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9222U -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9222U
CN212229222U CN202021140769.0U CN202021140769U CN212229222U CN 212229222 U CN212229222 U CN 212229222U CN 202021140769 U CN202021140769 U CN 202021140769U CN 212229222 U CN212229222 U CN 212229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d
texture
vertex
prism
sid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07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金波
邓善全
宋新新
王金秋
周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antou BY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antou BY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antou BY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07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9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9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9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所述棱镜元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直角锥体部和多棱锥体部,所述直角锥体部和多棱锥体部具有共同的第一侧面,所述直角锥体部包括被构造成直角的第一锥顶,该第一锥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布置,所述多棱锥体部包括第二锥顶以及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锥顶为所述第一侧面的其中一个顶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锥顶相对布置,所述第三侧面经过所述第二锥顶且被构造成正三角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一棱边平行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邻接的第二棱边。上述形状构造的棱镜元件能够增加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范围,以提高棱镜元件的视场角。

Description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反光纹理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以及安装有该纹理结构的移动终端的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回复反射结构的通常采用微棱镜平铺而成,以形成反光性良好的纹理结构,目前常见的微棱镜的设计是在立方体上切出一个正三棱锥状的微棱镜,这个微棱镜的顶锥对应的每个面的棱边都是90度的直角,其对光线具有回复反射的作用。将许多这种微棱镜平铺到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回复反射的微棱镜膜。这种膜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由于这种三棱锥本身的结构特性,仅对入射角为0~30°范围内的入射光线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超过该角度之后,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就急剧下降,甚至几乎没有回复反射的效果,使得用户对回复反射结构能观察到的视场角仅限于在一个小角度范围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涉及一种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以及安装有该纹理结构的移动终端的壳体。该棱镜元件能够增加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范围,从而增大视场角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所述棱镜元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直角锥体部和多棱锥体部,所述直角锥体部和多棱锥体部具有共同的第一侧面,所述直角锥体部包括被构造成直角的第一锥顶,该第一锥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布置,所述多棱锥体部包括第二锥顶以及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锥顶为所述第一侧面的其中一个顶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锥顶相对布置,所述第三侧面经过所述第二锥顶且被构造成正三角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一棱边平行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邻接的第二棱边。
可选地,所述多棱锥体部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的子面,所述子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中的棱边与所述第二棱边平行,所述子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5°至15°。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彼此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锥顶在所述第三侧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侧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d满足: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21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22
其中,a是所述第三侧面的边长,θ是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β是第一锥顶和第二锥顶之间的第三棱边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锥顶在所述第三侧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侧面的重心重合。
可选地,所述棱镜元件还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形成为柱状,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三侧面适配的横截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基底的端面对应设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纹理结构,该纹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纹理单元,该纹理单元包括阵列排布的如上所述的多个棱镜元件。
可选地,在所述纹理单元中,多个所述棱镜元件以所述第二锥顶为中心、以所述第三侧面为基准面呈圆形阵列排布;或者,多个所述棱镜元件以所述第三侧面为基准面呈线性阵列排布。
