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6551U - 一种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6551U
CN212136551U CN202021243530.6U CN202021243530U CN212136551U CN 212136551 U CN212136551 U CN 212136551U CN 202021243530 U CN202021243530 U CN 202021243530U CN 212136551 U CN212136551 U CN 212136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sheet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35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杰城
吴佳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35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6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6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6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柔性电路板,电池组包括电芯,柔性电路板覆盖于电池组的第一侧面上,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朝向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边朝向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的第三侧面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均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弯折跨接于电池组上,以使正负极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负极耳连接,使得信号采集的结构和组装工序更加简单,采集的信号也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储能系统,相比而言,BESS的优势在于:一是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充放电倍数高;二是模块性好,可作为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
目前,锂离子电池模组中电芯的信号采集通常是通过电芯的正负极来采集,对于B型电芯,即正负极位于两端的电芯,电池模组中针对正负极的柔性电路板的组装部件较复杂,组装工序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装部件较复杂,组装工序较繁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柔性电路板,所述电池组包括电芯,所述柔性电路板覆盖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
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和/或,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负极信号采集镍片,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
所述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所述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所述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设置有绝缘片。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电池组和所述柔性电路板收容在所述绝缘套内。
可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每一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承载片、电芯和泡棉,所述电芯固定于所述承载片上,所述电芯的背对所述承载片的侧面上贴设有所述泡棉。
可选的,所述承载片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分别向所述电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承载件,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承载件固定于所述承载片上。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弯折部的形成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卡扣;
所述电池组包括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所述第一电池组件的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件的所述通孔卡接。
可选的,所述承载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所述第五侧边和所述第六侧边上均设置有避让结构,以避让所述电芯的极耳。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块汇流排,一块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另一块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所述汇流排包括绝缘支架和铜排,所述绝缘支架背向所述电池组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条限位槽,所述铜排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铜片,所述多个铜片一一对应插入所述多条限位槽中。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开设有贯穿所述汇流排厚度方向的通槽,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铜片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口,所述铜片可从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的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
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与所述铜片的第三端适配,所述第三端为所述铜片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柔性电路板,电池组包括电芯,柔性电路板覆盖于电池组的第一侧面上,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朝向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边朝向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的第三侧面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均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弯折跨接于电池组上,以使正负极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负极耳连接,使得信号采集的结构和组装工序更加简单,采集的信号也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柔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电芯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电池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承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汇流排的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排与电池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绝缘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汇流排的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100和柔性电路板200,电池组100包括电芯,如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第一侧边210朝向电池组100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边220朝向电池组100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100的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
第一侧边210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第二侧边220上设置有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和/或,第一侧边210上设置有负极信号采集镍片,第二侧边220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
所述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所述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所述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均与柔性电路板200的连接器230连接。
其中,电池组100的电芯可以理解为B型电芯,即正负极极耳设置于两侧的电芯,电池组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示例性的,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可为如图1所示的左侧面,第二侧面可为如图1所示的右侧面,第三侧面可为如图1所示的上侧面。
