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7460U - 植物种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物种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7460U
CN212087460U CN202020454313.5U CN202020454313U CN212087460U CN 212087460 U CN212087460 U CN 212087460U CN 202020454313 U CN202020454313 U CN 202020454313U CN 212087460 U CN212087460 U CN 212087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roove
box
tank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43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少庸
丁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43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7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7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7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种植装置。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容器,种植容器包括一体设置的栽培箱和补液箱,栽培箱具有栽培槽,补液箱具有补液槽,种植容器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供液槽和回液槽,栽培槽通过供液槽和回液槽与补液槽连通,其中,供液槽的高度大于回液槽的高度,以利用产生的高度差实现液体在补液箱和栽培箱之间流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的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

Description

植物种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水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水培种植方面的种植装置多种多样,其中种植容器的形式也很多,从功能性考虑,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栽培槽、营养液罐、循环管路,以实现在水培种植期间营养液的循环流动。
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是由多个单独的部件组装而成,通常情况下,栽培槽安装在营养液罐的上方,通过循环管路将营养液抽送到栽培槽内,之后,营养液从栽培槽经过循环管路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营养液罐内,使得营养液能够循环流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在使用前需要将各单独的部件组装到一起,这样使得植物种植装置的组装步骤比较的繁琐,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这样提高了植物种植装置的使用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植物种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存在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的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种植装置,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容器,种植容器包括一体设置的栽培箱和补液箱,栽培箱具有栽培槽,补液箱具有补液槽,种植容器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供液槽和回液槽,栽培槽通过供液槽和回液槽与补液槽连通,其中,供液槽的高度大于回液槽的高度,以利用产生的高度差实现液体在补液箱和栽培箱之间流动。
进一步地,栽培箱包括第一底壁和与第一底壁连接的第一周向侧壁,第一底壁和第一周向侧壁围成栽培槽;补液箱包括第二底壁和与第二底壁连接的第二周向侧壁,第二底壁和第二周向侧壁围成补液槽,一部分的第一周向侧壁和一部分的第二周向侧壁连接,第一周向侧壁和第二周向侧壁的彼此靠近的部分侧壁上设有供液槽和回液槽。
进一步地,第一周向侧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栽培箱侧壁和第二栽培箱侧壁,第二周向侧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补液箱侧壁和第二补液箱侧壁,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栽培箱侧壁和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补液箱侧壁连接,供液槽和回液槽均设置在第二栽培箱侧壁和第二补液箱侧壁的顶部。
进一步地,种植容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液箱上的加液孔或者加液槽。
进一步地,当种植容器包括加液孔时,加液孔与供液槽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种植容器还包括与栽培箱连接的收纳箱;或者,种植容器还包括与栽培箱连接的收纳箱,收纳箱、栽培箱和补液箱依次排布且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收纳箱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的底部与第二收纳槽的底部之间具有距离d。
进一步地,收纳箱还包括用于电线穿出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收纳槽的底壁上;或者,收纳箱还包括用于排出液体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收纳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种植容器还包括设在收纳箱、栽培箱和补液箱上方的呈环状结构的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槽。
进一步地,连接件上还设有位于安装槽外侧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和多个第二连接通孔,多个第一连接通孔绕栽培槽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通孔绕栽培槽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种植容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液体自栽培槽流至收纳箱的挡板。
