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923U -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2923U
CN212132923U CN202020726354.5U CN202020726354U CN212132923U CN 212132923 U CN212132923 U CN 212132923U CN 202020726354 U CN202020726354 U CN 202020726354U CN 212132923 U CN212132923 U CN 212132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irculating
heat
inlet
hea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63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英爱
全鸣玉
田丛
邢耀宏
马纯强
蒋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7263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2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2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2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包括:第一供热换热器,其热流体入口选择性的与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连通;其中,第一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或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通;第二供热换热器,其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入口连通;其中,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或第二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通;第三供热换热器,其冷流体入口与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通,第三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入口连通;其中,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或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延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低效利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充分回收并利用,既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的困境,又可降低污染物排放,创造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
目前对于太阳能的应用多存在于单独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对于地热能的应用也多局限于独立的地热能发电系统,由于太阳能具有不稳定性,能量的产出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受外部影响非常巨大,而地热能目前由于地热流体的温度较低因此地热能的使用在系统热效率以及㶲效率上都有很大的限制性。
另一方面,对太阳能的采集与转化,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传统方案往往采用显热蓄热的途径来适应太阳能的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具体来说,在太阳能集热器内设置热水储罐。一方面,显热蓄热的蓄热能力较低,且随着水温升高,散失的热量较多;另一方面,热水储罐需要的体积一般比较庞大,占用的空间较多,成本较高,且难以与建筑物一体化。
这样对于太阳能的使用以及地热能的使用的限制都比较大,因此将太阳能与地热能在同一个系统中耦合使用,将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加热地热流体,以此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这样既减少了外部环境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又提高了系统热源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以及可行性。
但是,在实际的室内供热发电系统中,除了对于用户的基础供电以外,用户的需求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冬季主要需要供热,夏季主要需要供冷;并且在不同的温度区间需要供热的程度也不同。现有的清洁能源应用方案中,面对不同的需求,往往采用同一种采集热能的方式,甚至先将能量统一转换为电能需要进行供热或供冷时再分别进行转换。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量采集与利用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在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汽轮机出口处的余热加热水进行供热,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能够实现多种供热模式,以满足不同情况的供热需求,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包括:
太阳能集热板;
储液罐,其用于储存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加热后的热导油;
地热水预热器,其导热油入口与所述储液罐的出口连通,用于将地热水与储液罐中流入的热导油进行热交换;
气液分离器,其入口与所述地热水预热器的地热水出口连通;
蒸汽透平,其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连通;
第一循环系统,其包括依次循环连通的第一循环过热器、第一循环汽轮机、第一循环换热器及第一循环预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循系统的入口端与所述蒸汽透平的热工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汽轮机上开设有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
第二循环系统,其包括依次循环连通的第二循环过热器、第二循环汽轮机、第二循环换热器及第二循环预热器;
其中,所述第二循环系统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汽轮机上开设有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
第一供热换热器,其热流体入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或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通;
第二供热换热器,其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或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通;
第三供热换热器,其冷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或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器和第一循环预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和第二循环预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入口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入口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还包括:
第一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与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三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接;
第二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三向阀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三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接;以及
第三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三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三向阀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三向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其进口与所述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连接;以及
第四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在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汽轮机出口处的余热加热水进行供热,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能够实现多种供热模式,以满足不同情况的供热需求,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境温度T>15℃时的供热系统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5℃<T≤15℃时的供热系统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5℃<T≤5℃时的供热系统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15℃<T≤-5℃时的供热系统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境温度降到-15℃以下时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板110、储液罐111、泵120、泵130、地热水预热器140、气液分离器150、蒸汽透平160、上部循环过热器171、上部循环预热器172、上部循环汽轮机173、上部循环换热器174、上部循环泵175、下部循环过热器181、下部循环预热器182、下部循环汽轮机183、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下部循环泵185、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下部供热换热器 220以及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
