;8、第一外伸缩组件B;9、正滚轮;10、正皮带;11、第二压辊A;12、第二压辊B;13、第二内伸缩组件A;14、第三箱体A;15、第三压辊A;16、第二内伸缩组件B;17、第三箱体B;18、第三压辊B;19、水平转轴;20、垂直转轴;21、连杆;22、面板;23、第一侧箱体A;24、第二外伸缩组件A;25、侧滚轮;26、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7、第二侧箱体A;28、第一侧箱体B;29、第二外伸缩组件B;30、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1、第二侧箱体B;3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机架1,第一箱体A2,第一内伸缩组件A3,第二箱体A4,第一箱体B5,第一内伸缩组件B6,第二箱体B7,第一外伸缩组件B8,正滚轮9,正皮带10,动力组件,一对第二压辊A11和一对第二压辊B12。
第一箱体A2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机架1可以安装在滚动轮上,以便于移动整个传送系统。
参考图1和图4,第一内伸缩组件A3固定设置在第一箱体A2内,第二箱体A4通过第一内伸缩组件A3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A2的内外。内外的意思是,第二箱体A4既可以在第一箱体A2内,也可以在第一箱体A2外。由于第一内伸缩组件A3的存在,故第二箱体A4要比第一箱体A2小,以便其置入。同理,第一内伸缩组件B6固定设置在第一箱体B5内,第二箱体B7通过第一内伸缩组件B6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B5的内外。
参考图3和图5,第一箱体B5与第一箱体A2旋转设置,第一外伸缩组件B8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和第一箱体B5旋转设置,用于将第一箱体B5与第一箱体A2的顶端对齐合拢。这里,第一箱体A2和第一箱体B5是成对设置的,控制第一外伸缩组件B8,使第一外伸缩组件B8伸长,第一箱体A2和第一箱体B5则会逐渐合拢,进而实现第一箱体A2和第一箱体B5对折,以降低占地面积。
如图6和图7所示,正滚轮9分别设置在第一箱体A2、第二箱体A4、第一箱体B5和第二箱体B7的上下两端,正皮带10设置在正滚轮9的外侧。正皮带10缠绕在正滚轮9的外侧,正皮带10旋转时,正滚轮9也会产生旋转运动。动力组件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带动正皮带10旋转。这里的动力组件在图中没有示意,这是因为,其可以直接采用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与带动正皮带10运动。该动力组件属于常规设计,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
参考图8和图9,第二压辊A11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A4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第二压辊A11的作用不可或缺,其能够保证第二箱体A4退入第一箱体A2时,在第二箱体A4上的正皮带10能够随着第二箱体A4一同进入第一箱体A2内,避免正皮带10堆积在第一箱体A2的外侧。这里要求第一箱体A2要大于第二箱体A4和第二压辊A11的距离。第二压辊A11位于第二箱体A4靠近第一箱体A2的一端,尽量降低堆积量。同理,第二压辊B12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B7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第二压辊B12位于第二箱体B7靠近第一箱体B5的一端。
由于第一箱体A2和第二箱体A4之间,以及第一箱体B5和第二箱体B7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高度差,尽管正皮带10能够降低传送件在传送过程中高度差带来的问题,但是一旦传送件重量大,则势必会造成传送件在第一箱体B5和第二箱体B7之间的位置卡住,故对第二压辊A11和第二压辊B12进行了优化设计,第二压辊A11和第二压辊B12的顶端由外侧向内侧渐高。传送件通过第二压辊A11来越过该高度差,提高了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使得多级传动成为可能。
关于压紧组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可供使用。图9为其原理图,压紧组件包括水平转轴19,垂直转轴20和连杆21。水平转轴19旋转设置在第二箱体B7上,垂直转轴20旋转设置在第二箱体B7上,垂直转轴20与水平转轴19通过锥齿轮连接,连杆21的一端旋转设置在垂直转轴20内,另一端与第二压辊A11或第二压辊B12旋转连接。水平转轴19旋转时,带动垂直转轴20旋转,由于连杆21与转轴20旋转设置,转轴20在轴线方向上不动,故连杆21会旋转且产生上下移动,由于第二压辊A11设置在连杆21上,故第二压辊A11会产生上下移动。因此,通过控制水平转轴19旋转,可实现连杆21的上下位置移动。
上述为二级传动,在其基础上,还可进一步的拓展,增加传递距离,设计成三级传动。该传送系统包括第二内伸缩组件A13,第三箱体A14,一对第三压辊A15,第二内伸缩组件B16,第三箱体B17和一对第三压辊B18。同上,第二内伸缩组件A13固定设置在第二箱体A4内,第三箱体A14通过第一内伸缩组件A3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A2B的内外,第三箱体A14的两侧设置正滚轮9,第三压辊A15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三箱体A14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第三压辊A15位于第三箱体A14靠近第二箱体B7的一端,第二内伸缩组件B16固定设置在第二箱体B7内,第三箱体B17通过第一内伸缩组件B6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B5的内外,第三压辊B18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三箱体B17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第三压辊B18位于第三箱体B17靠近第二箱体B7的一端。
上述传送系统,仅仅设计了单一传动路线,其可以将传动件从甲地运往乙地,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传动件从乙地分离,或者在甲地将传动件多轨道归集后放入传送系统上,故又额外设计了面板22,第一侧箱体A23,第二外伸缩组件A24和侧滚轮25。
如图8和图11所示,面板22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A4的端部;第一侧箱体A23与面板22旋转设置,第二外伸缩组件A24的一端旋转设置在面板22的底端,另一端旋转设置在第一侧箱体A23的底端;通过控制第二外伸缩组件A24的伸缩长度,进而控制面板22和第一侧箱体A23之间的位置,实现将贴在第一箱体A2上的第一侧箱体A23与第一箱体A2分离后,与面板22对接。侧滚轮25旋转设置在第一侧箱体A23的顶端。传送件可以放置在侧滚轮25上进行传动运输。