进一步地,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位于栽培箱内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位于栽培槽的槽底;或者,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位于补液箱内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位于补液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栽培槽和补液槽均为矩形槽,自上而下,矩形槽的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种植容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供液槽的高度大于回液槽的高度,这样聚集在供液槽周围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大于聚集在回液槽的周围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即供液槽与回液槽周围的液体存在重力势能差,由能量转化的原理可知,当上述重力势能差转化为动能时,供液槽周围的液体流向回液槽,从而利用供液槽与回液槽之间的高度差实现了液体在补液箱和栽培箱之间流动。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那样,在使用前需要将各单独的部件组装到一起,从而避免了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植物种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另外,栽培箱和补液箱又为一体设置,植物种植装置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小,因此,适应范围更广;进一步地,通过单独一个容器(种植容器)就可以实现液体在栽培箱和补液箱之间的流动,从而满足种植植物的水培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的主视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种植容器;11、连接件;111、安装槽;112、挡板;113、凸起;114、第一连接通孔;115、第二连接通孔;12、栽培箱;121、供液槽;122、回液槽;123、栽培槽;124、第一底壁;125、第二栽培箱侧壁;13、补液箱;131、加液槽;132、补液槽;133、第二底壁;134、第二补液箱侧壁;14、收纳箱;141、第一收纳槽;142、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第二收纳槽;15、部分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液体指的是用于供种植植物吸收的营养液。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可设置成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种植容器10。本申请中的种植容器10设置成一体式三槽结构,即栽培槽123、补液槽132和收纳槽设置成一体。其中,栽培槽123的容积最大,用于储存营养液,补液槽132用于为栽培槽123补充营养液,收纳槽用于放置加氧泵、插排以及电源线。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种植装置,该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容器10,种植容器10包括一体设置的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栽培箱12具有栽培槽123,补液箱13具有补液槽132,种植容器10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栽培槽123通过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与补液槽132连通,其中,供液槽121的高度大于回液槽122的高度,以利用产生的高度差实现液体在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流动。
根据上述设置,由于供液槽121的高度大于回液槽122的高度,这样聚集在供液槽121周围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大于聚集在回液槽122的周围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即供液槽121与回液槽122周围的液体存在重力势能差,由能量转化的原理可知,当上述重力势能差转化为动能时,供液槽121周围的液体流向回液槽122,从而利用供液槽121与回液槽122之间的高度差实现了液体在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流动。并且,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又为一体设置,这样通过单独一个容器(种植容器10)就可以实现液体在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之间的流动,从而满足种植植物的水培要求。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那样,在使用前需要将各单独的部件组装到一起,从而避免了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植物种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另外,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小,与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相比,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种植容器10包括用于连通栽培槽123和补液槽132的一个供液槽121和用于连通栽培槽123和补液槽132的一个回液槽122,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间隔设置,其中,供液槽121的高度大于回液槽122的高度,以利用产生的高度差实现液体在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流动。
上述设置中,一个供液槽121与一个回液槽122就能实现植物种植装置的液体在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的流动,从而保证植物种植装置能够正常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供液槽121的高度指的是供液槽121的槽底与栽培箱12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回液槽122的高度指的是回液槽122的槽底与栽培箱12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供液槽121的高度大于回液槽122的高度指的是供液槽121的槽底与栽培箱12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回液槽122的槽底与栽培箱12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补液箱13内还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循环泵,该循环泵的作用在于将回液槽122周围的液体泵送到供液槽121附近,以实现补液箱13与栽培箱12液体之间的循环流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供液槽121和多个回液槽12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栽培箱12包括第一底壁124和与第一底壁124连接的第一周向侧壁,第一底壁124和第一周向侧壁围成栽培槽123;补液箱13包括第二底壁133和与第二底壁133连接的第二周向侧壁,第二底壁133和第二周向侧壁围成补液槽132,一部分的第一周向侧壁和一部分的第二周向侧壁连接,第一周向侧壁和第二周向侧壁的彼此靠近的部分侧壁15上设有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