那么,根据电池组中电芯的不同的排列方式,至少存在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电芯的正负极交错放置,如图3所示,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上既设置有一部分电芯的正极极耳,也设置有一部分电芯的负极极耳;第二种,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所有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有电芯的负极极耳;第三种,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所有电芯的负极极耳,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有电芯的正极极耳。在此以第一种情况为例进行本实施例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200可呈“几”字形结构,跨接于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上,之后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通过弯折分别固定于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其中,第一侧面可理解为如图1所示的上侧面,第二侧面可理解为如图1所示的左侧面,第三侧面可理解为如图1所示的右侧面;
同时,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上设置的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分别与电芯的正负极耳焊接,获取电芯的正负极的信息,检测电池的包括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等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实现对电池模组的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组100中的电芯按照上述第一种方式排列时,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上均可根据电芯极耳的具体位置对应设置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当电池组100中的电芯按照上述第二种方式排列时,第一侧边210上可对应设置正极信号采集镍片,而第二侧边220上可对应设置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当电池组100中的电芯按照上述第三种方式排列时,第一侧边210上可对应设置负极信号采集镍片,而第二侧边220上可对应设置正极信号采集镍片;柔性电路板200可根据上述不同情况适应性的调整内部走线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00较为轻薄,且可自由弯曲折叠,针对采用B型电芯的电池模组,无需复杂的信号采集装置,仅需一块柔性电路板200通过弯折成型即可跨接于电池组100上,并同时实现正负极极耳信号的采集,加工及组装工序更加简单,采集信号也更加稳定,同时也可节省空间电池模组内部的预留空间,减小电池模组整体的尺寸和重量。
可选的,柔性电路板200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设置有绝缘片300。
其中,绝缘片300可以选用麦拉片,也可以选用其他绝缘材料例如塑胶制成的分隔片,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绝缘片300可分隔柔性电路板200和电池组100,以防止柔性电路板200与电池组100之间发生短路。此外,在电池组100由多个电池组件层叠连接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200所覆盖的第一侧面沿电池组件层叠的方向延伸,柔性电路板200容易与电池组100中的电芯或者连接件之间发生接触甚至剐蹭,此时,绝缘片300在保证绝缘的同时,还可避免柔性电路板200与电池组100之间的接触,提高柔性电路板200和电池组100的安全性。
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可先将绝缘片300覆盖于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上,之后将柔性电路板200跨接于绝缘片300之上。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套400,电池组100和柔性电路板200收容在绝缘套400内。
其中,绝缘套400可以选用麦拉片制成,也可以选用其他绝缘材料例如塑胶制成,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保证电池模组整体的机械性能,电池模组的盖体或者外壳通常采用铝型材料等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基于此,绝缘套400可收容电池组100和柔性电路板200,使二者与电池模组的盖体或者外壳之间绝缘,保证电池模组的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在将柔性电路板200跨接于电池组100之上后,可将绝缘套400套设于电池组100的外周面外,示例性的,电池组100的如图1所示的上侧面、前侧面、下侧面和后侧面可围合形成一外周面,绝缘套400可套设于上述外周面外。
可选的,电池组100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10,每一电池组件110包括承载片111、电芯112和泡棉113,电芯112固定于承载片111上,电芯112的背对承载片111的侧面上贴设有泡棉113。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池组件110包括承载片111、电芯112和泡棉113。其中,承载片111上固定有电芯112,具体的,可通过绝缘胶进行粘接固定,也可通过承载片111上的承载件固定电芯112,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当各电池组件110连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时,电芯112固定于承载片111上不易发生松动和位移,提高了电池模组整体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电芯112的背向承载片111的侧面上贴设有泡棉113,泡棉113较薄又具有弹性,在初始给泡棉113一定的压缩量,之后将各电池组件如图5所示的层叠连接,泡棉113因压缩产生的弹性力将会施加给电芯112一定的预压力,可以减少电芯112在工作过程中的膨胀;此外,即使在工作过程中电芯112发生膨胀,泡棉113可继续压缩为电芯112提供一定的膨胀空间,进一步提高电芯112工作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片111可为铝片等金属片,承载片111与电芯112之间可通过导热胶粘结固定,在承载电芯112的同时,还可对电芯112工作时释放的热量进行传导,实现电芯112的散热。
进一步的,承载片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分别向电芯112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承载件1111,电芯112通过承载件1111固定于承载片111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承载片111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向电芯112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可包围电芯112的侧面,保护电芯112不会与电池模组的盖体或者外壳或者其他结构之间发生接触甚至剐蹭,提高电芯112工作的安全性;同时,电芯112可通过上述弯折部上设置的承载件1111固定于承载片111上,进一步提高承载片111与电芯112之间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开设有通孔1112,所述弯折部的形成通孔1112的孔壁上设有卡扣1113;
电池组100包括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所述第一电池组件的卡扣1113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件的通孔1112卡接。
本实施例中,弯折部上开设有卡扣结构,以使多个电池组件110连接固定成如图5所示的电池组100。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弯折部上可开设通孔1112,在弯折部的形成通孔1112的孔壁上设有卡扣1113,针对电池组中任意相邻的第一电池组件B和第二电池组件C,第一电池组件B的通孔1112可与第二电池组件C的卡扣1113卡接,实现第一电池组件B和第二电池组件C的连接固定。这样的卡扣结构使得电池组件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同时连接也较为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在通孔1112中间隔设置多条限位筋,具体实施中,可根据需要控制卡扣1113与通孔1112中不同间距的限位筋进行卡接,以调节各电池组件之间的连接间距,进而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组堆叠的长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背向电芯112的侧面上还可开设卡槽,所述弯折部的形成所述卡槽的槽壁上同样可设有卡扣,电池组100包括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组件D和第二电池组件E,第一电池组件D的上述卡扣与可第二电池组件E的卡槽卡接。可以理解的是,弯折部上设置的卡接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实现形式,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的,承载片11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所述第五侧边和所述第六侧边上均设置有避让结构1114,以避让电芯112的极耳。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承载片111靠近电芯112的极耳的两条侧边上均设置有避让结构1114,当承载片111为铝片等金属片时,电芯112的极耳因为避让结构1114的存在将不会与承载片111发生接触而短路,保护电芯112的正常工作。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块汇流排500,一块汇流排500设置于第一侧边210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另一块汇流排500设置于第二侧边220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如图8所示,汇流排500包括绝缘支架510和铜排520,如图9所示,绝缘支架510背向电池组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条限位槽511,铜排52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铜片521,多个铜片511一一对应插入多条限位槽521中。
