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0089U -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0089U
CN212230089U CN201922015683.9U CN201922015683U CN212230089U CN 212230089 U CN212230089 U CN 212230089U CN 201922015683 U CN201922015683 U CN 201922015683U CN 212230089 U CN212230089 U CN 212230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waist
transfer device
garment
protective clo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56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宏志
鲁栓
阮涵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tse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tse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tse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tse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56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0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0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0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包括背部支撑结构及腰部紧固结构,背部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固定于人体的背部,腰部紧固结构连接于背部支撑结构,且腰部紧固结构用于环绕固定于人体的腰部。采用这样的方式,当腰部紧固结构紧固于人体的腰部时,可将背部支撑结构所受的力通过腰部紧固结构转移至人体的腰部。另外,当该负重转移装置应用于射线防护服时,负重转移装置紧固于人体的腰部且支撑射线防护服,射线防护服的重量通过负重转移装置转移至人体最受力的腰部,可提高穿戴人员的穿戴舒适度。由于该射线防护服极大的减弱了穿戴人员的肩部负重,可保证穿戴人员肩膀和手臂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背景技术
射线防护服是防护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射线辐射的防护装备,用于核工业单位、核电站、放射医疗等涉放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人体的防护。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射线防护服重量较大,使得穿戴该射线防护服的人员肩部受力大且负重感强,降低了穿戴人员肩膀和手臂的灵活性,造成工作不便,且由于肩部受力大容易造成肩胛及手臂酸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就目前的辐射防护技术和材料,在一定防护效果的要求之下,无法对射线防护服的自重进行缩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可将穿戴于人体的射线防护服对人体肩部的负重转移至人体的腰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包括背部支撑结构,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固定于所述人体的背部;
腰部紧固结构,连接于所述背部支撑结构,且所述腰部紧固结构用于环绕固定于所述人体的腰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骨架及外罩,所述支撑骨架与所述人体的所述背部脊椎弧线匹配,所述外罩包裹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外部;
所述腰部紧固结构为两条连接带,两条所述连接带对称连接于所述外罩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连接带设有第一扣件,另一所述连接带对应所述第一扣件设有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扣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的材质为铝合金、铝锂合金或高强度镁合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贴合部、两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贴合部和所述两支撑部的传力部,所述贴合部用于贴合于所述人体的背部,所述两支撑部对应所述人体的两肩部设置,所述两支撑部用于将人体所受负重传递至所述传力部并由所述传力部最终传递至所述贴合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线防护服,所述射线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及如上述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所述负重转移装置固设于所述防护服本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两肩部,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的两支撑部对应所述防护服本体的所述两肩部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本体穿戴于人体时,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的两支撑部高于所述人体的所述两肩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对应所述人体的胸前的第一防护服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服部分且对应所述人体的所述背部的第二防护服部分,所述第一防护服部分的重量重于所述第二防护服部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缝制于所述第二防护服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通过设置包括背部支撑结构及腰部紧固结构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背部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固定于人体的背部,腰部紧固结构连接于背部支撑结构,且腰部紧固结构用于环绕固定于人体的腰部。采用这样的方式,当腰部紧固结构紧固于人体的腰部时,可将背部支撑结构所受的力通过腰部紧固结构转移至人体的腰部。
另外,在射线防护服内设置负重转移装置,当射线防护服穿戴于人体时,负重转移装置紧固于人体的腰部且支撑射线防护服,射线防护服的重量通过负重转移装置转移至人体最受力的腰部,可提高穿戴人员的穿戴舒适度。由于该射线防护服极大的减弱了穿戴人员的肩部负重,可保证穿戴人员肩膀和手臂的灵活性,并且,由于肩部负重的减弱,可降低穿戴人员的疲劳度,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负重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负重转移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射线防护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射线防护服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射线防护服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射线防护服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可将穿戴于人体的射线防护服对人体肩部的负重转移至人体的腰部。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10,用于转移人体所受负重,该负重转移装置10包括背部支撑结构1及腰部紧固结构2,背部支撑结构1用于支撑固定于人体的背部,腰部紧固结构2连接于背部支撑结构1,且腰部紧固结构2用于环绕固定于人体的腰部。采用这样的方式,当腰部紧固结构2紧固于人体的腰部时,可将背部支撑结构1所受的力通过腰部紧固结构2转移至人体最受力的腰部。
