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5143U -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5143U
CN212085143U CN202020636565.XU CN202020636565U CN212085143U CN 212085143 U CN212085143 U CN 212085143U CN 202020636565 U CN202020636565 U CN 202020636565U CN 212085143 U CN212085143 U CN 212085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magnetic valve
hydrogen
hydrogen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65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奕辰
俞强
小笠原亮
宗春燕
郭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365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5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5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5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设计氢气发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包括氢气发生系统和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所述的氢气发生系统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固氢储存装置、供水单元以及输气单元,所述的供水单元同时仅可向其中一个固氢储存装置内注入反应水以及在该固氢储存装置内的反应水容积大于阈值或该固氢储存装置内的温度大于阈值时排出反应水,在该固氢储存装置内氢气流量少于燃料电池供电系统供电所需时,供水单元将该固氢储存装置内的反应水抽出,并在该固氢储存装置内原料反应完毕后,供水单元根据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发电需要,向下一个固氢储存装置供水,本实用新型,可以持续生产氢气,达到发电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球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的CO2、CO、S 化物等,既给大气带来了温室效应,也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替代内燃机汽车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以零排放、续航能力长而著称。
作为储存氢的方式之一,存在一种包藏合金方式。作为包藏合金方式,由于其不需要在超高压、极低温这样的特殊状态下储存氢,因此不仅具有操作容易且安全性较高的优异特征,而且还具有每单位体积的氢储存量较高的优异特征。在中国公告专利2013800326813号中,公开一种采用包藏合金方式的氢产生装置,该公开文件涉及的氢产生装置具有收容以氢化镁为主要成分的镁基氢化物粉末以及酸性物粉末的混合粉末的圆筒状的储存室、储水的储水室与燃料电池。向储存室插入有从储水室导出的注水管,从而从储水室向储存室供给水。当向储存室供水时,镁基氢化物粉末按照化学式(1)所记载那样进行水解,而产生氢。向燃料电池供给所产生的氢,从而用于发电。
生成氢气的方法主要包括下面两个原理。
MgH2+2H2O→Mg(OH)2+2H2……(1)
MgH2+H2O→MgO+2H2……(2)。
现有技术的氢发装置,将金属氢化物一次性放进氢发装置,然后和液体反应物(水)混合,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在氢发工作过程中,为其连续添加金属氢化物和/或液体反应物,不能实现固态氢化物制氢的连续性;2、产生氢气的速度慢,利用率低,反应的时间长;3、由于需一次性容纳较多的固态氢化物,导致氢发装置体积很大;4、不利于实现固态氢化物制氢在新能源汽车及工业领域的产业化;5原出氢系统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要做到控温、控压等多项要求,如果控制系统上出现报错,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时产品的工作状态也相当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包括氢气发生系统和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其中:
所述的氢气发生系统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固氢储存装置、供水单元以及输气单元,所述的供水单元同时仅可向其中一个固氢储存装置内注入反应水以及在该固氢储存装置内的反应水容积大于阈值或该固氢储存装置内的温度大于阈值时排出反应水,在需要停止反应时排空固氢储存装置内的水,控制在固氢储存装置的水量和水温达到调整产生氢气的速率的目的,以满足燃料电池供电系统需要,该固氢储存装置内原料反应完毕后,供水单元根据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发电需要,向下一个固氢储存装置供水,所述的输气单元将固氢储存装置生成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反应完毕的固氢储存装置可在其他固氢储存装置反应时补充氢化镁,所述的供水单元包括中继储水装置、第一水泵、第三电磁阀、补水电磁阀、分水加热装置、主水管和补水管,所述的中继储水装置的顶面具有非密封补水口,所述的中继储水装置通过主水管与分水加热装置连通,所述的第三电磁阀和第一水泵设置在主水管上,所述的补水管设置有多根,并且分水加热装置通过多根补水管分别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连通,所述的补水电磁阀设置在补水管上,所述的分水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小型水箱,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在小型水箱内;
