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8922U - 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08922U CN212208922U CN202021125904.4U CN202021125904U CN212208922U CN 212208922 U CN212208922 U CN 212208922U CN 202021125904 U CN202021125904 U CN 202021125904U CN 212208922 U CN212208922 U CN 2122089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display
- screw
- display pane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包括机壳、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依次成叠加工有法兰框、操作板,操作板上设置有两个操作端面;显示面板、法兰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二螺纹,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后与机壳内侧的螺纹孔块上的机壳螺纹孔装配固定;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通槽、卡槽、抵接槽,显示通槽、卡槽、抵接槽依次连通,且显示通槽内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安装板上,显示安装板的一端面卡装入卡槽内、另一端面卡装入抵接槽内,且显示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接边缘,卡接边缘卡装入抵接槽内,且第二螺纹孔贯穿卡接槽;卡接边缘上设置有显示螺纹孔,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显示螺纹孔后与机壳螺纹孔装配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背景技术
盘装表主要同于工业控制中,一般其包括用于显示参数和界面的显示屏、用于解析数据的主板、用于供电的电源板,显示屏固定在显示面板上。目前传统显示面板固定时,需要将显示屏与一块塑胶面板固定,连接处为4个独立的圆柱体,并且通常使用自攻螺丝,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塑胶柱体的隐形裂纹。而且由于显示面板为塑胶制品受到注塑工艺的影响(如正面缩痕,厚度不均就容易应力变形)不方便采用整体安装平面设计,特别是通常只用4根圆柱,在运输途中或者使用中,面板遇到微量冲击也有可能造成圆柱断裂,从而导致显示屏松动或者脱离,进而影响正常监测显示。塑胶面板与显示屏由于点接触结构,在各种高低温环境下变形量较大,很容易导致4个支点不再一个水平面上,将使得显示屏整体空间位置波动,进而促使显示屏接插排针的松动,而影响正常显示。
而传统显示面板与机壳固定时,需要先将显示屏与一块塑胶面板固定,然后再将塑胶面板与法兰框固定在一起,最后与机壳固定。这种塑胶结构,使得盘装表正表面基本无金属屏蔽层,作为工业仪表,在工业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仪表在工作中容易受到很大的电磁干扰,影响数据精度,也容易造成误判报警等,进而带来受保护设备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传统盘装表的PCB(电路板,一般是两块一块负责供电、另一块负责解析数据、控制)与机壳的固定,需要先在PCB板上装配4根铜柱,然后将PCB装入导轨 ,最后在机壳上使用4颗平头螺丝与铜柱连接固定,(另一块PCB固定方式完全一致)。这种固定结构由于4个铜柱悬吊式固定且铜柱长度误差很大, 容易造成四个支点受力不平衡,PCB基材属于塑胶类材料,容易受力变形,在长期内应力的作用下,PCB板上的铜皮容易拱起,各元器件与焊盘也容易脱落, 因而带来较大隐患,直接影响仪表正常工作,出现故障后对受保护设备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这种结构的导轨在铜柱固定后与PCB有较大缝隙,只在安装时起到导向作用,后期无任何辅助支撑力,因此即造成了成本上上涨又影响后期PCB的固定。而且机壳上下方的8颗用于固定PCB板在机壳上的平头螺丝由于空间限制无法使用弹簧垫片,在各种振动环境下容易造成松动,特别是机壳下表面垂直向下的4个螺丝,一旦掉落,在复杂的接线环境下有造成尾部线缆短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其显示面板与显示安装板采用面接触安装,从而避免显示屏出现变形而造成接触不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包括机壳、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上依次成叠加工有法兰框、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两个操作端面;所述显示面板、法兰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二螺纹,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后与机壳内侧的螺纹孔块上的机壳螺纹孔装配固定;
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通槽、卡槽、抵接槽,所述显示通槽、卡槽、抵接槽依次连通,且显示通槽内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安装板上,显示安装板的一端面卡装入卡槽内、另一端面卡装入抵接槽内,且显示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接边缘,卡接边缘卡装入抵接槽内,且第二螺纹孔贯穿卡接槽;卡接边缘上设置有显示螺纹孔,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显示螺纹孔后与机壳螺纹孔装配固定。
优选地,两个边缘卡合槽内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边缘螺孔,所述卡合边缘上设置有可与缘螺孔正对、连通的板螺孔,第三螺钉穿过板螺孔后与边缘螺孔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从而通过第三螺钉将PCB板固定在支架上。
