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4938U -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4938U
CN212204938U CN202020756035.9U CN202020756035U CN212204938U CN 212204938 U CN212204938 U CN 212204938U CN 202020756035 U CN202020756035 U CN 202020756035U CN 212204938 U CN212204938 U CN 212204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hannel
outle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60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永明
刘庆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iyuan High Tec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iyuan High Tec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iyuan High Tec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iyuan High Tec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60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4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4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4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送风口,进风口和送风口分别设有进风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温度传感器,壳体内设有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进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换热器,第二通道的出口朝向送风口设置,热回收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隔板,壳体内设有新风机,热回收装置与壳体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本发明为单风道形式,便于安装,将新风自身的热量回收再利用,利用外界高温空气对除湿后低温空气加热,节能,简单。可根据温湿度需求调整通水量或制冷剂投入量或调节旁通风阀的开度满足工况变化带来的负荷变化,保证送风温湿度的恒定。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风的需求,家庭、医院、公共建筑均在增加新风处理机组,一方面对外面新风进行处理净化后送入室内,净化后的室外新鲜空气对室内空气进行置换或者稀释,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同时希望引进的新风能经过一定的热湿处理,不增加室内空调负荷。特别是家庭安装的新风机组,要求体积小、维护少、运行稳定、风管布置简单方便。整机节能性能高,送风的温度、含湿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不增加能量损耗。
现有技术有的是采用回风热回收方式,需用从房间设置回风管路,机组上需有4个风口,风管布置复杂。有的采用降温冷表面对室外新风进行除湿,为了满足含湿量要求,送风温度过低,导致室内空气结露。有的为了控制送风温度,在冷表面后面增加电加热或其它加热方式,造成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送风口,所述进风口和送风口分别设有进风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朝向进风口设置,且其出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根据进风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工作,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朝向送风口设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进风口至第一通道的进口之间的空间与第二通道的出口至送风口之间的空间隔绝,所述壳体内设有新风机,所述热回收装置与壳体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开启时将进风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换热器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开启时将第一通道的出口、换热器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区域与送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表冷器,所述表冷器在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下分别通入冷媒介质和热媒介质,所述表冷器连接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连接有膨胀阀和四通阀,所述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膨胀阀与四通阀之间连接有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一侧设有室外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送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与第一风道的进口之间设有空气净化器。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机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出口与送风口之间。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为单风道形式,解决双风道风管复杂的现场安装难题。
第二、热回收装置采用显热回收,将新风自身的热量回收再利用。利用外界高温空气的热量回收后用于除湿后低温空气的加热,无需再增加加热装置,节能,简单。
第三、可根据温湿度需求调整通水量或制冷剂满足工况变化带来的负荷变化,保证送风温湿度的恒定。
第四、冬季调节旁通风阀的开度,部分低温空气经过换热器加热后,与未经过换热器的低温空气混合,保证送风温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的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和送风口3,在进风口2和送风口3分别设有进风温度传感器B1和送风温度传感器B2,壳体1内设有热回收装置4,热回收装置4具有两个交叉设置的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经第一通道的空气可与流经第二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具有进口和出口,其中,第一通道的进口朝向进风口2设置,第一通道的出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在壳体1内保持连通,并且在第一通道的出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换热器5,换热器5根据进风温度传感器B1和送风温度传感器B2采集的数据工作,第二通道的出口朝向送风口3设置,在热回收装置4与壳体1之间设有隔板6,隔板6用于将进风口2至第一通道的进口之间的空间与第二通道的出口至送风口3之间的空间隔绝,在壳体1内设有新风机7,新风机7将空气从进风口2引入壳体1内,空气经处理后从送风口3送出。
在热回收装置4与壳体1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风阀8和第二旁通风阀9,第一旁通风阀8开启时,可将进风口2与第二通道的进口、换热器5和壳体1围合形成的区域连通,第二旁通风阀9开启时将第一通道的出口、换热器5和壳体1围合形成的区域与送风口3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5有可采用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是采用表冷器,表冷器在夏季工况通入冷媒介质,表冷器在在冬季工况下通入热媒介质。其中,冷媒介质可以采用7°至12°度的低温水,热媒介质可以采用40°至60°的热水,也可以采用蒸汽,表冷器连接有流量调节阀16。另一种是采用直膨系统终的换热器,换热器5连接有膨胀阀10和四通阀11,四通阀11与压缩机12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膨胀阀10与四通阀11之间连接有室外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3一侧设有室外风机14。换热器、膨胀阀10、四通阀11、压缩机12和室外换热器13连接形成具有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的直膨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口2和送风口3优选设置在壳体1的一侧,进风口2和送风口3可以左右布置也可以上下布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为了提高送风质量,在进风口2与第一风道的进口之间设有空气净化器15。空气净化器1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依次设置的初效净化模组和中高效净化模组。新风机7优选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出口与送风口3之间。