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DCDC,所述的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发电,并通过DCDC将该电源转换成稳定电压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气单元为输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可供固氢生成物使用的提纯装置,所述的提纯装置设置在输气管上,经过提纯后的氢气进入到燃料电池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提纯装置包括冷凝装置和冷凝储水装置,所述的输气管与冷凝装置连通,所述的冷凝装置将冷凝出的反应水和氢气排入到冷凝储水装置,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的上部设置有氢气排出口,冷凝储水装置的顶面开设有密封补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水循环控制系统,所述的水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水泵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四支路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底部的出水管均连通,每个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的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的侧面底部连通有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支路上,所述的第一支路与第四支路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路与中继储水装置连通,并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支路上,所述的第三支路与分水加热装置连通,并且与第四支路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三支路上,所述的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还包括蓄电电池,所述的蓄电电池与DCDC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蓄电电池用于储存生产的多余电源以及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还包括储氢装置,所述的输气管与储氢装置连通,所述的储氢装置与燃料电池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气管的出口和储氢装置之间还连通的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泄压保护单元,所述的泄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泄压管、第二泄压管、第三泄压管、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泄压管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连通,并且第一泄压管与固氢储存装置连通的支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第一泄压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的第二泄压管与连接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的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二泄压管上设置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的燃料电池上连通的设置有第三泄压管,所述的第三泄压管上设置有第七电磁阀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和中继储水装置中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泄压管上以及储氢装置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内与支管连通的出口上还设置有水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水泵为自吸供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单向阀为机械式;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压力传感器给控制系统提供输入信号,以判定电磁阀的开闭;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液位传感器给系统提供输入信号,以判定电磁阀和水泵的开闭;所述输气管上设有机械式压力阀,在气体压力达到0.1MPa时,机械式压力阀开启并允许氢气通过,在控制系统收到出氢信号后,通过控制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流量以及单向阀,向指定的固氢储存装置注入水;在注入一定水量的水后,关闭第一水泵,开启第二水泵,用水按固定周期与间隔冲刷氢化镁,促其反应,并在水量消耗后,用第一水泵补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提出的方案成功的杜绝了原有氢气发生装置中氢化镁与水反应的安全隐患。原本的技术方案中氢化镁与水呈放热反应,且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所以必须增加冷却系统,控制温度。如果出现温度控制失效的时候,反应不可控,温度急剧上升,在到达水的沸点后,氢气发生装置内的水快速蒸发,可达到短时间内膨胀1600多倍,舱内压强飙升,存在爆炸的风险;在本专利的方案中,可以取消冷却系统,减少控制逻辑与功率输出,即去除冷却装置,在最大的反应时也可以避免爆炸的风险(装置内水到达沸点,理论上温度的最高点,氢化镁与水反应的极值点)。通过快速的泄水功能与参与反应的少量流水,隔离反应物,有效的控制反应,且功率密度远大于控制温度下的氢化镁生氢反应,实现了氢气生电装置的体积功率密度、质量功率密度、效率等核心指标。
本专利提出的方案成功的杜绝了原有氢气发生装置体积大,固氢填装困难,不能连续使用的问题。原本的技术方案中,将定量的氢化镁放入反应舱中,通过定量注水使之持续反应,因此舱内有大部分空间用来储水,体积密度低。而且在一次试验反应完成后,需将反应舱内的反应产物清理出后跟换新的原料再继续反应,不利于在产品中应用;在本专利中,氢化镁在反应舱中可以基本填满,多余的水直接抽出,不占用反应舱的空间,大大的增加的空间的利用率。且在每个单舱反应完后,随时可以切换下个单舱,废舱可在空余时间中更换,也可以多舱同时反应,以到达燃料电池需求的供氢量,大大的增加了使用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氢气发生系统-1、固氢储存装置-2、供水单元-3、输气单元-4、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燃料电池-6、DCDC-7、中继储水装置-8、第一水泵-9、第三电磁阀-10、补水电磁阀-11、分水加热装置-12、主水管-13、补水管-14、加热装置-15、小型水箱-16、提纯装置-17、冷凝装置-18、冷凝储水装置-19、密封补水口-20、水循环控制系统-21、第一支路-22、第二支路-23、第三支路-24、第四支路-25、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二水泵-28、第四电磁阀-29、蓄电电池-30、储氢装置-31、过滤装置-32、泄压保护单元-33、第一泄压管-34、第二泄压管-35、第三泄压管-36、第五电磁阀-38、第六电磁阀-39、第七电磁阀-40、单向阀-41、液位传感器-42、压力传感器-43、水过滤装置-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包括氢气发生系统1和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其中:
