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9018U -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9018U
CN212139018U CN202020179793.9U CN202020179793U CN212139018U CN 212139018 U CN212139018 U CN 212139018U CN 202020179793 U CN202020179793 U CN 202020179793U CN 212139018 U CN212139018 U CN 212139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eclosion
collecting channel
insec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97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锦林
刘仁彬
陈诗卉
时玥
周军英
单正军
蔡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to CN2020201797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9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9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9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包括圈禁装置、收集装置和封闭网,收集装置包括透明顶盖、收集通道和收集容器,透明顶盖盖在收集通道的顶部出口,收集容器通过连接线悬挂在收集通道正下方,收集容器的开口面积大于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面积,收集容器与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之间留有间距,收集通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圈禁装置的上方,封闭网将圈禁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的空间完全覆盖,整个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圈禁装置内羽化成虫的均被收集到收集容器中,便于计算其生物量以及清楚地对不同种类的羽化昆虫进行分类,且装置比较简单轻便,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组装,易上手。

Description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中宇宙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生态系统就是指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静水生态系统通常属于淡水生态系统的一种,包含陆地上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限于规模和制造难度,水生中宇宙技术常采用模拟静水生态系统的方法来进行生态毒理学试验,其中应用广泛的就是模拟池塘生态系统。
水生中宇宙:以水生态系统为模拟对象而构建的生态模拟系统就是水生态模拟系统,根据规模,水生态模拟系统可以分为微宇宙和中宇宙,水体积大于15m3或溪流长度大于15m的水生态模拟系统称为中宇宙。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统称为羽化。不全变态昆虫的若虫(稚虫)经最后1次蜕皮,即羽化为成虫。全变态昆虫的蛹经蜕皮后,即羽化为成虫。
生物量是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
生物多样性是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强调物种差异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的重要特征。
在比较某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统计某类群物种的数量,可用物种丰富度指数或种类数来表示。
在以往的水生中宇宙试验过程中,羽化成虫由于其羽化期不固定、羽化数量多等原因,导致计数时存在一定困难,且由于野外试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故对羽化成虫数量及多样性的统计会存在一定误差,从而导致对羽化昆虫种类和丰度调查结果产生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对羽化成虫的收集,便于计算其生物量以及清楚地对不同种类的羽化昆虫进行分类,且装置比较简单轻便,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组装,易上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包括圈禁装置、收集装置和封闭网,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透明顶盖、收集通道和收集容器,所述透明顶盖盖在所述收集通道的顶部出口,所述收集容器通过连接线悬挂在所述收集通道正下方,所述收集容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面积,所述收集容器与所述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收集通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的上方,所述封闭网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收集通道的外壁,所述封闭网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的外壁,所述封闭网将所述圈禁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之间的空间完全覆盖,所述圈禁装置的外壁固定浮力装置,所述浮力装置使所述羽化昆虫采集装置漂浮在水面上。
优选地,所述收集通道为管道,包括进入部分、收集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由上至下内径均匀减小,所述收集部分的底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进入部分的顶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进入部分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集容器内部盛装有甘油。
优选地,所述浮力装置为泡沫砖,所述泡沫砖均匀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外壁。
优选地,所述透明顶盖为有机玻璃器皿。
优选地,所述封闭网为半透明密集网纱布。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不锈钢轴条,所述不锈钢轴条一端固定在所述收集通道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连接线为铁丝。