本方案的背部支撑结构1虽设于人体的背部,但其所受的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体的背部,背部支撑结构1可用于将包括但不限于背部、肩部、手臂、脖子或头部等部位所受的力转移至腰部。本实施例仅以该负重转移装置10将肩部所受的力转移至腰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背部支撑结构1配合于人体的背部使用,背部支撑结构1包括支撑骨架11,支撑骨架11与人体的背部脊椎弧线匹配,用于将所受的力通过腰部紧固结构2转移至人体的腰部。由于支撑骨架11用于受力,故该支撑骨架11为硬性的结构,为避免硬性的支撑骨架11直接与人体的背部接触给人体的背部带来不舒适感,背部支撑结构1还包括外罩12,外罩12包裹于支撑骨架11的外部。
进一步地,为了负重转移装置10能够保持较轻的自重,支撑骨架11的材质可采用铝合金、铝锂合金或高强度镁合金等轻质且硬度大的材料。优选地,该支撑骨架11采用铝合金硬质片材。由于外罩12与人体的背部接触,可采用帆布、牛津布等透气且耐用的较轻材料,在此不对其具体材质进行限定。
更进一步地,由于支撑骨架11用于将所受的力通过腰部紧固结构2转移至人体的腰部,支撑骨架11包括贴合部111、两支撑部112及连接于贴合部111和两支撑部112的传力部113,两支撑部112、传力部113及贴合部111自上而下设置形成近似工字形骨架,贴合部111用于贴合于人体的背部,两支撑部112对应人体的两肩部设置,两支撑部112用于将人体所受负重传递至传力部113并由传力部113最终传递至贴合部111。
由于贴合部111用于将支撑骨架11所受的力传递至腰部,故优选采用宽面设计的贴合部111,即,贴合部111的面积大于传力部113且该贴合部111与人体腰背相吻合,使得腰部受力处为“面受力”而非“点受力”,从而使得腰部受力均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腰部紧固结构2用于环绕固定于人体的腰部,腰部紧固结构2为两条连接带,两条连接带对称连接于外罩12的两侧,且当两条连接带环绕固定于人体的腰部时,背部支撑结构1紧贴人体的背部。优选地,两条连接带为弹性带。
进一步地,其中一连接带设有第一扣件21,另一连接带对应第一扣件21设有第二扣件22,第一扣件21与第二扣件22扣合连接以使两条连接带固定于人体的腰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通过设置包括背部支撑结构及腰部紧固结构的负重转移装置,以将背部支撑结构所受的力通过腰部紧固结构转移至人体最受力的腰部。并且,背部支撑结构及腰部紧固结构均采用轻质材料,以使该负重转移装置具有较轻的自重。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射线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20及如上述实施例一的负重转移装置10,负重转移装置10固接于防护服本体20。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在射线防护服上设置有负重转移装置10,当射线防护服穿戴于人体时,负重转移装置10紧固于人体的腰部且支撑射线防护服,射线防护服的重量通过负重转移装置10转移至人体最受力的腰部,可提高穿戴人员的穿戴舒适度。由于该射线防护服极大的减弱了穿戴人员的肩部负重,可保证穿戴人员肩膀和手臂的灵活性,并且,由于肩部负重的减弱,可降低穿戴人员的疲劳度,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负重转移装置10主要将肩部所受的力转移至腰部,因此,两支撑部对应防护服本体20的两肩部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人体穿戴该射线防护服时两支撑部所受的力传递至人体的肩部,防护服本体20穿戴于人体时,两支撑部高于人体的两肩部。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服本体20包括对应人体的胸前的第一防护服部分20a及连接于第一防护服部分20a且对应人体的背部的第二防护服部分20b,背部支撑结构1缝制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由于支撑骨架的存在是一个硬性的结构,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重量通过背部支撑结构1可以完全转移至腰处,但第一防护服部分20a与背部支撑结构1没有直接的接触,故无法直接通过背部支撑结构1完全转移至腰处。为了能够将第一防护服部分20a的重量通过背部支撑结构1完全转移至腰处,防护服本体20的第一防护服部分20a的重量重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由于背部支撑结构1上面部分跟第一防护服部分20a是硬性的牢固连接,借助杠杆原理,在腰部紧固结构收紧的作用下,第一防护服部分20a的重量可通过背部支撑结构1转移至腰部,从而达成了防护服本体20的整体重量均由肩部转移至腰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服部分20b包括内表面20c、外表面(未图示)及内里(未图示),其中,该内表面20c为第二防护服部分20b朝向人体背部的一面,该外表面与内表面20c相对设置,为第二防护服部分20b朝向外部环境的一面,该内里为内表面20c与外表面之间的隐藏部分。
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将背部支撑结构1固定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此时,可通过将背部支撑结构1的外罩缝制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以实现将背部支撑结构1固定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采用这种实施方式,由于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人体穿戴该射线防护服时背部支撑结构1能更好地与人体的背部贴合。
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将背部支撑结构1固定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外表面,此时,可通过将背部支撑结构1的外罩缝制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外表面,以实现将背部支撑结构1固定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外表面。采用这种实施方式,由于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外表面,人体和背部支撑结构1之间还间隔了第二防护服部分20b,可以减少背部支撑结构1对人体的压力,适用于女性群体或瘦弱群体等身体受压能力较小的群体。
作为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将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此时,可通过将背部支撑结构1的外罩缝制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以实现将背部支撑结构1固定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背部支撑结构1固定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腰部紧固结构2无法直接连接于背部支撑结构1,因此,腰部紧固结构2连接于防护服本体的第一防护服部分20a或第二防护服部分20b上,以起到紧固作用。采用这种实施方式,由于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即背部支撑结构1藏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和外表面之间,使得该射线防护服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实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负重转移装置10在防护服本体上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本方案的负重转移装置10适用于任意款式的射线防护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负重转移装置10可应用于套头式射线防护服,即防护服本体为套头式防护服本体,负重转移装置10设于套头式防护服本体。