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8763U -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8763U
CN212118763U CN201921170966.4U CN201921170966U CN212118763U CN 212118763 U CN212118763 U CN 212118763U CN 201921170966 U CN201921170966 U CN 201921170966U CN 212118763 U CN212118763 U CN 212118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trol unit
depression
output uni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09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珉恺
王石语
蔡德芳
杨振江
李锦诱
韩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ick Cross Bor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ick Cross Bor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ick Cross Bor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Mick Cross Bor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09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8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8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8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涉及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布的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至少包括:穿戴单元,穿戴单元上有输出单元、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输出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输出单元的电源端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由可充电电池向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输出单元提供电源,可充电电池固定在穿戴载体上。本实用采用物理的方法,使用方便,不会对抑郁症患者带来任何负作用,而且经济,治疗过程由自已撑握。

Description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种。
物理治疗有如下几种:
穿颅磁影响疗法即TMS:因为大脑中的神经传导是需要电流的改动,穿颅磁影响就运用这个特性,以一种非侵入性、无痛且安全的办法,运用金属线圈,直截对脑中特定区域宣布强力但时间短的磁性脉冲,在人脑的神经线路上引发微量的电流。当前未发现对医治郁闷症有副作用且前景宽广。
电痉挛疗法,电痉挛疗法是一种疾速而有用的医治办法,用一定量的电流通过脑部,激起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全身性肌肉有节奏地抽搐。此法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你简直不会感受到苦楚,它能使郁闷表现和郁闷心情敏捷得到减轻,总有用力可达70~90。一般电痉挛疗法进行完之后,常常还要接连进行心思疗法和苭物医治。
认知医治, 60年代发展起来的医治郁闷的办法,其基本原理是郁闷患者对自我,四面国际和将来的负性认知,因为认知上存在误差,无论对正、负事情都以消沉的情绪看待。医治意图在于让患者熟谙到自个过错的推理形式,然后自动盲目纠正之。阶段12~15周,作用与苭物对比无显着区别,如联系运用,作用能够非常好。这些年采用了计算机辅佐的认知医治。
更换性疗法,关于传统西医不能医治的郁闷症,能够运用更换性疗法,包含从饮食运动到社会环境生活办法等一系列手法。包含针灸、意向引导、瑜伽、催眠、草苭、按摩、放松疗法、香料按摩疗法、脊柱指压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独自运用更换性疗法只能对轻度郁闷症有作用,对重度郁闷症作用并不显着。
实用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没有负作用,随时随地可进行辅佐治疗的抑郁症治疗装置及方法。
本实用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穿戴单元5,穿戴单元5上有输出单元3、控制单元2和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依据穿戴设备的检测单元1检测信号控制输出单元3输出信号;当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穿戴设备的输出单元3输出干扰信号,刺激人体皮肤感知,使大脑从“单一程序的模式”中断,进入受界景色、声音、振动、味道、皮肤感知引发联想思维状态。
所述的输出单元3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振动器。
所述的振动器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
所述的振动器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控制单元2控制振动器以不同的强度和频率进行振动。
所述的输出单元3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电针器。
所述的电针器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
所述的电针器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控制单元2控制电针器以不同的强度的电压和频率进行振动。
所述的输出单元3是振动器和电针器,振动器和电针器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
所述的检测单元1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检测单元1是脑电波检测传感器,脑电波检测传感器向检测单元1提供信号,检测单元1用于获取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信号,“单一程序的模式”是通过记录、存贮和分析得到,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抑郁症状态通过脑电波给出的信号。
所述的控制单元2为微处理器。
所述的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输出单元3的电源端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由可充电电池向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输出单元3提供电源,可充电电池固定在穿戴载体上。
所述的输出单元3或是提供音频或视频的单元。