优选地,所述圈禁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均由惰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包括圈禁装置、收集装置和封闭网,收集装置包括透明顶盖、收集通道和收集容器,透明顶盖盖在收集通道的顶部出口,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对羽化昆虫进行收集,同时防止羽化后的成虫逃离采集装置,收集容器通过连接线悬挂在收集通道正下方,收集容器的开口面积大于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面积,使收集通道内的成虫全部落入收集容器中,收集容器与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之间留有间距,便于昆虫羽化后进入收集通道,收集通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圈禁装置的上方,封闭网的顶端固定在收集通道的外壁,封闭网的底端固定在圈禁装置的外壁,封闭网将圈禁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的空间完全覆盖,圈禁装置的外壁固定浮力装置,浮力装置使羽化昆虫采集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圈禁装置内羽化成虫的均被收集到收集容器中,便于计算其生物量以及清楚地对不同种类的羽化昆虫进行分类,且装置比较简单轻便,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组装,易上手。
进一步的,收集通道为管道,包括进入部分、收集部分和连接部分,连接部分由上至下内径均匀减小,收集部分的底端与连接部分的顶端固定连接,进入部分的顶端与连接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进入部分的外壁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收集部分的管径大于昆虫进入部分的管径,降低昆虫进入收集部分后逃出收集通道的概率,尽可能将羽化后的成虫收集到收集容器中。
进一步的,收集容器内装有甘油,粘附掉入烧杯中的成虫,使其无法逃离。
进一步的,浮力装置为泡沫砖,泡沫砖均匀固定在圈禁装置外壁,泡沫砖极易得到,成本极低,均匀分布的方式,使圈禁装置受到均匀的浮力,保持自身的稳定。
进一步的,透明顶盖为透明有机玻璃器皿,既能保证透光性,使昆虫进入收集部分,又对外部冲击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进一步的,封闭网为半透明密集网纱布,既能保证透气性,又能很好的隔绝内外空间,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圈禁装置、2-封闭网、3-进入部分、4-连接部分、5-收集部分、6-透明顶盖、7-支撑架、8-连接线、9-收集容器、10-浮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对羽化成虫的收集,便于计算其生物量以及清楚地对不同种类的羽化昆虫进行分类,且装置比较简单轻便,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组装,易上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圈禁装置1、收集装置和封闭网2,圈禁装置内径为510mm,收集装置包括透明顶盖6、收集通道和收集容器9,透明顶盖6为内径120mm的玻璃器皿,透明顶盖6盖在收集通道的顶部出口,防止羽化后的成虫逃离采集装置,收集通道底部入口内径为70mm,收集容器9内径100mm,收集容器9通过连接线8悬挂在收集通道正下方,使收集通道内的成虫全部落入收集容器9中,收集容器9与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之间留有间距,便于昆虫羽化后进入收集通道,收集通道通过支撑架7固定在圈禁装置1的上方,封闭网2的顶端固定在收集通道的外壁,封闭网2的底端固定在圈禁装置1的外壁,封闭网2将圈禁装置1和收集装置之间的空间完全覆盖,圈禁装置1的外壁固定浮力装置10,浮力装置10使羽化昆虫采集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圈禁装置1内羽化成虫的均被收集到收集容器9中,便于计算其生物量以及清楚地对不同种类的羽化昆虫进行分类,且装置比较简单轻便,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组装,易上手。
收集通道为管道,包括进入部分3、收集部分5和连接部分4,进入部分3的管道内径为70mm,收集部分5的管道内径为110mm,连接部分4由上至下内径均匀减小,收集部分5的底端与连接部分4的顶端固定连接,进入部分3的顶端与连接部分4的底端固定连接,进入部分3的外壁与支撑架7固定连接,收集部分5的管径大于昆虫进入部分3的管径,降低昆虫进入收集部分5后逃出收集通道的概率,尽可能将羽化后的成虫收集到收集容器9中。
收集容器9内部盛装有甘油,粘附掉入烧杯中的成虫,使其无法逃离。
浮力装置10为泡沫砖,泡沫砖均匀固定在圈禁装置1外壁,泡沫砖极易得到,成本极低,均匀分布的方式,使圈禁装置1受到均匀的浮力,保持自身的稳定。
透明顶盖6为透明有机玻璃器皿,既能保证透光性,使昆虫进入收集部分5,又对外部冲击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封闭网2为1000目半透明密集网纱布,既能保证透气性,又能很好的隔绝内外空间,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支撑架7包括至少两根不锈钢轴条,不锈钢轴条一端固定在收集通道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圈禁装置1的外壁。
圈禁装置1和收集装置均由惰性材料制成,避免圈禁装置1和收集装置受到侵蚀,延长昆虫采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圈禁装置、收集装置和封闭网,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透明顶盖、收集通道和收集容器,所述透明顶盖盖在所述收集通道的顶部出口,所述收集容器通过连接线悬挂在所述收集通道正下方,所述收集容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面积,所述收集容器与所述收集通道的底部进口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收集通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的上方,所述封闭网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收集通道的外壁,所述封闭网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的外壁,所述封闭网将所述圈禁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之间的空间完全覆盖,所述圈禁装置的外壁固定浮力装置,所述浮力装置用于使所述羽化昆虫采集装置漂浮在水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通道为管道,包括进入部分、收集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由上至下内径均匀减小,所述收集部分的底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进入部分的顶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