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0575U -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0575U
CN212160575U CN202021373987.9U CN202021373987U CN212160575U CN 212160575 U CN212160575 U CN 212160575U CN 202021373987 U CN202021373987 U CN 202021373987U CN 212160575 U CN212160575 U CN 212160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ain part
power supply
fixedly connecte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39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olden Found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739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0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0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0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包括机箱主体,机箱主体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下表面与机箱主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机箱主体与固定板以及挡板之间组成隔空层,隔空层内适配插接有电源主体,电源主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板,插板适配插接在隔空层内,机箱主体的内底壁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抵紧板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内活动套接有卡杆,凹槽的槽内设有抵紧弹簧,机箱主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杆相对应适配的卡槽,卡杆卡接在卡槽的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省时省力,便于检修人员快速从机箱主体中取出电源主体。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属于机箱电源安装固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源是向电子设备提供功率的装置,也称电源供应器,它提供计算机中所有部件所需要的电能,电源功率的大小,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电源做定时的检修维护,从而防止因电源故障而损坏计算机的可能。
现今的计算机电源一般通过至少四组螺栓固定在计算机的机箱中,在检修人员需要对计算机电源进行检修处理时,需要使用螺丝刀将至少四组螺栓依次取下,然后才可从计算机机箱中取出计算机电源进行检修工作,较为费时费力,同时,计算机机箱内空间较小,也为检修人员从计算机机箱中取出计算机电源增加了操作难度,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当检修人员需要对电源主体进行检修处理时,需要使用螺丝刀将至少四组螺栓依次取下,然后才可从机箱主体中取出电源主体进行检修工作的问题,省时省力,便于检修人员快速从机箱主体中取出电源主体,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包括机箱主体,所述机箱主体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机箱主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机箱主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机箱主体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与固定板以及挡板之间组成隔空层,隔空层内适配插接有电源主体,所述电源主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适配插接在隔空层内,所述机箱主体的内底壁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内活动套接有卡杆,所述凹槽的槽内设有抵紧弹簧,所述机箱主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杆相对应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杆卡接在卡槽的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杆位于凹槽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抵紧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滑槽并延伸,所述凹槽与滑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源主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抵紧杆,所述抵紧杆远离电源主体的一端与抵紧板的侧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设为圆形,所述转动块转动卡接在转动槽的槽内,所述转动块的直径大于转动槽开口处槽径。
优选的,所述抵紧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相接触,所述抵紧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远离限位板的槽壁相接触,所述抵紧弹簧的直径大于滑槽的槽宽。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设为圆形,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与凹槽槽侧壁相接触,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凹槽开口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插板均设为“C”形,所述电源主体的宽度小于固定板两组内侧壁之间的长度,所述插板的宽度小于固定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通过机箱主体、固定板、挡板、电源主体、插板、转动杆、抵紧板、卡杆和抵紧弹簧的设置,电源主体通过插板适配插接在机箱主体、固定板以及挡板组成的隔空层中,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抵紧板转动,抵紧板的侧壁与电源主体上的抵紧杆紧密接触,通过卡杆和抵紧弹簧的配合,卡杆卡接在机箱主体内侧壁上的卡槽内,实现了抵紧板与机箱主体的固定,抵紧板将电源主体紧密的抵紧在隔空层中,解决了当检修人员需要对电源主体进行检修处理时,需要使用螺丝刀将至少四组螺栓依次取下,然后才可从机箱主体中取出电源主体进行检修工作的问题,省时省力,便于检修人员快速从机箱主体中取出电源主体,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该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通过滑槽、限位板和推杆的设置,推动推杆,推杆带动限位板压着抵紧弹簧向凹槽的槽壁做压缩运动,限位板带动卡杆向凹槽的槽内运动,使得卡杆与卡槽脱离,便于使用者将抵紧板从固定板开口处转动离开,有利于使用者取出电源主体,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主体与机箱主体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杆与抵紧板正视剖视图。
