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9680U -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9680U
CN212089680U CN202020332308.7U CN202020332308U CN212089680U CN 212089680 U CN212089680 U CN 212089680U CN 202020332308 U CN202020332308 U CN 202020332308U CN 212089680 U CN212089680 U CN 212089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myoma
handle
drum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23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安稳
朱巍立
崔羽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ax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3323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9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9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96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包括:肌瘤旋送装置和肌瘤转切装置,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转筒的一端设有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肌瘤钻优势明显,具有操作更简单、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旋切取出子宫肌瘤的装置。
背景技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育龄女性的1/5,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子宫肌瘤挖出或全子宫切除术。随着人们对手术微创要求的提高,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因腹腔镜微创的腹部切口小至1cm,但却造成肌瘤的取出困难。当前临床上普遍使用肌瘤钻取肌瘤,该装置只适合在盆腹腔等空间较大的部位使用,使用时需钳夹固定肌瘤,而后切割肌瘤,存在钳夹固定不牢靠、易滑脱的问题,且该装置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易造成切割的肌瘤组织断裂,而不能将本次已切割的组织取出。此外,若肌瘤潜在恶性,该装置取肌瘤极易造成医源性肿瘤播散种植。因此,对于疑有恶变的肌瘤,手术剥除后常将其装入拾物袋中,将拾物袋口通过腹壁切口提出腹腔,由于拾物袋内空间狭小,传统肌瘤钻亦无法完成肌瘤的钳夹及切割,目前仅能采用人工钳夹、手术刀切割的模式取肌瘤,存在钳夹困难,每次仅能取出玉米粒大小破碎肌瘤组织,取肌瘤所用时间常占到整个手术及麻醉时间的一半以上,因此效率极低,不仅浪费时间,耗费体力,让术者身心俱疲,而且会增加患者的麻醉费用及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省力,集肌瘤旋切、输送一体的旋切装置,配合使用拾物袋,既可避免医源性造成潜在恶性肌瘤的播散种植,又能同时适用于经腹腔镜切口和经阴道切口的肌瘤取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包括:肌瘤转切装置和肌瘤旋送装置,所述肌瘤旋送装置与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相配合;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所述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所述后座的前半部分为环套旋送刀的筒状结构,所述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用以排出肌瘤组织;
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所述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所述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为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另一端位于筒座内。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的旋送刀、后座前部的套筒结构,可分别插入、套在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的筒座上,且两装置之间有电源线连通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由输送轴和螺旋刀片组成,螺旋刀片在输送轴上螺旋前进,其末端渐收形成锋利细长刀尖。
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Ⅰ设有启动按钮,分为档位1和档位2,所述档位1用于启动电动机Ⅰ,所述档位2用于同时启动电动机Ⅰ和电动机Ⅱ。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Ⅰ、手柄Ⅱ分别设有电源线接入口,分别电动机I、电动机Ⅱ、启动按钮及电源通过电源线可拔插式连通,用于控制肌瘤转切装置、肌瘤旋送装置的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将电动机Ⅰ的转轴与旋送刀的输送轴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用于驱动旋送刀的输送轴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将电动机Ⅱ的转轴与转筒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用于驱动转筒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螺旋直径约为1.5-2.0cm,螺距约0.5-1cm。