所述的氢气发生系统1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固氢储存装置2、供水单元3 以及输气单元4,所述的供水单元3同时仅可向其中一个固氢储存装置2内注入反应水以及在该固氢储存装置1内的反应水容积大于阈值或该固氢储存装置1内的温度大于阈值时排出反应水,在需要停止反应时排空固氢储存装置2 内的水,控制在固氢储存装置2的水量和水温达到调整产生氢气的速率的目的,以满足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需要,该固氢储存装置2内原料反应完毕后,供水单元3根据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发电需要,向下一个固氢储存装置2供水,所述的输气单元4将固氢储存装置生成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6供电系统,反应完毕的固氢储存装置2可在其他固氢储存装置2反应时补充氢化镁;
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包括燃料电池6、DCDC7,所述的燃料电池6 利用氢气发电,并通过DCDC7将该电源转换成稳定电压输出。
具体的,该供水单元3包括中继储水装置8、第一水泵9、第三电磁阀10、补水电磁阀11、分水加热装置12、主水管13和补水管14,所述的中继储水装置8的顶面具有非密封补水口15,所述的中继储水装置8通过主水管13与分水加热装置12连通,所述的第三电磁阀10和第一水泵9设置在主水管13 上,所述的补水管14设置有多根,并且分水加热装置12通过多根补水管14 分别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2连通,所述的补水电磁阀11设置在补水管14 上,所述的分水加热装置12包括加热装置15、小型水箱16,所述的加热装置15设置在小型水箱16内,所述的输气单元4为输气管。
该发电装置还包括可供固氢生成物使用的提纯装置17,所述的提纯装置 17设置在输气管4上,经过提纯后的氢气进入到燃料电池6中,所述的提纯装置17包括冷凝装置18和冷凝储水装置19,所述的输气管与冷凝装置18连通,所述的冷凝装置18将冷凝出的反应水和氢气排入到冷凝储水装置19,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19的上部设置有氢气排出口,冷凝储水装置19的顶面开设有密封补水口20。
该发电装置还包括水循环控制系统21,所述的水循环控制系统21包括第一支路22、第二支路23、第三支路24、第四支路25、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二水泵28和第四电磁阀29,所述的第四支路25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2底部的出水管均连通,每个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2的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四电磁阀29,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19的侧面底部连通有第一支路 22,所述的第一电磁阀26设置在第一支路22上,所述的第一支路22与第四支路25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路23与中继储水装置8连通,并第二电磁阀27 设置在第二支路23上,所述的第三支路24与分水加热装置12连通,并且与第四支路25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28设置在第三支路24上,所述的第二支路23与第三支路24连通。
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还包括蓄电电池30,所述的蓄电电池30与 DCDC7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蓄电电池30用于储存生产的多余电源以及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5还包括储氢装置31,所述的输气管4与储氢装置31连通,所述的储氢装置31与燃料电池6连通,所述的输气管4的出口和储氢装置31之间还连通的设置有过滤装置32。
该发电装置还包括泄压保护单元33,所述的泄压保护单元33包括第一泄压管34、第二泄压管35、第三泄压管36、第五电磁阀38、第六电磁阀39、第七电磁阀40、单向阀41,所述的第一泄压管34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2 连通,并且第一泄压管34与固氢储存装置2连通的支管上设置有单向阀41,所述的第一泄压管34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38,所述的第二泄压管36与连接储氢装置31和燃料电池6的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二泄压管36上设置有第六电磁阀39,所述的燃料电池6上连通的设置有第三泄压管37,所述的第三泄压管37上设置有第七电磁阀40上。
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19和中继储水装置8中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43设置在第一泄压管34上以及储氢装置18内。
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2内与支管连通的出口上还设置有水过滤装置44。
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第二水泵28为自吸供水泵。
该发电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29、第五电磁阀38、第六电磁阀39和第七电磁阀 40均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28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单向阀41为机械式;所述压力传感器43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压力传感器43给控制系统提供输入信号,以判定电磁阀的开闭;所述液位传感器42 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液位传感器42给系统提供输入信号,以判定电磁阀和水泵的开闭;所述输气管4上设有机械式压力阀,在气体压力达到0.1MPa时,机械式压力阀开启并允许氢气通过,在控制系统收到出氢信号后,通过控制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28流量以及单向阀41,向指定的固氢储存装置2注入水;在注入一定水量的水后,关闭第一水泵9,开启第二水泵28,用水按固定周期与间隔冲刷氢化镁,促其反应,并在水量消耗后,用第一水泵9补水。
当出现外部负载拉载信号时,控制系统启动,该系统收集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43、液位传感器42数据并判定当前固氢储存装置2是否需要开始运行,水箱中水量不足则需要向中继储水装置8中补水;
