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4988U - 导光组件和屏幕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组件和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4988U
CN212134988U CN202020763793.3U CN202020763793U CN212134988U CN 212134988 U CN212134988 U CN 212134988U CN 202020763793 U CN202020763793 U CN 202020763793U CN 212134988 U CN212134988 U CN 212134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channel
guide assembly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37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竹青
刘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37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4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4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4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导光组件和屏幕;其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通道,包括外端口和与所述外端口相反的内端口,用于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多层透光油墨,堆叠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这样,利用多层透光油墨可以增大光线的折射角度,获取更大视角范围的光线。

Description

导光组件和屏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手机硬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和屏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近十年的发展,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为极致的视觉体验,各大手机品牌都在追求全面屏或高占屏比。为了实现高占屏比,目前的通用做法是通过缩减手机的边框尺寸来获得较大的屏幕显示范围。而由于智能手机上的边框宽度越来越小,使得一些需要采集光线或发射光线的器件由于能够放置的位置越来越少,导致其对光线的采集效果或者光线的发射效果越来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和屏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包括:
导光通道,包括外端口和与所述外端口相反的内端口,用于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
多层透光油墨,堆叠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
可选地,所述导光通道内包含有导光柱;
所述导光柱,用于基于光全反射在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
可选地,所述导光通道包括:
入光通道,用于将所述外端口入射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内端口处射出;
出光通道,与所述入光通道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内端口入射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外端口处射出。
可选地,所述入光通道的外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外端口平齐;
和/或,
所述入光通道的内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内端口平齐。
可选地,所述入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和/或,
所述出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导光通道的通道壁,由包含遮光材料的隔离件构成。
可选地,所述透光油墨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屏幕,包括:
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上具有通孔;
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
可选地,还包括:
边框,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屏;
配色层,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的玻璃盖板之间,其中,所述配色层,与所述边框具有相同的颜色;或者,所述配色层的颜色与所述边框的色差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配色层,包括:
第一配色子层,覆盖在所述导光组件内的多层透光油墨的正上方,面积不小于所述透光油墨的面积;
和/或,
第二配色子层,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以外,且环绕所述导光组件内所述透光油墨的边缘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堆叠覆盖有多层透光油墨的方式,使得光线可以在穿过多层透光油墨后进入导光通道内,进而在导光通道的内端口和外端口之间传导。由于通过叠加多层透光油墨作为透光层,不同于单层油墨较小的折射角度,利用透光油墨层数量的增加,增大了折射角度,使得外部照射的光线可以更多的进入导光通道内,同时,也使得里面的光线也可以更多的经由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发射至外部环境中。如此,实现了更大视角范围的光线的射入和导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组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组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组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智能手机的高占屏比,使得智能手机上能够放置需要采集光线或发射光线的器件的位置越来越少。最为直观的就是,由于边框的变窄,导致需要采集光线或发射光线的器件在放置位置上无法靠近智能手机显示屏上的玻璃盖板。那么,仅基于光本身的出射角度或入射角度难以满足器件的功能要求。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光线的射入和导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组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组件100,包括:
导光通道101,包括外端口1011和与所述外端口相反的内端口1012,用于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