进一步的,所述筒座的中央隆起部内含齿轮变速结构的一部分,筒座另一端开放,并可插入后座前端的套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筒的直径较旋送刀的螺旋直径大1-3mm,转筒的长度约10-20cm。
进一步的,当所述旋送刀完全插入转筒内时,其末端刀尖约长出转筒0.5-1cm。
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转动方向为利于旋送推进方向,并与转筒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旋送刀的转速约为50-200转/分,转筒的转速约为100-300转/分。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Ⅰ和电动机Ⅱ周围均为密封防水设计,利于整个器械装置的消毒及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钳夹、切割的思维,巧妙的利用螺旋传送原理,在螺旋刀片的末端增设前出的锋利刀头,用于切割肌瘤,引导旋送刀前进;旋送刀的转动,可将切割的肌瘤输送出来,并为旋送刀自身提供前进的动力。另外,配合使用拾物袋,可避免潜在恶性肌瘤的腹腔种植播散,提拉拾物袋的张力可对肌瘤形成强有力的固定,其牢靠程度远强于传统的钳夹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相比传统肌瘤钻优势明显,具有操作更简单、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1)解决了拾物袋中取肌瘤缺乏工具的难题
既往为避免潜在恶性肌瘤的腹腔种植播散,将其置于拾物袋中取出,由于工具缺缺乏,只能采用钳夹、手术刀切的模式进行,效率极低、费时费力,增加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手术风险,本装置因利用螺旋刀头代替传统肌瘤钻内用于钳夹的大抓钳,极大的节省了操作所需的空间,因此可在狭小的拾物袋内进行高效的切割,这种取肌瘤的方式亦可推广应用到普通肌瘤的取出。
(2)极大提高肌瘤取出效率
由于大多肌瘤组织质脆、易碎易断的特点,传统肌瘤钻使用时常发生肌瘤组织断裂,导致本次已切的条状肌瘤组织亦取出失败(因条状肌瘤组织的另一端仍与肌瘤团块主体相连)。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旋送刀传输,螺旋刀片在肌瘤中螺旋前进并切割,因为没有牵拉,故不易造成肌瘤的断裂,即便肌瘤组织断裂,断裂的组织仍位于转筒内旋切刀片之间,在下次切割时会被新切的肌瘤组织推送出来。
(3)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
传统肌瘤钻使用时,需钳夹点固定肌瘤,且需不断调整。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是拾物袋固定肌瘤的方法,肌瘤四周均得到固定,且不需反复调整固定位置,因此更为牢靠、简单;此外,本实用新型除应用于单纯肌瘤挖出后经腹壁切口的取出,还可应用于全子宫切后,子宫(合并肌瘤)的经阴道取出,因此应用范围更广,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肌瘤旋切取出器的手柄及后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肌瘤旋切取出器的旋送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肌瘤旋切取出器的肌瘤旋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肌瘤旋切取出器的肌瘤转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肌瘤旋切取出器旋取肌瘤时的示意图;
图中:1、手柄Ⅰ,11、启动按钮,12、电源线出入口Ⅰ,13、后座,14、出料口,15、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6、电动机Ⅰ;
2、输送轴,21、螺旋刀片,22、刀尖;
3、手柄Ⅱ,31、电动机Ⅱ,32、齿状刀,33、转筒,34、电源线接入口Ⅱ,35、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6、中央隆起,37、筒座;
51、拾物袋,52、腹壁或阴道壁,53、肌瘤团块,54、电源线Ⅰ,55、电源线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装置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分为肌瘤旋送装置(图3)和肌瘤转切装置(图4)两大部分;图3:为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和后座(图1)、旋送刀(图2);图1:手柄和后座融为一体;图2:螺旋刀片与输送轴融为一体。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阐述其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包括:肌瘤转切装置和肌瘤旋送装置,所述肌瘤旋送装置与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相配合;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1、旋送刀和后座13,所述手柄Ⅰ1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1与后座13固定连接,所述后座13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与电动机Ⅰ16,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16相连接。所述后座13的前半部分为环套旋送刀的筒状结构,所述后座13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14,用以排出肌瘤组织。所述旋送刀由输送轴2和螺旋刀片21组成,螺旋刀片21在输送轴2上螺旋前进,其末端渐收形成锋利细长刀尖22。所述旋送刀的一部分位于筒座13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筒座13的外部。通过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将电动机Ⅰ16的转轴与旋送刀的输送轴2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用于驱动旋送刀的输送轴2的转动。所述旋送刀的螺旋直径约为1.5-2.0cm,螺距约0.5-1cm。