可选地,每个纹理单元中的每个棱镜元件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可选地,每个所述纹理单元中包括两个第一棱镜元件、两个第二棱镜元件和两个第三棱镜元件,所述第一棱镜元件、所述第二棱镜元件和所述第三棱镜元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均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棱镜元件、所述第二棱镜元件和所述第三棱镜元件以第二锥顶为中心、以第三侧面为基准面依次排列,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个棱镜元件相同。
可选地,所述纹理结构包括相邻排列的多个所述纹理单元。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该壳体包括如上所述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透明盖板,所述纹理结构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纹理结构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三侧面靠近所述透明盖板布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PVD镀膜层,所述PVD镀膜层设置在所述纹理结构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且包括多层介质膜,不同的所述介质膜具有不同的透光率和反射率。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设置在所述镀膜层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油墨层具有色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直角锥体部和多棱锥体部构造而成的棱镜元件,并且多棱锥体部的第三侧面被构造成正三角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正三棱锥状的棱镜元件来说,这种形状构造的棱镜元件能够该棱镜元件能够增加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范围,因此,能够提高由这种棱镜元件制成的纹理结构的视场角。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未成型的棱镜元件和正方体的几何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棱镜元件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一种示例的棱镜元件组成;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侧视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一种示例的棱镜元件组成;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俯视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一种示例的棱镜元件组成;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侧视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一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俯视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一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一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一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二种示例的棱镜元件组成;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侧视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二种示例的棱镜元件组成;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俯视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二种示例的棱镜元件组成;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侧视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二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俯视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二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二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二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单元的第三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纹理单元由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不等的多种棱镜元件组成;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第三种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纹理结构由第三种示例的纹理单元组成;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路径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示意图;
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的回复反射率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的曲线图;
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棱镜元件;11、直角锥体部;12、多棱锥体部;AB1D1、第一侧面;C、第一锥顶;A、第二锥顶;BB1D1D、第二侧面;ABD、第三侧面;B1D1、第一棱边;BD、第二棱边;AC、第三棱边;C’、重心;θ、夹角;13、第一棱镜元件;14、第二棱镜元件;15、第三棱镜元件;16、基底;ABB1、第四侧面;ADD1、第五侧面;2、正方体;21、正三棱锥;OPQ、第一底面;O、第一顶点;OMN、第二底面;3、纹理单元;IO、入射光线;OR、反射光线;4、纹理结构;5、透明盖板;6、PVD镀膜层;n1~nx、介质膜;7、OCA胶;8、油墨层;9、PET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棱镜元件多采用正三棱锥形状构造,这种形状构造形成的纹理结构仅对于入射角在0~30°范围内的入射光线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使得由该纹理结构制造的产品的视场角相对较小。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纹理结构4的棱镜元件1,如图1至图7所示,该棱镜元件1包括一体成型的直角锥体部11和多棱锥体部12,直角锥体部11和多棱锥体部12具有共同的第一侧面AB1D1,直角锥体部11包括被构造成直角的第一锥顶C,该第一锥顶C与第一侧面AB1D1相对布置,多棱锥体部12包括第二锥顶A以及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ABD,第二锥顶A为第一侧面AB1D1的其中一个顶点,第二侧面与第二锥顶A相对布置,第三侧面ABD经过第二锥顶A且被构造成正三角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AB1D1邻接的第一棱边B1D1平行于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ABD邻接的第二棱边BD。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直角锥体部11和多棱锥体部12构造而成的棱镜元件1,并且多棱锥体部12的的第三侧面ABD被构造成正三角形,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正三棱锥状的棱镜元件来说,这种形状构造的棱镜元件能够该棱镜元件能够增加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范围,因此,能够提高由这种棱镜元件1制成的纹理结构4的视场角。
