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0671U -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0671U
CN212130671U CN202020203257.8U CN202020203257U CN212130671U CN 212130671 U CN212130671 U CN 212130671U CN 202020203257 U CN202020203257 U CN 202020203257U CN 212130671 U CN212130671 U CN 212130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nchor
tower
prestressed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32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欧
冯玉江
刘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32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0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0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0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用于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支撑于承载面,塔筒基础包括:预埋组件,包括底垫层、连接于底垫层周侧的侧密封层、底垫层和侧密封层围合形成让位空间及开口,开口位于让位空间的顶部;基础主体,在承载面覆盖预埋组件,基础主体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顶面、底面及贯穿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和让位空间通过开口连通,至少部分底面延伸至开口内;锚栓组件,贯穿基础主体设置,锚栓组件包括位于顶面的上锚固件和位于底面的下锚固件。塔筒基础的结构更加完整,一次浇筑即可成型,能够有效解决塔筒基础受力差,简化基础主体的成型工序,节省时间。

Description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作为电力供应的新能源发展方向之一,技术发展趋势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风火同价”、“竞价上网”将进一步要求风电项目建设无论从机组、塔架、风电场配套设施及输配电线路等多方面降低建设成本。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用于安装、支撑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平衡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载荷,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因锚栓式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的强度高,受力性能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然而锚栓式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中,存在锚栓无法更换或者更换困难的问题。如果通过改变现有塔筒基础的结构,在基础内挖空留出必要的操作空间,使得锚栓易于更换,又会使得塔筒基础存在受力差,易损坏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旨在解决塔筒基础受力差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筒基础,用于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支撑于承载面,塔筒基础包括:预埋组件,包括底垫层、连接于底垫层周侧的侧密封层、底垫层和侧密封层围合形成让位空间及开口,开口位于让位空间顶部;基础主体,在承载面覆盖预埋组件,基础主体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顶面、底面及贯穿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和让位空间通过所述开口连通,至少部分底面延伸至开口内;锚栓组件,贯穿基础主体设置,锚栓组件包括位于顶面的上锚固件和位于底面的下锚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方式,预埋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支撑连接于底垫层和下锚固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锚栓组件还包括连接上锚固件和下锚固件的预应力件,所述预应力件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径向外侧、并围绕所述中空腔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应力件为两组,两组预应力件在塔筒基础的径向上间隔设置,支撑部的一端位于两组预应力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应力件为锚索;
或者,两组预应力件分别为第一预应力件和第二预应力件,第一预应力件位于第二预应力件的径向内侧,第一预应力件为锚索,第二预应力件为锚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
预应力件包括主杆体和设置于主杆体的连接部;
上锚固件包括套设于连接部的上螺母,连接部及所述上螺母上对应设置有防松标记;
和/或,下锚固件包括套设于连接部的下螺母,连接部及下螺母上对应设置有防松标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主杆体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上锚固件外盖设有密封罩;和/或,下锚固件外盖设有密封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埋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底垫层内的第一防水层,侧密封层连接于第一防水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侧密封层贯穿第一防水层并延伸穿过第一防水层;