其中,绝缘支架510可以由塑胶制成,也可以由其他绝缘材料制成,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电池组100中电芯的正负极耳可通过汇流排500统一引出后,由汇流排500分别与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上的正负极信号采集镍片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汇流排500上可设有标识正负极的防呆标志起到提醒作用。这样,无需每一电芯的极耳分别与信号采集镍片对应连接,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使得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也更加简便。
具体的,汇流排500包括绝缘支架510和铜排520,绝缘支架510上间隔设置有多条限位槽511,各限位槽511之间通过挡板间隔,铜排52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铜片521,每一铜片511可对应插入一条限位槽521中。这样,在组装汇流排500时,铜片521插入限位槽511后可固定于限位槽511中,而不会掉落或者滑动;此外,由于铜片521与电芯的极耳对应连接,针对一些较薄的电芯,限位槽511的分隔可以避免相邻电芯的极耳接触,降低电池组100短路的风险,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槽51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可设置针对铜片521的固定件,例如卡扣,进一步提高铜片521在限位槽511内的稳固性。
在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在电池组100中各电池组件组装完成之后,如图10所示,可先将两块汇流排500分别固定于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并将汇流排500中的铜片521与电芯的极耳连接;之后,再将柔性电路板200跨接于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以及两块汇流排500背向电池组100的侧面上,并通过绝缘压片将柔性电路板200与汇流排500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限位槽511的底壁开设有贯穿汇流排500厚度方向的通槽5111,电芯的极耳穿过通槽5111与铜片52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汇流排500直接固定于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而电池组100内电芯的极耳也位于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在绝缘支架510上对应限位槽511的底部开设通槽5111,电芯的极耳可直接穿过通槽5111与铜片连接,减少了电池模组内部的走线,简化电池模组内部的结构;此外,电芯的极耳一一对应的穿过通槽5111伸入限位槽511中可进一步防止相邻电芯极耳接触,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限位槽5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口,铜片521可从所述第一端插入限位槽511内,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5112和第二限位板5113,第一限位板5112与限位槽511的第一侧壁连接,第二限位板5113与限位槽511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
第一限位板5112与第二限位板5113之间形成的夹角与铜片521的第三端适配,所述第三端为铜片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限位槽511包括下方的第一端和上方的第二端,铜片521可从下方插入限位槽511中;同时,在限位槽511的第二端设置有限定铜片521位置的第一限位板5112与第二限位板5113。
如图12所示,铜片521的第三端可设计为尖角形状,以方便铜片521插入限位槽5511中,基于此,第一限位板5112与第二限位板5113之间可形成一定夹角,该夹角的具体倾斜程度可与铜片521第三端的尖角形状适配。
下面以一完整的实施例,对上述电池模组的结构以及装配过程进行说明:
上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汇流排和柔性电路板;
其中,电池组由多个电池组件相互层叠连接构成,每一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承载片、电芯和泡棉;每一电芯的极耳位于两侧;承载片为可散热的铝片,通过导热胶固定电芯,承载片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朝向电芯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可保护电芯,同时弯折部上设置的承载件,可限定电芯在承载片上的位置,提高电芯与承载片之间的稳固性,并且弯折部上设置有卡扣,各电池组件可通过各自承载件上的卡扣层叠连接;承载片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上设置有避让电芯的极耳的避让结构,防止电芯的极耳与承载片接触而短路;泡棉贴设于电芯背向承载片的侧面上,泡棉具有弹性,可预先压缩泡棉使其具有一定的压缩量,泡棉因压缩产生的弹性力可防止电芯膨胀,即使电芯膨胀,泡棉的压缩可提供一定的膨胀空间;
其中,汇流排包括绝缘支架和铜排,两块汇流排通过绝缘支架上的立柱分别固定于电池组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绝缘支架上开设有多条限位槽,铜排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铜片,每一铜片的头部呈尖角设计;限位槽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铜排上的铜片的头部可从限位槽的第一端一一对应插入限位槽中,限位槽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与铜片的尖角头部适配;每条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可进一步固定铜片;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通槽,电池组中的电芯的极耳可穿过通槽与铜片连接;
其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连接器,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向电池组弯折后使柔性电路板呈“几”字型,且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的正负极信号采集镍片通过汇流排分别固定于电池组相对的两侧面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通过连接器电连接;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上的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上的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以采集电芯正负极的电压信号、温度信号等信息,并将其传输至BMS进行处理;柔性电路板上的固定件可与汇流排上的限位筋相互配合实现固定;
结合图1和图10所示,上述电池模组的装配流程如下:
1)装配电池组件110,将电芯112通过导热胶固定于承载片111上,并通过承载片111上的承载件进一步固定,在电芯112上贴上已经预压缩的泡棉113;
2)装配电池组100,将装配好的多个电池组件110通过每一电池组件110的承载片111上的卡扣结构层叠连接固定;
3)装配汇流排500,从侧面将汇流排500装配至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调整汇流排500的位置保证电池组100中电芯112的极耳一一对应的插入汇流排500的限位槽中与铜片连接,之后通过汇流排500上的立柱与电池组100固定;
4)装配柔性电路板200,先在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上覆盖一块麦拉片300,使电池组100与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绝缘;之后将柔性电路板200从电池组100的第一侧面的方向跨接在电池组100上,其中,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通过汇流排500上的限位筋固定,柔性电路板200上的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分别对应的与铜片连接,之后利用绝缘压片压紧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5)装配绝缘套400,在上述固定好的电池组100和柔性电路200板外套设绝缘套400;
6)装配外壳600,在绝缘套500外套设铝型材料的金属外壳600;
7)装配前盖710和后盖720,其中,前盖710对应安装于电池组100的第二侧面,后盖720对应安装于电池组100的第三侧面,装配时,将汇流排500上的正负极防呆组件,与前盖710和后盖720上的正负极防呆组件对应;
8)装配前固定板810和后固定板820,将铝合金材质的前固定板810和后固定板820分别与外壳600焊接,并通过前固定板810和后固定板820上的螺栓孔与电池模组的外包固定,装配完成后的电池模组可如图13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柔性电路板,电池组包括电芯,柔性电路板覆盖于电池组的第一侧面上,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朝向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边朝向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电池组的第三侧面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均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弯折跨接于电池组上,以使正负极采集镍片与电芯的正负极耳连接,使得信号采集的结构和组装工序更加简单,采集的信号也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和柔性电路板,所述电池组包括电芯,所述柔性电路板覆盖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电池组弯折并盖设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