多层透光油墨102,堆叠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101的外端口1011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光组件可以应用在任意的安装有需要采集光线或发射光线的器件的设备上。所述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带图像采集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等。利用所述导光组件实现对所述需要采集光线或发射光线的器件所需要的光线更大范围的导入或射出,更好的满足所述需要采集光线或发射光线的器件的功能需求。
所述导光通道是用于传导光线的通道,包含光线传导的空间。所述导光通道包括2个对立且平行设置的端口:外端口和内端口,光线在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进行传导。
所述外端口为:朝向包含所述导光组件的设备外部的端口;所述内端口为:朝向包含所述导光组件的设备内部的端口。
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叠加在一起形成可以透过光线的透光层,所述油墨作为一种透光材料,可以使得光线能穿过油墨到达另一侧。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油墨还是一种可以允许预设波段的光线穿过的材料。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可以允许预设波段的光线穿过,而过滤掉非预设波段的光线,即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层是一种透光的光线过滤层。
换句话说,当所述导光通道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所述需要采集光线的器件对光的采集有不同需求,那么,就可以通过在油墨中加入使不同场景所需波段的光线通过的透光材料,以实现不同的透光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透光油墨层可为:可见光的光线过滤层,对可见光的透光率较高,例如,高于50%,或在70%至80之间等。
作为一个示例,对于需要采集环境光的器件来说,需要的光线就是可见光,即400nm~760nm波段的光线。如此,可以通过在油墨中加入可以使400nm~760nm波段的光线透过的透光材料,来实现对可见光的传导。由于人眼对波长约为550nm的光线最为敏感,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油墨中加入可以使550nm波长的光线透过的透光材料,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眼对光线的感知。
作为另一个示例,一些器件需要采集红外光,而目前应用中,红外灯发出的光的波长一般为850nm和940nm这2种,那么,可以在油墨中加入可以使850nm或940nm波长的光线透过的透光材料,来实现对红外光的传导,即透光油墨层为红外光过滤层,可用于传导红外光。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油墨中同时加入可以使850nm或940nm波长以及550nm波长的光线透过的透光材料,来同时实现对红外光和可见光的传导。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充当透光层的所述透光油墨是以多层的形式堆叠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在透光油墨的堆叠中,层叠相邻两个所述透光油墨层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可供光线在透光油墨层和间隙之间发生折射。
不同层的透光油墨可为不同次喷涂或者涂抹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的。
这里,由于光线从一个透光油墨层进入间隙和/或从间隙进入到透光油墨层时,传导线路会发生变化,即会发生折射。那么,当透光油墨层覆盖在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时,由于折射会使得经过透光油墨从而进入导光通道的光线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如此,当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的尺度一定时,由于透光油墨的折射作用,使得导光通道所允许进入的光线就会被固定在一定范围。那么,如果想要更多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通道,就需要所述透光油墨的折射角度变大。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采用多层透光油墨,堆叠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来增大光线的折射角度,从而实现将更多的光线引入所述导光通道。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堆叠覆盖多层透光油墨的方式,使得光线可以在穿过多层透光油墨后进入导光通道内,进而在导光通道的内端口和外端口之间传导。由于通过叠加多层透光油墨作为透光层,不同于单层油墨较小的折射角度,利用透光油墨层数量的增加,增大了折射角度,使得外部照射的光线可以更多的进入导光通道内,同时,也使得里面的光线也可以更多的经由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发射至外部环境中。如此,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光线的射入和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导光通道为中空的导光通道,则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覆盖有透明承载层;多层透光油墨位于所述透明承载层上,从而实现多层透光油墨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组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通道内包含有导光柱103;所述导光柱103,用于基于光全反射在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
这里,所述导光柱103是指实体的柱状结构,用于传导光线。
当经过多层透光油墨的光线通过导光柱的外端口所在面发生折射进入到导光柱的内部后,会继续发射至导光柱的柱壁,而在导光柱的柱壁上一般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为了减少光线从导光柱的柱壁折射出而造成损失,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导光柱可以设置成柱壁上容易发生光的全反射的材质。如此,基于光的全反射,尽可能减少光线在导光柱中进行传导所在成的损失。
通过对材质的选择实现光的全反射的方式,可以在尽可能不损失光线的基础上实现对光线的传导。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103的材质可以是亚克力(PMMA) 或光学玻璃。
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只有当某种材料的折射率较大,使得光在其中的全反射角小于 45度时,特定方向的光线才可在其互相平行和垂直的端面中反复发射从而较少散失。而所述PMMA材质是一种透明树脂,对光的透过率较高,且对光的折射率为1.49,全反射角为42.2度,以及所述光学玻璃也作为一种透明的材料,也对光有着较高的透过率,折射率为1.52,也可满足全反射要求。
即,以PMMA材料的导光柱为例,如果从多层油墨的折射中进入导光柱的外端口所在面的光线具备一定角度,那么该光线射到导光柱的柱壁时,正常是要发生折射的。如果此时射到导光柱的柱壁的光线的入射角较大,一旦大于42.2度,就会发生全反射而不再从导光柱的柱壁折射出去。而由于经透光油墨折射后的光线进入PMMA材料的导光柱的外端口所在面后的折射角度一般是较小的,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该经由PMMA材料的导光柱的外端口所在面折射后的光线射到PMMA材料的导光柱的柱壁时的入射角会大于 42.2度,因此,会在PMMA材料的导光柱的柱壁上发生全反射。那么,可以通过在PMMA 材料的导光柱的柱壁上发生全反射的方式来尽可能减少光线传导中的损失。
如此,可以基于光的全反射,使得从导光通道的外端口射入的光线可以从所述导光通道的内端口射出,在保证尽可能不损失光线的基础上实现对光线的传导。
