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0485U - 三囊乳胶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三囊乳胶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0485U
CN212090485U CN201922361252.8U CN201922361252U CN212090485U CN 212090485 U CN212090485 U CN 212090485U CN 201922361252 U CN201922361252 U CN 201922361252U CN 212090485 U CN212090485 U CN 212090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atex
cannula
bladde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12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裕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anyun Indust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裕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裕权 filed Critical 王裕权
Priority to CN2019223612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0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0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0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囊乳胶套管(30),所述乳胶套管(30)包括握持段(31)、外囊段(33)、辅助外囊段(34)和套管头部(35),辅助外囊段(34)设置在外囊段(33)和套管头部(35)之间,其中,所述乳胶套管(30)还包括内囊段(36),所述内囊段(36)设置在外囊段(33)内侧,并且内囊段(36)的长度小于外囊段(33)的长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囊乳胶套管,能够用于构造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

Description

三囊乳胶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囊乳胶套管。
背景技术
在中老年人群中,患前列腺增生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这种老年性疾病亦将出现大幅度递增的趋势。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分析为:男性外尿道的周围紧裹着一层细密的软组织,这层软组织即为前列腺,随着年龄增长,这层软组织的细密程度变化,逐渐疏松,导致前列腺层的厚度也随之增厚,由于前列腺层的外围受肌体组织包裹,增厚的软组织体无法向外扩张,只能向内发展,这就导致前列腺增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渐压迫尿道。因此处于这段位的尿道,因前列腺的增生,将会变得狭窄,由此影响排尿,甚至产生排尿困难问题。严重时,可能致使患者多日无法排尿,十分痛苦。
而对该疾病的治疗,现阶段比较好的措施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手术治疗法,这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虽能解决患者的病痛,但费用高、治疗过程患者需承受手术之苦,需要使用大量中、西药物进行麻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等,并且存在治疗周期长等问题。患者也可以选择去医院导尿,以缓解痛苦,但导尿次数过多会促使尿道内壁形成炎症,多数患者最终不得不选择外科手术,将前列腺切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或至少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痛楚的医疗器械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三囊乳胶套管,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三囊乳胶套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三囊乳胶套管,所述乳胶套管包括握持段、外囊段、辅助外囊段和套管头部,辅助外囊段设置在外囊段和套管头部之间,
其中,所述乳胶套管还包括内囊段,所述内囊段设置在外囊段内侧,并且内囊段的长度小于外囊段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乳胶套管还包括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用于与前列腺扩张导管结合,其中第一结合段设置在握持段和外囊段之间,第二结合段设置在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之间,并且第三结合段设置在辅助外囊段和套管头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乳胶套管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套管头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设置在套管头部的尖端上的开口和设置在套管头部的侧壁上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套管头部上的开口与导管头部上的第四出液口位置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外囊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弧状突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乳胶套管的内表面上、在第一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之间设置有衬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内囊段和外囊段之间设置有衬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内囊段、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的壁厚均小于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中任一段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内囊段、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可以具有相同的壁厚,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可以具有相同的壁厚,并且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的壁厚可以等于握持段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内囊段的壁厚小于外囊段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外囊段的壁厚沿纵向长度改变,使得外囊段的壁厚沿纵向长度至少经历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从套管头部开始至握持段结束,在乳胶套