和/或,预埋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对密封层与第一防水层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埋组件还包括加强层,对侧密封层与第一防水层的连接处进行加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将加强层连接固定于第一防水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让位空间内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包括填充土、砖石或膨润土中的至少一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
上述的塔筒基础;塔筒,通过锚栓组件连接于基础主体的顶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基础中,塔筒基础包括预埋组件、基础主体和锚栓组件,其中预埋组件预埋于承载面下方、并包括底垫层和侧密封层。基础主体的中空腔体和预埋组件的让位空间连通,且设置于基础主体的下锚固件能够对应于开口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由中空腔体进入让位空间,对下锚固件进行紧固、安装或拆卸的工作。同时由于预埋组件预埋于承载面的下方,塔筒基础的结构更加完整,一次浇筑即可成型,能够有效解决塔筒基础受力差,简化基础主体的成型工序,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筒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P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筒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预埋组件;110、底垫层;120、侧密封层;130、让位空间;131、填充层;140、开口;150、支撑部;160、第一防水层;170、第二防水层;180、加强层;190、连接件;
200、基础主体;210、顶面;220、底面;221、基础垫层;230、中空腔体;
300、锚栓组件;310、下锚固件;311、下螺母;312、下锚固板;313、密封罩;320、上锚固件;321、上螺母;322、上锚固板;330、预应力件;331、第一预应力件;332、第二预应力件;333、连接部;334、密封筒;主杆体3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及用于承载塔筒的塔筒基础。塔筒基础包括基础主体200和锚栓组件300,塔筒通过锚栓组件300连接于基础主体200。
塔筒基础的设置方式有多种,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筒基础的俯视图,塔筒基础整体上呈现为稳固的圆形底座的形式,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的形状替代,比如多边形等;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塔筒基础用于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支撑于承载面。承载面例如为地面。
本实用新型以圆形承载面为例进行说明,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径向”指圆形部件的直径方向,“周向”指圆形部件的圆周方向,“轴向”指圆形部件的轴线方向。
塔筒基础包括:预埋组件100,包括底垫层110、连接于底垫层110周侧的侧密封层120、底垫层110和侧密封层120围合形成让位空间130及开口140,开口140位于让位空间130的顶部,例如如图1所示,开口140和底垫层11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且开口140位于承载面;基础主体200,在承载面覆盖预埋组件100,基础主体20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顶面210、底面220及贯穿顶面210和底面220的中空腔体230,中空腔体230和让位空间130通过开口140连通,至少部分底面220延伸至开口140内;锚栓组件300,贯穿基础主体200设置,例如沿轴向贯穿基础主体200设置;锚栓组件300包括位于顶面210的上锚固件320和位于底面220的下锚固件310。
侧密封层120例如为具有一定高度的钢板,或者侧密封层120包括钢板及设置于钢板表面的混凝土。锚栓组件300的下锚固件310例如可以设置于侧密封件120的径向内侧,使得可以在让位空间130内对下锚固件310进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基础中,塔筒基础包括预埋组件100、基础主体200和锚栓组件300,其中预埋组件100预埋于承载面下方、并包括底垫层110和侧密封层120。基础主体200的中空腔体230和预埋组件100的让位空间130连通,且设置于基础主体200的下锚固件310能够对应于开口140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由中空腔体230进入让位空间130,对下锚固件310进行紧固、安装或拆卸的工作。同时由于预埋组件100预埋于承载面的下方,塔筒基础的结构更加完整,一次浇筑即可成型,能够有效解决塔筒基础受力差,简化基础主体200的成型工序,节省时间。
请一并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埋组件100例如还包括支撑部150,支撑部150支撑连接于底垫层110和下锚固件310之间。通过支撑部150,能够向下锚固件310提供支撑力。在塔筒基础的成型过程中,支撑部150可以向锚栓组件300提供支撑力。保证塔筒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下锚固件310包括下锚固板312,支撑部150支撑连接于下锚固板312和底垫层110之间,进一步保证塔筒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底面220例如还设置有基础垫层221,下锚固板312设置于基础垫层221背离底垫层110的一侧,支撑部150穿过底垫层110和下锚固板312连接。优选的,支撑部150上背离底垫层110的一端抵靠于下锚固板312。
请一并参阅图4,当底面220设置有基础垫层221时,侧密封层120例如贯穿基础垫层221设置,从而提高侧密封层120的密封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锚栓组件300例如还包括连接于上锚固件320和下锚固件310之间的预应力件330。预应力件330连接于下锚固板312,且预应力件330设置于中空腔体230的径向外侧、并围绕中空腔体23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预应力件330例如有一组,一组预应力件330和支撑部150在下锚固板312间隔分布。