在下文中,将结合图1至图7对上述棱镜元件1的示例性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棱镜元件1的形状构造,这里将从几何学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并不代表其加工工艺过程。
首先,如图4所示,在给定的一个正方体2的顶点上确定一个正三棱锥21,该正三棱锥21的具有直角的顶点作为棱镜元件1的第一锥顶C,以该正三棱锥21与第一锥顶C相对的第一底面OPQ为基准面,绕过底面的第一顶点O且与棱边PQ平行的轴以远离第一锥顶C的方向旋转θ,以形成三棱锥COMN,将三棱锥COMN从正方体2上分割下来。
接着,如图1所示,以第二底面OMN为基准面,作过第一锥顶C且平行于该第二底面OMN的等边三角形A2B2D2。
最后,如图1所示,以等边三角形A2B2D2的三条边为基准,以垂直于第二底面OMN的方向切割三棱锥COMN,从而获得上述的棱镜元件1,其中,切割后的第一底面OPQ形成为第一侧面AB1D1,切割后的第二底面OMN形成为第三侧面ABD,切割后分别形成垂直于第三侧面ABD的第二侧面BB1D1D、第四侧面ABB1和第五侧面ADD1。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棱锥体部12至少包括与第三侧面ABD相对设置的子面(例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一种示例中的子面AB1D1或者第二种示例中的子面AEF),子面位于第二侧面中的棱边(例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一种示例中的棱边B1D1或者第二种示例中的棱边EF)与第二棱边BD平行,该子面AB1D1、AEF和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5°至15°,优选的,该角度范围为10°。在该角度范围内,能够对入射角为50°范围内的入射光线IO维持较好的反射效果。
另外,第二侧面可以与第三侧面ABD彼此垂直设置,这样更便于将相邻的两个棱镜元件1拼接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等边三角形A2B2D2的大小,可以获得多种类型的棱镜元件1。
在棱镜元件1的第一种示例中,第二侧面BB1D1D形成为矩形表面,即棱镜元件1的多棱锥体部12形成为四棱锥状,在这样的构造中,锥顶和等边三角形A2B2D2的重心C’偏移了一定距离,假设第三侧面ABD的边长为a,则根据图1中的几何关系有: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1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2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3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4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5
其中,β是第一锥顶C和第二锥顶A之间的第三棱边AC与第一侧面AB1D1的夹角。
继续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6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7
其中,γ是第二锥顶A和等边三角形A2B2D2的顶点A2的连线与第三棱边AC之间的夹角,根据其几何关系,可得:
A2C=AC·sinγ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88
结合上述公式,第一锥顶C在第三侧面ABD的投影与第三侧面ABD的重心之间的距离d满足:
Figure BDA0002544474390000091
其中,a是所述第三侧面ABD的边长,θ是所述第一侧面AB1D1和所述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β是第一锥顶C和第二锥顶A之间的第三棱边AC第一侧面AB1D1的夹角。
根据上述公式,在生产加工时,可以根据第三侧面ABD的重心C’位置确定,从而加工出上述形状构造的棱镜元件1。
在棱镜元件1的第二种示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侧面BEB1D1FD形成为六边形表面,即棱镜元件1的多棱锥体部12形成为六棱锥状,示例地,第二侧面BEB1D1FD包括矩形面BDFE和等腰梯形面B1D1FE,矩形面BDFE包括第二棱边BD,等腰梯形面B1D1FE包括第一棱边B1D1。这种形状构造的棱镜元件1和第一种示例中的棱镜元件1相比,在同等厚度的情况下,其第三侧面ABD的面积更小,也就是说,由第二种棱镜元件1构造的而成的纹理结构4的纹理更细密,但是依然能保持同样的反射效果,这样,第二种示例中的棱镜元件1可以应用在对精度和美观度要求更高的领域。
对于第二种示例中的棱镜元件1来说,当等边三角形A2B2D2的边长选取到某合适的长度时,第一锥顶C在第三侧面ABD的投影与第三侧面ABD的重心C’重合。这样,在加工时,能够根据第三侧面ABD更容易找到第一锥顶C的位置,从而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精度。
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锥顶C在第三侧面ABD的投影与第三侧面ABD的重心C’重合时,第二侧面BEB1D1FD也可以被构造成其他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便于将该棱镜元件1拼接为纹理结构4,棱镜元件1还包括基底16,基底16形成为柱状,并且具有与第三侧面ABD适配的横截面,第三侧面ABD与基底16的端面对应设置,换言之,基底16是以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以远离第一锥顶C的方向延伸的结构。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纹理结构4,纹理结构4包括至少一个纹理单元3,如图8至图21所示,该纹理单元3包括阵列排布的如上所述的多个棱镜元件1。
该纹理结构4中的棱镜元件1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紧密排布,其中,该纹理单元3中,如图8、图14和图20所示,多个棱镜元件1以第二锥顶A为中心、以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呈圆形阵列排布,由于第三侧面ABD为等边三角形,因此,上述纹理单元3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表面,截面形状较为规整,有利于多个纹理单元3拼接。
此外,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棱镜元件1以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呈线性阵列排布,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文中,给出了多种形状构造的棱镜元件1的示例,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纹理单元3可以由同一种棱镜元件1排列而成,也可以由多种棱镜元件1排列而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的,纹理单元3可以由同一种棱镜元件1排列而成,也就是说,每个纹理单元3中的每个棱镜元件1的第一侧面AB1D1和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相等。如图8至图13所示,该纹理单元3由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棱镜元件1排列而成,如图14至图19所示,该纹理单元3由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棱镜元件1排列而成。这种纹理单元3结构较为规则,美观性强,且加工简单容易。