上述设置中,将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设置在部分侧壁15上,这样缩短了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的连通距离,缩短了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的流通时间,从而提高了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的流动效率,增强了植物种植装置的性能,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种植植物的水培要求。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周向侧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栽培箱侧壁和第二栽培箱侧壁125,第二周向侧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补液箱侧壁和第二补液箱侧壁134,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栽培箱侧壁125和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补液箱侧壁134连接,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均设置在第二栽培箱侧壁125和第二补液箱侧壁134的顶部。
上述设置中,将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均设置在第二栽培箱侧壁125和第二补液箱侧壁134的顶部,这样使得植物种植装置的液体在补液箱13和栽培箱12之间流动的同时,栽培箱12的液位线能够靠近待种植的植物,从而便于种植植物能够更好地从栽培箱12中吸取营养。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均为U型槽。上述设置中,U型槽便于液体的流通。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设置成其他形状的槽,比如弧形槽。
本申请中,种植容器10的供液槽121的尺寸小于回液槽122的尺寸,供液槽121的高度大于回液槽122的高度,这样利用高度差产生的势能,营养液能够在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之间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供液槽121的尺寸指的是供液槽121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回液槽122的尺寸指的是回液槽122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供液槽121的尺寸小于回液槽122的尺寸,即供液槽121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回液槽122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种植容器10还包括设置在补液箱13上的加液槽131。上述设置中,在不打开盖设在补液箱13上的补液箱盖板的情况下,可通过加液槽131向栽培箱12中补充液体,这样简化了补液的程序,从而提高了补液的效率。另外,加液槽131也可作为观察孔,在不打开补液箱盖板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加液槽131观察补液箱13内液体的液位,便于判断是否补充液体。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液槽131数量为一个,且加液槽131与供液槽121相对设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液槽131与供液槽121连通,加液槽131开设在与第二补液箱侧壁134相对设置的侧壁上。种植容器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和与上述两块侧板同时连接的连接板。其中,两块侧板和连接板均与上述侧壁连接以围成加液槽131,并且加液槽131的开口朝上。
上述设置中,将加液槽131与供液槽121相对设置,这样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较好的观察视角,方便其观察补液箱13内的液位情况,从而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地判断加入补充液体的时机。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种植容器10可包括设置在补液箱13上的加液孔。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种植容器10还包括与栽培箱12连接的收纳箱14,收纳箱14、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依次排布且一体成型。
上述设置中,收纳箱14、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为一体成型,这样通过单独一个容器(种植容器10)就能满足种植植物的水培要求。这样使得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那样,在使用前需要将各单独的部件组装到一起,从而避免了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植物种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另外,上述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的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小,与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相比,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收纳箱14与栽培箱12设置成可拆式连接,或者,将收纳箱14与补液箱13设置成可拆式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收纳箱14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收纳槽141和第二收纳槽144,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与第二收纳槽144的底部之间具有距离d。
上述设置中,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与第二收纳槽144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操作空间,这样方便人手伸入操作,以便将设置在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的插排的电源线连接到外部电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收纳箱14还包括用于电线穿出的第一通孔142,第一通孔142设置在第一收纳槽141的底壁上;收纳箱14还包括用于排出液体的第二通孔143,第二通孔143设置在第二收纳槽144的底壁上。
上述设置中,第一通孔142用于将设置在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上的插排的电源线穿出,方便操作人员后续将插排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将第二通孔143设置在第二收纳槽144的底壁上,这样便于将收纳箱14的液体排出。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42和第二通孔143的数量均为一个。
