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7273U -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7273U
CN212117273U CN202020599268.2U CN202020599268U CN212117273U CN 212117273 U CN212117273 U CN 212117273U CN 202020599268 U CN202020599268 U CN 202020599268U CN 212117273 U CN212117273 U CN 212117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c
head sleeve
conical head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92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水飞
张文文
吴翼
吴延庆
雍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to CN2020205992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7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7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72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包括锥形头套、头套骨架、第一防护纱网、第二防护纱网、散热风扇和固态驱虫皂,头套骨架向内上还是设置有一圈海绵垫,散热风扇的正上方设置有储存机构,储存机构上开设有若干个弧形透气孔,储存机构的顶部还设置有闸门机构,锥形头套的顶端设置有硬质防护网,遮阳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照明机构,该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通过散热风扇对工作人员的头部进行吹风,防止工作人员的中暑、且通过第一防护纱网和第二防护纱网,进而防止蚊虫叮咬,且通过散热风扇将固态驱虫皂的气味吹到工作人员的身上,进一步的防止蚊虫的叮咬。

Description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背景技术
在森林中作业技能阻挡蚊虫叮咬、异物掉进衣服以及林中夏天闷热等难题。在林业资源调查、森林经营等野外作业时,通常会面临蚊虫叮咬、林中闷热等问题。蚊虫叮咬造成作业人员心烦意乱,林内气候闷热往往会引起作业人员中暑,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野外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能够集防蚊虫、防中暑以及副有其他功能的防护帽,以解决在森林中野外作业人员被蚊虫叮咬、容易中暑的问题。现有的野外防护帽通常是帽顶、帽墙、帽檐、防护网纱和防护网收绳构成,在夏季闷热气候,容易造成野外作业人员中暑,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防中暑、防蚊虫叮咬的防护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包括锥形头套、头套骨架、第一防护纱网、第二防护纱网、散热风扇和固态驱虫皂,头套骨架位于锥形头套内侧底部,且头套骨架与锥形头套固定连接,头套骨架向内上还是设置有一圈海绵垫,散热风扇位于头套骨架的正上方,且散热风扇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在锥形头套上,支撑板外缘与锥形头套内缘固定连接,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气流穿过的通气孔,头套骨架上设有供气流穿过的通气孔,散热风扇的正上方设置有储存机构,储存机构与散热风扇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固态驱虫皂位于储存机构内,储存机构上开设有若干个弧形透气孔,储存机构的顶部还设置有闸门机构,且锥形头套的顶端设置有硬质防护网,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与散热风扇电连接,且锥形头套的外缘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散热风扇的第一按钮,第一防护纱网位于锥形头套的正下方,且第一防护纱网的内源顶部与锥形头套的外缘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防护纱网位于第一防护纱网的正下方,且第二防护纱网的顶部与第一防护纱网的底部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锥形头套的外缘上设置有遮阳机构,遮阳机构与锥形头套可拆卸连接,遮阳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照明机构,照明机构安装在锥形头套的外缘上,且照明机构与锥形头套可拆卸连接,且照明机构与移动电源电连接,锥形头套的外缘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照明机构的第二按钮。
进一步的,储存机构包括安装板、环形支板、环形限位板、集料盒和四个支撑条,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散热风扇的顶部,且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气孔,环形支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顶部,且环形支板、安装板和散热风扇共轴线,四个支撑条位于环形支板内,且四个支撑条沿着环形支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四个支撑条的外端均与环形支板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条的内端均与环形限位板固定连接,环形限位板位于四个支撑条的内侧,集料盒插设在环形限位板内,且集料盒的底部与散热风扇的顶部抵触,若干个弧形透气孔均位于集料盒上,用于开合集料盒的闸门机构位于闸门机构的正上方,固态驱虫皂位于集料盒内。