优选地,第四螺钉穿过显示面板后与支架靠近显示面板一端的支架螺纹孔装配固定,从而将支架固定在显示面板上。
优选地,支架另一端的支架螺纹孔与机壳远离显示面板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五螺钉与端盖装配固定。
优选地,机壳的端面卡装入抵接槽内与卡接边缘的端面压紧。
优选地,其中一个操作端面上安装有按钮,按钮用于向主板输入信号,按钮为防水的金属按钮。
优选地,显示面板安装在机壳一端上,所述机壳内部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固定有凸条,凸条与支架上的凹槽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支架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支架螺纹孔,且支架上下两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边缘卡合槽、边缘支撑槽,两个边缘卡合槽分别设置在边缘支撑槽两端且边缘支撑槽侧面上设置有边缘限位板,PCB板上的卡合边缘分别卡装入两个边缘卡合槽内,且其侧边缘卡装在边缘支撑槽上、侧面与边缘限位板贴紧;
第一螺钉穿过第一螺孔后与外部装置装配固定。
优选地,所述卡槽、抵接槽内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显示安装板将密封垫挤压在卡槽、抵接槽内,所述抵接槽面向操作端面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膨胀槽,所述第一膨胀槽内安装有第一吸水垫、第一吸水膨胀块,所述第一吸水垫被压紧在第一吸水膨胀块和密封垫之间,且第一吸水垫采用高吸水性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吸水膨胀块与第一触发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触发杆另一端穿过滑杆孔后进入容纳槽内且与第一触发块装配固定,所述滑杆孔可轴向滑动,所述第一触发块与第一弹性膜贴紧,所述第一弹性膜具有弹性且固定在容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发块第一弹性膜面向操作端面的一侧上安装有第一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正对第一触发块,且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第一防水罩内,第一防水罩固定、密封安装在操作端面上。
优选地,还在机壳与显示面板之间安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上设置有导水槽、引水槽、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螺纹孔块卡合、密封装配,所述引水槽内安装有引水条,引水条固定在引水块上,引水块贴紧在第二吸水膨胀块一侧,第二吸水膨胀块另一侧与第二触发杆一端装配固定,第二触发杆另一端穿出机壳后与第二触发块装配固定且第二触发杆可轴向滑动;
所述第二触发块贴紧在第二弹性膜内侧,第二弹性膜具有弹性且其固定在第二防水罩内,第二防水罩固定、密封安装在机壳外侧;所述第二防水壳内安装有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端正对第二触发块;
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密封环后与螺纹孔块装配固定、第四螺钉穿过显示面板、密封环后与支架的支架螺纹孔装配固定;所述导水槽将第四螺钉与引水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由整块金属材料采用CNC精加工而成,与显示屏配合处设计有专用卡槽,从而将传统的4个塑胶圆柱连接,更改成最可靠整面接触结构。确保了显示屏各部分受力均匀,接触平稳可靠,在正常工作温度环境下,金属材质的面板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保证了显示屏长久有效的工作状态。而卡槽的设计,可以保护显示屏,进一步降低显示屏收到的外力冲击,显示屏的安装法兰也在保护卡槽限位作用下严格对齐,保证了安装精度,使显示屏安装更为精准,以使得显示屏连接端子固定更为可靠。
2.本实用新型将显示面板进行了整体设计,显示屏固定框和法兰二合一,因而取消了原有的塑胶面板,原有的6mm厚的法兰框体,也替换成10mm厚的整块面板。显示面板由于采用整块金属材料大大提升了屏蔽性能,便于应对工业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确保了仪表工作时数据精度以及可靠度。而且整块法兰体机械强度大大提高,大大缩小了厚重的机身造成法兰体的形变,保证了显示屏连接处的稳固。同时这种设计将传统配件整合在一起后,精简了结构,简化了安装流程,大大提高结构稳定性,减少了很多非必要螺丝,降低了螺丝松动掉落带来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全新支架替代了铜柱和机壳上的4个导轨槽,支架采用高精度CNC加工,保证上下pcb板完全平整地固定在同一支架上,将传统的8颗铜柱替换成2件固定架,无任何固定松动以及小零件掉落风险。从而将传统PCB板的点接触固定,变成单边面接触,大大降低了PCB板内应力的存在。使PCB板没有铜皮拱起,元器件与焊脚松动断联的隐患消失。这种设计由于无需与机壳上下方固定直接删除了机壳上的上下八个固定孔,同时也取消了8个容易脱落的平头螺丝。大大减少了小零件数量以及螺丝数量,受力更均匀平衡,内部结构更整体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B剖视图。
图8是图5中C-C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显示面板与显示安装板处增加显示密封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显示面板与机壳装配处增加机壳密封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为现有产品的零件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1-图12,现有设计中的盘装表,包括机壳A110、法兰框A120、显示面板A140,所述显示面板A140上固定有圆柱A141、按钮孔A142,按钮穿过按钮孔后与主板A210通讯连接,显示面板A140与显示安装板A130装配固定,显示安装板A130上固定有显示屏A230,显示屏A230与主板通讯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主板控制显示界面。所述显示面板A140通过法兰框A120固定在机壳A110的一端断面上;