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用于标记乳胶套管插入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握持段、外囊段、辅助外囊段、套管头部、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构成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出液口与内囊段对应,第二出液口与外囊段的除内囊段之外的部分对应,第三出液口与辅助外囊段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套管头部具有阶梯型外轮廓,并且套管头部的远离握持段的端部具有弧形轮廓,使得套管头部的形状与导管头部的形状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套管头部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握持段的中心轴线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套管头部的中心轴线与握持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结合段、第二结合段和第三结合段与第一环形凸缘、第二环形凸缘和第三环形凸缘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握持段上设置有标记线,该标记线与倾斜的套管头部相对,在乳胶套管组装在导管的情况下,该标记线与倾斜的导管头部相对,以标记套管头部的倾斜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上均设有标记图案,用于标记导管上的出液口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外囊段上设置有两个标记图案,分别用于标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的位置,并且在辅助外囊段上设置有一个标记图案,用于标记第三出液口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上的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上的纵向位置两两不同,并且在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上的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的外表面上的周向位置两两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外囊段和辅助外囊段上的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的外表面上沿乳胶套管的圆周均匀分布,即两两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的外表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囊乳胶套管,能够用于构造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痛楚,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治疗全过程无需进行手术,避免了手术刀切割肌肤之苦,也无需大量的中、西药物进行麻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等,治疗环境相对简单,治疗后也无需住院康复的过程,临床治疗后当即可出院,治疗的全过程操作也十分简易、方便。经临床试验医师们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项简易、高效,利医利患的巧妙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列腺扩张导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前列腺扩张导管沿截面B-B的截面图;
图3为图1的前列腺扩张导管沿截面A-A的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乳胶套管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乳胶套管沿C向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图4的乳胶套管沿截面D-D的截面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乳胶套管的内囊段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乳胶套管的外囊段;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图9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沿截面E-E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为解决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到的问题,设计人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设计出一种非手术物理治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的医疗器械——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临床医疗器械,治疗全过程无需进行手术,避免了手术刀切割肌肤之苦,也无需大量的中、西药物进行麻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等,治疗环境相对简单,治疗后也无需住院康复的过程,临床治疗后当即可出院,治疗的全过程操作也十分简易、方便。经临床试验医师们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项简易、高效,利医利患的巧妙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主要由前列腺扩张导管和乳胶套管构成,乳胶套管套在导管上,并在乳胶套管和导管之间形成腔室,腔室通过连通管与外部连通,借助于乳胶套管的弹性,当向腔室通入液体时乳胶套管能够膨胀。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将导管组件插入患者的尿道内,定位后,向腔室通入液体使乳胶套管膨胀,从而挤压前列腺层,使尿道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导管、乳胶套管、导管组件分别进行介绍,并对其治疗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列腺扩张导管。如图1所示,前列腺扩张导管10包括导管接头11、纵向延伸部12和导管头部13,纵向延伸部12和导管头部13一体设置,即它们由相同材料通过相同的加工过程整体成型,导管接头11设置在纵向延伸部12的远离导管头部13的一端。导管10可以采用PVC塑料整体挤压成型。所述导管10还包括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12内部,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并且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12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也可以不从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穿出,而是向尾端延伸从下文中将要描述的开放端口23伸出。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可以被构造为外径2毫米、内径1毫米的pvc塑料管,各连通管的外端与医用液流泵输出管上的控制阀相接由于控制阀属液流泵器械系统故未在图中示出。