优选的,预应力件330为两组,两组预应力件330在塔筒基础的径向(图2中的X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撑部150上背离底垫层110的一端位于两组预应力件330之间,保证锚栓组件300受力平衡,进一步提高塔筒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应力件330例如包括主杆体335和设置于主杆体335的连接部333;上锚固件320例如还包括套设于连接部333的上螺母321,连接部333及上螺母321上对应设置有防松标记。根据防松标记可以确定连接部333和上螺母321的对应位置,从而有效监控上螺母321是否出现松动现象。
例如连接部333上设置有外螺纹,上螺母321通过外螺纹套设旋拧于连接部333,防松标记例如为由连接部333外表面延伸至上螺母321外表面的直线标记,当直线标记发生变形,即可确定上螺母321的位置发生变动,上螺母321产生返松。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下锚固件310例如还包括套设于连接部333的下螺母311,连接部333及下螺母311上对应设置有防松标记。根据防松标记可以确定连接部333和下螺母311的对应位置,从而有效监控下螺母311是否出现松动现象。
例如连接部333上设置有外螺纹,下螺母311通过外螺纹和连接部333相互连接。防松标记例如为由连接部333的外表面延伸至下螺母311外表面的直线标记,当直线标记发生变形,即可确定下螺母311的位置发生变动,下螺母311产生返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杆体335与连接部333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筒334。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应力件330例如采用挤压锚的方式和上锚固件320和/或下锚固件310连接,连接部333为设置于主杆体335的挤压锚头。当连接部333为挤压锚头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杆体335上还设置有密封筒334,密封筒334和连接部333相邻设置,例如密封筒334套设于连接部333背离下螺母311的一侧,和/或,密封筒334套设于连接部333背离上螺母321的一侧。以防止杂质或水汽等影响腐蚀预应力件330,提高预应力件330的使用寿命。
或者,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应力件330采用夹片锚的方式和上锚固件320和/或下锚固件310连接,连接部333呈筒状并套设于主杆体335,此外连接部333和主杆体335之间还设置有挤压片336。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锚固件320例如还包括上锚固板322,上锚固板322向上螺母321提供支撑。
请一并参阅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埋组件100例如还包括填充层131,填充层131填充于让位空间130内。使得在需要拆卸或更换锚栓组件300时,能够松动填充层131,并去除填充层131进入让位空间130拆卸或更换锚栓组件300。在不需要拆卸或更换锚栓组件300时,填充层131填充于让位空间130内,提高让位空间130的结构强度。
填充层131的材料不做限定,只要填充层131能够被去除以使用户能够进入让位空间130即可。填充层131例如包括填充土、砖石和膨润土中的至少一者。优选的,填充层131包括填充土,且填充土内掺杂有膨润土,以提高填充层131的防水效果。或者填充层131包括砖石,且砖石中掺杂有膨润土,以提高填充层131的防水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下锚固件310外盖设有密封罩313。密封罩313罩设于下螺母311、连接部333等,通过密封罩313能向下螺母311和连接部333提供更好的保护,防止杂质或水分等腐蚀下螺母311或连接部333,保证下锚固件310和预应力件330连接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锚固件320外也盖设有密封罩313,用于向位于上螺母321及与上螺母321配合使用的连接部333提供保护。
预应力件3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预应力件330为锚索。锚索具有一定柔性,能够弯折,因此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组预应力件330分别为第一预应力件331和第二预应力件332,第一预应力件331位于第二预应力件332的径向内侧,即第一预应力件331位于第二预应力件332朝向中空腔体230的一侧,第一预应力件331为锚索,第二预应力件332为锚栓。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应力件331通常在塔筒基础内部进行安装,由于塔筒基础内部其他零部件的限制,第一预应力件331的安装空间十分有限。第一预应力件331为锚索,使得第一预应力件331较为容易弯折,便于第一预应力件331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拆卸和更换。第二预应力件332通常在塔筒基础或塔筒外部进行安装,安装空间较大,第二预应力件332为锚栓,既不影响第二预应力件332的安装,还能够提高第二预应力件332的刚度和强度,使得塔筒和塔筒基础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为了提高预埋组件100的防水性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埋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底垫层110内的第一防水层160,侧密封层120连接于第一防水层160。能够防止地下水等进入预埋组件100内,有效提高塔筒基础的防水性能。
第一防水层160的材料例如包括沥青、橡胶塑料防水材料,或者,第一防水层160的材料包括水泥类或金属类防水材料,只要第一防水层160能够起到防水效果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3,侧密封层120和第一防水层16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侧密封层120贯穿第一防水层160并穿过第一防水层160设置,即侧密封层120由第一防水层160背离开口140的一侧伸出。使得侧密封层120和第一防水层160充分连接,防止地下水等从侧密封层120和第一防水层160之间进入预埋组件100内。
