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1507U - 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21507U CN212221507U CN202020561048.0U CN202020561048U CN212221507U CN 212221507 U CN212221507 U CN 212221507U CN 202020561048 U CN202020561048 U CN 202020561048U CN 212221507 U CN212221507 U CN 212221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ag
- conveying belt
- ash
- driving motor
- ash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属于渣灰输送领域。它包括运输带、渣仓、冷渣器和控制器,所述的运输带包括第一灰渣运输带和第二灰渣运输带,第一灰渣运输带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灰渣运输带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灰渣运输带上方安装有冷渣器,冷渣器用于对灰渣进行冷却;所述第二灰渣运输带的一端与第一灰渣运输带的一端相衔接,第一灰渣运输带的另一端与渣仓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启停,该控制器采用DCS控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锅炉渣灰的运送效率,避免渣灰堆积;进一步的,实现了渣灰的自动化运送,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可以实现运输带和冷渣器的连锁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渣灰输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供热装置,大多数锅炉是通过燃煤进行供热,煤在燃烧后会产生渣灰。如果不及时将锅炉内燃烧完全的渣灰排出,则会严重影响锅炉内煤的燃烧效率,因为渣灰会占用炉内的大量空间,会导致炉内的煤燃烧不充分。因此,在锅炉燃烧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将锅炉的渣灰排出,排出的渣灰再经过渣罐或者渣车运送至渣槽中,渣车的运输效率相对较低,急需开发出一种高效率的渣灰运送系统。
经检索,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锅炉除渣机(申请号:CN201521113390.X,申请日: 2015-12-29),锅炉除渣机包括电机、皮带、排渣装置、锅炉、支撑板和小车,电机包括驱动轴,排渣装置包括驱动头、连接轴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旋叶片,支撑板固定在所述锅炉内。该申请案的锅炉除渣机的效果在于:锅炉除渣机的排渣装置能够将煤渣从锅炉内转运到小车内,小车的底部设置有轮子,小车能够重复利用,电机驱动排渣装置转动的过程中,螺旋叶片能够将煤渣从左端转运到右端,最后煤渣掉入小车内。虽然该除渣机提高了排渣的效率,但是渣灰的运送效率相对较低,容易造成渣灰由锅炉中排出后,并不能及时的运送至指定位置,从而影响了整个生产过程。因此急需对现有的渣灰运送工艺进行改进,进而提高渣灰运送效率,防止灰渣堆积。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锅炉渣灰运送效率较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锅炉渣灰的运送效率,避免渣灰堆积;进一步的,实现了渣灰的自动化运送,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可以实现运输带和冷渣器的连锁保护。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包括运输带、渣仓、冷渣器和控制器,所述的运输带包括第一灰渣运输带和第二灰渣运输带,第一灰渣运输带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灰渣运输带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灰渣运输带上方安装有冷渣器,冷渣器用于对灰渣进行冷却;所述第二灰渣运输带的一端与第一灰渣运输带的一端相衔接,第一灰渣运输带的另一端与渣仓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启停,该控制器采用DCS 控制。
优选地,运输带还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灰渣运输带、第四灰渣运输带和第五灰渣运输带,其中第三灰渣运输带与第二灰渣运输带相衔接;所述的第三灰渣运输带、第四灰渣运输带和第五灰渣运输带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和第五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和第五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第三灰渣运输带、第四灰渣运输带和第五灰渣运输带上均设置有冷渣器。
优选地,与第二灰渣运输带、第三灰渣运输带、第四灰渣运输带和第五灰渣运输带对应设置的冷渣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该出渣口上设置有出渣阀门,所述的控制器控制出渣阀门打开或者关闭。
优选地,冷渣器与运输带之间设置有渣灰导槽。
优选地,渣灰导槽沿着运输带的运动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第二灰渣运输带上方安装有冷渣器,第二灰渣运输带的尾端与第一灰渣运输带的首端相衔接,第一灰渣运输带的末端与渣仓相连接,从而实现了锅炉渣灰的自动化运送;此外,由于根据第一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二驱动电机的启停,实现了第二灰渣运输带和第一灰渣运输带的连锁控制,在发生故障时各个运输皮带能有序的进行停止,进而避免渣灰堆积,保证设备安全;且提高了控制的应变能力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包括运输带还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灰渣运输带、第四灰渣运输带和第五灰渣运输带,通过多个灰渣运输带的设置,较传统的单个运输带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灰渣运输的效率,缓解锅炉灰渣排出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渣灰在运输带上堆积。