进入部分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容内部盛装有甘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装置为泡沫砖,所述泡沫砖均匀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顶盖为透明有机玻璃器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网为半透明密集网纱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不锈钢轴条,所述不锈钢轴条一端固定在所述收集通道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圈禁装置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铁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化昆虫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禁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均由惰性材料制成。
CN202020179793.9U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Active CN212139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9793.9U CN212139018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9793.9U CN212139018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9018U true CN212139018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9793.9U Active CN212139018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90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5453A (zh) * 2020-02-18 2020-05-19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5453A (zh) * 2020-02-18 2020-05-19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u et al. Carbon-13 depletion in a hydrothermal vent mussel: suggestion of a chemosynthetic food source
Aldrich et al. An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responses in Penaeus aztecus and P. setiferus postlarvae
CN204206914U (zh) 一种细角螺养殖多层网箱
CN212139018U (zh)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Clark et al. FISH, WILDLIFE, AND ESTUARIES
Southward et al. On the biology of submarine caves with sulphur springs: appraisal of 13C/12C ratios as a guide to trophic relations
Ravera The ‘enclosure’method: concepts, technology, and some examples of experiments with trace metals
CN208191877U (zh) 一种人工福寿螺产卵箱
CN111165453A (zh) 一种羽化昆虫采集装置
Kneip et al.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 factors in aquatic ecosystems
Duncan The compositi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zooplankton in Parakrama Samudra
CN208783574U (zh) 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
CN109061069B (zh) 一种螺类和鱼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6604618U (zh) 微塑料分离富集的装置
Hunter XI.—The Condition of the Mantle Cavity in Two Pulmonate Snails living in Loch Lomond
CN208211228U (zh) 一种人工福寿螺卵孵化箱
Landner et al. Community testing, microcosm and mesocosm experiments: ecotoxicological tools with high ecological realism
Okano et al. Comparative biology of two Japanese freshwater crabs Geothelphusa exigua and G. dehaani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CN107167453B (zh) 一种海洋生物污染物检测设备
Martin Factors influencing local distribution of Cyprinodon variegatus (Pisces: Cyprinodontidae)
CN213907884U (zh) 一种使底栖海藻附着的装置
CN209201861U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Carter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Zostera muelleri (Irmisch ex Aschers) as a sentinel accumulator for copper
CN208657680U (zh) 一种黏性鱼卵孵化装置
CN201733727U (zh) 一种水面表层排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Jinlin

Inventor after: Liu Renbin

Inventor after: Chen Shihui

Inventor after: Zhou Junying

Inventor after: Shan Zhengjun

Inventor after: Cai Xiaoyu

Inventor before: Jiang Jinlin

Inventor before: Liu Renbin

Inventor before: Chen Shihui

Inventor before: Shi Yue

Inventor before: Zhou Junying

Inventor before: Shan Zhengjun

Inventor before: Cai Xiaoy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