进一步的,闸门机构包括两个半圆闸板和两个用于驱动半圆闸板的弹性驱动机构,两个半圆闸板沿着集料盒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且两个半圆闸板共轴线设置,两个弹性驱动机构位于两个半圆闸板的外侧,且两个弹性驱动机构分别于两个半圆闸板传动连接,两个弹性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条的顶部,每个半圆闸板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沿着半圆闸板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支撑条上均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半圆闸板上的限位板进行定位的定位条板。
进一步的,每个弹性驱动机构均包括推板、抵触弹簧、顶板和两个侧板,推板固定安装在半圆闸板上,且两个侧板位于推板的两侧,且两个侧板的内侧与推板的外侧贴合,且两个侧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半圆闸板的条形避让缺口,顶板固定安装在两个侧板的顶部,抵板固定安装在侧板远离半圆闸板的一侧,抵触弹簧位于两个侧板之间,且抵板的一端与抵板固定连接,抵板的另一端与推板抵触。
进一步的,头套骨架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和若干个连接条,第二支撑环位于第一支撑环内,且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共轴线,若干个连接条沿着第二支撑环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连接条的底部均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环的外缘与锥形头套的内缘固定连接,海绵垫位于第二支撑环的内,且海绵垫的外缘与第二支撑环的外缘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条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第一防护纱网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骨架,若干个支撑骨架沿着锥形头套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支撑骨架的顶部均与锥形头套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若干个支撑骨架的底部向外展开。
进一步的,第二防护纱网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缝合翻边,且缝合翻边与第二防护纱网之间设置有弹性紧绳
进一步的,遮阳机构包括遮阳板、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一铰接板,锥形头套的外缘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板,第一弧形卡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卡板远离锥形头套的一侧,第一弧形卡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板,第一弧形卡板的弧长大于第二弧形卡板的弧长,第一弧形板上开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弧形卡板和第二弧形卡板上的滑槽,第一弧形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抵触,两个第一铰接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板上,且两个第一铰接板沿着第一弧形板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遮阳板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铰接板铰接。
进一步的,照明机构包括第二弧形板、螺栓、连接环、连接板、照明灯和两个第二铰接板,第二弧形板开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弧形卡板和第二弧形卡板上的滑槽,两个第二铰接板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弧形板上,且两个第二铰接板沿着第二弧形板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螺栓能够转动的安装在两个第二铰接板上,两个第二铰接板上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穿孔,连接环固定安装在螺栓上,且连接板固定安装在连接环上,照明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远离锥形头套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通过散热风扇对工作人员的头部进行吹风,防止工作人员的中暑、且通过第一防护纱网和第二防护纱网,进而防止蚊虫叮咬,且通过散热风扇将固态驱虫皂的气味吹到工作人员的身上,进一步的防止蚊虫的叮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储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闸门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头套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第二防护纱网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锥形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照明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锥形头套;1a、第一弧形卡板;1b、第二弧形卡板;1c、底板;
2、头套骨架;2a、第一支撑环;2b、第二支撑环;2c、连接条;
3、储存机构;3a、安装板;3b、环形支板;3c、支撑条;3d、环形限位板;3e、集料盒;3f、弧形透气孔;
