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0655U -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0655U
CN212230655U CN202020425195.5U CN202020425195U CN212230655U CN 212230655 U CN212230655 U CN 212230655U CN 202020425195 U CN202020425195 U CN 202020425195U CN 212230655 U CN212230655 U CN 212230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load
assembly
electric shock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51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人代
陈汉彬
李可培
白晓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Ouchua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am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am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am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51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0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0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0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转换驱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触电插座、安全负载以及防触电设备,通过在插座中设置中央控制模块,将从市电获取的220V电(强电)转化为低于36V的安全输出电源(弱电),有效地避免带强电操作,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通过插座与安全负载及各种弱电智能负载的适配兼容,扩展了插座的外设负载的类型,还实现了根据场景需求负载类型直接替换、自由组合,使得负载多场景使用变为现实,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消费者使用成本和安装成本;还利用数据通信电路,实现对负载的智能控制;利用扣合组件与安全负载的扣合作用、插座与安全负载内侧利用磁铁吸合引导产生的紧固力,实现了插座与安全负载的便捷装配,实现了负载的360°旋转调整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转换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驱动和负载多为整体式安装,导电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均为整体式,最为常见的形式如下:
1、由塑胶壳包裹电源驱动模块和负载部分(包含不限于照明负载和USB 充电负载),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使用;
2、通过外置式适配器的方式来驱动负载工作。
但是,此种电源驱动和负载的连接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以常规的灯具组件为例,灯具组件包括灯具(负载)和灯座(电源驱动),其中灯座是直接与220V的市电电源连通,通过外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灯具安装原理为将灯具的电源输入端接通到灯座的对应接口(零线、火线)。即灯座的零线、火线有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工作人员极易在电路检修时、灯具替换时直接与强电输出的零线、火线接触,从而导致触电事故。
以常规的充电插座为例,常规充电插座(包括两孔、三孔市电插座接口,以及USB充电插座)同样是直接与220V的市电电源连通,通过家庭总控的空气开关控制电源通断,每个电源插口直接连接家庭供电电源的零线、火线以及地线连接,在进行电路检修时要直接接触220V的强电,安全隐患极大。
即以上两种负载和电源驱动的安装方式,由于是直接接触市电的220V强电,在用户安装和日常更换以及维护照明设备时,若是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触电事故,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解决了由于现有插座直接连通市电(例如220V、110V)、接口处输出强电,在电路检修和负载检修、更换时,潜伏着巨大的电路安全隐患和人身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第一封装组件、扣合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内的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传输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扣合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
所述扣合组件用于固定外部接入的安全负载;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用于将接入的强电电源转化为弱电电源,并输出到所述电源传输模块;
所述电源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安全负载对接,并向所述安全负载传输所述弱电电源。
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固定架和面板边框,以及嵌入所述面板边框内侧的插座面盖;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并转化所述强电电源的插座PCB板,所述插座PCB板至少包括变压电路、稳压电路和数据通讯电路。
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 板的第一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一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插座中间隔板;
或者,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二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插座中间隔板。
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插座PCB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插座PCB连接板接口侧的导电柱和围绕在所述导电柱两侧的电极片;
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表面的第二导电介质;
所述第二导电介质设置为箔状圆环。
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嵌入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按键和第一弹簧盖,所述第一按键设有卡扣;
或者,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依次嵌入所述固定架的卡扣摆片及第二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按键和第二弹簧盖。
对应于上述防触电插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包括第二封装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内的电源转接模块和负载元件;所述负载元件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的产品功能侧,所述电源转接模块紧靠所述负载元件;所述电源转接模块用于接入弱电电源并将所述弱电电源传输至所述负载元件。