同上第一箱体A2,第一内伸缩组件A3和第二箱体A4,还设计了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6和第二侧箱体A27,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6固定设置在第一侧箱体A23内;第二侧箱体A27通过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6滑动设置在第一侧箱体A23的内外,第二侧箱体A27的顶端旋转设置侧滚轮25。该设计便于将非正对的传送件进行传递。
此外,当上货渠道单一,影响传递效率,则可以设计两条上货渠道。其包括第一侧箱体B28,第二外伸缩组件B29,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0和第二侧箱体B31。第一侧箱体B28与面板22旋转设置,第一侧箱体B28的顶端旋转设置侧滚轮25;第二外伸缩组件B29的一端旋转设置在面板22的底端,另一端旋转设置在第一侧箱体B28的底端;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0固定设置在第一侧箱体B28内;第二侧箱体B31通过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0滑动设置在第二侧箱体B31的内外,第二侧箱体B31的顶端旋转设置侧滚轮25。
面板22的顶端设有挡板32,挡板32正对正皮带10。其作用是,当由右侧运输货物时,该挡板32可以避免货物脱离传送系统。从图10可以看出,面板22上设计了面板滚轮,该面板滚轮与正滚轮9平行设置,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降低从侧滚轮25滚来的传送件的速度。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伸缩组件,均可以采用液压缸。第一外伸缩组件B8和第二外伸缩组件A24在使用过程中,无须达到最大行程。
本申请传送系统的使用方式有多种,其一,如图4所示,将传送件右侧放入,左侧取下,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外伸缩组件B8控制第一箱体A2和第一箱体B5的角度,从而形成更合适的传递斜度。其二,如图11所示,将位于面板22上的传送件从两侧的侧滚轮25将其取下,或者从两侧的侧滚轮25将传递件导入,从右侧取下,面板22和第一侧箱体A23不一定采用图上所示位置,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且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因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箱体A(2),所述第一箱体A(2)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第一内伸缩组件A(3),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A(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2)内;
第二箱体A(4),所述第二箱体A(4)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A(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2)的内外;
第一箱体B(5),所述第一箱体B(5)与所述第一箱体A(2)旋转设置;
第一内伸缩组件B(6),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B(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B(5)内;
第二箱体B(7),所述第二箱体B(7)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B(6)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B(5)的内外;
第一外伸缩组件B(8),所述第一外伸缩组件B(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1)和第一箱体B(5)旋转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箱体B(5)与第一箱体A(2)的顶端对齐合拢;
正滚轮(9),所述正滚轮(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2)、第二箱体A(4)、第一箱体B(5)和第二箱体B(7)的上下两端;
正皮带(10),所述正皮带(10)设置在所述正滚轮(9)的外侧;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用于带动正皮带(10)旋转;
一对第二压辊A(11),所述第二压辊A(11)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A(4)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所述第二压辊A(11)位于所述第二箱体A(4)靠近第一箱体A(2)的一端;
一对第二压辊B(12),所述第二压辊B(12)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7)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所述第二压辊B(12)位于所述第二箱体B(7)靠近第一箱体B(5)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A(11)和第二压辊B(12)的顶端由外侧向内侧渐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内伸缩组件A(13),所述第二内伸缩组件A(1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A(4)内;
第三箱体A(14),所述第三箱体A(14)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A(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A(2)B的内外,所述第三箱体A(14)的两侧设置所述正滚轮(9);
一对第三压辊A(15),所述第三压辊A(15)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A(14)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所述第三压辊A(15)位于所述第三箱体A(14)靠近第二箱体B(7)的一端;
第二内伸缩组件B(16),所述第二内伸缩组件B(1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7)内;
第三箱体B(17),所述第三箱体B(17)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组件B(6)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B(5)的内外;
一对第三压辊B(18),所述第三压辊B(18)通过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B(17)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将所述正皮带(10)压到正滚轮(9)上,所述第三压辊B(18)位于所述第三箱体B(17)靠近第二箱体B(7)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