4、闸门机构;4a、半圆闸板;4b、限位板;4c、定位条板;4d、推板;4e、抵触弹簧; 4f、侧板;4h、顶板;4i、抵板;
5、第一防护纱网;5a、支撑骨架;
6、第二防护纱网;6a、缝合翻边;6b、弹性紧绳;
7、遮阳机构;7a、遮阳板;7b、第一弧形板;7c、第一铰接板;
8、照明机构;8a、第二弧形板;8b、第二铰接板;8c、螺栓;8d、连接环;8e、连接板;8f、照明灯;
9、海绵垫;
10、散热风扇;
11、支撑板;
12、固态驱虫皂;
13、硬质防护网;
14、拉链;
15、第一按钮;
16、第二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包括锥形头套1、头套骨架2、第一防护纱网5、第二防护纱网6、散热风扇10和固态驱虫皂12,头套骨架2位于锥形头套1内侧底部,且头套骨架2与锥形头套1固定连接,头套骨架2向内上还是设置有一圈海绵垫9,散热风扇10位于头套骨架2的正上方,且散热风扇10通过支撑板11固定安装在锥形头套1上,支撑板11外缘与锥形头套1内缘固定连接,支撑板11上开设有供气流穿过的通气孔,头套骨架2上设有供气流穿过的通气孔,散热风扇10的正上方设置有储存机构3,储存机构3与散热风扇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固态驱虫皂12位于储存机构3内,储存机构3 上开设有若干个弧形透气孔3f,储存机构3的顶部还设置有闸门机构4,且锥形头套1的顶端设置有硬质防护网13,支撑板11的顶端设置有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与散热风扇10电连接,且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散热风扇10的第一按钮15,第一防护纱网5 位于锥形头套1的正下方,且第一防护纱网5的内源顶部与锥形头套1的外缘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防护纱网6位于第一防护纱网5的正下方,且第二防护纱网6的顶部与第一防护纱网5 的底部通过拉链14可拆卸连接,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设置有遮阳机构7,遮阳机构7与锥形头套1可拆卸连接,遮阳机构7的上方设置有照明机构8,照明机构8安装在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且照明机构8与锥形头套1可拆卸连接,且照明机构8与移动电源电连接,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照明机构8的第二按钮16。通过拉链14可以将第二防护纱网6和第一防护纱网5之间拆开。
储存机构3包括安装板3a、环形支板3b、环形限位板3d、集料盒3e和四个支撑条3c,安装板3a固定安装在散热风扇10的顶部,且安装板3a的中部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气孔,环形支板3b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a的顶部,且环形支板3b、安装板3a和散热风扇10共轴线,四个支撑条3c位于环形支板3b内,且四个支撑条3c沿着环形支板3b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四个支撑条3c的外端均与环形支板3b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条3c的内端均与环形限位板 3d固定连接,环形限位板3d位于四个支撑条3c的内侧,集料盒3e插设在环形限位板3d内,且集料盒3e的底部与散热风扇10的顶部抵触,若干个弧形透气孔3f均位于集料盒3e上,用于开合集料盒3e的闸门机构4位于闸门机构4的正上方,固态驱虫皂12位于集料盒3e 内。通过固态驱虫皂12进行挥发,进而使得固态驱虫皂12挥发的气体从集料盒3e上的弧形透气孔3f排出,再通过散热风扇10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散热风扇10将固态驱虫皂12挥发的气体进行吸走,使得挥发的气体穿过头套骨架2上的通气孔吸入到锥形头套1与第一防护纱网5之间,再沿着第一防护纱网5和第二防护纱网6上孔排出,进而将固态驱虫皂12 的气味吹满工作人员的头部和上半身,进而达到驱虫的目的。
闸门机构4包括两个半圆闸板4a和两个用于驱动半圆闸板4a的弹性驱动机构,两个半圆闸板4a沿着集料盒3e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且两个半圆闸板4a共轴线设置,两个弹性驱动机构位于两个半圆闸板4a的外侧,且两个弹性驱动机构分别于两个半圆闸板4a传动连接,两个弹性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条3c的顶部,每个半圆闸板4a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板4b,两个限位板4b沿着半圆闸板4a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支撑条3c 上均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半圆闸板4a上的限位板4b进行定位的定位条板4c。当需要放置固态驱虫皂12时,通过推动两个半圆闸板4a,进而使得两个半圆闸板4a相互远离,进而将固态驱虫皂12放置在集料盒3e内,当固态驱虫皂12放置完成后,两个弹性驱动机构推动两个半圆闸板4a,使得两个半圆闸板4a贴合,且每个半圆闸板4a上的限位板4b均与定位条板 4c抵触,进而完成闸门机构4的关闭。
每个弹性驱动机构均包括推板4d、抵触弹簧4e、顶板4h和两个侧板4f,推板4d固定安装在半圆闸板4a上,且两个侧板4f位于推板4d的两侧,且两个侧板4f的内侧与推板4d 的外侧贴合,且两个侧板4f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半圆闸板4a的条形避让缺口,顶板4h固定安装在两个侧板4f的顶部,抵板4i固定安装在侧板4f远离半圆闸板4a的一侧,抵触弹簧4e 位于两个侧板4f之间,且抵板4i的一端与抵板4i固定连接,抵板4i的另一端与推板4d抵触。通过推动半圆闸板4a,进而推动推板4d,进而通过两个侧板4f和顶板4h对推板4d进行导向,且使得推板4d对抵触弹簧4e进行压缩,当不在推动半圆闸板4a时,由于抵触弹簧 4e的弹力作用,进而使得抵触弹簧4e推动推板4d,进而使得两个半圆闸板4a贴合。