在控制系统判定需要开启一号固氢储存装置2时,启动第二水泵28,开启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由冷凝储水装置19向中继储水装置8补水,在补充到既定水位后,停止注水。关闭第二水泵28、第一电磁阀26,开启第一水泵9、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10,开启加热装置15,持续给中继储水装置 8和分水加热装置12中的水提温;在水温达到预设温度后,开始一号固氢储存装置2的程序;
在控制系统收集到分水加热装置12中温度传感器的特定信号后,关闭第二电磁阀27、加热装置15,开启第三电磁阀10、补水电磁阀11,固氢储存装置2内注入水,氧化镁开始反应,生成氢气。由于氢化镁与水是自发热式反应,后期根据分水加热装置12中的温度决定加热装置15是否开启。
产生的氢气由于存在固液混合的固氢储存装置2中,且具有一定的温度,会伴随着一定量的水汽和水蒸气到输气管4内,此时的气液混合物流经冷凝装置18,分离出水和氢气,生成的水凝结在冷凝储水装置19的水中,氢气则通过装置内的上部出氢口通往燃料电池6。冷凝储水装置19中的水量则由液位传感器42控制,判定第二水泵28和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是否需要开启补水。
固氢储存装置2内的水量经过多次测试和计算后,会有一个累计值,在开启第四电磁阀29、第二电磁阀27后抽向中继储水装置8以减少固氢储存装置2 内的水量。当固氢储存装置2温度超过预定值时,也需要把水从固氢储存装置 2内抽出,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
产生的氢气由于流量大,流速快,容易将固氢储存装置2内的微量反应物带出,此时则需要过滤装置32过滤生成的氢气,再进到燃料电池6中,提高燃料电池6的使用寿命.
氢气会在储氢装置31中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氢气供给燃料电池6的压力(由于是化学反应,且氢气流经多个装置,没有储氢装置31达到燃料电池6中的流量可能会不稳定,不利于燃料电池6的直接反应)。当流量大,系统消耗不了所有的氢气后,则开启第六电磁阀39或者第七电磁阀40;
在系统判定1号固氢储存装置2剩余氢流量不足以维持燃料电池6继续运转后,关闭补水电磁阀11,开启第四电磁阀29、第二电磁阀27、第二水泵28,将1号固氢储存装置2内水抽出搁置,待1号固氢储存装置2自行将末端氢化镁反应完。期间系统判定是否要启动下个固氢储存装置2,并重复1号固氢储存装置2程序,若有电池阀及水路冲突,优先下个固氢储存装置2的程序;
存在抽水的时候抽出气体存于水路中,导致分水加热装置12中存气,供水时压力不足,不能有效的把定量的水注到固氢储存装置2中,此时启动第一水泵9、第三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27,可以将气体排到中继储水装置8中(此处要求连接第二电磁阀的水路必须处高位,水可以把气挤出中继储水装置8)
此系统除了中继储水装置8,都可以通过电磁阀实现密封;
在系统判定气路内压力过高时可以开启第五电磁阀38、第六电磁阀39,向大气中泄氢(低压氢气,排到大气中安全,但不可遇到明火,可在出氢口出加增湿冷却等装置)
燃料电池6补充的电功和外部负载有出入,可通过蓄电电池30调节输出电功率,在系统初期未启动反应舱时,也可以通过蓄电电池30先给负载供电。蓄电电池30可向系统供电(可增加备用电池以防主供电断电)。DCDC7则为燃料电池6转换稳定电压的必须物,在此固氢发电装置中配置以便输出外部负载可用电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4)

1.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发生系统和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其中:
所述的氢气发生系统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固氢储存装置、供水单元以及输气单元,所述的供水单元同时仅可向其中一个固氢储存装置内注入反应水,该固氢储存装置内原料反应完毕后,供水单元根据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发电需要,向下一个固氢储存装置供水,所述的输气单元将固氢储存装置生成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反应完毕的固氢储存装置可在其他固氢储存装置反应时补充氢化镁,所述的供水单元包括中继储水装置、第一水泵、第三电磁阀、补水电磁阀、分水加热装置、主水管和补水管,所述的中继储水装置的顶面具有非密封补水口,所述的中继储水装置通过主水管与分水加热装置连通,所述的第三电磁阀和第一水泵设置在主水管上,所述的补水管设置有多根,并且分水加热装置通过多根补水管分别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连通,所述的补水电磁阀设置在补水管上,所述的分水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小型水箱,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在小型水箱内;
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DCDC,所述的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发电,并通过DCDC将该电源转换成稳定电压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单元为输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可供固氢生成物使用的提纯装置,所述的提纯装置设置在输气管上,经过提纯后的氢气进入到燃料电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纯装置包括冷凝装置和冷凝储水装置,所述的输气管与冷凝装置连通,所述的冷凝装置将冷凝出的反应水和氢气排入到冷凝储水装置,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的上部设置有氢气排出口,冷凝储水装置的顶面开设有密封补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水循环控制系统,所述的水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水泵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四支路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底部的出水管均连通,每个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的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的侧面底部连通有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支路上,所述的第一支路与第四支路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路与中继储水装置连通,并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支路上,所述的第三支路与分水加热装置连通,并且与第四支路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