太阳能集热板110通过聚焦太阳能对热导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导油流经储液罐111后进入地热水预热器140与地热流体进行换热;其中,泵130 用于将地热流体泵入地热水预热器140中,泵120用于将地热水预热器140 中排出(与地热流体换热后)的导热油泵入太阳能集热板110中;之后导热油再次被加热循环。
地热流体经过泵130加压后在地热水预热器140中进行吸热,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50。气液分离器150中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为高温高压蒸汽,一路为高温液体。其中,高温高压蒸汽进入蒸汽透平160做功用以发电,然后进入上部循环系统(由上部循环过热器171、上部循环预热器172、上部循环汽轮机173、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和上部循环泵175构成)。蒸汽透平160 中排出的高温流体经上部循环过热器171进入上部循环汽轮机173做功,用以发电;上部循环汽轮机173余热工质排出口与上部循环换热器174的热流体入口连通,上部循环汽轮机173余热工质进入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对常温水(从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冷流体入口进入)进行加热。气液分离器150中排出的高温液体进入下部循环系统(由下部循环过热器181、下部循环预热器182、下部循环汽轮机183、下部循环换热器184和下部循环泵185构成),高温液体进入下部循环汽轮机183做功,用以发电。下部循环汽轮机183的余热工质排出口与下部循环换热器184的热流体入口连通,下部循环汽轮机 183的余热工质进入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对常温水(从下部循环换热器184 冷流体入口进入)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上部循环系统和所述下部循环系统分别通过单向阀310、三向阀320、三向阀330、三向阀340、单向阀350和三向阀360连接。
上部循环汽轮机173的中部开设有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173a,用以引出未完全做功流体(温度约为120℃),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173a与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热流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并且在所述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 310。上部循环换热器174的冷流体出口连接三向阀320的接口320a,三向阀320的接口320b与下部循环换热器184的冷流体入口连接。三向阀330的接口330a与三向阀320的接口320c连接,接口330b与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冷流体入口连接。三向阀340的接口340a与下部循环换热器184的冷流体出口连接,接口340b与三向阀330的接口330c连接,接口340c与下部供热换热器220的冷流体入口连通。下部循环汽轮机183的中部开设有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183a,用以引出未完全做功流体(温度约为130℃),单向阀350 的入口与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183a连接,单向阀350的出口与三向阀360的接口360a连接,三向阀360接口360b和360c分别连接下部供热换热器220 及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的热流体入口。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冷流体出口与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的冷流体入口连通,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 的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图中未示出)的入口连接;下部供热换热器 220的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图中未示出)的入口连接。此外,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热流体出口与上部循环泵175的口连通,使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热流体出口排出的热流体再次进入上部循环系统;下部供热换热器 220以及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的热流体出口分别与下部循环泵185的入口连通,使下部供热换热器220以及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的热流体出口排出的热流体再次进入下部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实现多种供热模式,具体如下:
(1)为用户供热需求最低时的供热配送方案,用于夏季供热(T>15℃, T表示环境温度)。关闭单向阀310和单向阀350;三向阀320的接口320a 和接口320c开启,接口320b关闭;所述单向阀330的接口330a和330b开启,接口330c关闭;三向阀340的接口340a和340c开启,接口340b关闭,单向阀370开启。此时,系统中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下部供热换热器220以及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均仅充当管道使用,因此,供热系统图简化为图2。常温水分别从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和下部循环换热器184的冷流体入口进入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和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从上部循环汽轮机173 和下部循环汽轮机183中排出的余热工质分别引入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和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使其在换热器中与常温水换热,上部循环汽轮机173 余热工质温度约为80℃,下部循环汽轮机183余热工质温度约为100℃;上部循环换热器174冷流体出口排出温度在50℃左右的热水,以及下部循环换热器184冷流体出口排出温度在60℃左右的热水,分别来给用户进行供热,这样做到了太阳能地热能发电系统中的余热的充分利用。
(2)当5℃<T≤15℃时,关闭单向阀310和单向阀350;三向阀320的接口320a和接口320b开启,接口320c关闭;三向阀340的接口340a和接口340c开启,接口340b关闭;并且关闭下部循环换热器184处常温水进入管道上的单向阀370。此时,系统中上部供热换热器210和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处于闲置状态,下部供热换热器220仅充当管道使用,因此,供热系统图简化为图3。由于上部循环的汽轮机173排出的余热工质温度低于下部循环中汽轮机183中排出的余热工质温度,因此,将上部循环换热器174 中被加热的常温水引入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经下部循环换热器184的冷流体入口),使已经在上部循环换热器174中被加热的常温水在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再次加热,以此来提高水的温度,之后,热水经下部循环换热器 184冷流体出口排出的热水共给用户,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的增加。
(3)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当-5℃<T≤5℃时,单向阀310开启,单向阀 350关闭;三向阀320的接口320a和接口320b开启,接口320c关闭;单向阀330的接口330a关闭,接口330b和接口330c开启;三向阀340的接口340a 和接口340b开启,接口340c关闭;单向阀370关闭。此时,系统中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仅充当管道使用,下部供热换热器220处于闲置状态,因此,供热系统图简化为图4。将上部循环换热器174中被加热的常温水引入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经下部循环换热器184的冷流体入口),使已经在上部循环中被加热的水在下部循环中再次加热后,之后,从下部循环换热器 184的冷流体出口排出至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冷流体入口;同时,在上部循环的汽轮机173中段引出一部分未完全做工的流体(温度约为120℃)作为热源,来加热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中的冷流体,可以得到温度约为80℃的热水,从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冷流体出口排出供给用户,此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
(4)当-15℃<T≤-5℃时,单向阀310和单向阀350开启;三向阀320的接口320a和接口320c开启,接口320b关闭;三向阀330的接口330a和接口330b开启,接口330c关闭;三向阀的340的接口340a和接口340c开启,接口340b关闭;三向阀360的接口360a和接口360b开启,接口360c关闭,单向阀370开启。此时,系统中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仅充当管道使用,因此,供热系统图简化为图5。在上部循环系统中,在上部循环换热器174 中被加热的常温水从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冷流体入口进入上部供热换热器 210中;同时,在上部循环的汽轮机173中段引出一部分未完全做工的流体 (温度约为120℃)作为热源,来加热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中的冷流体。在下部循环系统中,在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被加热的常温水从下部供热换热器220的冷流体入口进入下部供热换热器220中;同时,在下部循环的汽轮机183中段引出一部分未完全做工的流体(温度约为130℃)流体作为热源,加热下部供热换热器220中的冷流体。在上部供热换热器210和下部供热换热器220可以分别得到温度约为70℃和80℃的热水,供给用户,即增加了水的温度又增加了水的流量,达到满足升高的用户供热要求。