所述电源转接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的第一负载PCB连接板、第一负载中间隔板和第三紧固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上的第三导电结构;
或者,所述电源转接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的第二负载PCB连接板、第二负载中间隔板和第四紧固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负载PCB连接板接口侧的第四导电结构。
所述第三导电结构包括中心处的弹性导电体和环绕于所述弹性导电体的导电圆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电圆筒的接口侧的环状金属导电体,所述第一负载 PCB连接板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弹性导电体和所述导电圆筒的固定通孔;
或者,所述第四导电结构包括多个柱状弹性导电体,所述第二负载中间隔板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的安装通孔。
所述第二封装组件包括组合安装的负载外壳和接口顶盖;
所述接口顶盖为内侧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或是外壁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
所述第一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所述第二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
所述负载元件包括但不限于LED照明组件与/或USB充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有益效果如下:
1)在防触电插座中设置中央控制模块,利用中央控制模块中变压电路的降压功能将从市政供电电源获取的强电(例如220V、110V)转化为低于36V的弱电输出电源,有效地避免带强电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2)通过第二插座PCB连接板、第一插座PCB连接板的板面设计,增大了与插座PCB板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电源输出的稳定性与传输效率;
3)通过在第一导电结构中设置片状的电极片、在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插座 PCB连接板上覆盖第二导电介质(箔状导电介质),扩大了与外接设备的导电面积,保证了与外接设备的供电效率与供电稳定性;
4)通过第一插座PCB连接板、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与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的组合安装,向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接触点,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电源输出;
5)通过在所述防触电插座中设置扣合组件,利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卡扣摆片的定位作用,以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对外接设备的紧固效果,并达到了即装即用的可拆卸功能以及无风险替换(检修或更换外接设备,此外接设备为配套的安全负载)功能;
6)通过在插座PCB板与插座面盖之间加入中间隔板(包括第一插座中间隔板和第二插座中间隔板),隔离了外界与中央控制模块的接触,进而降低了面板漏电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第一负载PCB连接板、第二负载PCB连接板与第三导电结构64、第四导电结构的组合安装,向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接触点传输线路,提高了电源导入的稳定性;
2)利用第三导电结构的导电圆筒和环状金属导电体的协同作用,或排列分布在圆形第二负载PCB连接板上的柱状弹性导电体,实现了安全负载在任意旋转角度均能够与外接电源(防触电插座)的导电连接,满足了用户各个角度的使用需求,提高了安全负载环境适应能力;
3)通过在负载元件和接口顶盖之间增加中间隔板(第二负载中间隔板和第一负载中间隔板),隔离了负载元件与接口顶盖的接触,进而降低了接触到安全负载的负载外壳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防触电插座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防触电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1的剖面示意图(剖面方向为图7中的C方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图2的剖面示意图(剖面方向为图7中的C方向);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触电插座和安全负载组合时的剖面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触电设备上安全负载(负载元件为照明组件)的旋转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触电设备(负载元件为照明组件)的分离式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触电设备(负载元件为USB充电组件) 的接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触电设备(负载元件为USB充电组件)的分离式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防触电插座的结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的结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防触电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图11的剖面示意图(剖面方向为图18 中的C方向);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图12的剖面示意图(剖面方向为图18 中的C方向);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防触电插座和安全负载组合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图1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防触电设备(负载元件为照明组件)的旋转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防触电设备(负载元件为照明组件)的分离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防触电设备(负载元件为USB充电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部分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部分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第三导电结构64结构放大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第四导电结构68和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的组合结构放大图。
其中:防触电插座A;第一封装组件1,固定架11、面板边框12、插座面盖13;扣合组件2,第一弹簧21、第一按键22、第一弹簧盖23,卡扣摆片24、第二弹簧25、第二按键26、第二弹簧盖27;中央控制模块3,插座PCB板31;电源传输模块4,第一导电结构41,第一插座PCB连接板411、导电柱412、第一电极413、第二电极414;第一紧固件42、第一插座中间隔板43;第二导电结构44,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第二导电介质442、第三电极442A、第四电极442B、数据通讯极442C;第二紧固件45,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6,安装圆孔461。