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3、转筒33和筒座37,所述手柄Ⅱ3与筒座37固定连接,所述转筒33套接于筒座37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3内设有电动机Ⅱ31,所述筒座37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分别与转筒33和电动机Ⅱ31相连接;所述转筒33的一端为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的齿状刀32,另一端位于筒座37内。通过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将电动机Ⅱ31的转轴与转筒33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用于驱动转筒33的转动。所述筒座37的中央隆起36内含齿轮变速结构的一部分,筒座另一端开放,并可插入后座13前端的套筒内。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的旋送刀、后座13前部的套筒结构,可分别插入、套在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的筒座37上,且两装置之间有电源线连通电路。所述转筒33的直径较旋送刀的螺旋直径大2mm,转筒33的长度约10cm。当所述旋送刀完全插入转筒33内时,其末端刀尖约长出转筒33 0.5cm。所述手柄Ⅰ1设有启动按钮11,分为档位1和档位2,所述档位1用于启动电动机Ⅰ16,所述档位2用于同时启动电动机Ⅰ16和电动机Ⅱ31。所述手柄Ⅰ1设有电源线接入口Ⅰ12,手柄Ⅱ3设有电源线接入口Ⅱ34,电源线接入口Ⅰ12与电动机Ⅰ16、启动按钮11电性连接,电源线接入口Ⅰ12与外界电源通过电源线Ⅰ54可拔插式连通,电源线接入口Ⅱ34与电动机Ⅱ31、启动按钮11电性连接,电源线接入口Ⅱ34通过电源线Ⅱ55与电源线接入口Ⅰ12可拔插式连通。
所述旋送刀的转动方向为利于旋送推进方向,并与转筒33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旋送刀的转速约为100转/分,转筒33的转速约为150转/分。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包括:肌瘤转切装置和肌瘤旋送装置,所述肌瘤旋送装置与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相配合;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1、旋送刀和后座13,所述手柄Ⅰ1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1与后座13固定连接,所述后座13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与电动机Ⅰ16,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16相连接。所述后座13的前半部分为环套旋送刀的筒状结构,所述后座13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14,用以排出肌瘤组织。所述旋送刀由输送轴2和螺旋刀片21组成,螺旋刀片21在输送轴2上螺旋前进,其末端渐收形成锋利细长刀尖22。所述旋送刀的一部分位于筒座13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筒座13的外部。通过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将电动机Ⅰ16的转轴与旋送刀的输送轴2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15用于驱动旋送刀的输送轴2的转动。所述旋送刀的螺旋直径约为1.5-2.0cm,螺距约0.5-1cm。
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3、转筒33和筒座37,所述手柄Ⅱ3与筒座37固定连接,所述转筒33套接于筒座37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3内设有电动机Ⅱ31,所述筒座37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分别与转筒33和电动机Ⅱ31相连接;所述转筒33的一端为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的齿状刀32,另一端位于筒座37内。通过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将电动机Ⅱ31的转轴与转筒33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35用于驱动转筒33的转动。所述筒座37的中央隆起36内含齿轮变速结构的一部分,筒座另一端开放,并可插入后座13前端的套筒内。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的旋送刀、后座13前部的套筒结构,可分别插入、套在所述肌瘤转切装置的筒座37上,且两装置之间有电源线连通电路。所述转筒33的直径较旋送刀的螺旋直径大2mm,转筒33的长度约10cm。当所述旋送刀完全插入转筒33内时,其末端刀尖约长出转筒33 0.5cm。所述手柄Ⅰ1设有启动按钮11,分为档位1和档位2,所述档位1用于启动电动机Ⅰ16,所述档位2用于同时启动电动机Ⅰ16和电动机Ⅱ31。所述手柄Ⅰ1设有电源线接入口Ⅰ12,手柄Ⅱ3设有电源线接入口Ⅱ34,电源线接入口Ⅰ12与电动机Ⅰ16、启动按钮11电性连接,电源线接入口Ⅰ12与外界电源通过电源线Ⅰ54可拔插式连通,电源线接入口Ⅱ34与电动机Ⅱ31、启动按钮11电性连接,电源线接入口Ⅱ34通过电源线Ⅱ55与电源线接入口Ⅰ12可拔插式连通。
所述旋送刀的转动方向为利于旋送推进方向,并与转筒33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旋送刀的转速约为100转/分,转筒33的转速约为150转/分。所述电动机Ⅰ16和电动机Ⅱ31周围均为密封防水设计,利于整个器械装置的消毒及循环使用。
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
如图1-5所示,应用本装置时将肌瘤团块53放入拾物袋51中,通过腹壁52切口或阴道52将拾物袋51袋口拉出,向四周牵拉打开拾物袋51袋口并使之保持一定张力,即可对肌瘤起到固定作用。连通电源线Ⅰ54、电源线Ⅱ55,右手握手柄Ⅰ1、左手握手柄Ⅱ3,将旋送刀(图2)完全插入转切筒33内,使刀尖22露出0.5-1cm,后将刀尖22贴近肌瘤团块53,启动按钮11至档位1,旋送刀尖22即刺入肌瘤团块53,此时将开关11按至档位2,在转筒33齿状刀32的协助下,旋送刀在肌瘤团块53内前进并切割,并将所切条状肌瘤不断向后输送至出料口14处排出。旋送刀前进速度可人为控制,当刀头即将抵达肌瘤团块53边缘时,可人为停止旋送刀的前进,此时肌瘤组织即被切断而留在转筒33内,此时无需将旋送刀从转筒33内取出,可继续旋切,新切割肌瘤组织会推送上次切割的肌瘤组织至出料口,因此可对肌瘤团块53组织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切割,极大的提高旋切的效率,节省时间、体力。