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和/或,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负极信号采集镍片,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正极信号采集镍片;
所述正极信号采集镍片与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信号采集镍片与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所述正极信号采集镍片和所述负极信号采集镍片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设置有绝缘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电池组和所述柔性电路板收容在所述绝缘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每一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承载片、电芯和泡棉,所述电芯固定于所述承载片上,所述电芯的背对所述承载片的侧面上贴设有所述泡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片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分别向所述电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承载件,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承载件固定于所述承载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弯折部的形成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卡扣;
所述电池组包括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所述第一电池组件的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件的所述通孔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所述第五侧边和所述第六侧边上均设置有避让结构,以避让所述电芯的极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块汇流排,一块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另一块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所述汇流排包括绝缘支架和铜排,所述绝缘支架背向所述电池组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条限位槽,所述铜排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铜片,所述多个铜片一一对应插入所述多条限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开设有贯穿所述汇流排厚度方向的通槽,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铜片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口,所述铜片可从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的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
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与所述铜片的第三端适配,所述第三端为所述铜片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
CN202021243530.6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池模组 Active CN212136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3530.6U CN212136551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3530.6U CN212136551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6551U true CN21213655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5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3530.6U Active CN212136551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655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8278A (zh) * 2021-03-01 2021-05-25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信号采集模组结构
CN112886108A (zh) * 2021-01-18 2021-06-0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4388918A (zh) * 2022-01-06 2022-04-22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
CN114824593A (zh) * 2022-05-25 2022-07-29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5241612A (zh) * 2022-08-09 2022-10-25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2261971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108A (zh) * 2021-01-18 2021-06-0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2838278A (zh) * 2021-03-01 2021-05-25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信号采集模组结构
WO2022261971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4388918A (zh) * 2022-01-06 2022-04-22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
CN114824593A (zh) * 2022-05-25 2022-07-29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4824593B (zh) * 2022-05-25 2024-05-17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5241612A (zh) * 2022-08-09 2022-10-25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5241612B (zh) * 2022-08-09 2023-07-07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3655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822772U (zh) 电池模组
JP6496454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該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該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含む自動車
EP2919296B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bus ba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2765632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KR20190071454A (ko)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KR102270266B1 (ko)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CN110114932B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KR20190056013A (ko)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US20200321590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us bar and battery pack
EP3054500B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hole vent part
EP3930086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which uses battery cell as power supply
EP369401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653708A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EP3933952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N211404602U (zh) 软包电池模组
CN110379971A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0040348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109103368B (zh) 方形电池模组及其成组方法
CN21278364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6529119U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2136552U (zh) 一种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池模组
CN212848604U (zh) 一种基于电芯串的电池模组
CN212136553U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4477778U (zh) 一种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