优选地,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嵌入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中,这样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可以直接利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固定,而无需附加的固定手段,并且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能够与导管的中空内部隔绝,避免被中空内部的尿液等污染。此外,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相互并行延伸,不会缠绕在一起。
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导管头部13、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构成一体结构,替代地,它们也可以被分别制作,然后组装在一起。显然地,一体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别的优点,其能够节省加工和组装工序,并且可靠性更高。
如图1所示,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纵向位置两两不同,并且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周向位置两两不同。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沿纵向延伸部12的圆周均匀分布,即第一出液口17与第二出液口18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第一出液口17与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第二出液口18与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口17与第二出液口18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90度,第二出液口18与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90度,第一出液口17与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80度。第一出液口17与第二出液口18在纵向延伸部12的纵向方向上的间距在3-10厘米之间,第二出液口18与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纵向方向上的间距在8-20厘米之间。
为了引流膀胱内的尿液或者向体内供应药液,导管10被设计为: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内部为中空的,纵向延伸部12的远离导管头部13的一端具有开放端口23,所述导管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出液口20,所述第四出液口20设置在导管头部13上,并且所述导管头部13包括位于导管头部13中心的中空部21,使得所述第四出液口20通过中空部21与所述开放端口23连通。由此,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组件时,可以通过第四出液口20导出积压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尿液。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出液口20包括设置在导管头部13的尖端上的出液口和设置在导管头部13的侧壁上的出液口。所述导管头部13具有阶梯型外轮廓,并且导管头部13的远离纵向延伸部12的端部具有弧形轮廓,这有利于导管的插入。
为了防止导管前端的弧形导向部位在穿入尿道后、进入膀胱之前误入岔道,特别设计前端的导管头部13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纵向延伸部12的中心轴线倾斜,具体地,所述导管头部13的中心轴线与纵向延伸部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优选地,导管头部13的中心轴线与纵向延伸部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凸缘22。环形凸缘可以用于定位导管与乳胶套管的结合点,并且环形凸缘能够增强乳胶套管与导管的结合力,因为其增大了二者的结合面积,从而保证导管与乳胶套管之间的密封,提高可靠性。具体地,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置有三段环形凸缘22,三段环形凸缘22设置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不同纵向位置上,第一出液口17与第二出液口18位于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之间,并且第三出液口19位于第二环形凸缘与第三环形凸缘之间。
而为了提高导管的强度,防止在插入尿道后外力的作用下或者内、外囊的挤压下导管断裂,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的内表面上,在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条,所述加强肋条沿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的内表面圆周分布,或者替代地,所述加强肋条沿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的内表面纵向分布。
在纵向延伸部12的远离导管头部13的一端的壁面上设置有标记线,该标记线与倾斜的导管头部13相对,以标记导管头部13的倾斜方向。通过标记线,操作者能够知晓导管头部13偏斜向哪一个方向,便于导管的插入和拔出。
图4-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乳胶套管,在导管组件中,乳胶套管套设在导管上,它被构造为具有三个囊段,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乳胶套管30包括握持段31、第一结合段32、外囊段33、第二结合段39、辅助外囊段34、第三结合段40和套管头部35。握持段31、外囊段33、辅助外囊段34、套管头部35、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构成一体结构。辅助外囊段34设置在外囊段33和套管头部35之间,其中,所述乳胶套管30还包括内囊段36,所述内囊段36设置在外囊段33内侧,并且内囊段36的长度小于外囊段33的长度。内囊段36、外囊段33、辅助外囊段34用于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膨胀,从而压迫治疗部位。内囊段36、外囊段33、辅助外囊段34能够膨胀的前提是它们需要与导管10的壁面结合形成相对密闭的空腔(关于该空腔,将在后面述及),因此,所述乳胶套管30还包括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用于与前列腺扩张导管10结合,其中第一结合段32设置在握持段31和外囊段33之间,第二结合段39设置在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之间,并且第三结合段40设置在辅助外囊段34和套管头部35之间。关于内囊段36与导管10的壁面的结合,可以采用附加的结合段,例如附加的结合段设置在内囊段36的两端,利用附加的结合段将内囊段36与导管的壁面结合,从而使内囊段36和导管10之间形成相对密闭的空腔。考虑套管的膨胀性,乳胶套管采用白乳胶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弹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内囊段36设置在外囊段33内侧,并比外囊段33短,为不影响外囊段33与导管的结合,即通过第一结合段32和第二结合段39结合,外囊段33看起来包围住内囊段36和内囊段36两端的附加的结合段,并且外囊段33、内囊段36均与导管结合形成封闭空间,内囊段36与导管10之间的空间以及外囊段33与内囊段36之间的空间为工作腔室。图7示出了内囊段36两端的附加的结合段。