同时,第三灰渣运输带、第四灰渣运输带和第五灰渣运输带上分别对应设有冷渣器,能够有效提高对灰渣的冷凝效果,从而减轻对运输带的损坏。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冷渣器设置有出渣口,该出渣口上设置有出渣阀门,出渣阀门根据运输带的工作状态,打开或者关闭,从而使得在生产的过程中,当运输带停止运送的时候,出渣阀门能及时关闭,冷渣器设置有出渣口,避免渣灰堆积于运输带上,进而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冷渣器与运输带之间设置有渣灰导槽,渣灰导槽的设置避免了冷渣器出口的渣灰对运输带进行直接冲击,进而避免了运输带的损坏;更进一步地,该渣灰导槽沿着运输带的运动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使得渣灰在沿着渣灰导槽滑落时,渣灰能与运输带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进一步的减小了对运输带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渣器设置有出渣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第一灰渣运输带;12、第二灰渣运输带;13、第三灰渣运输带;14、第四灰渣运输带;15、第五灰渣运输带;
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二驱动电机;23、第三驱动电机;24、第四驱动电机;25、第五驱动电机;
30、渣仓;
40、冷渣器;41、出渣阀门;42、渣灰导槽;
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包括运输带、渣仓30、冷渣器40和控制器50,所述的运输带包括第一灰渣运输带11、第二灰渣运输带12,第一灰渣运输带11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灰渣运输带12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22;第二灰渣运输带12上方安装有冷渣器40,冷渣器40用于对灰渣进行冷却;所述第二灰渣运输带12的一端与第一灰渣运输带11的一端相衔接,第一灰渣运输带11的另一端与渣仓30相连接;所述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22的启停,该控制器50采用DCS控制。
具体的,对锅炉灰渣进行运输时,先由冷渣器40对灰渣冷却,然后再由运输带运输至渣仓,其中通过控制器50的设置,由控制器50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 的启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可采用现有的DCS控制方式即可),从而实现了锅炉渣灰的自动化运送。同时,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器50的设置,可以根据第一驱动电机21的工作状态,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50,再由控制器50控制第二驱动电机22的启停,从而实现了第二灰渣运输带12和第一灰渣运输带11的连锁控制,在发生故障时各个运输皮带能有序的进行停止,进而避免渣灰堆积,保证设备安全。
更优化的,如图3所示,所述冷渣器40与运输带之间设置有渣灰导槽42,从而避免了从冷渣器40出口的渣灰对运输带进行直接冲击,进而避免了运输带的损坏,有效提高运输带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所述渣灰导槽42沿着运输带的运动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使得渣灰在沿着渣灰导槽42滑落时,渣灰能与运输带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进一步的减小了对运输带的磨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基本结构主要同实施例1,其主要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所述运输带还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其中第三灰渣运输带13与第二灰渣运输带12相衔接。通过多个运输带的设置,较传统的单个运输带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灰渣运输的效率,缓解锅炉灰渣排出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渣灰在运输带上堆积。
所述的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23、第四驱动电机24和第五驱动电机25,且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23、第四驱动电机24和第五驱动电机25均与控制器50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一灰渣运输带11、第二灰渣运输带12、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的连锁控制,在发生故障时各个运输皮带能有序的进行停止,进而避免渣灰堆积,提高了控制的应变能力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值的说明的是,所述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上均设置有冷渣器40,且与第二灰渣运输带12、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对应设置的冷渣器40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该出渣口上设置有出渣阀门41,所述的控制器50与出渣阀门41电连接,控制出渣阀门41打开或者关闭。