水平转轴(19),所述水平转轴(19)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7)上;
垂直转轴(20),所述垂直转轴(20)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B(7)上,所述垂直转轴(20)与所述水平转轴(19)通过锥齿轮连接;
连杆(21),所述连杆(21)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垂直转轴(20)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辊A(11)或第二压辊B(12)旋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面板(22),所述面板(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A(4)的端部;
第一侧箱体A(23),第一侧箱体A(23)与所述面板(22)旋转设置;
第二外伸缩组件A(24),所述第二外伸缩组件A(24)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面板(22)的底端,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23)的底端;
侧滚轮(25),所述侧滚轮(25)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23)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6),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23)内;
第二侧箱体A(27),所述第二侧箱体A(27)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A(26)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A(23)的内外,所述第二侧箱体A(27)的顶端旋转设置所述侧滚轮(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侧箱体B(28),第一侧箱体B(28)与所述面板(22)旋转设置,所述第一侧箱体B(28)的顶端旋转设置所述侧滚轮(25);
第二外伸缩组件B(29),所述第二外伸缩组件B(29)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面板(22)的底端,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B(28)的底端;
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0),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箱体B(28)内;
第二侧箱体B(31),所述第二侧箱体B(31)通过所述第一内伸缩侧组件B(30)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箱体B(31)的内外,所述第二侧箱体B(31)的顶端旋转设置所述侧滚轮(2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2)的顶端设有挡板(32),所述挡板(32)正对所述正皮带(10)。
CN202021503713.7U 2020-07-27 2020-07-27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Active CN212244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3713.7U CN212244954U (zh) 2020-07-27 2020-07-27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3713.7U CN212244954U (zh) 2020-07-27 2020-07-27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4954U true CN212244954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3713.7U Active CN212244954U (zh) 2020-07-27 2020-07-27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49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8109A (zh) * 2022-12-23 2023-03-2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废料桶输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8109A (zh) * 2022-12-23 2023-03-2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废料桶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2291A (zh) 多角度柜式货物升降机
CN103496639B (zh) 一种基于可滑移随车起重装置的整装整卸车
CN108033398A (zh) 一种基于丝杠的柜式货物装卸升降机
CN212244954U (zh) 新型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CN108033405A (zh) 小型柜式货物装卸升降机
CN210973037U (zh) 一种紧凑型装卸货移动机器人
CN108002290A (zh) 一种基于丝杠的柜式货物装卸升降机
CN111731771A (zh) 可快速展开的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CN111731770A (zh) 便于卸货的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CN107043028A (zh) 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的托盘交换机构
CN208745857U (zh) 一种便于装卸星轮减速机的液压运输装置
CN216660860U (zh) 一种具有卡位调节的玻璃原片放置架
CN113044087B (zh) 一种卷烟周转箱搬运器
CN216471055U (zh) 一种物流车装卸载装置
CN210192560U (zh) 装卸车设备
CN208233102U (zh) 一种手推式运输结构
CN212291604U (zh) 便于卸货的新型传送系统
CN211393226U (zh) 可升降电工钢卷包装纸卷运送及上卷小车
CN109534029B (zh) 一种分体式伸缩移动装卸机
CN211768047U (zh) 一种方便卸货的物流仓储用取货装置
CN216511673U (zh) 一种多功能超低超薄可移动平台车
CN220578479U (zh) 一种伸缩式自动装卸装置
CN213386126U (zh) 一种折叠式传送装置
CN218320622U (zh) 激光叉车卸货装置
CN218930901U (zh) 地毯卷装车生产线的落料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