上述设置中,一个第一通孔142就能够将设置在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上的插排的电源线穿出,一个第二通孔143就能够将收纳箱14的液体排出。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42和多个第二通孔143。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43的周围设置有坡度,这样能够确保将收纳箱14底部的液体排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收纳箱14内设置有加氧泵和连通管线,其中,连通管线的一端与加氧泵连接,连通管线的另一端与栽培箱12的栽培槽123连通,加氧泵主要用于向栽培槽123内的液体注入氧气,以保证栽培槽123内的液体满足植物水培的要求。收纳箱14的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安装有插排,加氧泵的电源线接头插接在插排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种植容器10还包括设在收纳箱14、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上方的呈环状结构的连接件11,连接件11上设有安装槽111。
上述设置中,连接件11的外边缘用于与盖设在收纳箱14上的收纳箱盖板、盖设在栽培箱12上的种植板和盖设在补液箱13上的补液箱盖板相配合,从而将收纳箱盖板、种植板和补液箱盖板安装在种植容器10上。另外,收纳箱盖板、种植板和补液箱盖板上均设置有凸起,该凸起嵌入到上述安装槽111内,这样防止收纳箱盖板、种植板和补液箱盖板相对于连接件11移动,从而将收纳箱盖板、种植板和补液箱盖板固定在种植容器1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支撑网和支撑架。其中,支撑网设置在待种植植物的底部,支撑架设置在支撑网的上方,用于扶正种植植物的中部。通过支撑网和支撑架能够确保种植植物竖直向上生长。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1上还设有位于安装槽111外侧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114和多个第二连接通孔115,多个第一连接通孔114绕栽培槽123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通孔115绕栽培槽123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中,第一连接通孔114用于固定支撑网,第二连接通孔115用于固定支撑架,这样为固定支撑网和固定支撑架提供了支撑点,方便后续固定支撑网和固定支撑架,从而确保了种植植物在支撑网和支撑架的扶正作用下能够竖直生长,进而满足水培植物的种植要求。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1上还设有位于安装槽111外侧的四个第一连接通孔114和四个第二连接通孔115,四个第一连接通孔114绕栽培槽123间隔设置,四个第二连接通孔115绕栽培槽123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中,四个第一连接通孔114和四个第二连接通孔115能够很好地固定支撑网和固定支撑架,从而确保种植植物在支撑网和支撑架的扶正作用下能够竖直生长,进而满足水培植物的种植要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种植容器10还包括用于防止液体自栽培槽123流至收纳箱14的挡板112。上述设置中,挡板112用于防止栽培槽123内的液体大量渗入到收纳箱14内,避免因收纳箱14内积液过多而导致安装在收纳箱14内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从而确保植物种植装置能够正常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挡板112的上端面与栽培箱12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栽培箱12的高度尺寸。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栽培槽123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13,补液槽132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13。
上述设置中,当多个种植容器10在竖直方向叠放时,凸起113能够减少相邻两个种植容器10的接触面积,这样确保了多个种植容器10能够正常的取出,避免了因相邻两个种植容器10的接触面积过大,导致卡塞而难以取出的问题。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仅在栽培槽123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13,或者,仅在补液槽132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13。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栽培槽123和补液槽132均为矩形槽,自上而下,矩形槽的面积逐渐减小。
上述设置中,栽培槽123和补液槽132均为小头在下,大头在上的上宽下窄的锥状结构。当多个种植容器10在竖直方向叠放时,相邻两个种植容器10中位于上方的种植容器10的矩形槽的小头插入位于下方的种植容器10的矩形槽的大头,这样方便相邻两个种植容器10的叠放。
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槽指的是栽培槽123和补液槽132在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的槽子。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栽培槽123和补液槽132设置为其他形状的槽,比如圆形槽或者三角形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供液槽的高度大于回液槽的高度,这样聚集在供液槽周围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大于聚集在回液槽的周围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即供液槽与回液槽周围的液体存在重力势能差,由能量转化的原理可知,当上述重力势能差转化为动能时,供液槽周围的液体流向回液槽,从而利用供液槽与回液槽之间的高度差实现了液体在补液箱和栽培箱之间流动。并且,栽培箱和补液箱又为一体设置,这样通过单独一个容器(种植容器)就可以实现液体在栽培箱和补液箱之间的流动,从而满足种植植物的水培要求。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那样,在使用前需要将各单独的部件组装到一起,从而避免了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植物种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另外,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小,与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种植装置相比,本申请中的植物种植装置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容器(10),所述种植容器(10)包括一体设置的栽培箱(12)和补液箱(13),所述栽培箱(12)具有栽培槽(123),所述补液箱(13)具有补液槽(132),所述种植容器(10)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供液槽(121)和回液槽(122),所述栽培槽(123)通过所述供液槽(121)和所述回液槽(122)与所述补液槽(132)连通,其中,所述供液槽(121)的高度大于所述回液槽(122)的高度,以利用产生的高度差实现液体在所述补液箱(13)和所述栽培箱(12)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12)包括第一底壁(124)和与所述第一底壁(124)连接的第一周向侧壁,所述第一底壁(124)和所述第一周向侧壁围成所述栽培槽(123);所述补液箱(13)包括第二底壁(133)和与所述第二底壁(133)连接的第二周向侧壁,所述第二底壁(133)和所述第二周向侧壁围成所述补液槽(132),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周向侧壁和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