在另一种示例中,纹理单元3也可以由多种棱镜元件1排列而成,如图20所示,每个纹理单元3中包括两个第一棱镜元件13、两个第二棱镜元件14和两个第三棱镜元件15,第一棱镜元件13、第二棱镜元件14和第三棱镜元件15的第一侧面AB1D1和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均不相同,并且,第一棱镜元件13、第二棱镜元件14和第三棱镜元件15以第二锥顶A为中心、以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依次排列,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个棱镜元件1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种棱镜元件1和第二种棱镜元件1,其均可以包括夹角θ不同的多种棱镜元件1,每个纹理单元3可以由夹角θ不同的棱镜元件1构成,以使各个棱镜元件1互补,以提供更大的视场角。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图17至图19、图21所示,纹理结构4包括相邻排列的多个纹理单元3,以形成回复反射结构,然后根据所应用的领域裁剪为各种不同的形状。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该纹理结构4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如图22所示,将纹理结构4可调节地设置在实验台上,并且可以相对于入射光线IO呈任意角度倾斜,在纹理结构4的对面设置一个接收屏,该接收屏能够检测纹理结构4的反射光线OR。
假设棱镜元件1的折射率为1.41,实验对象选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纹理结构4以及相关技术中的纹理结构4,分别将纹理结构4相对于入射光线IO倾斜不同角度,以检测反射光线OR的回复反射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两种纹理结构4的模拟曲线如图23所示,图23中,横坐标表示纹理结构4的视场角,即纹理结构4的法线相对于入射光线IO倾斜的角度,纵坐标表示纹理结构4对入射光线IO的回复反射率,其中,该回复反射率是指反射光线OR的流明数除以入射光线IO的流明数的百分比。曲线R0是相关技术中的纹理结构4的模拟结果,曲线R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模拟结果。
从图23中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的纹理结构4的模拟曲线R0在视场角达到30°左右时,其回复反射率大约为45%,随着视场角的增大,该纹理结构4的回复反射率急剧下降,当视场角接近40°时,该纹理结构4的回复反射率就接近为零,这是因为相关技术中的正三棱锥21并没有相对于底面倾斜,导致在入射角相对较大的时候,反射光线OR超出了棱镜元件1的出射口,较难从出射口反射回去。
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纹理结构4的模拟曲线R1在视场角达到30°左右时,其回复反射率大约为63%,且随着视场角的增大,该纹理结构4的回复反射率仅缓慢降低,当视场角接近40°时,其回复反射率还能保持在50%左右,当视场角接近50°时,依然有31%左右的回复反射率,可见,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纹理结构4能够非常明显的增加视场角的范围,从而能够获得视场角范围更大的反光效果。
上述纹理结构4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反光衣、交通指示牌、车灯反射膜等各个领域。本公开还将该纹理结构4应用于移动终端,以增加移动终端的壳体的视场角范围。
具体地,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如图24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纹理结构4。本公开所称的移动终端是指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或车载电脑等设备,但不仅限于此。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透明盖板5,纹理结构4设置在透明盖板5的一侧,并且纹理结构4中的棱镜元件1的第三侧面ABD靠近透明盖板5布置。这样,经由透明盖板5的入射光线IO从第三侧面ABD射入纹理结构4中,并被纹理结构4反射后从透明盖板5射出,这样,就能为该壳体带来比较炫酷、光泽感更强的视觉效果。
其中,透明盖板5可以是由玻璃、塑料等制成的薄板,其厚度为0.3mm~2mm范围内,优选为0.5mm。本公开的纹理结构4的厚度可以为8μm-14μm范围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壳体还包括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镀膜层6,PVD镀膜层6设置在纹理结构4远离透明盖板5的一侧且包括多层介质膜n1~nx,不同的介质膜n1~nx具有不同的透光率和反射率。通过选用不同的介质膜n1~nx或改变介质膜n1~nx的厚度,能够控制不同移动终端的壳体的透过率和反射率,从而达到不同的光影效果。
此外,该壳体还包括油墨层8,油墨层8设置在镀膜层6远离透明盖板5的一侧,油墨层8具有色彩。该油墨层8用于显示壳体的色彩,例如,该油墨层8可以为黑色、蓝色、银色、玫瑰金色、红色、白色或者多种色块的组合,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壳体还可以包括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该PET膜9设置在透明盖板5和纹理结构4之间,其厚度在30μm~80μm之间,优选为50μm,PET膜9主要用于减少光损失,增加光亮度的作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PET膜9和透明盖板5可以通过OCA(Optics ClarityAdhesive)胶粘合在一起,其厚度在15μm~70μm之间,优选为25μm。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元件(1)包括一体成型的直角锥体部(11)和多棱锥体部(12),所述直角锥体部(11)和多棱锥体部(12)具有共同的第一侧面(AB1D1),所述直角锥体部(11)包括被构造成直角的第一锥顶(C),该第一锥顶(C)与所述第一侧面(AB1D1)相对布置,所述多棱锥体部(12)包括第二锥顶(A)以及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ABD),所述第二锥顶(A)为所述第一侧面(AB1D1)的其中一个顶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锥顶(A)相对布置,所述第三侧面(ABD)经过所述第二锥顶(A)且被构造成正三角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AB1D1)邻接的第一棱边(B1D1)平行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ABD)邻接的第二棱边(B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棱锥体部(12)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三侧面(ABD)相对设置的子面,所述子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中的棱边与所述第二棱边(BD)平行,所述子面和所述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5°至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ABD)彼此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顶(C)在所述第三侧面(ABD)的投影与所述第三侧面(ABD)的重心之间的距离d满足:
Figure FDA0002544474380000011
Figure FDA0002544474380000021
其中,a是所述第三侧面(ABD)的边长,θ是所述第一侧面(AB1D1)和所述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β是第一锥顶(C)和第二锥顶(A)之间的第三棱边(AC)与所述第一侧面(AB1D1)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顶(C)在所述第三侧面(ABD)的投影与所述第三侧面(ABD)的重心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理结构的棱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元件(1)还包括基底(16),所述基底(16)形成为柱状,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三侧面(ABD)适配的横截面,所述第三侧面(ABD)与所述基底(16)的端面对应设置。
7.一种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结构(4)包括至少一个纹理单元(3),该纹理单元(3)包括阵列排布的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棱镜元件(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纹理单元(3)中,多个所述棱镜元件(1)以所述第二锥顶(A)为中心、以所述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呈圆形阵列排布;或者,多个所述棱镜元件(1)以所述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呈线性阵列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纹理单元(3)中的每个棱镜元件(1)的所述第一侧面(AB1D1)和所述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纹理单元(3)中包括两个第一棱镜元件(13)、两个第二棱镜元件(14)和两个第三棱镜元件(15),所述第一棱镜元件(13)、所述第二棱镜元件(14)和所述第三棱镜元件(15)的第一侧面(AB1D1)和第三侧面(ABD)之间的夹角(θ)均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棱镜元件(13)、所述第二棱镜元件(14)和所述第三棱镜元件(15)以第二锥顶(A)为中心、以第三侧面(ABD)为基准面依次排列,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个棱镜元件(1)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结构(4)包括相邻排列的多个所述纹理单元(3)。
12.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纹理结构(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透明盖板(5),所述纹理结构(4)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5)的一侧,并且所述纹理结构(4)中的棱镜元件(1)的第三侧面(ABD)靠近所述透明盖板(5)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PVD镀膜层(6),所述PVD镀膜层(6)设置在所述纹理结构远离所述透明盖板(5)的一侧,且包括多层介质膜(n1~nx),不同的所述介质膜(n1~nx)具有不同的透光率和反射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油墨层(8),所述油墨层(8)设置在所述PVD镀膜层(6)远离所述纹理结构的一侧,所述油墨层(8)具有色彩。
CN202021140769.0U 2020-06-17 2020-06-17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Active CN212229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0769.0U CN212229222U (zh) 2020-06-17 2020-06-17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0769.0U CN212229222U (zh) 2020-06-17 2020-06-17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9222U true CN212229222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30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0769.0U Active CN212229222U (zh) 2020-06-17 2020-06-17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9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71913B2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リズムアレイシート
EP2870494B1 (en) Decorative film articles utilizing fresnel lens films
JPH11501149A (ja) 種々の高さの構造化面を有する光指向性フィルム及び該フィルムから作製された光指向性製品
KR20160062043A (ko) 프리즘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영상원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60087735A1 (en) Retroreflective structures
CN111665591B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
KR19990035897A (ko) 반사판, 반사형 편광판 및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095076A (zh) 增亮制品
EP2930561B1 (en) Screen for reflective projector
CN110161750B (zh) 透镜结构、光源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40009836A1 (en) Wood-like films and other decorative films utilizing fresnel mirrors
CN107533188B (zh) 光学膜
JP6445520B2 (ja) 微小タイル型プリズム状キューブコーナー物品
TW200528856A (en)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763806A (zh) 反射式显示装置及其前置光源模块
US7321407B2 (en)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10027203A (ko) 재귀 반사체
CN212229222U (zh) 纹理结构及其棱镜元件、移动终端的壳体
JP3286239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9312910B (zh) 包括结构化反射器的再循环背光源
KR20060085591A (ko) 재귀반사유닛 및 그 재귀반사유닛을 구비한 재귀반사체
KR100635898B1 (ko) 반사체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12434126U (zh) 反射式显示装置及其前置光源模块
CN106597676A (zh) 光学分像元件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JPH11305016A (ja) 反射機能及び透過機能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