头套骨架2包括第一支撑环2a、第二支撑环2b和若干个连接条2c,第二支撑环2b位于第一支撑环2a内,且第一支撑环2a与第二支撑环2b共轴线,若干个连接条2c沿着第二支撑环2b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连接条2c的底部均与第一支撑环2a和第二支撑环2b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环2a的外缘与锥形头套1的内缘固定连接,海绵垫9位于第二支撑环2b 的内,且海绵垫9的外缘与第二支撑环2b的外缘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条2c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连接条2c之间的间隙为头套骨架2的通气孔,通过散热风扇10工作,进而对工作人员的头部进行吹风,且吹出的风可以沿着第一支撑环2a和第二支撑环2b之间吹出,进入到锥形头套1和第一防护纱网5之间。
第一防护纱网5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骨架5a,若干个支撑骨架5a沿着锥形头套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支撑骨架5a的顶部均与锥形头套1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若干个支撑骨架5a的底部向外展开。通过支撑骨架5a对第一防护纱网5起到支撑的作用。
第二防护纱网6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缝合翻边6a,且缝合翻边6a与第二防护纱网6之间设置有弹性紧绳6b。通过缝合翻边6a对弹性紧绳6b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弹性紧绳6b对工作人员的颈部进行收紧,防止虫子爬入到防护帽内。
遮阳机构7包括遮阳板7a、第一弧形板7b和两个第一铰接板7c,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板1b,第一弧形卡板1a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卡板1b远离锥形头套1 的一侧,第一弧形卡板1a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c,第一弧形卡板1a的弧长大于第二弧形卡板 1b的弧长,第一弧形板7b上开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弧形卡板1a和第二弧形卡板1b上的滑槽,第一弧形板7b的底部与底板1c的顶部抵触,两个第一铰接板7c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板 7b上,且两个第一铰接板7c沿着第一弧形板7b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遮阳板7a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铰接板7c铰接。当需要遇到晚上时,可以向上通过推动第一弧形板7b,进而将第一弧形板7b从锥形头套1上拆卸下来,当在白天时将第一弧形板7b沿着第一弧形卡板1a和第二弧形卡板1b滑动,使得第一弧形板7b的底部与底板1c的顶部抵触,当遇到大太阳的天气时,通过转遮阳板7a,进而使得遮阳板7a对太阳光线进行阻挡,减少太阳对工作人员的爆晒。
照明机构8包括第二弧形板8a、螺栓8c、连接环8d、连接板8e、照明灯8f和两个第二铰接板8b,第二弧形板8a开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弧形卡板1a和第二弧形卡板1b上的滑槽,两个第二铰接板8b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弧形板8a上,且两个第二铰接板8b沿着第二弧形板8a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螺栓8c能够转动的安装在两个第二铰接板8b上,两个第二铰接板8b上开设有供螺栓8c安装的穿孔,连接环8d固定安装在螺栓8c上,且连接板8e 固定安装在连接环8d上,照明灯8f固定安装在连接板8e远离锥形头套1的一侧。当需要遇到晚上时,可以将第二弧形板8a安装在第一弧形卡板1a和第二弧形卡板1b上,进而将照明灯8f安装在锥形头套1上,螺栓8c与两个第二铰接板8b之间能够转动,但螺栓8c与第二铰接板8b存在较大的摩擦力,通过扳动连接板8e,进而调节照明灯8f的角度,移动电源与照明灯8f电连接。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森林中作业时,通过向外拉动弹性紧绳6b,进而使得工作人员的头部能够伸入到防护帽内,再通过海绵垫9与工作人员的头部接触,进而完成工作人员的戴帽动作,再通过工作人员按下第一按钮15,进而使得散热风扇10进行打开,进而对工作人员的头部吹入冷风,且固态驱虫皂12会进行挥发,固态驱虫皂12挥发的气体从集料盒3e上的弧形透气孔3f排出,再通过散热风扇10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散热风扇10将固态驱虫皂12挥发的气体进行吸走,使得挥发的气体穿过头套骨架2上的通气孔吸入到锥形头套1与第一防护纱网5之间,再沿着第一防护纱网5和第二防护纱网6上孔排出,进而将固态驱虫皂12的气味吹满工作人员的头部和上半身,进而达到驱虫的目的,当遇到大太阳的天气时,通过将照明机构8取下,再将遮阳机构7安装在锥形头套1上,再将照明机构 8安装上去,通过遮阳板7a对太阳光线进行阻挡,减少太阳对工作人员的爆晒,当到晚上时,将遮阳机构7从锥形头套1上取下,通过工作人员按下第二按钮16,进而使得照明灯8f进行照明,通过扳动连接板8e,进而调节照明灯8f的角度。

Claims (9)