安全负载B;第二封装组件5,负载外壳51、接口顶盖52;电源转接模块6,第一负载PCB连接板61、第一负载中间隔板62、第三紧固件63、第三导电结构64,弹性导电体641、导电圆筒642,第一圆筒642A、第二圆筒642B,环状金属导电体643,第一环状金属导电体643A、第二环状金属导电体643B,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第二负载中间隔板66、第四紧固件67、第四导电结构68,柱状弹性导电体681;负载元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许多改变。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封装组件1、扣合组件2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内的中央控制模块3和电源传输模块4(未在图中标出);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所述扣合组件2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
所述扣合组件2用于固定外部接入的安全负载B;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用于将接入的强电电源转化为弱电电源,并输出到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
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用于与所述安全负载B对接,并向所述安全负载B传输所述弱电电源。
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包括相互扣合的固定架11和面板边框12,以及嵌入所述面板边框12内侧的插座面盖13;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包括用于接入并转化所述强电电源的插座PCB板31,所述插座PCB板31至少包括变压电路、稳压电路和数据通讯电路。
优选地,所述数据通讯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外围控制信号转化为数据指令,并通过电源传输模块4将数据传输到所述安全负载B中。
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为第一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 板31的第一导电结构41,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11内的第一紧固件42,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结构41的第一插座中间隔板43。
参见图21,所述第一导电结构41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31的第一插座PCB连接板411、固定于所述第一插座PCB连接板411接口侧的导电柱412 和围绕在所述导电柱412两侧的电极片;
优选地,所述电极片包括紧贴所述导电柱的内侧、作为第一电极413的两个电极片,和围绕在所述导电柱外侧、作为第二电极414的两个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主要成分为铜。
所述扣合组件2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嵌入所述固定架11的第一弹簧21,以及压制所述第一弹簧21的第一按键22和第一弹簧盖23,所述第一按键22设有卡扣。
所述第一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
所述第一插座PCB连接板411为矩形金属导电平板;所述第一插座中间隔板43为矩形塑料隔板,其中心设有多个同心圆筒,所述导电柱412插入所述同心圆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紧固件42为一对半月形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包括但不限于磁铁、磁石、铁质材料(由于图4是C方向的剖面图,因此在图4剖面图中并未显示出来),分别固定于所述同心圆筒的最外侧;所述插座面盖13为中心挖出圆孔的矩形面盖,所述圆孔直径大于所述同心圆筒的最大外直径;所述面板边框12为中心挖出矩形通孔的绝缘面板,所述矩形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插座面盖13的尺寸。
实施例2
对应于上述防触电插座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B,参见图2、图5、图7~图10,包括第二封装组件5,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5内的电源转接模块6(未在图中标出)和负载元件7;所述负载元件7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5的产品功能侧,所述电源转接模块6紧靠所述负载元件7;所述电源转接模块6用于接入弱电电源并将所述弱电电源传输至所述负载元件 7。
所述电源转接模块6为第一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7 的第一负载PCB连接板61、第一负载中间隔板62和第三紧固件63,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61上的第三导电结构64。
所述第三导电结构64包括中心处的弹性导电体641和环绕于所述弹性导电体641的导电圆筒642,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电圆筒642的接口侧的环状金属导电体643,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61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弹性导电体641和所述导电圆筒642的固定通孔;
参见图23,优选地,所述导电圆筒642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体641的第一圆筒642A和第二圆筒642B,所述环状金属导电体643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642A和所述第二圆筒642B接口侧的第一环状金属导电体643A和第二环状金属导电体643B。
所述第二封装组件5包括组合安装的负载外壳51和接口顶盖52;
所述接口顶盖52为内壁设环形卡槽圆筒状塑胶盖。
所述第一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
所述第一负载中间隔板62为塑胶圆环;所述第三紧固件63为一对分设于所述塑胶圆环两侧的半月形结构体,所述半月形结构体包括但不限于磁铁、磁石、铁质材料。
所述负载元件7为负载PCB板,包括但不限于LED照明组件与/或USB充电组件的PCB板。
所述LED照明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负载PCB电路板和照明灯具。
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负载PCB电路板和至少一个USB充电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包括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Lightning 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10、图21、图23,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合,提供一种防触电设备,包括分离式设计的实施例1中的防触电插座A和实施例 2中的安全负载B,所述安全负载B在接入所述防触电插座A时,所述安全负载B的接口顶盖52探入所述安全负载B的插座面盖13,驱动第一按键22向内移动,并随着探入深度加深贴合第一插座中间隔板43,此时所述第一按键22在第一弹簧21的拉力作用下,向外移动,卡入所述接口面盖和第一负载中间隔板 62形成的环形槽内,同时所述防触电插座A内侧的第一紧固件42和所述安全负载B内侧的第三紧固件63相互吸引,大幅度地增强了所述防触电插座A和所述安全负载B的扣合力度和导电稳定性。
