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6804U -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6804U
CN212186804U CN201922077750.XU CN201922077750U CN212186804U CN 212186804 U CN212186804 U CN 212186804U CN 201922077750 U CN201922077750 U CN 201922077750U CN 212186804 U CN212186804 U CN 212186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ag body
outer skin
inner bag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7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滨宾
朱奕
周秋敏
秦建杰
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077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6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6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6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包括前气囊、后气囊以及充气球;前气囊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外皮与第一内囊体,后气囊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二外皮与第二内囊体;第一外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外皮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一体连接,第二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可拆卸地固定在第四端外侧;充气球的输出端密封连接有Y形充气管,Y形充气管包括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第一分支穿过第一端与前气囊连通,第二分支穿过第三端与后气囊连通;第一内囊体与第二内囊体内侧均可拆卸地设置有内垫。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整前气囊与后气囊的充气量来调整颈部牵引方向和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背景技术
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颈椎活动受限,同时伴有颈部肌群痉挛或挛缩、颈部疼痛。此外脑梗、脑外伤、脑性瘫痪等脑损伤疾病也会导致患者颈部肌群无力或痉挛,从而出现颈部活动障碍。颈部肌肉烧伤、严重软组织损伤也会导致局部肌肉挛缩,颈部活动受限。以上疾病所导致的颈部活动障碍如不及时干预,会不断加重,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目前临床中一般采用颈托来支撑缓解症状并改善颈部活动。然而对于颈部活动障碍明显的患者,佩戴这类颈托的角度都固定在中立位,不能调节角度和牵拉方向,可导致过分牵拉后疼痛,而疼痛可进一步加重局部肌群的痉挛和挛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包括前气囊、后气囊以及充气球;所述前气囊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外皮与第一内囊体,所述后气囊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二外皮与第二内囊体;所述第一外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皮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四端外侧;所述充气球的输出端密封连接有Y形充气管,所述Y形充气管包括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穿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前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穿过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后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内囊体与所述第二内囊体内侧均可拆卸地设置有内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囊体远离所述第一外皮的一侧为凹向所述第一外皮的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内囊体的两端均为向所述第一内囊体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内囊体远离所述第二外皮的一侧为凹向所述第二外皮的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内囊体的两端均为向所述第二内囊体倾斜的第二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分支上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皮与所述第二外皮均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半圆环中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半圆环两端的外径。
优选地,相邻两个半圆环之间相对的两侧均匀布设有多组相互配合的按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皮中部具有凹向所述第一内囊体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内垫为方形的软性织物,且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囊体以及所述第二内囊体内凹的圆弧的弧度。