本实用的原理依据是:电脑如同人脑,电脑是依据设计好的程序在工作,是最具有规律思维的。人脑受脑记忆信息、身体条件反应信息互相作用,思维在不断的变化中,当人脑出现了如电脑一样的状态时,则进入了抑郁症程序。外界对它一般性的作用,无法引起思维转移,走向了单一程序的模式。通过随机控制输出单元3输出与身体敏感部位的物理信号,让大脑无法走入单一程序的模式,逐渐能随外界的景色、声音、振动、味道、皮肤感知引发联想思维,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本实用采用物理的方法,使用方便,不会对抑郁症患者带来任何负作用,而且经济,治疗过程由自已撑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实施例2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实施例3电路原理图;
图7含有音频输入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单元;2、控制单元;3、输出单元;4、电池;5、穿戴单元;6、头圈;7、帽檐;8、振动器;9、电路控制盒;10、操作开关;11、振动驱动电路;12、电针器;13、电针器驱动电路;14、音频功放电路;15、喇叭;16、音频输入传感器;17、wifi。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穿戴单元5,穿戴单元5是头圈6,头圈6上有输出单元3、控制单元2和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依据穿戴设备的检测单元1检测信号控制输出单元3输出信号;当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穿戴设备的输出单元3输出干扰信号,刺激人体皮肤感知,使大脑从“单一程序的模式”中断,进入受界景色、声音、振动、味道、皮肤感知引发联想思维状态。
所述的输出单元3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振动器8,振动器8通过振动驱动电路11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控端口电连接。所述的振动器8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控制单元2控制振动器以不同的强度和频率进行振动。所述的控制单元2为微处理器。
所述的检测单元1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检测单元1是脑电波检测传感器,脑电波检测传感器向检测单元1提供信号,检测单元1用于获取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信号,“单一程序的模式”是通过记录、存贮和分析得到,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抑郁症状态通过脑电波给出的信号。
在图圈6一侧有电路控制盒9,控制单元2、电池4和操作开关10固定在电路控制盒9内。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5所示,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穿戴单元5,穿戴单元5是头圈6,头圈6上有输出单元3、控制单元2和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依据穿戴设备的检测单元1检测信号控制输出单元3输出信号;当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穿戴设备的输出单元3输出干扰信号,刺激人体皮肤感知,使大脑从“单一程序的模式”中断,进入受界景色、声音、振动、味道、皮肤感知引发联想思维状态。
所述的输出单元3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电针器12,电针器12通过电针器驱动电路13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控端口电连接。所述的电针器12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控制单元2控制电针器12以不同的强度和频率进行电针。所述的控制单元2为微处理器。
所述的检测单元1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检测单元1是脑电波检测传感器,脑电波检测传感器向检测单元1提供信号,检测单元1用于获取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信号,“单一程序的模式”是通过记录、存贮和分析得到,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抑郁症状态通过脑电波给出的信号。
在图圈6前端有帽檐7,帽檐7内有电路控制盒9,控制单元2、电池4和操作开关10固定在电路控制盒9内。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6所示,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穿戴单元5,穿戴单元5是头圈6,头圈6上有输出单元3、控制单元2和检测单元1,控制单元2依据穿戴设备的检测单元1检测信号控制输出单元3输出信号;当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穿戴设备的输出单元3输出干扰信号,刺激人体皮肤感知,使大脑从“单一程序的模式”中断,进入受界景色、声音、振动、味道、皮肤感知引发联想思维状态。
所述的输出单元3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电针器12,电针器12通过电针器驱动电路13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控端口电连接。所述的电针器12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控制单元2控制电针器12以不同的强度和频率进行电针。
所述的输出单元3还包括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振动器8,振动器8通过振动驱动电路11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控端口电连接。所述的振动器8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控制单元2控制振动器以不同的强度和频率进行振动。
所述的输出单元3进一步还包括: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音频功放电路14、喇叭15、音频输入传感器16(如咪头),喇叭15通过音频功放电路14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控端口电连接,控制单元2通过存贮器或通过wifi获取网络音频信息,与此同时,控制单元2通过音频输入传感器16获取存贮器或通过wifi获取网络音频信息相关的内容;这一过程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抑郁症状态通过脑电波给出的信号,控制单元2通过wifi获取网络音频信息,这一信息或与抑郁症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或通过对话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抑郁症患者的精神问题,使病情得到缓解。
所述的输出单元3进一步还包括: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音频功放电路14、喇叭15、音频输入传感器16(如咪头)和wifi链接的视频输出,喇叭15通过音频功放电路14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控端口电连接,控制单元2通过存贮器或通过wifi17获取网络音频和视频信息,与此同时,控制单元2通过音频输入传感器16获取存贮器或通过wifi获取网络音频和视频信息相关的内容;这一过程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抑郁症状态通过脑电波给出的信号,控制单元2通过wifi获取网络音频信息,网络音频和视频信息能使抑郁症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或通过对话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抑郁症患者的精神问题,使病情得到缓解,这要求在控制单元2内包括一个wifi,控制单元2通过 wifi17与网络链接。