此时所述安全负载B的第三导电结构64与所述防触电插座A的第一导电结构41接触。其中,所述第三导电结构64中的第一环状金属导电体643A、第二环状金属导电体643B分别紧贴于变形后的所述第一电极413、第二电极414,中心处的弹性导电体641在弹力作用下压缩抵紧所述导电柱412,使得第一插座 PCB连接板411与第一负载PCB连接板61数据和电源均导通,进而接通插座 PCB板31和负载PCB板,即导通了所述防触电插座A和所述安全负载B。
优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42为磁铁,所述第三紧固件63为铁质材料。所述防触电插座A在获取远程控制端的命令后,通过所述导电柱412向安全负载 B输出对应指令,可实现消防远程控制端集中控制,远程控制安全负载B的通断电,负载灯具的调光、调色,负载风扇的调速,采集和监控安全B负载的工作状态信息等功能。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如图11、图13、图14、图16、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封装组件1、扣合组件2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内的中央控制模块3和电源传输模块4(未在图中标出);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所述扣合组件2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
所述扣合组件2用于固定外部接入的安全负载B;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用于将接入的强电电源转化为弱电电源,并输出到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
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用于与所述安全负载B对接,并向所述安全负载B传输所述弱电电源。
所述第一封装组件1包括相互扣合的固定架11和面板边框12,以及嵌入所述面板边框12内侧的插座面盖13;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包括用于接入并转化所述强电电源的插座PCB板31,所述插座PCB板31至少包括变压电路、稳压电路和数据通讯电路。
优选地,所述数据通讯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外围控制信号转化为数据指令,并通过电源传输模块4将数据传输到所述安全负载B中。
所述电源传输模块4为第二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 板31的第二导电结构44,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11内的第二紧固件45,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二导电结构44的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6。
所述第二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
所述第二导电结构44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31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表面的第二导电介质442;
参见图22,所述第二导电介质442为导电金属箔,所述导电金属箔包括中心的圆点以及两个以所述圆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环,其中内侧圆环为第三电极 442A,外侧圆环为第四电极442B,圆点为数据通讯极442C
所述第二导电结构44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31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的第二导电介质442;所述第二导电介质442为导电金属箔(箔状导电介质)。
所述扣合组件2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依次嵌入所述固定架11的卡扣摆片24及第二弹簧25,以及压制所述第二弹簧25的第二按键26和第二弹簧盖27。
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为圆饼性导电材料,其后侧紧贴于所述插座 PCB板31,其前侧覆盖着所述导电金属箔;所述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6为中心挖出空心圆筒的矩形塑胶隔板,所述空心圆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的直径;所述第二紧固件45为内直径大于所述空心圆筒的环形结构体,所述环形结构体包括但不限于磁铁、磁石、铁质材料;所述插座面盖13为中心挖出圆孔的矩形面盖,所述圆孔直径大于所述空心圆筒的外直径;所述面板边框12为中心挖出矩形通孔的绝缘面板,所述矩形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插座面盖 13的尺寸。
实施例5
对应于上述防触电插座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参见图12、图15、图16、图18~图20,包括第二封装组件5,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5内的电源转接模块6(未在图中标出)和负载元件7;所述负载元件7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5的产品功能侧,所述电源转接模块6紧靠所述负载元件7;所述电源转接模块6用于接入弱电电源并将所述弱电电源传输至所述负载元件7。
所述电源转接模块6为第二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7 的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第二负载中间隔板66和第四紧固件67,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接口侧的第四导电结构68;所述第二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
所述第四导电结构68包括多个柱状弹性导电体681,所述第二负载中间隔板66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681的安装通孔。
所述第二封装组件5包括组合安装的负载外壳51和接口顶盖52;
所述接口顶盖52为外壁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
所述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为圆形导电金属板;所述第二负载中间隔板 66为圆形绝缘塑胶板,其外直径大于所述接口顶盖52的最小内直径,其前侧表面还设有一圈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略大于或略小于所述接口顶盖52的最小内直径;所述第四紧固件67为环形结构体,所述环形结构体包括但不限于磁铁、磁石、铁质材料,其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负载中间隔板66的直径,其外直径小于所述接口顶盖52的内直径。
所述负载元件7为负载PCB板,包括但不限于LED照明组件与/或USB充电组件的PCB板。
所述LED照明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负载PCB电路板和照明灯具。
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负载PCB电路板和至少一个USB充电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包括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Lightning 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结合,提供一种防触电设备,参见图11~图20、图22、图24,包括分离式设计的实施例4中的防触电插座A和实施例5 中的安全负载B,所述安全负载B在接入所述防触电插座A时,所述安全负载 B的接口顶盖52探入所述防触电插座A的插座面盖13,驱动卡扣摆片24围绕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6两侧卡扣位(用于与所述扣合组件2扣合)上的安装圆孔 461旋转,并同时拨动第二按键26向内移动,第二弹簧25受力压缩。此时,随着所述安全负载B的持续探入,其接口顶盖52贴合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6,从而驱动卡扣摆片24扣入所述接口顶盖52的环形卡槽内,所述第二弹簧25解压释放,所述第二按键26向外侧移动复位,同时所述防触电插座A内侧的第二紧固件45和所述安全负载B内侧的第四紧固件67相互吸引,大幅度地增强了所述防触电插座A和所述安全负载B的扣合力度和导电稳定性。