所述机壳A110内侧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四条导轨A112,每两条相近的导轨之间构成导轨槽A111,主板A210、电源板A220分别插装入两个导轨槽A111,且主板A210、电源板A220上分别固定有至少四根铜柱A310,螺钉A320穿过机壳A110后与铜柱装配固定,从而主板A210、电源板A220。所述主板A210、电源板A220均为PCB板(本案可简称为PCB)。其采用的是现有盘装表的电源板和主板,其中电源板用于将外部电源调节为能够本主板、显示屏使用的电流和电压,主板通过其安装的MCU、显示电路等进行参数计算、控制指令收发、程序运行、显示界面输出,且可接收按钮触发的信号,并根据按钮输入的信号进行预设程序的操作。
所述显示面板A140通过圆柱A141与显示安装板A130装配固定。显示面板A140、法兰框A120均采用塑料制成。
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的盘装表,包括机壳110、显示面板120,所述显示面板120上依次成叠加工有法兰框130、操作板140,所述操作板140上设置有两个操作端面141,其中一个操作端面141上安装有按钮220,按钮220用于向主板输入信号,本实施例的按钮选择防水的金属按钮。传统盘装表的显示大多采用家用的产品的薄膜按键,常发生按键失效的情况关键时刻不能及时对仪表进行复位,切换显示内容等操作。但是本实施例采用金属按钮后就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所述显示面板120、法兰框13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孔101、第二螺纹102,第一螺钉穿过第一螺孔101后与外部装置装配固定,从而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的盘装表装配固定。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102后与机壳110内侧的螺纹孔块111上的机壳螺纹孔112装配固定,从而实现将机壳与显示面板装配固定。
所述显示面板120上设置有显示通槽121、卡槽122、抵接槽123,所述显示通槽121、卡槽122、抵接槽123依次连通,且显示通槽121内安装有显示屏210,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安装板150上,显示安装板150的一端面卡装入卡槽122内、另一端面卡装入抵接槽123内,且显示安装板150上设置有卡接边缘151,卡接边缘151卡装入抵接槽123内,且第二螺纹孔102贯穿卡接槽123;卡接边缘151上设置有显示螺纹孔152,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102、显示螺纹孔152后与机壳螺纹孔112装配固定,且机壳110的端面卡装入抵接槽123内与卡接边缘151的端面压紧。这种设计一方面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显示安装板150的两端面分别与卡槽122内端面、机壳110的端面压紧,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有原先通过圆柱安装的点连接方式更改为面贴合安装方式,从而使得显示安装板的内应力分布均匀,以防止其起翘、弯折,也就可以防止显示屏由于接头松动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所述显示面板120采用热变形量较小的金属材料制成,其一方面可以起到屏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变形对显示屏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装置使用时更加稳定。另外本实施例将显示面板120、法兰框130、操作板140一体化设计,大大降低了零件数量,从而简化后续的安装、间歇工序,由于没有圆柱的设计,一方面彻底解决运输途中圆柱容易断裂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大大降低其运输、存储时占用的空间。
所述机壳110内部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固定有凸条113,凸条113与支架310上的凹槽315卡合、可滑动装配,从而在凸条113横截面方向上实现机壳110与支架310的装配,所述支架310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支架螺纹孔311,且支架310上下两侧面(图3为准)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边缘卡合槽312、边缘支撑槽314,两个边缘卡合槽312分别设置在边缘支撑槽314两端且边缘支撑槽314侧面上设置有边缘限位板313,PCB板230上的卡合边缘231分别卡装入两个边缘卡合槽312内,且其侧边缘卡装在边缘支撑槽314上、侧面与边缘限位板313贴紧,从而实现PCB板230的支撑、安装。
两个边缘卡合槽312内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边缘螺孔3121,所述卡合边缘231上设置有可与缘螺孔3121正对、连通的板螺孔232,第三螺钉穿过板螺孔232后与边缘螺孔3121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从而通过第三螺钉将PCB板230固定在支架310上。
第四螺钉穿过显示面板120后与支架310靠近显示面板120一端的支架螺纹孔311装配固定,从而将支架固定在显示面板上,支架310另一端的支架螺纹孔311与机壳远离显示面板120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五螺钉与端盖装配固定。所述端盖可以是能够将机壳110端面开口密封的板状零件,也可以是外部装置。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两个支架分别安装两块PCB板,彻底抛弃了传统采用铜柱安装PCB板的方式,因此不用担心铜柱损坏带来的次品或废品,另外采用PCB板与支架之间采用面接触支撑,与传统通过铜柱点接触支撑的方式相比,其强度、稳定性更高,而且对PCB板造成的内应力更小,使得PCB板不易变形起翘。另外第三螺钉轴向上具有较多空间,可以增加弹簧垫片,从而实现防松,也就可以大大降低螺钉掉落造成短路、断路等故障的概率。
