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9257U -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9257U
CN212179257U CN202020606217.8U CN202020606217U CN212179257U CN 212179257 U CN212179257 U CN 212179257U CN 202020606217 U CN202020606217 U CN 202020606217U CN 212179257 U CN212179257 U CN 212179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spoke
inner hub
outer hub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62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献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Energy Block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Energy Block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Energy Block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Energy Block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62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9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9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9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外轮毂、内轮毂、轴承、以及将所述外轮毂和所述内轮毂连接起来的辐条;所述外轮毂和所述内轮毂均为薄壁圆筒结构,两者的中心轴重合;外轮毂和内轮毂的侧壁上都设置有用于安装辐条的安装孔;所述辐条为长杆结构,通过外轮毂和内轮毂侧壁上的安装孔将外轮毂和内轮毂连接起来;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内轮毂上。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将高温物体支撑起来进行圆周运动,并且减少高温物体与支撑机构之间的热量散失。该装置结构简洁、成本低廉,适用于制作低成本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热水和发电。前者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商用热水系统,后者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光伏电站和光热电站。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路线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商用热水系统和光伏电站,而光热电站总体上仍然处于示范性项目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遥遥无期。光热电站难以大规模商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槽式光热电站和塔式光热电站需要建设在广阔的平整地面上,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无法实现小型的分布式电站,因此高度依赖政府投资的大型电站项目,产量很难提高,而低产量又反过来制约了产业链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碟式光热电站虽然适合实现分布式电站,但是斯特林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实在太高,很难降到与光伏相当的水平。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商用热水系统的主要缺点有:(1)不能主动跟踪太阳,集热效率不够高;(2)水箱和真空管内长期储水,会结水垢;(3)在严寒地区使用时,存在结冰爆裂的隐患;(4)不能发电,也不能生产蒸汽,适用范围不广;(4)不好看。
光伏电站的主要缺点有:(1)光电转换效率不够高,而且还会逐年衰减;(2)不采用主动跟踪太阳的技术时,集热效率不够高,但采用之后投资成本将增加;(3)无法实现热电联供,能量利用率低;(4)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发电功率不平稳;(5)发出来的电必须立即输送到电网上,需要电网进行电力调度,所以对电网的吸纳能力要求很高,这也是导致“弃光限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市场能提供这样的新产品:它能够将阳光转化成200摄氏度以上的高品位热能并且储存起来,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利用已储存的高品位热能来生产热水、蒸汽和电力等,同时售价还很便宜,那么现有技术的各种缺点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但是,这种新产品需要把储存高品位热能的蓄热容器支撑起来,而且蓄热容器还需要进行圆周转动才能很好地跟踪太阳,所以支撑机构不仅必须具备圆周转动功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洁、造价低廉的隔热支撑装置,可以将高温物体支撑起来进行圆周转动,而且隔热性能良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4、轴承7、以及将所述外轮毂1和所述内轮毂4连接起来的辐条6;
所述外轮毂1和所述内轮毂4均为薄壁圆筒结构,两者的中心轴重合,重合的中心轴称为轮毂中心轴32;外轮毂1和内轮毂4的侧壁上都设置用于安装辐条6的安装孔,称为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和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与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数量相等且为偶数;
所述辐条6为长杆结构,其一端位于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内,另一端位于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内;
所述轴承7的内圈固定在内轮毂4上。
优选的,所述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的中心轴称为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所有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都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垂直于轮毂中心轴32;所有的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都与轮毂中心轴32相交于同一点;相邻两个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形成一个夹角A37,所有的夹角A37都相等。
优选的,所述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4;另一组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位于另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