三支路上,所述的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还包括蓄电电池,所述的蓄电电池与DCDC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蓄电电池用于储存生产的多余电源以及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还包括储氢装置,所述的输气管与储氢装置连通,所述的储氢装置与燃料电池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管的出口和储氢装置之间还连通的设置有过滤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泄压保护单元,所述的泄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泄压管、第二泄压管、第三泄压管、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泄压管与所有的固氢储存装置连通,并且第一泄压管与固氢储存装置连通的支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第一泄压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的第二泄压管与连接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的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二泄压管上设置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的燃料电池上连通的设置有第三泄压管,所述的第三泄压管上设置有第七电磁阀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储水装置和中继储水装置中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泄压管上以及储氢装置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内与支管连通的出口上还设置有水过滤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氢储存装置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水泵为自吸供水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单向阀为机械式;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压力传感器给控制系统提供输入信号,以判定电磁阀的开闭;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液位传感器给系统提供输入信号。
CN202020636565.XU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Active CN212085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6565.XU CN212085143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6565.XU CN212085143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5143U true CN21208514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6565.XU Active CN212085143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5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4830A (zh) * 2021-08-25 2021-12-17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氢生氢试验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4830A (zh) * 2021-08-25 2021-12-17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氢生氢试验平台
CN113804830B (zh) * 2021-08-25 2024-04-02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氢生氢试验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9269B (zh)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US79513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ing and generating hydrogen
CN103579652B (zh) 一种氢化镁水解供氢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KR20040065547A (ko) 화학적 하이드라이드 수소발생장치 및 이 장치를 구비한에너지 시스템
US838176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ydrogen gas
WO2019128903A1 (zh) 自动可连续氢发装置
WO2007120872A2 (en) Fuel cell purge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3112493U (zh) 一种太阳能燃料电池汽车系统
CN101186275A (zh) 移动式制氢储氢一体化装置及其供氢方法
CN212085143U (zh) 一种可连续生氢发电装置
CN106347161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3278987B (zh) 一种soec和ael电解耦合固体循环储放氢系统
CN112374457A (zh) 一种流水固氢发氢装置
CN206141348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
CN219636905U (zh) 一种酸催化硼氢化钠溶液水解制氢装置
CN111525165A (zh) 一种用于固体氢生氢装置的氢气提纯过滤装置
CN114195095B (zh) 一种高温连续固块氢氢发装置生氢控制系统
CN201154897Y (zh) 一种简易型便携式氢气发生器
CN113809361B (zh) 一种即时制氢的氢燃料动力系统及船舶
CN114976120A (zh) 一种氢和甲醇双燃料应急电源车载动力系统
CN101330152A (zh) 一种燃料电池供氢系统及其应用
CN113921855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船
CN112624043B (zh) 一种基于排水法的自持式制氢装置
KR101449034B1 (ko) 화학적 수소화물을 이용한 수소발생장치
CN220677777U (zh) 一种固块氢主动快速生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