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6353U -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6353U
CN212166353U CN202020172275.4U CN202020172275U CN212166353U CN 212166353 U CN212166353 U CN 212166353U CN 202020172275 U CN202020172275 U CN 202020172275U CN 212166353 U CN212166353 U CN 212166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chest
waist
main
se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22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
王康
黄华云
周家德
侯兵兵
田国东
宋启海
郦智斌
王龙生
宋维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228
Original Assignee
Shang Hai Yin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 Hai Yin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 Hai Yin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22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6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6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6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包括坠落防护模块和救生模块,坠落防护模块包括主系带、胸部系带、腰部系带、腿部系带,胸部系带在胸后两侧和胸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成环穿套连接,腰部系带在腰后两侧和腰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成环穿套连接,腿部系带一端通过O型环与主系带直线连接;救生模块包括固体浮材、气囊组件、防水透气面料、反光膜、哨笛、示位灯、水袋、救援绳;胸前和背后均有两块固体浮材,右肩上缝纫环带,挂有示位灯,右前胸上缝纫口袋,装有哨笛和水袋,口吹气头子位于左手旁胸部气囊外侧靠近口处,不仅能起到全身式安全带的坠落防护功能,而且为落水人员有效的提供救生保护和便捷的他救渠道。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安全带又称全身式安全带或五点式,新国标GB6095-2009规定材质需使用尼龙及更高强度的织带加工而成的。全身式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是由带体、安全配绳、缓冲包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坠落悬挂安全带,高空安全带的穿戴步骤为:穿戴背带、系紧胸带、系紧腰带、系紧腿带、连接带体与安全绳,安全绳起到缓冲,抗冲击的作用,对使用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目前,公知的全身式安全带仅起到坠落防护作用,但对于舰艇人员的坠落防护和近海工作人员的坠落防护缺少救生功能,且安全绳仅起到安全缓冲作用,无法提供便捷的他救渠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生型安全带,不仅能起到全身式安全带的坠落防护功能,而且为落水人员有效的提供救生保护和便捷的他救渠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包括坠落防护模块和救生模块,坠落防护模块包括主系带、胸部系带、腰部系带、腿部系带,胸部系带在胸后两侧和胸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成环穿套连接,在胸前两端与胸部插扣缝纫连接,腰部系带在腰后两侧和腰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成环穿套连接,在腹部两端与腹部插扣缝纫连接,腿部系带一端通过O型环与主系带直线连接;
救生模块包括固体浮材、气囊组件、防水透气面料、反光膜、哨笛、示位灯、水袋、救援绳;胸前和背后均有两块固体浮材,固体浮材均由防水透气面料包覆,胸前两块固体浮材由肩部处延伸至腹部处,面料包覆固体浮材后中间缝纫塑料拉链;背后两块固体浮材由肩部处延伸至腰部以上,内部无固定浮材处的防水透气面料部分与交叉的主系带缝纫连接,气囊组件包括U 型囊腔、包覆在U型囊腔外层的防水透气面料、充气装置、二氧化碳压缩气瓶、口吹气头子,U型气囊环绕颈部,与包覆有固体浮材的防水透气面料包边缝纫成鸡心领,充气装置位于右手旁胸部的U型囊腔下方,反光膜缝纫在包覆气囊组件的防水透气面料外侧的左右肩上及裸露在外的主系带上,右肩上缝纫环带,挂有示位灯,右前胸上缝纫口袋,装有哨笛和水袋,口吹气头子位于左手旁胸部气囊外侧靠近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系带无拼接且有两条,两条主系带在背部交叉,在胸前部分平行竖直,背部交叉处用尼龙限位板固定于背部靠上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穿过尼龙限位板的主系带穿过背部D型环,形成背部主挂点,主挂点在使用时通过自锁连接器与安全绳带有缓冲器的一端连接,连接器具有自锁功能,安全绳的另一端使用挂点连接器与挂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系带、胸部系带、腰部系带、腿部系带为宽45mm、厚2mm的高强尼龙织带,断裂强力大于15KN。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全绳为Y型安全绳,具有两个挂点连接器,安全绳为宽20mm,厚2mm的阻燃芳纶织带,断裂强力大于22KN。