1.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头套(1)、头套骨架(2)、第一防护纱网(5)、第二防护纱网(6)、散热风扇(10)和固态驱虫皂(12),头套骨架(2)位于锥形头套(1)内侧底部,且头套骨架(2)与锥形头套(1)固定连接,头套骨架(2)向内上还是设置有一圈海绵垫(9),散热风扇(10)位于头套骨架(2)的正上方,且散热风扇(10)通过支撑板(11)固定安装在锥形头套(1)上,支撑板(11)外缘与锥形头套(1)内缘固定连接,支撑板(11)上开设有供气流穿过的通气孔,头套骨架(2)上设有供气流穿过的通气孔,散热风扇(10)的正上方设置有储存机构(3),储存机构(3)与散热风扇(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固态驱虫皂(12)位于储存机构(3)内,储存机构(3)上开设有若干个弧形透气孔(3f),储存机构(3)的顶部还设置有闸门机构(4),且锥形头套(1)的顶端设置有硬质防护网(13),支撑板(11)的顶端设置有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与散热风扇(10)电连接,且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散热风扇(10)的第一按钮(15),第一防护纱网(5)位于锥形头套(1)的正下方,且第一防护纱网(5)的内源顶部与锥形头套(1)的外缘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防护纱网(6)位于第一防护纱网(5)的正下方,且第二防护纱网(6)的顶部与第一防护纱网(5)的底部通过拉链(14)可拆卸连接,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设置有遮阳机构(7),遮阳机构(7)与锥形头套(1)可拆卸连接,遮阳机构(7)的上方设置有照明机构(8),照明机构(8)安装在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且照明机构(8)与锥形头套(1)可拆卸连接,且照明机构(8)与移动电源电连接,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照明机构(8)的第二按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储存机构(3)包括安装板(3a)、环形支板(3b)、环形限位板(3d)、集料盒(3e)和四个支撑条(3c),安装板(3a)固定安装在散热风扇(10)的顶部,且安装板(3a)的中部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气孔,环形支板(3b)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a)的顶部,且环形支板(3b)、安装板(3a)和散热风扇(10)共轴线,四个支撑条(3c)位于环形支板(3b)内,且四个支撑条(3c)沿着环形支板(3b)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四个支撑条(3c)的外端均与环形支板(3b)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条(3c)的内端均与环形限位板(3d)固定连接,环形限位板(3d)位于四个支撑条(3c)的内侧,集料盒(3e)插设在环形限位板(3d)内,且集料盒(3e)的底部与散热风扇(10)的顶部抵触,若干个弧形透气孔(3f)均位于集料盒(3e)上,用于开合集料盒(3e)的闸门机构(4)位于闸门机构(4)的正上方,固态驱虫皂(12)位于集料盒(3e)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闸门机构(4)包括两个半圆闸板(4a)和两个用于驱动半圆闸板(4a)的弹性驱动机构,两个半圆闸板(4a)沿着集料盒(3e)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且两个半圆闸板(4a)共轴线设置,两个弹性驱动机构位于两个半圆闸板(4a)的外侧,且两个弹性驱动机构分别于两个半圆闸板(4a)传动连接,两个弹性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条(3c)的顶部,每个半圆闸板(4a)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板(4b),两个限位板(4b)沿着半圆闸板(4a)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支撑条(3c)上均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半圆闸板(4a)上的限位板(4b)进行定位的定位条板(4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驱动机构均包括推板(4d)、抵触弹簧(4e)、顶板(4h)和两个侧板(4f),推板(4d)固定安装在半圆闸板(4a)上,且两个侧板(4f)位于推板(4d)的两侧,且两个侧板(4f)的内侧与推板(4d)的外侧贴合,且两个侧板(4f)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半圆闸板(4a)的条形避让缺口,顶板(4h)固定安装在两个侧板(4f)的顶部,抵板(4i)固定安装在侧板(4f)远离半圆闸板(4a)的一侧,抵触弹簧(4e)位于两个侧板(4f)之间,且抵板(4i)的一端与抵板(4i)固定连接,抵板(4i)的另一端与推板(4d)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头套骨架(2)包括第一支撑环(2a)、第二支撑环(2b)和若干个连接条(2c),第二支撑环(2b)位于第一支撑环(2a)内,且第一支撑环(2a)与第二支撑环(2b)共轴线,若干个连接条(2c)沿着第二支撑环(2b)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连接条(2c)的底部均与第一支撑环(2a)和第二支撑环(2b)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环(2a)的外缘与锥形头套(1)的内缘固定连接,海绵垫(9)位于第二支撑环(2b)的内,且海绵垫(9)的外缘与第二支撑环(2b)的外缘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条(2c)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纱网(5)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骨架(5a),若干个支撑骨架(5a)沿着锥形头套(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支撑骨架(5a)的顶部均与锥形头套(1)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若干个支撑骨架(5a)的底部向外展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护纱网(6)