如图2所示,经由所述多层透光油墨滤过的光线,在折射进入所述导光通道内的导光柱后,经过所述导光柱内的柱壁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实现对光线的传导。
这里,利用实体的导光柱来传导光线的方式,可以使得光线可以传入更深位置的传感器上,使得即使传感器放置在远离外部光线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导光柱将光线传递至传感器上,或将传感器发出的光线发射出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可包括: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图像传感器;导光通道可包括:供设备外部的环境光摄入以采集图像的导光通道和供闪光灯的光线射出到设备外部的导光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可包括:具有亮度传感功能的亮度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该亮度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导光通道采集设备外部的环境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可包括:具有指纹扫描功能的指纹采集模组;导光通道可包括:供指纹的反射光摄入的导光通道和供指纹采集的入射光射出到指纹上的导光通道。
除此之外,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是基于全反射在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那么这种可以支持全反射的导光柱,使得对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线均可以采用反射的形式实现传导,有利于对各个传输角度的光线的传导。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组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通道102包括:
入光通道201,用于将所述外端口入射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内端口处射出;
出光通道301,与所述入光通道201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内端口入射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外端口处射出。
这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所述导光通道分为2类,分别用于实现对外部光线的采集和发射光信号至所述导光组件的外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通道201和出光通道301是如图3所示的间隔平行的设置的2个柱状结构,如此,可以基于所述导光组件同时实现对光信号的采集和发射光信号,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例如,作为入光通道时,所述入光通道201的内端口可以朝向光电传感器。那么,经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和导光通道所导入的光线可以进入到所述光电传感器内,实现对光线的采集。
作为出光通道时,所述出光通道301的内端口可以朝向光发射器。那么,经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可以经导光通道和多层透光油墨,进入所述导光组件的外部,实现光信号的发射。
这里,由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处叠加覆盖的多层油墨可以增大折射角度,那么,经所述多层透光油墨的折射和导光通道全反射的光线的数量就可以更多,使得采集光线的传感器所采集的光线更多,或,使得发射光线的器件所发出的光线能更多地进入所述导光组件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设置的入光通道和出光通道,可以方便需要采集光线的器件和需要发射光线的器件在相隔较近的位置上通过对应的导光通道,同时实现对光信号的采集和发射光信号,有利于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入光通道的外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外端口平齐;
和/或,所述入光通道的内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内端口平齐。
这里,当所述入光通道的内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内端口平齐时,所述导光通道的内端口朝向的器件可以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例如,光电传感器和光发射器位于同一水平放置的同一块电路板上,有利于器件的布局。
当所述入光通道的外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外端口平齐时,入射或发出的光线可以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同时对光线的采集或发射处理。
当所述入光通道的外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外端口平齐,且所述入光通道的内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内端口平齐时,由于入光通道和出光通道的长度相同,可以简化布局设计,使得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同一块电路板上的器件,可以同时实现对光线的采集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和/或,所述出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这里,所述导光柱的中轴线为柱状导光柱的内、外两个端口中心的连线所在直线。
当所述入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有利于经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和导光通道所导入的光线更多的进入到所述光电传感器内,减少未经过过滤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通道,再直接被采集所带来的影响。
当所述出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有利于经所述导光通道和多层透光油墨传导的光线更多的进入到外部。
在所述入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出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就可以基于与透光油墨的中心的对齐,同时实现尽可能大的视角范围的光线采集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通道的通道壁,由包含遮光材料的隔离件构成。
这里,当所述导光组件应用在设备的内部时,如果设备内部的其他器件中有光发射出来,那么,透明材质的所述导光柱除了会将经所述多层透光油墨折射的光线传导至需要采集光线的器件,还会将设备内部的其他器件发出的光线也传入需要采集光线的器件,导致无法采集到预设波段的光线。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将导光通道的通道壁设置为由包含遮光材料的隔离件构成,以此来隔绝外部的其他光线。
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通道中,环绕所述导光柱的柱身的部分即为所述导光通道的通道壁。通过设置通道壁来隔绝外部的其他光线,实现对其他光线的隔绝,减少除多层透光油墨折射的光线以外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油墨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的横截面积。