(5)当环境温度降到-15℃以下时,用户的供热需求达到最高。单向阀 310和单向阀350开启;三向阀320的接口320a和接口320c开启,接口320b 关闭;三向阀330的接口330a和接口330b开启,接口330c关闭;三向阀340 的接口340a和接口340c开启,接口340b关闭;三向阀360的接口360a和接口360c开启,接口360b关闭;单向阀370开启。此时,下部供热换热器 220仅充当管道使用,供热系统图简化为图6。在上部循环系统中,在上部循环换热器174中被加热的常温水从上部供热换热器210的冷流体入口进入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中;同时,在上部循环的汽轮机173中段引出一部分未完全做工的流体(温度约为120℃)作为热源,来加热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中的冷流体;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中被加热的冷流体从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 的冷流体入口进入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中。在下部循环系统中,常温水在下部循环换热器184中(被下部循环汽轮机183余热工质)加热,得到60℃左右的水,直接供给用户;同时,在下部循环的汽轮机183中段引出一部分未完全做工的流体(温度约为130℃)流体作为热源,加热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的冷流体,相当于从上部供热换热器210中排出的被加热过的冷流体在上部供热二次换热器230被再次加热后得到90℃~100℃的水,供给用户。相当于供热系统中既产生了高温水(90℃~100℃),又产生了中温水(60℃左右),既满足较高供热温度的需求也满足较大供热量的需求。
在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中,汽轮机出口余热都是废弃的,本实用新型将汽轮机出口余热利用起来,来给用户供热,既满足了用户需求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集热板;
储液罐,其用于储存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加热后的热导油;
地热水预热器,其导热油入口与所述储液罐的出口连通,用于将地热水与储液罐中流入的热导油进行热交换;
气液分离器,其入口与所述地热水预热器的地热水出口连通;
蒸汽透平,其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连通;
第一循环系统,其包括依次循环连通的第一循环过热器、第一循环汽轮机、第一循环换热器及第一循环预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循环系统的入口端与所述蒸汽透平的热工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汽轮机上开设有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
第二循环系统,其包括依次循环连通的第二循环过热器、第二循环汽轮机、第二循环换热器及第二循环预热器;
其中,所述第二循环系统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汽轮机上开设有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
第一供热换热器,其热流体入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或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通;
第二供热换热器,其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或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通;
第三供热换热器,其冷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与用户供热管道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或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器和第一循环预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和第二循环预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与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三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接;
第二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三向阀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三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接;以及
第三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三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三向阀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三向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其进口与所述第二未完全做工流体出口连接;以及
第四三向阀,其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供热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
CN202020726354.5U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Active CN212132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6354.5U CN212132923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6354.5U CN212132923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2923U true CN21213292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2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6354.5U Active CN212132923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2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619A (zh) * 2020-12-29 2021-04-30 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供热回水利用率的节能供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619A (zh) * 2020-12-29 2021-04-30 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供热回水利用率的节能供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6079B (zh) 一种电力调峰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8224535B (zh) 一种火电厂热电联产与压缩空气储能互补集成系统
CN108798898B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供应蒸汽和热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10043991A (zh) 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
CN109959042A (zh) 一种烟气余热驱动的复合供暖系统
CN114413311B (zh) 耦合斜温层储热罐燃煤机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6440903B (zh) 用于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的储热系统
CN212132923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CN114593028A (zh) 一种火电机组改造光热电蓄热发电系统及改造方法
CN211781359U (zh)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产系统
CN104089407A (zh) 基于太阳能辅助燃气轮机的分布式多联供装置及方法
CN212618577U (zh) 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
CN111442544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热系统
CN212511863U (zh) 一种新型的光热—热电耦合系统
CN210292423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核能冷热联供系统
CN201302285Y (zh) 双热源组合式热水器
CN111396160A (zh) 一种烟气余热热电联供系统及热电联供方法
CN201662251U (zh) 真空热管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热回收复合式热水系统
CN215983289U (zh) 生物质能耦合太阳能实现冷、热、电三联供的循环系统
CN114576678B (zh) 组合式锅炉供热系统
CN218442832U (zh) 一种太阳能梯级利用的电热汽联供系统
CN114576693B (zh) 燃气热泵供热系统
CN220852298U (zh) 一种无供冷需求的供能系统
CN217403232U (zh) 多源联合储能供热系统
CN212272327U (zh) 一种烟气余热热电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