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胸部插扣外侧胸部系带上缝纫有胸部吊环,此吊环可承受15KN的外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腰部系带在腰部两侧分别缝纫连接有腰部D 型环,以提供两个辅助挂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肋部两侧分别缝纫竖直的限位带,限制胸部系带和腰部系带的位置,主系带和限位带与包覆有固体浮材的防水透气面料缝纫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系带端头分别成环缝纫,通过O型环与腿部系带直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腿部系带分为腿部连接带和腿部绑扎带,腿部连接带一端通过O型环与主系带直线连接,另一端缝纫腿部绑扎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腿部连接带上设有调节器,调节连接带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腿部绑扎带两端缝纫连接腿部插扣,其中一端调节系带长度,腿部绑扎带通过腿部插扣实现与腿部迅速环绕绑扎。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固体浮材为EVA闭孔发泡材质或NBR闭孔发泡材质,优选NBR闭孔发泡材质,固体浮材提供至少8kg固定浮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背后两块固体浮材左右对称且钝角相对,形成X状,内部无固定浮材处的防水透气面料用网眼布替代,增加透气,提升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背后固体浮材下方腰部处设有护腰带,护腰带宽150mm,长600mm,护腰带包覆缝纫在防水透气面料内,护腰带与腰部系带固定缝纫。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肋部通过包覆有弹性织带的防水透气面料连接前后固体浮材,形成马甲式救生型安全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U型囊腔由TPU聚醚材料高频模压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U型气囊最外侧即胸前两侧和背后两侧四点,分别缝纫粘扣带圈面,与对应位置处防水透气面料上缝纫固定的粘扣带勾面,粘扣带圈面和粘扣带勾面配合固定U型气囊;当气囊充气时,魔术贴打开, U型气囊充气拖住后颈部,保持人体安全的水中姿态,口离水面高度为12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气装置处设有遮盖,遮盖由防水透气面料缝纫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口吹气头子接口四周设置有直径为30mm的环形柔性橡皮圈;口吹气头子上部防水透气面料上缝纫有固定环,用于固定保护口吹起头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10m救援绳,救援绳为宽20mm,厚 2mm的阻燃芳纶织带,救援绳一端连接有自锁连接器,另一端连接有挂点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体化设计,结构合理,符合人体工学,无碍运动,穿脱迅速,同时兼具坠落防护功能和救生功能,多挂点设计可避免坠落后人体倒置倾斜,落水后可实现自救和他救的功能,拓展他救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救援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包括坠落防护模块和救生模块。坠落防护模块包括主系带11、胸部系带12、腰部系带13、腿部系带、安全绳。系带为宽45mm、厚2mm的高强尼龙织带,断裂强力大于15KN;安全绳 151为宽20mm,厚2mm的阻燃芳纶织带,断裂强力大于22KN,且安全绳带有缓冲器152,缓冲器起到坠落缓冲作用。
主系带11为完整无拼接的两条,在背部交叉,胸前平行竖直。背部交叉处用尼龙限位板111固定于背部靠上处。穿过尼龙限位板111的主系带 11需穿过背部D型环112,形成背部主挂点。该主挂点在使用时一般通过自锁连接器153与安全绳带有缓冲器的一端连接,连接器153一般为具有自锁功能且须在两个动作下才能打开。安全绳的另一端通常使用挂点连接器154 与挂点连接。安全绳为Y型安全绳,具有两个挂点连接器。
胸部系带12在胸后两侧和胸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11成环穿套连接,在胸前两端与胸部插扣121缝纫连接,其中一端可有效调节系带长度,起到调节松紧,穿着舒适的功能。胸部插扣121外侧胸部系带12上,缝纫有胸部吊环122,此吊环122可承受15KN的外力,为他救提供救捞挂点。
腰部系带13在腰后两侧和腰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11成环穿套连接,在腹部两端与腹部插扣131缝纫连接,其中一端可有效调节系带长度,起到调节松紧,穿着舒适的功能。腰部系带13在腰部两侧分别缝纫连接有腰部D 型环132,以提供两个辅助挂点。
肋部两侧分别缝纫竖直的限位带16,有效的限制胸部系带12和腰部系带13的合理位置。
主系带端头分别成环缝纫,通过O型环17与腿部系带直线连接,以达到较好的受力传递。腿部系带分为腿部连接带141和腿部绑扎带142。腿部连接带141一端通过O型环17与主系带11直线连接,另一端缝纫腿部绑扎带142。腿部连接带141上设有调节器143,可有效调节连接带长度,以适应使用者身高。腿部绑扎带142两端缝纫连接腿部插扣144,其中一端可有效调节系带长度,起到调节松紧,穿着舒适的功能。腿部绑扎带142通过腿部插扣144实现与腿部迅速环绕绑扎,实现避免压迫外生殖器。
救生模块包括固体浮材21、气囊组件22、防水透气面料、反光膜23、哨笛25、示位灯24、水袋26、救援绳3。
固体浮材21可以为EVA闭孔发泡材质或NBR闭孔发泡材质,优选NBR 闭孔发泡材质。固体浮材可提供至少8kg固定浮力。固体浮材21分为胸前两块,背后两块,均由防水透气面料包覆。胸前两块由肩部处延伸至腹部处,包覆后中间缝纫塑料拉链211连接;背后两块由肩部处延伸至腰部以上,形状类似三角形,钝角相对,包覆后形成X状,内部无固定浮材处防水透气面料与交叉的主系带11缝纫连接,且内部无固定浮材处防水透气面料可用网眼布212替代,增加透气,提升穿着舒适性。
背后固体浮材21下,腰部处设有护腰带213,护腰带宽150mm,长600mm,包覆缝纫在防水透气面料内,与腰部系带固定缝纫。
主系带11和肋部限位带16与包覆有固体浮材的防水透气面料牢固缝纫,使之成为一体。肋部通过包覆有弹性织带214的防水透气面料连接前后固体浮材,形成马甲式救生型安全带。