这里,如图1-3所示,当透光油墨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的横截面积时,透光油墨完全覆盖外端口,可以使得进入到导光通道的光线是都是经过过滤处理的光线,减少其他非预设波段的光线进入到导光通道而造成混杂。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光线的射入和导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所述屏幕400,包括:
显示屏401,在所述显示屏上具有通孔4011;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光组件402位于所述通孔4011内。
这里,所述屏幕可以是各类电子设备上用于显示信息的屏幕。
考虑到高占屏比的需求,所述需要采集光线的器件或发射发现的器件是位于屏幕下面,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而为了不使显示信息的部位挡住光线,实现更好的采集光线,需要在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通孔,在通孔所在位置处放置导光组件,如此,可以使得外部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组件出入所述屏幕内。
如图4所示,所述导光组件中所述多层透光油墨的上方是所述屏幕的玻璃盖板,所述多层透光油墨附着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下方,用于对经过所述玻璃盖板引入的光线进行过滤,由于所述多层透光油墨的折射角度更大,使得能有更多经所述玻璃盖板引入的光线进入到导光组件的导光通道内,或者有利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光线更多地发射到屏幕之外。如此,有利于高占屏比下,位于屏幕下方的器件对光线的采集或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外端面略低于所述显示屏的外端面,此处的外端面均为朝向设备外侧的端面;如此,通孔的外端面和通孔周围的显示屏的外端面之间成阶梯状,多层透光油墨覆盖在所述通孔的外端面上,通孔的外端面被覆盖多层透光油墨后,透光油墨的最顶层略低于所述屏幕的外端面,或者,与屏幕的外端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所述屏幕还包括:
边框403,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屏;
配色层404,位于所述导光组件402和所述显示屏的玻璃盖板4012之间,其中,所述配色层404,与所述边框403具有相同的颜色;或者,所述配色层的颜色与所述边框的色差在预设范围内。
图5为图4中虚线的椭圆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配色层404位于所述导光组件402和所述显示屏的玻璃盖板4012之间,用于匹配所述边框的颜色,使得在所述屏幕呈现出的颜色在整体上相同或相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为黑色。
由于层叠覆盖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的多层油墨是经过各类材料按比例调和过的油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多层油墨可能表现出与边框不一致的其他颜色,使得所述屏幕呈现出的颜色比较混杂,不利于用户的视觉体验。对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配色层404,包括:
第一配色子层4041,覆盖在所述导光组件402内的多层透光油墨的正上方,面积不小于所述透光油墨的面积;
和/或,
第二配色子层4042,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以外,且环绕所述导光组件内所述透光油墨的边缘处。
这里,所述第一配色子层4041覆盖住所述多层透光油墨,使得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对外表现出与所述边框相同或类似的颜色。
所述第一配色子层4041也需要具备透光功能,但可以是能使所有光线均穿过的材料,还可以是只允许预设波段的光线穿过的材料。当所述第一配色子层4041只允许预设波段的光线穿过时,所述第一配色子层4041所允许的预设波段需要与所述多层滤光油墨所允许的预设波段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色子层4041也可以是油墨。利用油墨耐光、耐热或成本较低等特性,实现与边框的颜色相匹配以提高良好的视觉效果。
所述第二配色子层4042用于使除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第一配色子层以外的区域的颜色与边框相适应。具体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以外,且环绕所述导光组件内所述透光油墨的边缘处。如此,使得在所述屏幕呈现出的颜色在整体上相同或相似,有利于用户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屏幕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所述屏幕的下方可以放置有需要采集光线器件和/或发射光线的器件。
当所述电子设备中同时包含有需要采集光线器件和/或发射光线的器件时,所述需要采集光线器件和发射光线的器件可以分为不同的器件放置在所述屏幕的下方;还可以是集成为一个组合器件放置在所述屏幕的下方。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所述需要采集光线器件为光电传感器,所述发射光线的器件为光发射器为例,当所述光电传感器和光发射器集成为一个组合器件602放置在屏幕601的下方时,如果想到同时使用组合器件中的光电传感器和光发射器,所述光电传感器需要位于所述入光通道的下方,所述光发射器需要位于所述出光通道的下方。如此,可以使得经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和导光通道所导入的光线更多的进入到所述光电传感器内,并且使得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导光通道和多层透光油墨传导的光线更多的进入到外部。
在一些实施中,当所述导光组件中的多层透光油墨是可以允许预设波段的光线穿过的材料时,例如,允许400nm~760nm、550nm波长的光线、或者940nm波长的光线透过时。组合器件602中在入光通道下放置的器件可以是:光电传感器和/或红外探测器。所述400nm~760nm、550nm波长的可见光可由光电传感器检测出,所述940nm波长的红外光可由红外探测器检测出。
这里,当所述组合器件602中同时放置有:光电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光发射器时,所述述组合器件作为一种三合一器件可以同时实现对各类光线的采集以及输出,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组合器件602中同时放置有:光电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光发射器时,为了减少对预设波段光线采集的频次,就需要所述透光油墨同时允许可见光和红外光透过,以使位于导光通道下方的组合器件可以同时采集到可见光和红外光。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内同时放置有:光电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光发射器,且不形成组合器件时,所述导光通道内需要有2个入光通道和1个出光通道,其中,2个入光通道的下方分别对应有光电传感器或红外探测器。如此,通过不同的通道实现对不同波段的光线的采集,更好的满足各类应用需求。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堆叠覆盖有多层透光油墨的方式,使得光线可以在穿过多层透光油墨后进入导光通道内,进而在导光通道的内端口和外端口之间传导。由于通过叠加多层透光油墨作为透光层,不同于单层油墨较小的折射角度,利用透光油墨层数量的增加,增大了折射角度,使得外部照射的光线可以更多的进入导光通道内,同时,也使得里面的光线也可以更多的经由所述多层透光油墨发射至外部环境中。如此,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光线的射入和导出。进而可以将所述能使更大范围光线射入和导出的导光组件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配合各类电子设备中的各类光学器件实现对光线的采集和发射,以更好地满足器件的功能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通道,包括外端口和与所述外端口相反的内端口,用于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