优选地,所述前气囊外侧设置有第一放气阀,所述后气囊外侧设置有第二放气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前气囊与后气囊一端一体连接的拼接的方式,便于将支具大角度分开,从而便于患者穿戴;充气球可同时对两个气囊进行充气,也可分别进行充气,如此实现结构简化,避免分别连接不同气囊,浪费成本;前气囊与后气囊分开,能够任意调节前气囊和后气囊的充气量,从而满足不同病人病情及颈椎牵引的方向和角度需求;内垫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气囊直接与患者颈部皮肤直接接触,导致患者颈部难以透气的情况,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拆卸清洗,保证支具的清洁卫生;按扣的设置,能够根据患者颈部的长度调节气囊的高度,减少不必要的充气;凹槽的设置能够在患者颈部被撑起后,给患者下巴提供活动空间,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的前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包括前气囊1、后气囊2以及充气球3;前气囊1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外皮11与第一内囊体12,后气囊2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二外皮21与第二内囊体22;第一外皮11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二外皮21包括第三端211和第四端212;第一内囊体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111与第二端 112密封连接,第二内囊体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端211和第四端212密封连接;第一端111 与第三端211一体连接,第二端112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4,固定带4可拆卸地固定在第四端212外侧;充气球3为现有技术的常见的充气颈托中的充气球3,充气球3的输出端密封连接有Y形充气管5,Y形充气管5包括第一分支51与第二分支52,第一分支51穿过第一端111与前气囊1密封连通,第二分支52穿过第三端211与后气囊2密封连通;第一内囊体12与第二内囊体22内侧均可拆卸地设置有内垫6。
在一实施例中,利用前气囊1与后气囊2一端一体连接的拼接的方式,便于将支具大角度分开,从而便于患者穿戴,也减小对气囊的折叠磨损,提高支具的使用寿命;充气球3可同时对前气囊1和后气囊2进行充气,也可分别进行充气,如此实现结构简化,避免分别连接不同充气球3,浪费成本;前气囊1与后气囊2分开,能够任意调节前气囊1和后气囊2的充气量,从而满足不同病人病情及颈椎牵引的方向和角度需求。
固定带4可以为魔术贴,利用魔术贴固定前气囊1与后气囊2。此处设定固定带4为魔术贴公贴,固定带4一端缝制在第二端112上,第四端212上缝制有与魔术贴公贴相互配合的魔术贴母贴,固定带4的另一端可拆卸的粘贴在第四端212上的魔术贴母贴上,实现第二端112与第四端212的连接,从而在将支具穿戴在患者颈部并充气完成后,实现前气囊1 与后气囊2的固定。
充气球3利用Y形充气管5分别与前气囊1与后气囊2分别连接,可以利用充气球3同时给前气囊1与后气囊2充气。优选地,第一分支51上设有第一阀门53,第二分支52 上设有第二阀门54。利用第一阀门53与第二阀门54的设计,可以实现前气囊1与后气囊2 的分别充气。在具体应用中,先同时打开第一阀门53与第二阀门54,然后利用充气球3同时向前气囊1与后气囊2内充气,待其中一个气囊充气完成后关闭与该气囊连接的分支上的阀门,然后继续对另一个气囊进行充气,直至达到预定的牵引方向和角度。具体实施为:前气囊1充气量少,后气囊2充气量多则患者颈部处于颈前屈位;反之,前气囊1充气量多,后气囊2充气量少则患者颈部处于颈后伸位。通过调整前气囊1和后气囊2的充气量可调整颈部牵引方向和角度。
优选地,第一内囊体12远离第一外皮11的一侧为凹向第一外皮11的圆弧形结构,第一内囊体12的两端均为向第一内囊体12倾斜的第一斜面121;第二内囊体22远离第二外皮21的一侧为凹向第二外皮21的圆弧形结构,第二内囊体22的两端均为向第二内囊体 22倾斜的第二斜面2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皮11与第二外皮21为仅能在充气后鼓起,但是不能进一步向外扩充的结构,即第一外皮11与第二外皮21不具有弹性,保证充气球3 的充气量不被浪费。第一内囊体12与第二内囊体22结构较软,能够折叠变形,且第一内囊体12与第二内囊体22内侧均设有内凹的圆弧形,在使用时将患者颈部支撑在第一内囊体 12与第二内囊体22内侧均设有内凹的圆弧形之间。在充气时夹持在第一外皮11、第二外皮 21以及患者颈部之间,如果患者颈部较粗,则充气量较小时,前气囊1与后气囊2由于受到患者颈部与第一外皮11以及第二外皮21之间的挤压作用,而处于较紧绷的状态;如果患者颈部较细,则需要在前气囊1与后气囊2内充入较多气体才能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斜面 121与第二斜面221的设置,用以在前气囊1与后气囊2内充入气体后,在第一内囊体12 与第二内囊体22受挤压变形的时候提供向外变形空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地,第一外皮11与第二外皮21均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半圆环7上下叠摞拼接而成,半圆环7中部的外径大于半圆环7两端的外径。此种结构,能够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节省前气囊1与后气囊2的充气量,减小使用前的具体操作时间,且能够调整支具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颈部长度的患者。
优选地,相邻两个半圆环7之间相对的两侧均匀布设有多组相互配合的按扣71。按扣71的设置,能够根据患者颈部的长度调整前气囊1与后气囊2的高度。在正常使用时,在充气状态下,每个半圆环7均处于撑开状态,此时整个支具的高度最高;若患者颈部较短,则将相邻的两个圆环相对的一侧面上的按扣71按合,从而降低整个支具的高度,患者可根据个人需求,任意按合其中一层或者其中几层的半圆环7,达到自己舒适的支具高度。
优选地,第一外皮11中部具有凹向第一内囊体12的凹槽113。凹槽113的设置能够在支具支撑患者颈部时,给患者的下巴提供活动空间,避免因过渡牵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张嘴说话,提高患者穿戴支具时的舒适度。
优选地,内垫6为方形的软性织物,且其宽度小于第一内囊体12以及第二内囊体22内凹的圆弧的弧度。软性织物能够方便吸收患者颈部由于佩戴支具二产生的汗液,提高患者颈部的透气性,避免颈部被捂伤或磨伤,增加舒适度;且软性织物,便于在经过长时间佩戴后拆卸清洗。
优选地,前气囊1外侧设置有第一放气阀13,第一放气阀13与前气囊1连通,用以在不使用支具时将前气囊1内的气体放出,后气囊2外侧设置有第二放气阀23,第二放气阀23与后气囊2连通,用以在不使用支具时将后气囊2内的气体放出,如此便于支具在不使用时折叠收纳,减小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在使用时,前气囊1与后气囊2均处于无气的干瘪状态,固定带4处于打开状态,手持第二端112和第四端212,打开支具,将带有凹槽113的前气囊1置于患者颈部前侧,将后气囊2置于患者颈部后侧,然后,挤压充气球3,同时对前气囊1和后气囊2进行充气,待支具高度达到患者下颚时,若前气囊1与后气囊2仍处于较软的状态,仍能极细升高时,此时虽能继续充气,但是患者颈部已不能给支具提供继续升高的空间,则需要将一排或者几排按扣71按合,如此降低支具的高度,使其适应患者颈部的长度;然后将固定带4(魔术贴)粘贴在第四端212外侧,从而将支具整个固定在患者颈部外侧,此时根据患者颈椎需要的牵引方向、角度和力度,调整前气囊1和后气囊2内的充气量,通过分别关闭和开启第一阀门53或者第二阀门54,分别逐个对前气囊1 和后气囊2进行充气,以满足颈椎的牵伸要求。具体是:前气囊1充气量少于后气囊2的充气量,则患者颈部处于颈前屈位;反之,前气囊1充气量多余后气囊2充气量,则患者颈部处于颈后伸位,如此控制患者颈部的牵引方向。