参见图9,由于在实际使用时,部分场景对盘装表具有较高的防水要求,因此还需要对盘装表进行防水设计。所述卡槽122、抵接槽123内安装有密封垫410,所述显示安装板150将密封垫410挤压在卡槽122、抵接槽123内从而实现卡槽122、抵接槽123与显示安装板150之间的密封,所述抵接槽123面向操作端面14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膨胀槽124,所述第一膨胀槽124内安装有第一吸水垫420、第一吸水膨胀块430,所述第一吸水垫420被压紧在第一吸水膨胀块430和密封垫410之间,且第一吸水垫420采用高吸水性材料制成,如海绵。所述第一吸水膨胀块430可以吸水膨胀,如“水宝宝”、吸水膨胀树脂、吸水膨胀橡胶等。
所述第一吸水膨胀块430与第一触发杆51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触发杆510另一端穿过滑杆孔125后进入容纳槽126内且与第一触发块520装配固定,所述滑杆孔125可轴向滑动,所述第一触发块520与第一弹性膜440贴紧,所述第一弹性膜440具有弹性且固定在容纳槽126内,所述第一触发块520第一弹性膜440面向操作端面141的一侧上安装有第一微动开关240,第一微动开关240的触发端正对第一触发块520,且第一微动开关240固定在第一防水罩160内,第一防水罩160固定、密封安装在操作端面141上。
一旦密封垫处漏水,水会通过第一吸水垫420吸收然后转送至第一吸水膨胀块430,第一吸水膨胀块430吸水膨胀,从而驱动第一触发杆510向第一触发块移动,第一触发块克服第一弹性膜440的弹力向第一微动开关240移动直到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240向主板(其中一块PCB板)的MCU发送信号,MCU判断为进水,然后根据预设程序发出警示,以提醒使用者尽快处理。
参见图10,还在机壳110与显示面板之间安装有密封环540,密封环540上设置有导水槽541、引水槽542、密封槽543,所述密封槽543与螺纹孔块111卡合、密封装配,所述引水槽542内安装有引水条531,引水条531固定在引水块530上,引水块530贴紧在第二吸水膨胀块520一侧,第二吸水膨胀块520另一侧与第二触发杆630一端装配固定,第二触发杆630另一端穿出机壳110后与第二触发块640装配固定且第二触发杆630可轴向滑动。所述第二触发块640贴紧在第二弹性膜510内侧,第二弹性膜510具有弹性且其固定在第二防水罩170内,第二防水罩170固定、密封安装在机壳110外侧。所述第二防水壳170内安装有第二微动开关250,第二微动开关250的触发端正对第二触发块640。
第二螺钉610穿过第二螺孔102、密封环540后与螺纹孔块111装配固定、第四螺钉620穿过显示面板120、密封环540后与支架310的支架螺纹孔311装配固定,从而使得密封环540受到挤压而将显示面板120与机壳110的端面密封。所述导水槽541用于将第四螺钉620与引水槽542连通。从而在第四螺钉620处进水时能够将水引流至引水条531,然后通过引水块530转移至第二吸水膨胀块520,第二吸水膨胀块520吸水膨胀后驱动第二触发杆向第二触发块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触发块克服第二弹性膜510的弹力向第二微动开关移动直到触发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被触发后向MCU发送信号,MCU判断为漏水。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包括机壳、显示面板,其特征是:所述显示面板上依次成叠加工有法兰框、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两个操作端面;所述显示面板、法兰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二螺纹,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后与机壳内侧的螺纹孔块上的机壳螺纹孔装配固定;
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通槽、卡槽、抵接槽,所述显示通槽、卡槽、抵接槽依次连通,且显示通槽内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安装板上,显示安装板的一端面卡装入卡槽内、另一端面卡装入抵接槽内,且显示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接边缘,卡接边缘卡装入抵接槽内,且第二螺纹孔贯穿卡接槽;卡接边缘上设置有显示螺纹孔,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显示螺纹孔后与机壳螺纹孔装配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两个边缘卡合槽内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边缘螺孔,所述卡合边缘上设置有可与缘螺孔正对、连通的板螺孔,第三螺钉穿过板螺孔后与边缘螺孔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从而通过第三螺钉将PCB板固定在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第四螺钉穿过显示面板后与支架靠近显示面板一端的支架螺纹孔装配固定,从而将支架固定在显示面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支架另一端的支架螺纹孔与机壳远离显示面板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五螺钉与端盖装配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机壳的端面卡装入抵接槽内与卡接边缘的端面压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其中一个操作端面上安装有按钮,按钮用于向主板输入信号,按钮为防水的金属按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所述卡槽、抵接槽内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