导管10的第一出液口17与内囊段36对应,第二出液口18与外囊段33的除内囊段36之外的部分对应,第三出液口19与辅助外囊段34对应,即液体能够通过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再通过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进入内囊段36、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参见附图9。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外囊段34的作用在于定位,后面会述及。这里对前列腺进行按压依靠外囊段33和内囊段36中的一个即可实现,之所以分为外囊段33和内囊段36的原因在于,外囊段33较长,如果单独设置外囊段33,其形变不易控制,通过内囊段36可以约束、制约外囊段33的形变,使其膨胀形成的外轮廓更接近圆柱形,利于对前列腺组织的挤压。内囊段36的长度约为外囊段33的长度的1/3。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连通管14和第二连通管15使内囊段36或外囊段33单独膨胀。当用于治疗局部时,可使内囊段36单独膨胀,当治疗的范围较大时,可使外囊段33单独膨胀,也可以使内囊段36和外囊段33同时膨胀。
所述乳胶套管30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37,所述开口37设置在套管头部35上,所述至少一个开口37包括设置在套管头部35的尖端上的开口37和设置在套管头部35的侧壁上的开口37。套管头部35上的开口37与导管头部13上的第四出液口20位置相对。
有利地,在外囊段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弧状突起38,参见图6。此设计主要应用于尿道内壁局部出现流血或炎症时,进行定位挤压止血用。
在乳胶套管30的内表面上、在第一结合段32和第三结合段40之间设置有衬布,在内囊段36和外囊段33之间设置有衬布。衬布的作用在于约束、包容三个囊段,防止它们膨胀爆裂。衬布为具有预设褶皱的衬布,在囊段收缩状态下,衬布沿褶皱回缩,在囊段受压膨胀时,衬布的褶皱展开,适应囊段的形状。
乳胶套管运用其整体胶质套管上各部位的胶层厚、薄不同而膨胀系数也不同的原理,使得一只整体的套管非常简便的形成前后两外囊,解决了一根导管上同时组装多囊的困难,致使此治疗方案得以实现。具体地,内囊段36、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的壁厚均小于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中任一段的壁厚。内囊段36、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可以具有相同的壁厚,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可以具有相同的壁厚,并且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的壁厚可以等于握持段31的壁厚。可选地,内囊段36的壁厚小于外囊段33的壁厚。
特别优选地,外囊段33的壁厚沿纵向长度改变,使得外囊段33的壁厚沿纵向长度至少经历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图8给出了一种外囊段33的具体示例,其中外囊段33具有两个厚度,两个厚度相间设置。这样作的目的是:如果外囊段33具有均一的厚度,那么它在受压膨胀时其所形成的轮廓类似球形,而当外囊段33具有如图8所示的厚度时,其膨胀时所形成的轮廓更近似于圆柱形,圆柱形的外轮廓表面对前列腺组织的压力为面压力,而球形的外轮廓表面对前列腺组织的压力为点压力,显然这样的设计使得压力更均匀,因此治疗效果更好。
类似地,内囊段36可以采用相同的设置,而由于辅助外囊段34的主要作用在于定位导管组件,其膨胀时球形的外轮廓更利于定位,因此辅助外囊段34不必采用该设置。
有利地,从套管头部35开始至握持段31结束,在乳胶套管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用于标记乳胶套管30插入的深度。
所述套管头部35具有阶梯型外轮廓,并且套管头部35的远离握持段31的端部具有弧形轮廓,使得套管头部35的形状与导管头部13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套管头部35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握持段31的中心轴线倾斜,具体地,所述套管头部35的中心轴线与握持段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优选地,所述套管头部35的中心轴线与握持段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度。
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与第一环形凸缘、第二环形凸缘和第三环形凸缘一一对应。
与导管10上设计标记线相同的考虑,在握持段31上也可以设置有标记线,该标记线与倾斜的套管头部35相对,在乳胶套管30组装在导管10的情况下,该标记线与倾斜的导管头部13相对,以标记套管头部35的倾斜方向。为方便操作者了解出液口的位置,在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上均设有标记图案,用于标记导管10上的出液口的位置。具体地,在外囊段33上设置有两个标记图案,分别用于标记第一出液口17和第二出液口18的位置,并且在辅助外囊段34上设置有一个标记图案,用于标记第三出液口19的位置。在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上的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30上的纵向位置两两不同,并且在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上的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30的外表面上的周向位置两两不同。在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上的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30的外表面上沿乳胶套管30的圆周均匀分布,即两两标记图案在乳胶套管30的外表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
图9-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导管组件为导管与乳胶套管的组合,为简化附图,在图中并没有示出导管与乳胶套管的分界,因为它们在实际中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将图9中的白色区域理解为导管,阴影部分理解为乳胶套管的截面,另外,在图中示出的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采用了不从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穿出的示例,即它们是向尾端延伸从开放端口23伸出。
如图所示,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100包括导管10和乳胶套管30,所述导管10包括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并且在导管10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其中,所述乳胶套管30与导管10结合,使得在乳胶套管30和导管10之间形成相互隔绝的外腔51、内腔52和辅助腔53,所述外腔51环绕内腔52,所述内腔52、外腔51和辅助腔53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四腔是指外腔、内腔、辅助腔以及导管头部内部所形成的腔。