优选的,所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和所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都平行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两者不仅分别位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的两侧,并且到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的距离是相等的。
优选的,所述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称为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无论是在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内或还是在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内,所有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都与轮毂中心轴32相交于同一点;相邻两个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形成一个夹角B 38,所有的夹角B 38都相等。
优选的,将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内的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投影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轴投影39;中心轴投影39将夹角B 38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夹角C 40;夹角C 40与夹角A 37的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辐条6的设置形式为直拉式或交叉式;选用直拉式时,每根辐条6都不与其他辐条交叉;选用交叉式时,每根辐条6与其他辐条6交叉的最大数量是1,相邻两根辐条6交叉成“X”形。
优选的,过轮毂中心轴32作任一平面,外轮毂1和轴承7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不发生任何重合。
优选的,所述外轮毂1的侧壁上设置螺纹3,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可以将外轮毂1安装到需要支撑的高温物体上。
优选的,过轮毂中心轴32作一个平面,螺纹3、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轴承7三者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排列次序是: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的投影位于螺纹3和轴承7的投影中间。
本申请主要实现以下两个功能:
(1)将高温物体支撑起来,并让高温物体能在支撑机构上进行圆周运动;
(2)增加高温物体到支撑机构之间的热阻,以减少热量散失。
为了实现这两个功能,本申请参考借鉴了自行车轮的结构设计。显然,自行车轮具备了承重和圆周运动的功能;同时,因为辐条与外轮毂、内轮毂之间的接触面很小,所以外轮毂到内轮毂之间的热阻很大,这就有效地减少了外轮毂到内轮毂之间的热传导。
在参考借鉴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针对全新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创新的结构设计,力求用简单的机械结构和成熟的制造工艺来实现上述功能。比如,自行车轮采用花鼓来安装辐条,但是本申请并不能直接照搬这种结构,原因是:市场上并没有适用于本申请的花鼓型号,如果一定要在本申请上使用这种零件的话,只能采取定制的形式;但是,在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前,定制花鼓的成本过于高昂,在经济上完全不可行。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本申请将内轮毂设计成简单的薄壁圆筒结构,然后在内轮毂的侧壁直接打出用于安装辐条的孔。这样一来,只需最简单的车削、钻孔工艺即可完成加工制作,成本很低。外轮毂没有照搬自行车轮的结构,而是简化成带孔的薄壁圆筒结构,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得益于简单的机械结构和成熟的制造工艺,本申请的量产成本不到1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图中的标记为:1-外轮毂;2-外轮毂辐条安装孔;3-螺纹;4-内轮毂;5-内轮毂辐条安装孔;6-辐条;7-轴承。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中的标记为:1-外轮毂;2-外轮毂辐条安装孔;3-螺纹;4-内轮毂;5-内轮毂辐条安装孔;6-辐条;7-轴承;31-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2-轮毂中心轴;34-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5-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附图3是外轮毂的剖面图。图中的标记为:31-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2-轮毂中心轴;33-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7-夹角A。
附图4是内轮毂的剖面图。图中的标记为:32-轮毂中心轴;34-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5-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36-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8-夹角B;39-中心轴投影;40-夹角C。
附图5是太阳能集热器的剖面图。图中的标记为:9-保温玻璃窗;10-光热转化器;11-罐体;12-支撑环;13-保温材料;31-输油孔;32-油仓。
附图6是蓄热容器的爆炸图。图中的标记为:7-轴承;8-隔热支撑装置;9-保温玻璃窗;10-光热转化器;11-罐体;12-支撑环;13-保温材料;14-光线入口;15-侧壁;16-底部;17-安装口;18-旋转接头;19-外壳;31-输油孔。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图中的标记为:9-保温玻璃窗;20-蓄热容器;21-一次反光镜;22-二次反光镜;23-二次反光镜支撑杆;24-蓄热容器支撑臂;25-俯仰转动云台;26-俯仰转动电机;27-云台支撑脚;28-滚轮组件;29-水平转动轨道;30-水平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碟式太阳能聚光镜、蓄热容器20、蓄热容器支撑臂24、俯仰转动云台25、俯仰转动电机26、云台支撑脚27、滚轮组件28、水平转动轨道29、水平转动电机30组成,其功能是:根据太阳方位角调节碟式太阳能聚光镜的方位角,将阳光聚集到蓄热容器20中并转化成导热油的热能,然后保温储能;再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导热油从蓄热容器20中抽出,通过换热器生产热水、蒸汽和电力等;
如附图5所示,太阳能集热器由保温玻璃窗9、光热转化器10、罐体11、支撑环12、输油孔31组成;
如附图6所示,光热转化器10包括侧壁15和底部16;侧壁15和底部16连接成一个薄壁桶形结构,该薄壁桶形结构的开口即为光线入口14;光热转化器10的功能是将从光线入口14进入光热转化器10内部的光线转化为热能;
保温玻璃窗9安装在光热转化器10的光线入口14处,光线可以透过保温玻璃窗9进入光热转化器10的内部;
罐体11上有安装口17,光热转化器10通过安装口17嵌入罐体11内部,使得整个底部16和大部分侧壁15都位于罐体11内部;光热转化器10的侧壁15与安装口17的边缘通过焊接连接起来,使得光热转化器10与罐体11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油仓32(附图5),油仓32内部填充有蓄热介质;
罐体11上有输油孔31,蓄热介质可以从输油孔31中流入或流出油仓32;
旋转接头18连接到输油孔31上,作用是保证输油管道在蓄热容器20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扭曲变形;