显示安装板将密封垫挤压在卡槽、抵接槽内,所述抵接槽面向操作端面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膨胀槽,所述第一膨胀槽内安装有第一吸水垫、第一吸水膨胀块,所述第一吸水垫被压紧在第一吸水膨胀块和密封垫之间,且第一吸水垫采用高吸水性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吸水膨胀块与第一触发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触发杆另一端穿过滑杆孔后进入容纳槽内且与第一触发块装配固定,所述滑杆孔可轴向滑动,所述第一触发块与第一弹性膜贴紧,所述第一弹性膜具有弹性且固定在容纳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触发块第一弹性膜面向操作端面的一侧上安装有第一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正对第一触发块,且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第一防水罩内,第一防水罩固定、密封安装在操作端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表,其特征是:还在机壳与显示面板之间安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上设置有导水槽、引水槽、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螺纹孔块卡合、密封装配,所述引水槽内安装有引水条,引水条固定在引水块上,引水块贴紧在第二吸水膨胀块一侧,第二吸水膨胀块另一侧与第二触发杆一端装配固定,第二触发杆另一端穿出机壳后与第二触发块装配固定且第二触发杆可轴向滑动;
所述第二触发块贴紧在第二弹性膜内侧,第二弹性膜具有弹性且其固定在第二防水罩内,第二防水罩固定、密封安装在机壳外侧;所述第二防水壳内安装有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端正对第二触发块;
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密封环后与螺纹孔块装配固定、第四螺钉穿过显示面板、密封环后与支架的支架螺纹孔装配固定;所述导水槽将第四螺钉与引水槽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5904.4U CN212208922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5904.4U CN212208922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08922U true CN212208922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0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25904.4U Active CN212208922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089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43358A (zh) * | 2022-04-15 | 2022-07-12 | 安徽省天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气体报警系统及其压力控制装置 |
-
2020
- 2020-06-17 CN CN202021125904.4U patent/CN2122089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43358A (zh) * | 2022-04-15 | 2022-07-12 | 安徽省天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气体报警系统及其压力控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08922U (zh) | 一种具有一体化显示面板的盘装表 | |
CN211982255U (zh) |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盘装表 | |
CN212158640U (zh) | 一种盘装表 | |
CN210117559U (zh) | 主控板及洗衣机 | |
CN210091059U (zh) | 一种微孔封装精密板卡 | |
CN221595571U (zh) | 一种电子终端外壳及笔记本电脑 | |
CN211928041U (zh) | 高可靠性的lcm老化试验测试机 | |
CN220139969U (zh) | 一种新型的面板结构 | |
CN218920804U (zh) | 一种双层柔性线路板防挤压固定装置 | |
CN215266982U (zh) | 一种支持USB3.0口更换的Type-C | |
CN201611920U (zh) | 一种带触摸按键的液晶电视 | |
CN210182271U (zh) | 内窥镜操作部的按键开关 | |
CN218886073U (zh) | 一种电脑主板信号转接板测试治具 | |
CN217259589U (zh) | 一种按键操控的液晶仪表 | |
CN218035175U (zh) | 一种模块化的智能超声波水表 | |
CN217881286U (zh) | 一种线上控制开关 | |
CN221043113U (zh) | 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移动式设备操作面板 | |
CN220932068U (zh) | 一种超薄按钮型光电传感器 | |
CN220821373U (zh) | 一种按键固定组件及数显表 | |
CN216389118U (zh) | 一种智能开关 | |
CN221494643U (zh) | 一种应用于打标的距离传感器 | |
CN210468784U (zh) | 一种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 |
CN110587187B (zh) | 一种自动化焊接用的手操器 | |
CN221178112U (zh) | 一种带有固定安装结构的洗衣机电路板 | |
CN211319160U (zh) | 一种用于伺服器机箱的面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