所述乳胶套管30与导管10的结合形成第一连接结54、第二连接结55和第三连接结56,所述外腔51和内腔52位于第一连接结54和第二连接结55之间,所述辅助腔53位于第二连接结55和第三连接结56之间。即,导管10的第一环形凸缘与乳胶套管30的第一结合段32结合形成第一连接结54,导管10的第二环形凸缘与乳胶套管30的第二结合段39结合形成第二连接结55,导管10的第三环形凸缘与乳胶套管30的第三结合段40结合形成第三连接结56。
所述第一连接结54、第二连接结55和第三连接结56分别由衬布和胶黏剂构成,采用衬布与胶黏剂结合有利于结合的紧固性和密封性。
如前所述,所述乳胶套管30的用于形成外腔51、内腔52和辅助腔53的部分的壁厚较乳胶套管30的其它部分的壁厚薄。
作为图9的实施例的一个替代例,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管10内部,并且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导管10的壁面延伸到导管10的外部。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嵌入导管10的壁面中。
所述导管组件100的内部为中空的,导管组件100的一端具有开放端口23,另一端具有插入头部,插入头部上设置有连通口,并且开放端口23与连通口相连通。插入头部对应于导管10的导管头部13和乳胶套管30的套管头部35,为二者结合的产物。相应地,其上的连通口对应于第四出液口20和开口37。
所述插入头部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导管组件100的主体的中心轴线倾斜,具体地,所述插入头部的中心轴线与导管组件100的主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优选地,所述插入头部的中心轴线与导管组件100的主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度。所述导管组件100还包括导管接头11,所述导管接头11设置在导管组件100的远离插入头部的一端。
下面描述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100的工作原理。
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100由一根导管10、一个乳胶套管30结合而成,二者的结合形成相互隔绝的外腔51、内腔52和辅助腔53,在使用导管组件100治疗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个弹性卡夹使用,其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导管组件100通过尿道口将略有弯曲半圆形的插入头部推送至膀胱内,此时积压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尿液,将通过前端半圆头部中心的开口37和第四出液口20顺着相连接的中空部21从开放端口23向体外排出,以缓解病患膀胱尿液压迫之苦。接着通过其它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第三连通管16注入一定标准压力的液流,通过相对应的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液流送入内腔52、外腔51和辅助腔53,这样各腔在液流压力的作用下,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这时,尿道从原先受前列腺增大压迫而收缩的状态逐渐转化为向外扩张的状态,这个过程使得已疏松的前列腺层,在因内腔52、外腔51膨胀而形成的一定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开始缓缓恢复至原有的细密的组织状态,同时排除尿道受前列腺的压迫,使得尿道恢复原有的畅通状态。这整个过程都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无需任何药物,也无需任何其他辅助措施。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治疗原理十分简单,治疗器械也不复杂,医护人员临床操作也非常方便,对于患者来说一无痛苦、二无需支付高额手术费用、三无需住院手术及康复所需的漫长时间过程,医护人员门诊操作只需1-2个小时即可出院。
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在导管组件穿入尿道口之前,需在弯曲半圆形的插入头部外表涂上一层润滑剂,防止尿道内壁与导管组件发生摩擦后形成的疼痛;
2)导管组件穿入尿道后,前端弯曲半圆形的插入头部完全进入膀胱后,打开开放端口外端的控制开关,以利于向体外排尿,注意控制导管组件进入深度;
3)尿液排完后,内、外腔、辅助腔注入标定压力液流,需按规定程序,分先后进行,首先对设置在顶端附近的辅助腔53注入标准用量的压力液流后,关闭该第三连通管16输入口处的控制阀,此时辅助腔在标定压力液流的作用下发生膨胀,随即再将导管组件向外抽动,直至膨胀后的辅助腔卡在膀胱与尿道相接处,这时整个导管组件正处于最佳位置,完成定位;
4)为防止导管组件被准确定位后,随时有可能发生内外方向的位移而影响治疗效果,需在定位后立即使用弹性卡夹沿龟头端部夹住导管,防止导管组件向内滑动,因为辅助腔在膀胱内进行了内定位,此时导管无法向外移动,但有可能向内发生移动,所以这时再用卡夹进行反向二次定位,这样辅助腔因膨胀卡住膀胱出口处,使得导管组件无法向外滑动,同时,在弹性卡夹的限制作用下,导管组件又无法向内滑动。从而实现确保内腔、外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处于最佳位置;
5)最后通过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向内腔、外腔中各自注入不同标准用量的标定压力液流,关闭相关的控制阀,稳压保持一个标准疗程的时间;
6)一个疗程时间结束,放开所有控制阀,排出各腔内的压力液流,抽出导管组件,整个治疗疗程完全结束,一般患者不超过三个疗程即可完全康复,整个过程只需门诊操作无需住院。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前端乳胶弹性辅助腔的膀胱内腔定位技术,运用了内、外腔同时在标定压力的液流作用下形成膨胀后对尿道周围的前列腺组织实施挤压的治疗技术原理,采用弹性卡夹外定位措施,在导管主体内穿入三根连通管并分别注入标定压力的液流使内、外三腔先后膨胀以实现医疗效果,乳胶套管运用其整体胶质套管上各部位的胶层厚、薄不同而膨胀系数也不同的原理,使得一只整体的套管非常简便的形成前后两外囊,解决了一根导管上同时组装多囊的困难,致使此治疗方案得以实现。为了防止导管前端的弧形导向部位在穿入尿道后、进入膀胱之前误入岔道,特别设计前端的导向头部的中心轴线与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呈15度弯曲夹角的设计;乳胶套管的外表面上设计一排宽10mm、高5mm的弧状突起,此设计主要应用于尿道内壁局部出现流血或炎症时,进行定位挤压止血用;另外,如果膀胱内腔或尿道内壁出现炎症,可以通过导管头部的中空部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或注入相关消炎药进行治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标记列表:
100导管组件
10导管
11导管接头
12纵向延伸部
13导管头部
14第一连通管
15第二连通管
16第三连通管
17第一出液口
18第二出液口
19第三出液口
20第四出液口
21中空部
22环形凸缘
23开放端口
30乳胶套管
31握持段
32第一结合段
33外囊段
34辅助外囊段
35套管头部
36内囊段
37开口
38弧状突起
39第二结合段
40第三结合段
51外腔
52内腔
53辅助腔
54第一连接结
55第二连接结
56第三连接结。

Claims (10)

1.一种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囊乳胶套管(30)包括握持段(31)、外囊段(33)、辅助外囊段(34)和套管头部(35),辅助外囊段(34)设置在外囊段(33)和套管头部(35)之间,
