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9063U -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9063U
CN212129063U CN201922326457.2U CN201922326457U CN212129063U CN 212129063 U CN212129063 U CN 212129063U CN 201922326457 U CN201922326457 U CN 201922326457U CN 212129063 U CN212129063 U CN 212129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
upstream face
ecological
filter material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64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琳琳
裴铎
刘雨轩
任子豪
陈雨江
张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I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RENAI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I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RENAI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3264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9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9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9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包括地基、迎水面、坝顶和背水面,所述迎水面为倾斜结构,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内分别设有滤料一、滤料二和滤料三,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上方分别设有盖板一和盖板二,所述迎水面处的坝体内部设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隔板桩基础,所述隔板桩基础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与迎水面和地基分别形成三角体结构,所述盖板二与坝顶为可拆卸安装,所述背水面为阶梯结构,并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合理,坝体稳定,坝顶可溢流,阶梯结构可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背景技术
国家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与循环利用,本专利致力于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景观水系,或用于水库、生态湿地入水口的水体过滤。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生态坝,都是基于土石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改善。
传统生态坝在建造和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建筑污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态滤坝基质组配单一,在过滤净化水体时,水体停留时间不理想,基质对水体净化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且产生瘀堵后不能更换或更换复杂,维护成本高;洪峰来临期间,坝体过流能力差且坝顶不能溢流,可能造成行洪险情,需增设溢洪道等水工建筑,耗费成本;传统生态坝用材多为混凝土,造型单一,美观性不高,经济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结构合理,坝体稳定,坝顶可溢流,阶梯结构可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指标。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包括地基、迎水面、坝顶和背水面,所述迎水面为倾斜结构,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内分别设有滤料一、滤料二和滤料三,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上方分别设有盖板一和盖板二,所述迎水面处的坝体内部设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隔板桩基础,所述隔板桩基础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与迎水面和地基分别形成三角体结构,所述盖板二与坝顶为可拆卸安装,所述背水面为阶梯结构,并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
作为改进:所述迎水面与地基的连接处设有石笼。
作为改进:所述坝体前方还设有生态浮床。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盖板一和盖板二均为生态混凝土材料。
作为改进:所述地基上方为混凝土垫层。
作为改进:其中一个所述隔板位于迎水面与坝顶连接处的坝体内部。
作为改进:所述滤料一、滤料二和滤料三的材质分别为砾石、粗砂和陶粒。
作为改进:所述坝顶和地基之间还设有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设计坝体迎水面有一定倾斜角度,增加生态混凝土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拦截概率,进而提高过滤效率;在迎水面处的坝体内增加两道生态混凝土隔板以此增加滤料区滤料的稳定性,隔板用隔板桩基础固定两端,且与地基连接,保证坝体的稳定;坝顶设置可拆装盖板,保证坝体在汛期快速过水,在景观河道上修筑,可在盖板上观景;生态混凝土作为坝的主体材料,结合砾石、粗砂、陶粒等不同材质的符合滤料提高坝体的过滤效果和渗流能力,还可以根据河道特定的污染物成分选择与之对应可吸附的过滤材质植入透水坝中;生态浮床种植的各类植物,提高水力停滞时间,以吸附净化水质提高氧含量;背水面的复式阶梯状设计,通过每一级的跌宕,增加水体对氧气溶解还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坝体、2-滤料一、3-滤料二、4-滤料三、5-隔板、6-隔板桩基础、7-盖板一、8-盖板二、9-生态浮床、10-石笼、11-混凝土垫层、1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包括地基、迎水面、坝顶和背水面,所述迎水面为倾斜结构,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1内分别设有滤料一2、滤料二3和滤料三4,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1上方分别设有盖板一7和盖板二8,所述迎水面处的坝体1内部设有两个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隔板桩基础6,所述隔板桩基础6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隔板5与迎水面和地基分别形成三角体结构,所述盖板二8与坝顶为可拆卸安装,所述背水面为阶梯结构,并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
所述迎水面与地基的连接处设有石笼10。
所述坝体1前方还设有生态浮床9。
所述隔板5、盖板一7和盖板二8均为生态混凝土材料。
所述地基上方为混凝土垫层11。
其中一个所述隔板5位于迎水面与坝顶连接处的坝体1内部。
所述滤料一2、滤料二3和滤料三4的材质分别为砾石、粗砂和陶粒。
所述坝顶和地基之间还设有支撑柱12。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坝体1外部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态混凝土材料,该材料具有自主调配外观的性能,可增加城市水系景观的观赏性,更替下来的生态混凝土可回收循环利用,空隙堵塞的物质可用于堆肥,化作肥料促进材料的循环利用,充分满足生态化原则。