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牵引角度和力度,继续将前气囊1和后气囊2内的充气量进行调整,以满足要求。具体是,若需要前屈位弯曲较大角度,则在满足前屈位的前提下,关闭第一阀门53,打开第二阀门54,反复挤压充气球3,继续增大后气囊2的充气量,直至满足前屈角度要求为止;若需要后伸位较大角度,则在满足后伸位的前提下,关闭第二阀门54,打开第一阀门53,反复挤压充气球3,继续增大前气囊1的充气量,直至满足后伸位角度要求为止。在患者使用支具完成后需要拆下是,打开固定带4、第一放气阀13以及第二放气阀23,将前气囊1与后气囊2内的气体放出,并将支具从患者颈部取下即可。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利用前气囊与后气囊一端一体连接的拼接的方式,便于将支具大角度分开,从而便于患者穿戴;充气球可同时对两个气囊进行充气,也可分别进行充气,如此实现结构简化,避免分别连接不同气囊,浪费成本;前气囊与后气囊分开,能够任意调节前气囊和后气囊的充气量,从而满足不同病人病情及颈椎牵引的方向和角度需求;内垫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气囊直接与患者颈部皮肤直接接触,导致患者颈部难以透气的情况,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拆卸清洗,保证支具的清洁卫生;按扣的设置,能够根据患者颈部的长度调节气囊的高度,减少不必要的充气;凹槽的设置能够在患者颈部被撑起后,给患者下巴提供活动空间,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气囊、后气囊以及充气球;所述前气囊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外皮与第一内囊体,所述后气囊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二外皮与第二内囊体;所述第一外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皮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四端外侧;所述充气球的输出端密封连接有Y形充气管,所述Y形充气管包括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穿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前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穿过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后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内囊体与所述第二内囊体内侧均可拆卸地设置有内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囊体远离所述第一外皮的一侧为凹向所述第一外皮的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内囊体的两端均为向所述第一内囊体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内囊体远离所述第二外皮的一侧为凹向所述第二外皮的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内囊体的两端均为向所述第二内囊体倾斜的第二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分支上设有第二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皮与所述第二外皮均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半圆环中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半圆环两端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半圆环之间相对的两侧均匀布设有多组相互配合的按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皮中部具有凹向所述第一内囊体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垫为方形的软性织物,且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囊体以及所述第二内囊体内凹的圆弧的弧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囊外侧设置有第一放气阀,所述后气囊外侧设置有第二放气阀。
CN201922077750.X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Active CN212186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750.XU CN21218680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750.XU CN21218680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6804U true CN212186804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6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7750.XU Active CN21218680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6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86804U (zh) 一种改进的充气式颈部支具
CN212996616U (zh) 可调节充气止血收腹带
CN211156581U (zh) 一种重病患者椅子固定带
CN215229498U (zh) 一种妇科术后护理垫
CN211634039U (zh) 一种褥疮治疗护理垫
CN211535053U (zh) 颈托
CN107411864A (zh) 一种智能盆骨矫正带及控制方法
CN211658654U (zh) 一种用于眼部手术的充气式头枕
CN207071121U (zh) 一种预防压疮和下肢肿胀的医用气垫床
CN208355635U (zh) 一种冰敷袋
CN213465478U (zh) 一种收腹带
CN219814465U (zh) 一种造口旁疝用气囊式腹带
CN212235077U (zh) 一种端坐卧位患者体位支撑垫
CN211380649U (zh) 一种适配型颈枕
CN213218452U (zh) 一种医用气垫床
CN212879708U (zh) 一种盆骨带
CN205126514U (zh) 一种腿部矫正器
CN216876743U (zh) 一种乳头凹陷矫正器
CN209847656U (zh) 股动脉穿刺术后用腰枕垫
CN213607251U (zh) 一种膝关节矫正装置
CN211863273U (zh) 充气式可调节压疮按摩垫
CN110251291B (zh) 一种固定防脱腹带
CN216628984U (zh) 一种防手脚压疮隔离垫圈
CN213697462U (zh) 一种眼部加压冰敷袋
CN116019700B (zh) 一种按摩机构以及按摩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