本实施例以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进行示例。如图3所示,为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套头式防护服本体的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套头式防护服本体的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表面20c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负重转移装置10可应用于开衫式射线防护服,即防护服本体为开衫式防护服本体,负重转移装置10设于开衫式防护服本体。本实施例以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进行示例。如图5所示,为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开衫式防护服本体的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背部支撑结构1设于开衫式防护服本体的第二防护服部分20b的内里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的负重转移装置1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款式的射线防护服,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此外,对于负重转移装置1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射线防护服,通过在防护服本体上设置自重较轻的负重转移装置,在对射线防护服的重量增加微弱的情况下可将射线防护服的重量通过负重转移装置转移至人体最受力的腰部。并且,将防护服本体设为第一防护服部分的重量重于第二防护服部分,借助杠杆原理将第一防护服部分的重量通过背部支撑结构转移至腰部,从而达成了防护服本体的整体重量均由肩部转移至腰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负重转移装置,用于转移人体所受负重,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部支撑结构,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固定于所述人体的背部,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骨架及外罩,所述支撑骨架与所述人体的背部脊椎弧线匹配,所述外罩包裹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外部;
腰部紧固结构,连接于所述背部支撑结构,且所述腰部紧固结构用于环绕固定于所述人体的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重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紧固结构为两条连接带,两条所述连接带对称连接于所述外罩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重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连接带设有第一扣件,另一所述连接带对应所述第一扣件设有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重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的材质为铝合金、铝锂合金或高强度镁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重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贴合部、两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贴合部和所述两支撑部的传力部,所述贴合部用于贴合于所述人体的背部,所述两支撑部对应所述人体的两肩部设置,所述两支撑部用于将人体所受负重传递至所述传力部并由所述传力部传递至所述贴合部。
6.一种射线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负重转移装置,所述负重转移装置固设于所述防护服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线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两肩部,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的两支撑部对应所述防护服本体的所述两肩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线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本体穿戴于人体时,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的两支撑部高于所述人体的所述两肩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射线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对应所述人体的胸前的第一防护服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服部分且对应所述人体的所述背部的第二防护服部分,所述第一防护服部分的重量重于所述第二防护服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线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缝制于所述第二防护服部分。
CN201922015683.9U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Active CN212230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5683.9U CN212230089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5683.9U CN212230089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0089U true CN212230089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5683.9U Active CN212230089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0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3631B2 (en) Athletic bra
US9333108B2 (en) Vertebra health body suit
US3696439A (en) Personal armor
JP2017064335A (ja) 作業補助スーツ
CN212230089U (zh) 一种负重转移装置及其射线防护服
CN205940287U (zh) 一种多用型战术背心
CN210330847U (zh) 一种便于穿戴的背部矫正带
CN216759869U (zh) 一种高处作业用柔性外骨骼
KR101425597B1 (ko) 체형 보정 기능을 가지는 의류
CA3162153A1 (en) Chest binder
CN114393568A (zh) 一种高处作业用柔性外骨骼
KR102072342B1 (ko) Y 밸런스 웨어
CN208641031U (zh) 一种可调节腋臭加压带
CN206197367U (zh) 背囊帐篷一体式单兵携行具
CN210642476U (zh)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背心
CN215124511U (zh) 一种具有矫正驼背功能的服装
CN219374042U (zh) 一种带有减压机构的减压背包
CN216487341U (zh) 铅衣减压垫
CN215347110U (zh) 一种护腰背心
KR102421996B1 (ko) 고기능성 의복이 적용된 웨어러블 로봇
CN217218244U (zh) 一种内穿护腰
CN213589555U (zh) 一种呼吸器背具
CN214802479U (zh) 一种便于穿戴的可调式洁净服
KR102494218B1 (ko) 체형 맞춤 변형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여성용 상의
CN210922348U (zh) 一种舒适型防弹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