图中:1、机箱主体,101、转动槽,102、卡槽,2、固定板,3、挡板,4、电源主体,401、抵紧杆,5、插板,6、转动杆,7、抵紧板,701、凹槽,702、滑槽,8、卡杆,9、抵紧弹簧,10、限位板,11、推杆,12、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包括机箱主体1,机箱主体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远离机箱主体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3,挡板3的下表面与机箱主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机箱主体1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与固定板2以及挡板3之间组成隔空层,隔空层内适配插接有电源主体4,电源主体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板5,插板5适配插接在隔空层内,机箱主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转动槽101,转动槽101的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7,抵紧板7远离转动杆6的一端开设有凹槽701,凹槽701的槽内活动套接有卡杆8,凹槽701的槽内设有抵紧弹簧9,机箱主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杆8相对应适配的卡槽102,卡杆8卡接在卡槽102的槽内,通过机箱主体1、固定板2、挡板3、电源主体4、插板5、转动杆6、抵紧板7、卡杆8和抵紧弹簧9的设置,电源主体4通过插板5适配插接在机箱主体1、固定板2以及挡板3组成的隔空层中,转动转动杆6,转动杆6带动抵紧板7转动,抵紧板7的侧壁与电源主体4上的抵紧杆401紧密接触,通过卡杆8和抵紧弹簧9的配合,卡杆8卡接在机箱主体1内侧壁上的卡槽102内,实现了抵紧板7与机箱主体1的固定,抵紧板7将电源主体4紧密的抵紧在隔空层中,解决了当检修人员需要对电源主体4进行检修处理时,需要使用螺丝刀将至少四组螺栓依次取下,然后才可从机箱主体1中取出电源主体4进行检修工作的问题,省时省力,便于检修人员快速从机箱主体1中取出电源主体4,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杆8位于凹槽701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抵紧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702,限位板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11,推杆11穿过滑槽702并延伸,凹槽701与滑槽702相连通,通过滑槽702、限位板10和推杆11的设置,推动推杆11,推杆11带动限位板10压着抵紧弹簧9向凹槽701的槽壁做压缩运动,限位板10带动卡杆8向凹槽701的槽内运动,使得卡杆8与卡槽102脱离,便于使用者将抵紧板7从固定板2开口处转动离开,有利于使用者取出电源主体4,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电源主体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抵紧杆401,抵紧杆401远离电源主体4的一端与抵紧板7的侧壁紧密接触,抵紧杆401的设置,既能保证电源主体4位于隔空层的稳定性,又使得使用者通过拉动抵紧杆401实现将电源主体4从机箱主体1内快速便捷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动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2,转动块12设为圆形,转动块12转动卡接在转动槽101的槽内,转动块12的直径大于转动槽101开口处槽径,使得转动块12无法从转动槽101中脱离,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抵紧弹簧9的一端与限位板10相接触,抵紧弹簧9的另一端与凹槽701远离限位板10的槽壁相接触,抵紧弹簧9的直径大于滑槽702的槽宽,使得抵紧弹簧9在工作时无法通过滑槽702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限位板10设为圆形,限位板10的侧壁与凹槽701槽侧壁相接触,限位板10的直径大于凹槽701开口处直径,使得卡杆8无法从凹槽701的槽内脱离,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定板2和插板5均设为“C”形,电源主体4的宽度小于固定板2两组内侧壁之间的长度,插板5的宽度小于固定板2的宽度,便于电源主体4插接在固定板2两组内侧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使用者需要从机箱主体1中拆除电源主体4进行检修维护时,从机箱主体1上拆掉机箱主体1的侧壁,推动推杆11,推杆11带动限位板10沿着沿着滑槽702运动,限位板10压着抵紧弹簧9向凹槽701的槽壁做压缩运动,限位板10带动卡杆8向凹槽701的槽内运动,使得卡杆8与卡槽102脱离。
进一步的,转动抵紧板7,抵紧板7带动卡杆8沿着转动槽101转动,抵紧板7通过转动杆6带动转动块12沿着转动槽101转动,使得抵紧板7与抵紧杆401脱离,抵紧板7从固定板2的开口处脱离,拉动抵紧杆401,抵紧杆401带动电源主体4从固定板2、挡板3和机箱主体1组成的隔空层中脱离出来,实现了会将电源主体4从机箱主体1的内腔中取出,便于使用者对电源主体4进行检修维护,当使用者对电源主体4检修维护完毕后,反向操作上述将电源主体4从机箱主体1中取出的步骤,即可方便快捷的将电源主体4安装在机箱主体1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机箱主体1、固定板2、挡板3、电源主体4、插板5、转动杆6、抵紧板7、卡杆8和抵紧弹簧9的设置,电源主体4通过插板5适配插接在机箱主体1、固定板2以及挡板3组成的隔空层中,转动转动杆6,转动杆6带动抵紧板7转动,抵紧板7的侧壁与电源主体4上的抵紧杆401紧密接触,通过卡杆8和抵紧弹簧9的配合,卡杆8卡接在机箱主体1内侧壁上的卡槽102内,实现了抵紧板7与机箱主体1的固定,抵紧板7将电源主体4紧密的抵紧在隔空层中,解决了当检修人员需要对电源主体4进行检修处理时,需要使用螺丝