周向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周向侧壁和所述第二周向侧壁的彼此靠近的部分侧壁(15)上设有所述供液槽(121)和所述回液槽(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侧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栽培箱侧壁和第二栽培箱侧壁(125),所述第二周向侧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补液箱侧壁和第二补液箱侧壁(134),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栽培箱侧壁(125)和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补液箱侧壁(134)连接,所述供液槽(121)和所述回液槽(12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栽培箱侧壁(125)和所述第二补液箱侧壁(134)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容器(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补液箱(13)上的加液孔或者加液槽(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种植容器(10)包括所述加液槽(131)时,所述加液槽(131)与所述供液槽(121)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容器(10)还包括与所述栽培箱(12)连接的收纳箱(14),所述收纳箱(14)、所述栽培箱(12)和所述补液箱(13)依次排布且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4)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收纳槽(141)和第二收纳槽(144),所述第一收纳槽(14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收纳槽(144)的底部之间具有距离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4)还包括用于电线穿出的第一通孔(142),所述第一通孔(142)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槽(141)的底壁上;或者,所述收纳箱(14)还包括用于排出液体的第二通孔(143),所述第二通孔(143)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槽(144)的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容器(10)还包括设在所述收纳箱(14)、所述栽培箱(12)和所述补液箱(13)上方的呈环状结构的连接件(11),所述连接件(11)上设有安装槽(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111)外侧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114)和多个第二连接通孔(115),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14)绕所述栽培槽(123)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115)绕所述栽培槽(123)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容器(10)还包括用于防止液体自所述栽培槽(123)流至所述收纳箱(14)的挡板(11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栽培箱(12)内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13),所述凸起(113)位于所述栽培槽(123)的槽底;或者,所述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补液箱(13)内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13),所述凸起(113)位于所述补液槽(132)的槽底。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123)和所述补液槽(132)均为矩形槽,自上而下,所述矩形槽的面积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所述种植容器(10)。
CN202020454313.5U 2020-03-31 2020-03-31 植物种植装置 Active CN212087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4313.5U CN212087460U (zh) 2020-03-31 2020-03-31 植物种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4313.5U CN212087460U (zh) 2020-03-31 2020-03-31 植物种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7460U true CN212087460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4313.5U Active CN212087460U (zh) 2020-03-31 2020-03-31 植物种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7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1173B2 (en) Growth device for crop, use of such a device, and a series of growth devices
US8549788B2 (en) Hydroponic growing system
CN106572639B (zh) 模块化容器和模块化灌溉系统
RU2010110595A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тений
JPWO2018047625A1 (ja) 育苗装置、育苗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支持装置及びセルプラグ
CA2858946C (en) Modular reservoir wick
CN212087460U (zh) 植物种植装置
CN218604410U (zh) 一种农作物种苗育苗装置
CN212393496U (zh) 植物栽培装置
CN109315282A (zh) 立式水培系统
JP4943201B2 (ja) 水濾過装置
KR102034639B1 (ko) 식물재배용 단위 유니트를 이용한 조적식 식물재배장치
CN105532388A (zh) 自动补水器
CN221059150U (zh) 垂直种植器
CN211185111U (zh) 一种自动补水式秸秆育苗容器
CN216931105U (zh) 一种韭菜种质资源筛选装置
CN217160707U (zh) 一种空中花廊保水基质墙
CN212164319U (zh) 一种居住区用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
CN208597390U (zh) 能够自动调节水温的种植机
CN218388876U (zh) 一种一体式种植装置
CN220476529U (zh) 一种假俭草水培装置
CN213187549U (zh) 一种装配式模块化金字塔形瀑布式栽培设备
CN117652398A (zh) 一种立体种植装置
CN219248665U (zh) 可调节水分的种植箱
CN211931887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植物种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