多层透光油墨,堆叠覆盖在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通道内包含有导光柱;
所述导光柱,用于基于光全反射在所述内端口和所述外端口之间传导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通道包括:
入光通道,用于将所述外端口入射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内端口处射出;
出光通道,与所述入光通道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内端口入射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外端口处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通道的外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外端口平齐;
和/或,
所述入光通道的内端口和所述出光通道的内端口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和/或,
所述出光通道内导光柱的中轴线与所述透光油墨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通道的通道壁,由包含遮光材料的隔离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油墨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外端口的横截面积。
8.一种屏幕,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上具有通孔;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边框,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屏;
配色层,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的玻璃盖板之间,其中,所述配色层,与所述边框具有相同的颜色;或者,所述配色层的颜色与所述边框的色差在预设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色层,包括:
第一配色子层,覆盖在所述导光组件内的多层透光油墨的正上方,面积不小于所述透光油墨的面积;
和/或,
第二配色子层,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以外,且环绕所述导光组件内所述透光油墨的边缘处。
CN202020763793.3U 2020-05-09 2020-05-09 导光组件和屏幕 Active CN212134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3793.3U CN212134988U (zh) 2020-05-09 2020-05-09 导光组件和屏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3793.3U CN212134988U (zh) 2020-05-09 2020-05-09 导光组件和屏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4988U true CN212134988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3793.3U Active CN212134988U (zh) 2020-05-09 2020-05-09 导光组件和屏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49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421A (zh) * 2021-09-16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件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421A (zh) * 2021-09-16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光件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0526B (zh)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644215B (zh) 一种光学指纹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80314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349385U (zh) 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电子设备
EP3706036A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90011280A (ko)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CN110720106B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20077404A (ko) 패널 형태의 면 카메라, 이를 적용한 광 터치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1349383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605736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133442B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81741B (zh) 显示装置
CN1132217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134988U (zh) 导光组件和屏幕
CN210295124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659463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64727A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751108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22170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186221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163466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210660U (zh) 背光模组、被动式发光的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4995680A (zh) 显示装置
CN111095287B (zh) 光学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