刀将至少四组螺栓依次取下,然后才可从机箱主体1中取出电源主体4进行检修工作的问题,省时省力,便于检修人员快速从机箱主体1中取出电源主体4,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包括机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远离机箱主体(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下表面与机箱主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机箱主体(1)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与固定板(2)以及挡板(3)之间组成隔空层,隔空层内适配插接有电源主体(4),所述电源主体(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板(5),所述插板(5)适配插接在隔空层内,所述机箱主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转动槽(101),所述转动槽(101)的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抵紧板(7),所述抵紧板(7)远离转动杆(6)的一端开设有凹槽(701),所述凹槽(701)的槽内活动套接有卡杆(8),所述凹槽(701)的槽内设有抵紧弹簧(9),所述机箱主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杆(8)相对应适配的卡槽(102),所述卡杆(8)卡接在卡槽(102)的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8)位于凹槽(701)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抵紧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702),所述限位板(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穿过滑槽(702)并延伸,所述凹槽(701)与滑槽(70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抵紧杆(401),所述抵紧杆(401)远离电源主体(4)的一端与抵紧板(7)的侧壁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2),所述转动块(12)设为圆形,所述转动块(12)转动卡接在转动槽(101)的槽内,所述转动块(12)的直径大于转动槽(101)开口处槽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弹簧(9)的一端与限位板(10)相接触,所述抵紧弹簧(9)的另一端与凹槽(701)远离限位板(10)的槽壁相接触,所述抵紧弹簧(9)的直径大于滑槽(702)的槽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0)设为圆形,所述限位板(10)的侧壁与凹槽(701)槽侧壁相接触,所述限位板(10)的直径大于凹槽(701)开口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和插板(5)均设为“C”形,所述电源主体(4)的宽度小于固定板(2)两组内侧壁之间的长度,所述插板(5)的宽度小于固定板(2)的宽度。
CN202021373987.9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Active CN212160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3987.9U CN212160575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3987.9U CN212160575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0575U true CN212160575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3987.9U Active CN212160575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0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5695U (zh) 电源装置
CN212160575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电源固定装置
CN21129582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力箱
CN213484276U (zh) 一种快装卸配电开关箱
CN213212520U (zh) 一种Qi无线充电媒体桌面插座
CN210517947U (zh) 一种便于内部检修维护的低能耗电机
CN111463890A (zh) 一种5g智能后备电源
CN217529945U (zh) 一种易于检修的汽缸螺丝机
CN219039906U (zh) 一种建筑供配电教具
CN216532089U (zh) 一种电源整机
CN215817076U (zh) 一种ups控制箱
CN216113577U (zh) 一种智慧城市应用应急照明灯
CN219437341U (zh) 一种高频振荡器
CN211090437U (zh) 一种电器led数码屏显示的时间累加器
CN218919875U (zh) 一种便于电气供配安装的架线装置
CN220121721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力闸刀
CN211456257U (zh) 一种易安装的开关柜
CN217822615U (zh) 一种基于乡镇数字电视网络机房维护用断电保护装置
CN216290290U (zh) 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
CN213278753U (zh) 一种电站热控柜电源切换装置
CN220651920U (zh) 一种断路器的定位结构
CN215679177U (zh) 一种便携外接式电脑主板
CN217642229U (zh) 配电柜
CN214900291U (zh) 馈线移动小车
CN220291162U (zh) 一种具有标记结构的配电线路分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2

Address after: 841100 Urban Construction Building 1005, No. 525 Changchun Middle Road, High tech Zone (Xinshi District),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golden Found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804, Building 77, No. 2 Helenberg Avenue,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300

Patentee before: Cao Hua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