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肌瘤旋送装置和肌瘤转切装置,
所述肌瘤旋送装置包括手柄Ⅰ、旋送刀和后座,所述手柄Ⅰ位于后座的一端,所述手柄Ⅰ与后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座内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与电动机Ⅰ,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Ⅰ分别与旋送刀和电动机Ⅰ相连接;所述后座的侧面设有开口,为出料口;
所述肌瘤转切装置包括手柄Ⅱ、转筒和筒座,所述手柄Ⅱ与筒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套接于筒座的内表面,所述手柄Ⅱ内设有电动机Ⅱ,所述筒座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所述齿轮减速加力机构Ⅱ分别与转筒和电动机Ⅱ相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设有锯齿状开韧利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由输送轴和螺旋刀片组成,螺旋刀片在输送轴上螺旋前进,所述螺旋刀片的末端形成刀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的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筒座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Ⅰ设有启动按钮,分为档位1和档位2,所述档位1用于启动电动机Ⅰ,所述档位2用于同时启动电动机Ⅰ和电动机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Ⅰ、手柄Ⅱ分别设有电源线接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的螺旋直径为1.5-2.0cm,螺距为0.5-1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直径较旋送刀的螺旋直径大1-3mm,转筒的长度为10-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送刀完全插入转筒内,末端刀尖长出转筒0.5-1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的转动方向与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瘤旋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送刀的转速为50-200转/分,转筒的转速为100-300转/分。
CN202020332308.7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89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2308.7U CN212089680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2308.7U CN212089680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9680U true CN212089680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230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89680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9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461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ssue morcellation
US20150335342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ic tissue removal device
WO2009158301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human tissue and foreign body extraction
CN203861344U (zh) 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刀具
CN212089680U (zh)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CN111202564A (zh) 一种肌瘤旋切取出器
CN108814711A (zh) 一种新型黏膜切开刀
CN104997552A (zh) 一种外科开孔刀及其使用方法
WO2015188118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ic tissue removal device
CN102525597A (zh) 手术用切除装置
CN217390818U (zh) 一种巨大痛风石清理术所用内镜动力刨刀
CN215605925U (zh) 一种骨髓活检针
CN213129612U (zh)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活检钻
CN214856973U (zh) 一种旋切器
CN209074869U (zh) 一种新型黏膜切开刀
CN209377653U (zh) 可调式侧翻包皮吻合器
CN209847365U (zh) 腔镜用管道侧壁线性电切装置
CN211560270U (zh) 椎间孔镜下使用电动刨削器
KR20190020601A (ko) 복수개의 처치구 병용이 가능한 내시경 점막하 절개박리를 위한 고주파 나이프
CN209153884U (zh) 一种软组织冲裁装置
CN215874850U (zh) 一种单手操作的宫腔镜肌瘤钻
CN208492257U (zh) 一种阴式碎宫器
CN204133548U (zh) 去除组织的装置
CN213606546U (zh) 一种快速取样旋切钳
CN111134736A (zh) 具有螺旋槽的穿刺活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