气囊组件22包括TPU聚醚材料高频模压制成的U型囊腔及其外层包覆的防水透气面料、充气装置221、二氧化碳压缩气瓶222、口吹气头子223。充气装置为手动或自动充气装置,以下以手(自)动充气装置替代。
包覆有防水透气面料的U型气囊环绕颈部,与包覆有固体浮材的防水透气面料包边缝纫成鸡心领224。U型气囊最外侧即胸前两侧和背后两侧四点,分别缝纫粘扣带圈面225,与对应位置处防水透气面料上缝纫固定的粘扣带勾面2251配合使用,固定气囊。当气囊充气时,魔术贴打开,气囊有效充气拖住后颈部,保持人体安全的水中姿态,即口出水高度可达120mm。
手(自)动充气装置221位于右手旁胸部气囊下,缝纫有防水透气面料作为遮盖。便于手(自)动启动,且有效避免自动充气装置沾水/淋雨意外开启。口吹气头子223位于左手旁胸部气囊外侧靠近口处,便于充气不足时人工补气,也便于释放气体,折叠储存救生型安全带。口吹气头子223接口四周设置有直径为30mm的环形柔性橡皮圈226,有利于对连接处的有效保护;口吹气头子上部防水透气面料上缝纫有固定环227,用于对口吹起头子的有效固定保护。
气囊包覆材料外侧左右肩上及裸漏在外的主系带上缝纫反光膜23。右肩上缝纫环带,挂有示位灯24,右前胸上缝纫口袋,装有哨笛25和水袋26。
如图3所示,救生型安全带另配有10m救援绳3,救援绳为宽20mm,厚2mm的阻燃芳纶织带,一端连接有自锁连接器31,另一端连接有挂点连接器 32。为他救提供便捷途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坠落防护模块和救生模块,坠落防护模块包括主系带、胸部系带、腰部系带、腿部系带,胸部系带在胸后两侧和胸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成环穿套连接,在胸前两端与胸部插扣缝纫连接,腰部系带在腰后两侧和腰前两侧分别与主系带成环穿套连接,在腹部两端与腹部插扣缝纫连接,腿部系带一端通过O型环与主系带直线连接;
救生模块包括固体浮材、气囊组件、防水透气面料、反光膜、哨笛、示位灯、水袋、救援绳;胸前和背后均有两块固体浮材,固体浮材均由防水透气面料包覆,胸前两块固体浮材由肩部处延伸至腹部处,面料包覆固体浮材后中间缝纫塑料拉链;背后两块固体浮材由肩部处延伸至腰部以上,内部无固定浮材处的防水透气面料部分与交叉的主系带缝纫连接,气囊组件包括U型囊腔、包覆在U型囊腔外层的防水透气面料、充气装置、二氧化碳压缩气瓶、口吹气头子,U型气囊环绕颈部,与包覆有固体浮材的防水透气面料包边缝纫成鸡心领,充气装置位于右手旁胸部的U型囊腔下方,充气装置处设有遮盖,遮盖由防水透气面料缝纫制成,反光膜缝纫在包覆气囊组件的防水透气面料外侧的左右肩上及裸露在外的主系带上,右肩上缝纫环带,挂有示位灯,右前胸上缝纫口袋,装有哨笛和水袋,口吹气头子位于左手旁胸部气囊外侧靠近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主系带无拼接且有两条,两条主系带在背部交叉,在胸前部分平行竖直,背部交叉处用尼龙限位板固定于背部靠上处,主系带端头分别成环缝纫,通过O型环与腿部系带直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穿过尼龙限位板的主系带穿过背部D型环,形成背部主挂点,主挂点在使用时通过自锁连接器与安全绳带有缓冲器的一端连接,连接器具有自锁功能,安全绳的另一端使用挂点连接器与挂点连接,安全绳为Y型安全绳,具有两个挂点连接器,安全绳为宽20mm,厚2mm的阻燃芳纶织带,断裂强力大于22K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主系带、胸部系带、腰部系带、腿部系带为宽45mm、厚2mm的高强尼龙织带,断裂强力大于15K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胸部插扣外侧胸部系带上缝纫有胸部吊环,此吊环可承受15KN的外力,腰部系带在腰部两侧分别缝纫连接有腰部D型环,以提供两个辅助挂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肋部两侧分别缝纫竖直的限位带,限制胸部系带和腰部系带的位置,主系带和限位带与包覆有固体浮材的防水透气面料缝纫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腿部系带分为腿部连接带和腿部绑扎带,腿部连接带一端通过O型环与主系带直线连接,另一端缝纫腿部绑扎带,腿部连接带上设有调节器,调节连接带长度,腿部绑扎带两端缝纫连接腿部插扣,其中一端调节系带长度,腿部绑扎带通过腿部插扣实现与腿部迅速环绕绑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背后两块固体浮材左右对称且钝角相对,形成X状,内部无固定浮材处的防水透气面料用网眼布替代,增加透气,提升舒适性;固体浮材为EVA闭孔发泡材质或NBR闭孔发泡材质,固体浮材提供至少8kg固定浮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背后固体浮材下方腰部处设有护腰带,护腰带宽150mm,长600mm,护腰带包覆缝纫在防水透气面料内,护腰带与腰部系带固定缝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肋部通过包覆有弹性织带的防水透气面料连接前后固体浮材,形成马甲式救生型安全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U型囊腔由TPU聚醚材料高频模压制成,U型气囊最外侧即胸前两侧和背后两侧四点,分别缝纫粘扣带圈面,与对应位置处防水透气面料上缝纫固定的粘扣带勾面,粘扣带圈面和粘扣带勾面配合固定U型气囊;当气囊充气时,魔术贴打开,U型气囊充气拖住后颈部,保持人体安全的水中姿态,口离水面高度为120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口吹气头子接口四周设置有直径为30mm的环形柔性橡皮圈;口吹气头子上部防水透气面料上缝纫有固定环,用于固定保护口吹起头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型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0m救援绳,救援绳为宽20mm,厚2mm的阻燃芳纶织带,救援绳一端连接有自锁连接器,另一端连接有挂点连接器。