和/或,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埋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防水层170,第二防水层170对密封层120与第一防水层16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例如第二防水层170由第一防水层160朝向开口140延伸成型并伸出底垫层110的表面,第二防水层170分设于侧密封层120在塔筒基础径向上的两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层170伸出底垫层110,且第二防水层170密封连接于侧密封层120的外表面,防止侧密封层120和第一防水层160的连接处出现缝隙,进一步提高预埋组件100的密封性能。
第二防水层170的材料例如包括沥青、橡胶塑料防水材料,或者,第二防水层170的材料包括水泥类或金属类防水材料,只要第二防水层170能够起到防水效果即可。优选的,第二防水层170和第一防水层160选用同样的材料制成,以达到节省工序,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埋组件100还包括加强层180,加强层180对侧密封层120与第一防水层160的连接处进行加强,加强层180例如设置于第一防水层160背离开口140的一侧,侧密封层120贯穿第一防水层160和加强层180设置,且侧密封层120由加强层180背离防水层的一侧伸出。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层180,能够加强第一防水层160和侧密封层12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一防水层160发生变形影响预埋组件100的密封性能。同时加强层180还能够提高侧密封层120和第一防水层160连接处的密封性。加强层180例如为钢板。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加强层180和第一防水层160之间的连接强度,预埋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190,连接件190将加强层180连接固定于第一防水层。连接件190例如为螺杆螺母,连接件190连接于第一防水层160和加强层180之间。
下面以图1至图7为例,简述本实用新型塔筒基础的成型过程:首先,在承载面,例如地面上挖出预埋组件100的设置空间,在设置空间内首先制作底垫层110,制作底垫层110时,可以根据防水需要在底垫层110内部设置第一防水层160。然后在底垫层110的周侧设置侧密封层120,例如在底垫层110的周侧竖立钢板以形成侧密封层120,侧密封层120和底垫层110围合形成让位空间130。接着安装支撑部150,进而在支撑部150背离底垫层110的一端安装下锚固板312、密封罩313和下螺母311,或者在支撑部150背离底垫层110的一侧安装整个锚固组件300。调整好支撑部150与下锚固板312、密封罩313和下螺母311或锚固组件30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后,在让位空间130内设置填充层131,例如在让位空间130内设置填充土和膨润土等。然后在让位空间130的开口140处及承载面上浇注基础垫层221,并在基础垫层221上支模,一次浇注成型基础主体200。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基础,基础主体200能够一次浇注成型,成型工序简单,能够有效节省塔筒基础的成型时间。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塔筒基础,用于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支撑于承载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基础包括:
预埋组件(100),包括底垫层(110)、连接于所述底垫层(110)周侧的侧密封层(120)、所述底垫层(110)和所述侧密封层(120)围合形成让位空间(130)及开口(140),所述开口(140)位于所述让位空间(130)的顶部;
基础主体(200),在所述承载面覆盖所述预埋组件(100),所述基础主体(20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顶面(210)、底面(220)及贯穿所述顶面(210)和所述底面(220)的中空腔体(230),所述中空腔体(230)和所述让位空间(130)通过所述开口(140)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底面(220)延伸至所述开口(140)内;
锚栓组件(300),贯穿所述基础主体(200)设置,所述锚栓组件(300)包括位于所述顶面(210)的上锚固件(320)和位于所述底面(220)的下锚固件(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组件(100)还包括支撑部(150),所述支撑部(150)支撑连接于所述底垫层(110)和所述下锚固件(3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栓组件(300)还包括连接所述上锚固件(320)和所述下锚固件(310)的预应力件(330),所述预应力件(330)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230)的径向外侧、并围绕所述中空腔体(23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件(330)为两组,两组所述预应力件(330)在所述塔筒基础的径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150)的一端位于两组所述预应力件(3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应力件(330)为锚索;
或者,两组所述预应力件(330)分别为第一预应力件(331)和第二预应力件(332),所述第一预应力件(331)位于所述第二预应力件(332)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预应力件(331)为锚索,所述第二预应力件(332)为锚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件(330)包括主杆体(335)和设置于所述主杆体的连接部(333);
所述上锚固件(320)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部(333)的上螺母(321),所述连接部(333)及所述上螺母(321)上对应设置有防松标记;
和/或,所述下锚固件(310)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部(333)的下螺母(311),所述连接部(333)及所述下螺母(311)上对应设置有防松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335)与所述连接部(333)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筒(3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锚固件(320)外盖设有密封罩(313);