所述的检测单元1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检测单元1是脑电波检测传感器,脑电波检测传感器向检测单元1提供信号,检测单元1用于获取大脑长时间进入“单一程序的模式”信号,“单一程序的模式”是通过记录、存贮和分析得到,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抑郁症状态通过脑电波给出的信号。
在图圈6前端有帽檐7,帽檐7内有电路控制盒9,控制单元2、电池4和操作开关10固定在电路控制盒9内。
本实用的原理依据是:电脑如同人脑,电脑是依据设计好的程序在工作,是最具有规律思维的。人脑受脑记忆信息、身体条件反应信息互相作用,思维在不断的变化中,当人脑出现了如电脑一样的状态时,则进入了抑郁症程序。外界对它一般性的作用,无法引起思维转移,走向了单一程序的模式。通过随机控制输出单元3输出与身体敏感部位的物理信号,让大脑无法走入单一程序的模式,逐渐能随外界的景色、声音、振动、味道、皮肤感知引发联想思维,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本实用采用物理的方法,使用方便,不会对抑郁症患者带来任何负作用,而且经济,治疗过程有自已撑握。

Claims (3)

1.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穿戴单元,穿戴单元上有输出单元、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的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输出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输出单元的电源端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由可充电电池向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输出单元提供电源,可充电电池固定在穿戴载体上;所述的输出单元或是提供音频或视频的单元;所述的输出单元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振动器,其中,穿戴载体上的振动器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所述的穿戴载体上的振动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控制振动器以不同的强度和频率进行振动;或所述的输出单元是分布在穿戴载体上的电针器,所述的电针器有多个,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单元是振动器、电针器,振动器、电针器分布在穿戴载体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单元为微处理器。
CN201921170966.4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Active CN212118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0966.4U CN21211876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0966.4U CN21211876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8763U true CN21211876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0966.4U Active CN21211876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8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3609B (zh) 脑刺激装置及其用途
US1078666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mechanical stimulation to nerve, mechanoreceptor, and cell targets
Wang et al. Neural interface technology for rehabilitation: exploiting and promoting neuroplasticity
CN202096603U (zh) 多功能抑郁焦虑治疗仪
US1155424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modal and non-invasive stimul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US7239919B2 (e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f mental disorder
US201403034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treatment of cognition and neurological injury
Roh et al. A wearable neuro-feedback system with EEG-based mental status monitoring and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O2020106641A1 (en) Neuromod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leep disorders
Uchida et al. Effect of biofield therapy in the human brain
Ma et al. High gamma and beta temporal interference stimulation in the human motor cortex improves motor functions
CN1736327A (zh) 脑电信号控制的健康及治疗装置
CN109125921B (zh) 一种基于诱发脑电信号的脉冲针灸治疗仪
KR20200106849A (ko) 인체의 경락, 장기 및 조직과 의약에 관련된 자극을 생성하는 시스템
CN204767044U (zh) 智能精准放松解压仪
US86708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d delivering electrical impulses
CN205988477U (zh) 身心康复反馈训练装置
CN204767042U (zh) 智能变频生物电刺激治疗仪
CN109276793A (zh)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仪器
CN107970087A (zh) 一种入耳式微电流与声音治疗耳鸣系统及治疗仪
CN212118763U (zh) 一种抑郁症治疗装置
Shabani et al. Haptic vs. visual neurofeedback for brain training: A proof-of-concept study
JP2017127499A (ja) 脳活動訓練システム及び脳活動訓練方法
CN202136688U (zh) 抗抑郁焦虑装置
Kato et al. Motor imagery of voluntary muscle relaxation of the foot induces a temporal reduction of corticospinal excitability in the h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