具体的,该出渣阀门41根据运输带的工作状态,打开或者关闭,从而使得在生产的过程中,当运输带停止运送的时候,出渣阀门41能及时关闭,冷渣器40设置有出渣口,避免渣灰堆积于运输带上,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带、渣仓(30)、冷渣器(40)和控制器(50),所述的运输带包括第一灰渣运输带(11)和第二灰渣运输带(12),第一灰渣运输带(11)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灰渣运输带(12)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22);第二灰渣运输带(12)上方安装有冷渣器(40),冷渣器(40)用于对灰渣进行冷却;所述第二灰渣运输带(12)的一端与第一灰渣运输带(11)的一端相衔接,第一灰渣运输带(11)的另一端与渣仓(30)相连接;所述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22)的启停,该控制器(50)采用DCS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带还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其中第三灰渣运输带(13)与第二灰渣运输带(12)相衔接;所述的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23)、第四驱动电机(24)和第五驱动电机(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23)、第四驱动电机(24)和第五驱动电机(25)均与控制器(5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上均设置有冷渣器(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灰渣运输带(12)、第三灰渣运输带(13)、第四灰渣运输带(14)和第五灰渣运输带(15)对应设置的冷渣器(40)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该出渣口上设置有出渣阀门(41),所述的控制器(50)控制出渣阀门(41)打开或者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冷渣器(40)与运输带之间设置有渣灰导槽(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渣灰导槽(42)沿着运输带的运动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61048.0U CN212221507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61048.0U CN212221507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21507U true CN212221507U (zh) | 2020-12-25 |
Family
ID=73907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61048.0U Active CN212221507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215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3550A (zh) * | 2022-02-22 | 2022-07-29 | 广东昂为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灰水倾倒装置、灰渣收集装置以及灰渣运输装置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20561048.0U patent/CN2122215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3550A (zh) * | 2022-02-22 | 2022-07-29 | 广东昂为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灰水倾倒装置、灰渣收集装置以及灰渣运输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71055B1 (en) | Steam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ash | |
CN212221507U (zh) | 一种渣灰自动化运输系统 | |
CN202465830U (zh) | 一种对球团矿及烧结矿余热进行回收的系统 | |
CN201473054U (zh) | 石子煤风冷式输送装置 | |
CN103072796A (zh) | 多工位全自动矿石输送装备 | |
CN114381570A (zh) | 一种在线铁水罐废钢加入装置 | |
CN217438237U (zh) | 刮板式热态直接还原铁输送装置 | |
CN107702546B (zh)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系统 | |
CN217026008U (zh) | 一种在线铁水罐废钢加入装置 | |
CN210425070U (zh) | 一种燃煤发电厂锅炉干除渣三级输送系统 | |
CN102564140A (zh) | 一种电炉的炉后加料装置 | |
CN202246809U (zh) | 金属镁冶炼废渣治理及循环利用装置 | |
CN210425071U (zh) | 一种适应性更强的燃煤发电厂锅炉干除渣三级输送系统 | |
CN201880726U (zh) | 一种高温除尘灰贮存及冷却装置 | |
CN202511300U (zh) | 一种干式风冷网带除渣机 | |
CN104421952A (zh) | 一种板链阶梯式干除渣机 | |
CN114180304A (zh) | 一种应用于高温矿料的炉前输送系统 | |
CN209802091U (zh) | 一种再生铜熔炼炉的自动上料系统 | |
CN201313746Y (zh) | 缓冲式导料翻板 | |
CN208150535U (zh) | 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 | |
CN2460873Y (zh) | 电站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 |
CN202393235U (zh) | 一种电炉的炉后加料装置 | |
CN205592973U (zh) | 一种化学危废焚烧炉底灰渣输送机 | |
CN203558493U (zh) | 一种刮板机断链保护装置 | |
CN218210677U (zh) | 一种再生铝回收纯氧燃烧倾动式回转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Su Chuanchun Inventor after: Wang Kun Inventor after: Xuan Xiaogang Inventor after: Xie Decai Inventor after: Pan Mengchao Inventor before: Su Chuanchun Inventor before: Wang Kun Inventor before: Xuan Xiaogang Inventor before: Xie Decai Inventor before: Pan Mengc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