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1789U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1789U
CN212181789U CN202021217638.8U CN202021217638U CN212181789U CN 212181789 U CN212181789 U CN 212181789U CN 202021217638 U CN202021217638 U CN 202021217638U CN 212181789 U CN212181789 U CN 212181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uilding
supporting seat
model
b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76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Vocational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ibo Vocation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Vocation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ibo Vocation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2176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1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1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1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立杆的外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柱,减震柱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柱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用,当立柱受到外界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先挤压连接柱,连接柱通过缓冲板挤压缓冲箱内的第一弹簧削弱一部分冲击力,同时搭建板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传动杆带动横板挤压减震柱,搭建板受到碰撞左右晃动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进行缓冲,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模型在搭建完底座后,有时会出现人们碰撞底座,会导致底座上的建筑模型出现晃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型为建筑学术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
在建筑模型搭建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模型搭建装置,而在搭建模型之前需要先行搭建底座,方便对于建筑模型进行支撑,现有的建筑模型在搭建完底座后,有时会出现人们碰撞底座,导致底座上的建筑模型出现晃动,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坍塌现象,造成使用者对建筑模型的损失,还需要使用者再次搭建,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力,继而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保障不了使用者的利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建筑模型在搭建完底座后,有时会出现人们碰撞底座,导致底座上的建筑模型出现晃动,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坍塌现象,造成使用者对建筑模型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立杆的外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横板的一端贯穿支撑座并延伸至支撑座的外部,所述传动杆远离横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搭建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内腔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缓冲板的一端贯穿支撑座并延伸至支撑座的外部,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与搭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搭建板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搭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搭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缓冲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轨,所述滑轮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立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正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柱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用,当立柱受到外界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先挤压连接柱,连接柱通过缓冲板挤压缓冲箱内的第一弹簧削弱一部分冲击力,同时搭建板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传动杆带动横板挤压减震柱,搭建板受到碰撞左右晃动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进行缓冲,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模型在搭建完底座后,有时会出现人们碰撞底座,会导致底座上的建筑模型出现晃动的问题;
(1)通过设置有滑块,使搭建板受到冲击晃动时减少了晃动,提高了搭建板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弹性块,减少了滑块与固定板之间的碰撞,有效的延长了滑块与固定板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有滑轮,提高了缓冲板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缓冲板在移动时发生晃动;通过设置减震垫,可以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本装置产生大幅度震动;
(3)通过设置有防滑垫,增加了本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本装置滑动;通过设置有活动门,便于使用者对本装置内部进行清理或者维修,有效的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立杆;3、横板;4、支撑板;5、减震柱;6、传动杆;7、搭建板;8、缓冲箱;9、第一弹簧;10、缓冲板;11、连接柱;12、第二弹簧;13、立柱;14、固定板;15、滑块;16、滑槽;17、弹性块;18、滑轮;19、滑轨;20、减震垫;21、防滑垫;22、活动门;2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2,立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立杆2的外侧设置有横板3,支撑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柱5,减震柱5的顶部与横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横板3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6,传动杆6远离横板3的一端贯穿支撑座1并延伸至支撑座1的外部,传动杆6远离横板3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搭建板7,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箱8,缓冲箱8内腔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0,缓冲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远离缓冲板10的一端贯穿支撑座1并延伸至支撑座1的外部,连接柱11的顶部与搭建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搭建板7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远离搭建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柱13,立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搭建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5,固定板14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15相适配的滑槽16,滑块15与滑槽16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滑块15,使搭建板7受到冲击晃动时减少了晃动,提高了搭建板7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滑槽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17,弹性块17的数量设置为四个,通过设置弹性块17,减少了滑块15与固定板14之间的碰撞,有效的延长了滑块15与固定板14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3所示,缓冲板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8,缓冲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滑轮18相适配的滑轨19,滑轮18与滑轨19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滑轮18,提高了缓冲板10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缓冲板10在移动时发生晃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立柱13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垫20,减震垫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减震垫20,可以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本装置产生大幅度震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座1的底部与立柱1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1,防滑垫21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有防滑垫21,增加了本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本装置滑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支撑座1的正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门22,活动门22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3,通过设置有活动门22,便于使用者对本装置内部进行清理或者维修,有效的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立柱13受到外界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先挤压连接柱11,连接柱11通过缓冲板10挤压缓冲箱8内的第一弹簧9削弱一部分冲击力,同时搭建板7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传动杆6带动横板3挤压减震柱5,可以再次削弱冲击力,搭建板7受到碰撞左右晃动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12进行缓冲,从而慢慢削弱冲击力对搭建板7带来的影响,直至削弱到无,综上所述,从而达到了当人们不小心碰撞到搭建板7时,减少了对搭建板7的冲击力,防止搭建板7上的建筑模型发生晃动,继而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保障了使用者的利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2),所述立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立杆(2)的外侧设置有横板(3),所述支撑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柱(5),所述减震柱(5)的顶部与横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板(3)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6),所述传动杆(6)远离横板(3)的一端贯穿支撑座(1)并延伸至支撑座(1)的外部,所述传动杆(6)远离横板(3)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搭建板(7),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箱(8),所述缓冲箱(8)内腔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0),所述缓冲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远离缓冲板(10)的一端贯穿支撑座(1)并延伸至支撑座(1)的外部,所述连接柱(11)的顶部与搭建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搭建板(7)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二弹簧(12)远离搭建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柱(13),所述立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建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固定板(14)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15)相适配的滑槽(16),所述滑块(15)与滑槽(16)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17),所述弹性块(17)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8),所述缓冲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滑轮(18)相适配的滑轨(19),所述滑轮(18)与滑轨(19)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3)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垫(20),所述减震垫(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底部与立柱(1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1),所述防滑垫(21)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正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门(22),所述活动门(22)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3)。
CN202021217638.8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Active CN212181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7638.8U CN212181789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7638.8U CN212181789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1789U true CN212181789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7638.8U Active CN212181789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1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8847B (zh) 一种具有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253460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
CN210767409U (zh) 一种方便拼装的建筑用玻璃幕墙
CN108952214B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N211117357U (zh) 一种建筑设备隔震安装座
CN212772444U (zh)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结构
CN103541429A (zh) 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三维隔震(振)支座
CN212181789U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CN210117966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结构
CN211145219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减震机构
CN214196992U (zh) 一种减震降噪的轴承座
CN210828553U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抗震结构
CN211737863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隔振安装装置
CN210368140U (zh) 一种用于针织机的防震动底座
CN211338421U (zh) 一种建筑电梯的减震结构
CN106369104A (zh) 一种减震底座
CN218148916U (zh) 一种建筑隔震降噪橡胶支座
CN111644538B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减震降噪钢筋切割设备
CN210643344U (zh) 一种矿山工程使用的斜面减震座椅
CN21131249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CN103485289B (zh) 尖劈式声屏障
CN207344788U (zh) 一种混凝土振动台
CN112196284A (zh) 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支撑底座
CN218152162U (zh) 一种抗震支架承载结构
CN211172374U (zh)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