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缝合翻边(6a),且缝合翻边(6a)与第二防护纱网(6)之间设置有弹性紧绳(6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遮阳机构(7)包括遮阳板(7a)、第一弧形板(7b)和两个第一铰接板(7c),锥形头套(1)的外缘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板(1b),第一弧形卡板(1a)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卡板(1b)远离锥形头套(1)的一侧,第一弧形卡板(1a)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c),第一弧形卡板(1a)的弧长大于第二弧形卡板(1b)的弧长,第一弧形板(7b)上开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弧形卡板(1a)和第二弧形卡板(1b)上的滑槽,第一弧形板(7b)的底部与底板(1c)的顶部抵触,两个第一铰接板(7c)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板(7b)上,且两个第一铰接板(7c)沿着第一弧形板(7b)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遮阳板(7a)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铰接板(7c)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照明机构(8)包括第二弧形板(8a)、螺栓(8c)、连接环(8d)、连接板(8e)、照明灯(8f)和两个第二铰接板(8b),第二弧形板(8a)开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弧形卡板(1a)和第二弧形卡板(1b)上的滑槽,两个第二铰接板(8b)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弧形板(8a)上,且两个第二铰接板(8b)沿着第二弧形板(8a)的中心纵截面呈对称分布,螺栓(8c)能够转动的安装在两个第二铰接板(8b)上,两个第二铰接板(8b)上开设有供螺栓(8c)安装的穿孔,连接环(8d)固定安装在螺栓(8c)上,且连接板(8e)固定安装在连接环(8d)上,照明灯(8f)固定安装在连接板(8e)远离锥形头套(1)的一侧。
CN202020599268.2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17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9268.2U CN212117273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9268.2U CN212117273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7273U true CN21211727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926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17273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72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7630A (zh) * 2020-04-20 2020-07-10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7630A (zh) * 2020-04-20 2020-07-10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CN111387630B (zh) * 2020-04-20 2024-05-28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17273U (zh)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CN212677238U (zh) 一种具有防晒散热功能的交通公路用监控摄像头
CN111387630A (zh) 一种林业野外作业用的防护帽
CN211183003U (zh) —种可升降便于维修的电力柜
AU2021102461A4 (en) Protective hats for forestry field working
CN20865240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路灯灯头
CN204680929U (zh) 一种防尘装置及使用该防尘装置的门及变电站箱体
CN204742306U (zh) 一种新型捕虫机下机箱
CN211853803U (zh) 一种新型led草坪灯
CN213453361U (zh) 一种防水型半导体室外照明灯具
CN210536524U (zh) 一种高效率光伏逆变器
CN210768409U (zh) 具有驱蚊功能的窗
CN202608513U (zh) 车窗式太阳能散热装置
CN108991822B (zh) 一种光线调节防风通风蚊帐
CN217038552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草坪灯
CN215259556U (zh) 照明灯
CN21506153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照明灯具
CN213980595U (zh) 一种防蚊虫靠近的窗户
CN213394883U (zh)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节能灯
CN214405710U (zh) 一种投射灯
CN212108149U (zh) 一种观景灯
CN219571761U (zh) 一种汽车顶灯防护结构
CN218442032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无线控制灯具
CN212987078U (zh) 一种防蚊虫的散热型太阳能路灯
CN220489102U (zh) 一种景观灯用照明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