透水坝迎水面倾斜设计,不仅可增大泥沙以及漂浮物的过滤面积,还可以提高坝体1的稳定性;迎水面处的盖板一7采用可更换的生态混凝土材料,更加方便地解决泥沙堆积堵塞问题;坝体1迎水面增加两道生态混凝土隔板5以此增加滤料区滤料的稳定性,隔板用隔板桩基础6固定两端,且与地基连接,保证坝体的稳定。
可装配生态混凝土作为坝体1的主体材料,结合砾石、粗砂、陶粒等不同材质的符合滤料提高坝体1的过滤效果和渗流能力,也可以根据河道特定的污染物成分选择与之对应可吸附的过滤材质植入透水坝中。
为使坝顶能过流,拟采用可拆装盖板设计,保证汛期坝体1稳定性,坝顶非紧急时期可开放,供行人驻足游玩,增加了景观坝的人性化互动,提高城市水系景观性,带动周边经济效益。
背水面阶梯式设计提高跌水曝气的效果,坝后水生植物具有供氧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当河道水位较低时,通过生态混凝土阶梯内部的孔隙过滤,进一步过滤水体;当河道水位较高,水流从人行道溢流时,透水坝背水面的复式阶梯状设计,通过每一级的跌宕,增加水体对氧气溶解还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指标。
坝前增设浮床,种植各类植物,提高水力停滞时间,以吸附净化水质提高氧含量来水。经过三个步骤去除水中杂质以及氮氧化物。首先坝前迎水面河道低缓的水流将大颗粒杂质沉降,其次通过生态混凝土中的硝化细菌去除氮氧化物,最后坝身阶梯状的渗流设计进一步净化水质,三重过程保证了水体的净化效果,又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维持城市景观水系与自然河流物种自由交流,保证城市景观水系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包括地基、迎水面、坝顶和背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为倾斜结构,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1)内分别设有滤料一(2)、滤料二(3)和滤料三(4),所述迎水面和坝顶处的坝体(1)上方分别设有盖板一(7)和盖板二(8),所述迎水面处的坝体(1)内部设有两个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隔板桩基础(6),所述隔板桩基础(6)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隔板(5)与迎水面和地基分别形成三角体结构,所述盖板二(8)与坝顶为可拆卸安装,所述背水面为阶梯结构,并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与地基的连接处设有石笼(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前方还设有生态浮床(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盖板一(7)和盖板二(8)均为生态混凝土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上方为混凝土垫层(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隔板(5)位于迎水面与坝顶连接处的坝体(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一(2)、滤料二(3)和滤料三(4)的材质分别为砾石、粗砂和陶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顶和地基之间还设有支撑柱(12)。
CN201922326457.2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Active CN212129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6457.2U CN212129063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6457.2U CN212129063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9063U true CN21212906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6457.2U Active CN212129063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90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5911A (zh) * 2023-06-02 2023-07-07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体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5911A (zh) * 2023-06-02 2023-07-07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体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116395911B (zh) * 2023-06-02 2023-08-15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体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2485B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106830506B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CN101638287B (zh) 利用排水沟渠的污水原位净化系统
CN205189098U (zh) 一种用于建筑小区的雨水花园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12158958B (zh) 一种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CN102603072A (zh)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其雨水生态净化方法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07954576A (zh) 一种河道无动力阶梯式生态护坡净化系统
CN212129063U (zh) 一种复式阶梯型生态透水坝
CN201501819U (zh) 一种利用排水沟渠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2583764B (zh) 一种组合填料多级梯田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212835271U (zh) 一种缓流保土净水的小型景观水坝系统
CN111434216A (zh)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
CN113136920A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10656606U (zh) 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10507329U (zh) 生态河道内全方位渗滤净化型景观叠水坝
CN210505956U (zh) 一种地埋式同步河道污水治理与生态护岸构筑物
CN204569552U (zh) 一种无动力下行流河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8328873B (zh) 城市绿化带多层过滤系统
CN202046970U (zh) 一种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13805222U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护岸污水净化结构
CN206407976U (zh)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多方位布水装置
CN102107991B (zh) 一种山区村镇分散生活污水生态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