CN202020172275.4U 2020-02-16 2020-02-16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Active CN212166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2275.4U CN212166353U (zh) 2020-02-16 2020-02-16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2275.4U CN212166353U (zh) 2020-02-16 2020-02-16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6353U true CN212166353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2275.4U Active CN212166353U (zh) 2020-02-16 2020-02-16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6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7830A (zh) * 2022-08-25 2022-11-11 魏旭东 一种塔吊检修用作业人员防护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7830A (zh) * 2022-08-25 2022-11-11 魏旭东 一种塔吊检修用作业人员防护设备
CN115317830B (zh) * 2022-08-25 2023-05-23 魏旭东 一种塔吊检修用作业人员防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5577B1 (en) A safety harness
EP3164020B1 (en) Modular airbag system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US6120213A (en) Modular diver's buoyancy control device
KR100671167B1 (ko) 개인용 긴급 구난 벨트
US20090236176A1 (en) Integrated harness boiler suit
TW544429B (en) Integrated parachute harness system
US20160346571A1 (en) Strapping device having a strip feed device
US20080153370A1 (en) Adjustable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CN111150949A (zh)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CN212166353U (zh) 一种救生型安全带
US9168401B2 (en) Convertible suspension / seat harness
US3002203A (en) Inflatable life preserver
US6478510B1 (en) Dive vest
US20090029611A1 (en) Multifunction safety garment
US6808046B1 (en) Body harness
US20040078876A1 (en) Immersion suit
US4131974A (en) Flotation stoles
US2973521A (en) Full pressure suit helmet and torso tiedown system
CN212332934U (zh) 一种军警用救生式安全带
US20220111941A1 (en) Inflatable water safety harness with load bearing structure
GB2273645A (en) Fall arrest safety harness
JP7288277B2 (ja) 救命具
CN214451745U (zh) 一种救生式安全带
CN216418106U (zh) 一种作业范围大防止高空作业坠落的抱死安全带
CN212766692U (zh) 急流救援浮力马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eng Yafei

Inventor after: Zhou Jiade

Inventor after: Hou Bingbing

Inventor after: Tian Guodong

Inventor after: Song Qihai

Inventor after: Li Zhibin

Inventor after: Wang Longsheng

Inventor after: Song Weigu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yong

Inventor after: Li Liang

Inventor after: Cao Jingyi

Inventor after: Zhao Yi

Inventor after: Yin Wench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u

Inventor after: Wang Kang

Inventor after: Huang Huay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

Inventor before: Song Weigu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Ka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Huayun

Inventor before: Zhou Jiade

Inventor before: Hou Bingbing

Inventor before: Tian Guodong

Inventor before: Song Qihai

Inventor before: Li Zhibin

Inventor before: Wang Longs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8

Address after: 102442 courtyard 7, Tiantian Nanli, Changyang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228

Address before: Room 113, Building 599, Gaojing Road, Xujing Town,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0

Patentee before: SHANG HAI YIN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