此时,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上的柱状弹性导电体681在弹力作用下压缩抵紧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上的第二导电介质442(导电金属箔),使得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与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数据和电源均导通,进而接通插座PCB板31和负载PCB板,即导通了所述防触电插座A和所述安全负载B。
优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45和所述第四紧固件67为相互吸合的磁铁;所述第四导电结构68包括5个呈直线排列的柱状弹性导电体。
优选地,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上包括5个直线排列的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681,所述第二导电介质442为平整铺设在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上的圆环形导电金属箔;所述第二导电介质442的第三电极442A、第四电极442B分别与第四导电结构68内围、外围的两组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681导通;所述第二导电介质442的数据通讯极442C与第四导电结构68中心处的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681导通,并作为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所述防触电插座A和安全负载B的数据通讯。
所述防触电插座A在获取远程控制端的命令后,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介质442 向安全负载B输出对应指令,可实现消防远程控制端集中控制,远程控制安全负载B的通断电,负载灯具的调光、调色,负载风扇的调速,采集和监控安全 B负载的工作状态信息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4,分别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有益效果如下:
1)在防触电插座A中设置中央控制模块3,利用中央控制模块3中变压电路的降压功能将从家庭电源获取的强电(例如220V、110V)转化为低于36V的弱电输出电源,有效地避免带强电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2)通过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第一插座PCB连接板411的板面设计,增大了与插座PCB板31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电源输出的稳定性与传输效率;
3)通过在第一导电结构41中设置片状的电极片、在第二导电结构44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上覆盖第二导电介质442(箔状导电介质),扩大了与外接设备的导电面积,保证了与外接设备的供电效率与供电稳定性;
4)通过第一插座PCB连接板411、第二插座PCB连接板441与第一导电结构41、第二导电结构44的组合安装,向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接触点,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电源输出;
5)通过在所述防触电插座中设置扣合组件2,利用第一按键22和第二按键 26、卡扣摆片24的定位作用,以及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25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对外接设备的紧固效果,并达到了即装即用的可拆卸功能以及无风险替换 (检修或更换外接设备,此外接设备为配套的安全负载B)功能;
6)通过在插座PCB板31与插座面盖13之间加入中间隔板(包括第一插座中间隔板43和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6),隔离了外界与中央控制模块31的接触,进而降低了面板漏电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5,分别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第一负载PCB连接板61、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与第三导电结构64、第四导电结构68的组合安装,向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接触点传输线路,提高了电源导入的稳定性;
2)利用第三导电结构64的导电圆筒642和环状金属导电体643的协同作用,或排列分布在圆形第二负载PCB连接板65上的柱状弹性导电体681,实现了安全负载B在任意旋转角度均能够与外接电源(防触电插座A)的导电连接,满足了用户各个角度的使用需求,提高了安全负载B环境适应能力;
3)通过在负载元件7和接口顶盖52之间增加中间隔板(第二负载中间隔板66和第一负载中间隔板62),隔离了负载元件7与接口顶盖52的接触,进而降低了接触到安全负载B的负载外壳51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6,分别提供一种防触电设备,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安全负载B与各种弱电智能负载(包含并不限于灯具、USB充电装置)的适配兼容,扩展了插座的外设负载的类型,还实现了根据场景需求负载类型直接替换、自由组合,使得负载多场景使用变为现实,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消费者使用成本;
2)利用扣合组件2的扣合作用、以及防触电插座A与安全负载B内置磁铁吸合产生的紧固力,实现了防触电插座A与安全负载B的便捷装配,还实现了负载360°的可旋转调整设计效果,可根据不同场景调整运行负载转向,使得产品更为人性化;
3)利用防触电插座A的弱电输出与防触电插座A内塑胶隔板(包括第一插座中间隔板43和第二插座中间隔板4)、安全负载B内塑胶隔板(第二负载中间隔板66和第一负载中间隔板62)的协同作用,在最大程度上隔绝了强电泄漏和用户触电的安全隐患,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4)在实施例3中通过将第一紧固件42优选为磁铁、将第三紧固件63优选为铁质材料,有效地避免了安全负载B在360°旋转时第一紧固件42和第三紧固件63缺口处产生的排斥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实施例6中,通过将第二紧固件45和第四紧固件67优选为相互吸合的磁铁,实现了安全负载B的 360°无阻碍自由旋转,更增强了安全负载B与防触电插座A的紧固作用,从而提高了电源接入的稳定性;
5)通过在插座PCB板31设置通讯电路、在导电结构中设置数据通讯极(导电柱),实现了远程控制端到防触电插座A、再到安全负载B的远程数据通讯,增加产品的远程控制功能,使得产品更为智能化;