其中,所述三囊乳胶套管(30)还包括内囊段(36),所述内囊段(36)设置在外囊段(33)内侧,并且内囊段(36)的长度小于外囊段(33)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囊乳胶套管(30)还包括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用于与前列腺扩张导管(10)结合,其中第一结合段(32)设置在握持段(31)和外囊段(33)之间,第二结合段(39)设置在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之间,并且第三结合段(40)设置在辅助外囊段(34)和套管头部(3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囊乳胶套管(30)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37),所述开口(37)设置在套管头部(3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37)包括设置在套管头部(35)的尖端上的开口(37)和设置在套管头部(35)的侧壁上的开口(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在外囊段(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弧状突起(3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在三囊乳胶套管(30)的内表面上、在第一结合段(32)和第三结合段(40)之间设置有衬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在内囊段(36)和外囊段(33)之间设置有衬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内囊段(36)、外囊段(33)和辅助外囊段(34)的壁厚均小于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39)和第三结合段(40)中任一段的壁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外囊段(33)的壁厚沿纵向长度改变,使得外囊段(33)的壁厚沿纵向长度至少经历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三囊乳胶套管(30),其特征在于:
从套管头部(35)开始至握持段(31)结束,在三囊乳胶套管(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用于标记三囊乳胶套管(30)插入的深度。
CN201922361252.8U 2019-12-25 2019-12-25 三囊乳胶套管 Active CN212090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1252.8U CN212090485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三囊乳胶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1252.8U CN212090485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三囊乳胶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0485U true CN21209048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4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1252.8U Active CN212090485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三囊乳胶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0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7898A (en)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US6802825B2 (en) Access catheter apparatu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in the uterus and fallopian tubes
US5522801A (en) Integrate-forming silicone balloon catheter
US10406381B2 (en) Multi-balloon catheter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US20020013601A1 (en) Cavity enlarger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977014B1 (en) Catheter for treatment of sinusitis
US20080077054A1 (en) Cervical dilator and methods of use
JPH03505829A (ja) 尿道内の流れの閉塞を軽減するための管腔拡張装置
JPH10118191A (ja) 医療用プローブ
US20190240448A1 (en) Drainage and anchoring system for an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CN110545858A (zh) 导管、用于将导管联接到管上的联接部件、包括直肠导管的设备以及制造导管的方法
US11369547B2 (en) Catheter with balloon valve
US6511469B2 (en) Cervical occluding double balloon catheter
CN211724353U (zh) 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
CN211724348U (zh) 前列腺扩张导管
CN211798188U (zh) 前列腺扩张导管
US11207101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hild birth
CN212090485U (zh) 三囊乳胶套管
CN110975114A (zh) 前列腺扩张导管
CN110975115A (zh) 五腔四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
CN210750826U (zh) 一种双囊尿道外括约肌扩张管
CN211835754U (zh) 四囊乳胶套管
CN211798187U (zh) 五腔四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
US20190091439A1 (en) A urinary catheter comprising an inflatable retention member
US20090099515A1 (en) Trans-cervical catheter having a conical-shaped ballo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8

Address after: 201505 No. 5, Lane 9299, Tingwei Road, Tinglin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uanyun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2 room 5304, No. 4, Shimao Binjiang garden, Lane 1, Weifang West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Wang Yuq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