支撑环12为薄壁环型结构,通过焊接连接到罐体11上;支撑环12上设置有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隔热支撑装置8连接;
如附图1、2所示,隔热支撑装置8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4、轴承7、将外轮毂1和内轮毂4连接起来的辐条6;外轮毂1和内轮毂4都是薄壁圆筒结构,两者的中心轴重合,即轮毂中心轴32;外轮毂1和内轮毂4的侧壁上设置了用于安装辐条的安装孔,即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和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和辐条6的数量同为32个;
辐条6为长杆结构,一端位于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内,另一端位于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内;
外轮毂1的侧壁上设置了螺纹3,与支撑环12上螺纹相匹配;过轮毂中心轴32作一个平面,螺纹3、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轴承7三者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排列次序是: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的投影位于螺纹3和轴承7的投影中间;外轮毂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到支撑环12上;
轴承7可承受径向载荷;轴承7的内圈固定在内轮毂4上,外圈可自由转动;过轮毂中心轴32作一个平面,外轮毂1和轴承7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不发生任何重合;
如附图3所示,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的中心轴(即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位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内;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垂直于轮毂中心轴32;所有的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都与轮毂中心轴32相交于同一点;相邻两个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形成一个夹角A37,所有的夹角A 37都相等;
如附图4所示,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每组16个,其中一组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即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位于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内,另一组位于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内;
如附图2所示,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和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都平行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两者不仅分别位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的两侧,并且到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的距离是相等的;
如附图4所示,在同一个平面内(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或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35),所有的所述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都与轮毂中心轴32相交于同一点;相邻两个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形成一个夹角B 38,所有的夹角B 38都相等;
如果将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 34上的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投影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 35,那么这些中心轴投影39恰好将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上的夹角B 38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夹角C 40,而且夹角C 40与夹角A 37的大小相等;
如附图1、2所示,辐条6的设置方式为直拉式,每根辐条6都不与其他辐条交叉;
如附图6所示,太阳能集热器、隔热支撑装置8、旋转接头18和外壳19共同组成了蓄热容器20;
如附图7所示,碟式太阳能聚光镜由一次反光镜21、二次反光镜22、二次反光镜支撑杆23组成;一次反光镜21通过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固定在蓄热容器20上,二次反光镜22通过二次反光镜支撑杆23连接到蓄热容器20上;
轴承7的外圈连接到蓄热容器支撑臂24上,蓄热容器支撑臂24固定在俯仰转动云台25上;碟式太阳能聚光镜与蓄热容器20作为一个整体在云台25上拥有俯仰转动的自由度,可在俯仰转动电机26及减速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俯仰转动;
俯仰转动云台25通过云台支撑脚27连接到滚轮组件28上,滚轮组件28可在水平转动轨道29上进行水平转动;水平转动轨道29上设置有内齿轮,与水平转动电机30的外齿轮互相啮合;碟式太阳能聚光镜、蓄热容器20、蓄热容器支撑臂24、俯仰转动云台25、云台支撑脚27、滚轮组件28等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拥有水平转动的自由度,可在水平转动电机30的驱动下在水平转动轨道29上进行水平转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
蓄热容器20上安装有九轴加速度陀螺仪角度传感器,可测量出碟式太阳能聚光镜的方位角;
单片机控制系统根据当地经纬度、日期和时间计算出太阳的方位角;
单片机控制系统根据碟式太阳能聚光镜方位角与太阳方位角的差值,驱动俯仰转动电机26和水平转动电机30,将该差值调节至误差允许范围内;
碟式太阳能聚光镜将阳光聚集到光热转化器10内部,把光热转化器10加热,光热转化器10再把蓄热容器20内部的导热油加热;
蓄热容器20内部的导热油在保温材料13的作用下,可实现长时间保温蓄热;
在油泵的作用下,蓄热容器20内部的导热油可以从旋转接头18中抽出,再通过换热器生成热水、蒸汽等。
隔热支撑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的功能主要是:
(1)通过蓄热容器支撑臂24将蓄热容器20支撑起来,并且确保碟式太阳能聚光镜与蓄热容器20作为一个整体能进行俯仰转动;
(2)减少蓄热容器20与蓄热容器支撑臂24之间的热量散失。

Claims (10)

1.一种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4)、轴承(7)、以及将所述外轮毂(1)和所述内轮毂(4)连接起来的辐条(6);
所述外轮毂(1)和所述内轮毂(4)均为薄壁圆筒结构,两者的中心轴重合,重合的中心轴称为轮毂中心轴(32);外轮毂(1)和内轮毂(4)的侧壁上都设置用于安装辐条(6)的安装孔,称为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和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与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数量相等且为偶数;