6)通过防触电插座A与安全负载B的标准化设计,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兼容性和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检修、更换成本。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组件、扣合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内的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传输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扣合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固定架和面板边框,以及嵌入所述面板边框内侧的插座面盖;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并转化强电电源的插座PCB板,所述插座PCB板至少包括变压电路、稳压电路和数据通讯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一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插座中间隔板;
或者,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二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插座中间隔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插座PCB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插座PCB连接板接口侧的导电柱和围绕在所述导电柱两侧的电极片;
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表面的第二导电介质;
所述第二导电介质设置为箔状圆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嵌入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按键和第一弹簧盖,所述第一按键设有卡扣;
或者,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依次嵌入所述固定架的卡扣摆片及第二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按键和第二弹簧盖。
6.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与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互为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封装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内的电源转接模块和负载元件;所述负载元件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的产品功能侧,所述电源转接模块紧靠所述负载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接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的第一负载PCB连接板、第一负载中间隔板和第三紧固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上的第三导电结构;
或者,所述电源转接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的第二负载PCB连接板、第二负载中间隔板和第四紧固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负载PCB连接板接口侧的第四导电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电结构包括中心处的弹性导电体和环绕于所述弹性导电体的导电圆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电圆筒的接口侧的环状金属导电体,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弹性导电体和所述导电圆筒的固定通孔;
或者,所述第四导电结构包括多个柱状弹性导电体,所述第二负载中间隔板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的安装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包括组合安装的负载外壳和接口顶盖;
所述接口顶盖为内侧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或是外壁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元件包括LED照明组件与/或USB充电组件。
CN202020425195.5U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Active CN212230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195.5U CN212230655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195.5U CN212230655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0655U true CN212230655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5195.5U Active CN212230655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0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85674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power
CN117389172A (zh) 无源无线控制模组
US3928737A (en) Remote control switching device
US7091692B2 (en) Electromotive adjustment drive
CN212230655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US20200159299A1 (en)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36745A (zh) 用于可移动音频和通讯设备带充电器电气暗装式安装设备
CN111446571A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MX2015005159A (es) Dispositivos electricos modificados.
CN216389828U (zh) 一种插座盖板连接结构及插座
CN218682799U (zh) 供电桌
CN202564732U (zh) 一种带通讯接口的led 夜灯照明多功能插板
CN205878091U (zh) 转接器、光源装置和照明设备
CN104934822A (zh) 智能插座及智能插座控制系统
CN219611374U (zh) 无线充模组及储能电源
CN210838379U (zh) 一种新型电源座
CN2290125Y (zh) 安全插座及其插头
CN212970327U (zh) 一种带有天线的调光电源、调光电源系统
CN219086295U (zh) 磁吸式防水安全插座
CN111009778A (zh) 一种连接器屏蔽密封结构
EP1008762A3 (en) Electric fan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350864U (zh) 一种无线充电魔方
CN213816708U (zh) 一种新型焊杯结构
CN213341708U (zh) 一种多接口无线充电器
CN215771833U (zh) 电流转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5

Address after: No. 2 Chuang3 Road, Leqing Bay Port District, L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0

Patentee after: Wenzhou Ouchua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0037, Sankai Road, Huizhou, Zhongfeng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Jiamai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