工作原理:夏季工况下,压缩机12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1流向室外换热器13,室外风机14带走室外换热器13中的制冷剂中的热量,然后通过膨胀阀10后流入换热器5,对经过换热器5的空气降温除湿后,通过四通阀11回流至压缩机12的入口。
夏季外界高温高湿新风从进风口2进入壳体1内,空气净化器15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第一旁通风阀8和第二旁通风阀9均关闭,新风温湿度传感器B1检测值与设定值比较,当新风温度传感器B1检测到的新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换热器5投入工作,从进风口2进入的新风在热回收装置4中与经过换热器5除湿降温后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高温高湿新风被降温成温度略低的空气,然后再经过换热器5表面,被除湿降温成低温低湿的空气,低温低湿的空气与高温高湿新风在热回收装置4中进行热交换,回收新风中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从送风口3送出。送风温度传感器B2检测送风温度,当送风温度不满足设定温度时,可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16的开度或直膨系统制冷剂的投入量或采用压缩机变频运行来调节送风温度。
冬季工况下,压缩机12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1流向换热器5,对经过换热器5的空气加热后,通过膨胀阀10流入室外换热器13,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3内吸收室外风机14引入空气中的热量,然后通过四通阀11回流至压缩机12的入口。
外界低温空气经过进风口2进入壳体1内,空气过滤器15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第一旁通风阀8和第二旁通风阀9均打开,新风温湿度传感器B1检测值与设定值比较,当新风温度传感器B1检测到的新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换热器5投入工作。从进风口2进入的空气一部分低温空气流入第一通道内,一部分低温空气经过第一旁通风阀8进入第二通道的进口、换热器5和壳体1围合形成的区域,进入该区域内的空气中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通道,另一部分到达换热器5,在换热器5加热升温后,再通过第二旁通风阀9与从第二通道的出口流出的低温空气混合后,经过风机6送出。送风温度传感器B2检测送风温度,送风温度传感器B2检测值与设定值比较,当送风温度不满足设定温度时,可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16的开度或直膨系统制冷剂的投入量或采用压缩机变频运行或调节第一旁通风阀8和第二旁通风阀9的开度来调节送风温度。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送风口分别设有进风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朝向进风口设置,且其出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根据进风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工作,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朝向送风口设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进风口至第一通道的进口之间的空间与第二通道的出口至送风口之间的空间隔绝,所述壳体内设有新风机,所述热回收装置与壳体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开启时将进风口与第二通道的进口、换热器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开启时将第一通道的出口、换热器和壳体围合形成的区域与送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表冷器,所述表冷器在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下分别通入冷媒介质和热媒介质,所述表冷器连接有流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连接有膨胀阀和四通阀,所述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膨胀阀与四通阀之间连接有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一侧设有室外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送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第一风道的进口之间设有空气净化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出口与送风口之间。
CN202020756035.9U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204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6035.9U CN212204938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6035.9U CN212204938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4938U true CN212204938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3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6035.9U Active CN212204938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49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0857A (zh) * 2020-05-09 2020-08-11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0857A (zh) * 2020-05-09 2020-08-11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5828B (zh) 一种适用于机房精密控制空调的节能装置
CN103912947B (zh) 用于风机盘管和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的热泵系统
KR102047754B1 (ko) 다기능 스마트 공조시스템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1294755A (zh)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08090865U (zh) 一种带独立新风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CN114562766A (zh) 一种新风机组及方法
CN111520857A (zh)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N107741064A (zh) 一种带新风热回收系统的空调室外机
CN205425171U (zh) 基于回风温度及送风量控制水阀开度的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装置
CN208042334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节能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2204938U (zh)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N206669940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N105135554A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5444267A (zh)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CN210345666U (zh)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系统
CN205014519U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
CN103438553A (zh) 一种室内新风与温度调节系统
CN108317650B (zh) 一种带独立新风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CN115978653A (zh) 一种热回收型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CN114396658A (zh) 一种采用带旁通阀热回收装置的空调机
CN212204945U (zh) 一种单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N205425164U (zh)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CN210801397U (zh) 新风空调
CN211011666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