所述辐条(6)为长杆结构,其一端位于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内,另一端位于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内;
所述轴承(7)的内圈固定在内轮毂(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的中心轴称为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所有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都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垂直于轮毂中心轴(32);所有的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都与轮毂中心轴(32)相交于同一点;相邻两个外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3)形成一个夹角A(37),所有的夹角A(37)都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4);另一组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位于另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4)和所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35)都平行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两者不仅分别位于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的两侧,并且到外轮毂辐条基准面(31)的距离是相等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辐条安装孔(5)的中心轴,称为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无论是在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4)内或还是在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35)内,所有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都与轮毂中心轴(32)相交于同一点;相邻两个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形成一个夹角B(38),所有的夹角B(38)都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内轮毂辐条基准面A(34)内的内轮毂安装孔中心轴(36)投影到内轮毂辐条基准面B(35),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轴投影(39);中心轴投影(39)将夹角B(38)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夹角C(40);夹角C(40)与夹角A(37)的大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6)的设置形式为直拉式或交叉式;选用直拉式时,每根辐条(6)都不与其他辐条交叉;选用交叉式时,每根辐条(6)与其他辐条(6)交叉的最大数量是1,相邻两根辐条(6)交叉成“X”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过轮毂中心轴(32)作任一平面,外轮毂(1)和轴承(7)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不发生任何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1)的侧壁上设置螺纹(3),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可以将外轮毂(1)安装到需要支撑的高温物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过轮毂中心轴(32)作一个平面,螺纹(3)、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轴承(7)三者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排列次序是:外轮毂辐条安装孔(2)的投影位于螺纹(3)和轴承(7)的投影中间。
CN202020606217.8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Active CN212179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217.8U CN212179257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217.8U CN212179257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9257U true CN212179257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6217.8U Active CN212179257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9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6206B1 (ko) 보틀렌즈로 직접 집광한 열전지 복합 태양열 발전시스템
CN102606430B (zh) 分体运行太阳能碟式聚光发电系统
CN104567026A (zh) 太阳能集热器及利用其将太阳能转化为中温热能的方法
CN107956660B (zh) 一种循环相变腔体旋转式热电转换装置
CN212179257U (zh) 一种隔热支撑装置
CN105066479A (zh) 复合型腔式太阳能吸收器
CN212511846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CN111089431B (zh) 阵列式固定集热器旋转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
CN104596150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的吸附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09639285U (zh) 一种基于v型吸热壁腔式太阳能吸收器的碟式发电装置
CN111412666A (zh) 一种相变储热的控温式太阳能烘箱
CN214697563U (zh)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太阳能蓄热装置的保温玻璃窗
CN113639471A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CN101586881B (zh) 集热式太阳能光热电系统
CN204421422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的吸附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01672700U (zh) 一种真空平板玻璃太阳集热装置
CN101860275B (zh) 一种聚焦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5241089B (zh) 一种方位跟踪利用太阳光集热系统
CN108897347B (zh) 一种碟式叶片聚光镜及能源收集系统
CN207963193U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8238278U (zh) 分布式太阳能蓄热装置
CN201450463U (zh) 集热式太阳能光热电系统
CN201517859U (zh) 一种太阳能多向跟踪真空管利用系统
CN201462769U (zh) 同轴套管式汽液分流两相热虹吸管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
CN117514674B (zh) 一种太阳能热与燃醇复合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