和/或,所述下锚固件(310)外盖设有密封罩(3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垫层(110)内的第一防水层(160),所述侧密封层(120)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层(1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密封层(120)贯穿所述第一防水层(160)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防水层(160);
和/或,所述预埋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防水层(170),所述第二防水层(170)对所述侧密封层(120)与所述第一防水层(16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组件(100)还包括加强层(180),对所述侧密封层(120)与所述第一防水层(160)的连接处进行加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190),将所述加强层(180)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水层(16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空间(130)内设置有填充层(131),所述填充层(131)包括填充土、砖石或膨润土中的至少一者。
14.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
塔筒,通过所述锚栓组件(300)连接于所述基础主体(200)的所述顶面(210)处。
CN202020203257.8U 2020-02-24 2020-02-24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12130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3257.8U CN212130671U (zh) 2020-02-24 2020-02-24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3257.8U CN212130671U (zh) 2020-02-24 2020-02-24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0671U true CN21213067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3257.8U Active CN212130671U (zh) 2020-02-24 2020-02-24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0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6797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空环形风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6797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空环形风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3026797B (zh) * 2021-03-18 2022-08-02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空环形风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5895B2 (en) Foundation for enabling anchoring of a wind turbine tower thereto by means of replaceable through-bolts
AU2017219233B2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 mill
AU2017219230B2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 mill
US9359741B2 (e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foundation with pressure-dispersive high strength pre-stressed anchors
JP2013528730A (ja) アダプター部を有するタワーおよびアダプター部を有するタワーの製造方法
CN204456167U (zh) 预应力锚固风机基础
CN210827541U (zh) 塔筒基础的中心筒构件、具有其的中心筒和塔筒基础
US20220380996A1 (en)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ensionless concrete pier foundations and foundations constructed thereby
CA2942790C (en) Pile foundations for supporting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s
CN212130671U (zh) 塔筒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US20180112371A1 (en)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CN207047885U (zh) 一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风机塔架空心基础
CN108277817B (zh) 高桩承台塔吊基础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2416344U (zh) 柱钉支撑结构
KR20190077888A (ko) 흙막이 벽체용 합성 phc 파일
CN102787597A (zh) 多索可回收锚索头连接装置
CN207526221U (zh) 一种用于隔离填土压力的杆塔保护装置
CN206457827U (zh) 一种可拆卸回收的型钢连梁结构
CN217998155U (zh) 可更换预应力锚栓的风电场风机基础
CN218816765U (zh) 风力发电机的支撑结构
CN212248214U (zh) 一种混凝土摩擦桩
CN114411799B (zh) 预应力锚栓及其安装方法
CN210597355U (zh) 一种输电塔塔基的加固结构
CN219175223U (zh) 预应力锚索结构
CN219411523U (zh) 一种筏板钢筋支撑辅助固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