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821U -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821U
CN212078821U CN202020399892.8U CN202020399892U CN212078821U CN 212078821 U CN212078821 U CN 212078821U CN 202020399892 U CN202020399892 U CN 202020399892U CN 212078821 U CN212078821 U CN 212078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wimming pool
support frame
unit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98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锂
李茂林
赵昕
赵德天
郝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98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属于泳池建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建造施工时间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现有管道安装结构不稳定,抗震效果差,水处理系统灵活性差,辅助设施用房现场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安装在机壳内,机壳为封闭结构且能够被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游泳池装置场地适应性大,安装方式简便,人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泳池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游泳池是在地面上进行土建施工,这类泳池安装时间长,安装过程需要使用沉重的设备,在工地上装配错误的风险极大,易发生尺寸偏差、池体结构破裂或泄漏,还容易因池水的氧化侵蚀作用而影响使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模块化拼装游泳池技术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推广数年之久,该技术从大型专业的游泳场馆到中小型泳池、SPA及私人会所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多采用于临时性游泳场馆,同时技术、做法参差不齐,质量无法保障。该技术在国内没有成熟的行业标准或公认的优质技术;目前国内拼装游泳池多为塑料制品,池水深度不可以超过1.5m,仅可以作为临时游泳池使用;国外引进的技术存在较多本地化的问题。
例如,游泳池行业普遍对池水采用循环净化处理,以保障池水符合卫生要求。传统游泳池的水处理系统通常是将各水处理单元统一布置在机房内,并按处理流程顺序设置。该布置方法便于单独的设备检修和更换,但存在以下缺点:空间利用率低,机房整体场地浪费面积较大;设备需在现场砌筑基础上组装、调试等,施工布置繁杂,工期较长;设备布置灵活性较差,设备间摆放、组合受场地空间限制,需根据现场情况针对性布置。辅助设施用房的施工形式以现场施工为主,整体劳动强度较大,现场管理复杂混乱,施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管道安装系统的支撑和抗震性能较差,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发生管道破裂,造成水体外流,有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和起火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之一:(1)泳池建造施工时间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2)管道安装结构不稳定,抗震效果差,管道安装复杂;(3)现有游泳池水处理系统灵活性差;(4) 泳池辅助设施用房现场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安装在机壳内,机壳为封闭结构且能够被移动。
进一步的,池体模块化构件包括立板总成、长支撑架、水沟、水沟托架和底板支撑架;水沟设置在立板总成的上部,水沟用作溢水槽和/或调节水池;底板支撑架设置在立板总成的底部,且垂直于立板总成;底板支撑架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另一端与长支撑架连接;长支撑架一端与底板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且长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水沟托架支撑在水沟和立板总成之间。
进一步的,长支撑架与立板总成之间设置中支撑架;中支撑架一端与长支撑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中支撑架用于支撑长支撑架。
进一步的,水沟的下方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水沟和立板总成固定连接;连接板垂直于立板总成。
进一步的,机壳包括钢梁框架和面板,面板包裹在钢梁框架外侧形成封闭的机壳,钢梁框架由镀锌槽钢焊接而成,且钢梁框架表面喷涂有防锈漆。
进一步的,水处理单元包括循环单元、过滤单元和消毒单元;池体内的池水经循环单元、过滤单元、消毒单元处理后流回池体;循环单元为整个水处理系统提供动力;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变化调整循环单元的循环量。
进一步的,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能够给池水提供热能。
进一步的,管道系统包括管道管系和抗震管道支吊架,抗震管道支吊架用于为管道系统提供支撑;泳池池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管道管系连通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泳池池水经进水管流入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后从出水管流出再次流回池体中。
进一步的,抗震管道支吊架包括:主体支撑架,主体支撑架对管道进行支撑固定,主体支撑架包括第一竖直支撑件、第二竖直支撑件、水平支撑件、第一斜支撑件、第二斜支撑件和管卡;其中,第一竖直支撑件、第二竖直支撑件分别与水平支撑件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一个U型或门型结构。
进一步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还包括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辅助设施用房包括强制淋浴区和浸脚消毒池,设施用房由成套预制件组装而成;预制件包括型钢和面板;型钢用于形成所述设施用房的整体型钢框架,面板用于安装在整体型钢框架上形成设施用房的墙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池体模块化构件采用二级支撑的方式对泳池侧壁的池体模块化构件进行支撑,长支撑架对立板总成进行三角形倾斜支撑,同时二级中支撑架能够对斜支撑的长支撑架进行支撑,防止长支撑架发生变形,保证了模块化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拼接后的泳池的整体的稳定性。三角形支撑具有很好的抗剪力性能,三角形支撑在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四周均匀分布,荷载分布均匀,能够支撑泳池池体的同时调节微小尺寸偏差。
2)在立板总成的上部设置水沟作为溢水槽,收集溢出水,解决了平台积水问题,起到了防滑的效果,水沟同时具有调节水量波动冲击的作用。
3)水处理系统通过将水处理单元集成在机壳内,无需预留专用的土建机房,在出厂时即可将水处理单元组装好安装在机壳内,无需在泳池场地现场进行组装,只需通过管路与游泳池等进行简单的连接即可使用,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将各水处理单元紧密结合,集成在标准化的机壳内,便于运输、施工、安装,节约布置空间;机壳内部安装在工厂内完成,外部只需要将进水、出水和反冲洗管道等对接即可,装配过程高效快捷,节省了现场安装时间以及人工成本;通过将各水处理单元集成在机壳内,比传统泳池机房面积节省了66%,大幅度降低了场地占用,有效提高建筑的可利用空间,提高泳池的整体经济效益。
4)抗震管道支吊架增添了管托和管盖,管托和管盖构成圆柱壳体,将管道夹紧固定在圆柱壳体内部,管托还具有预定位作用,在管道与抗震支吊架支架的安装固定过程中,能够对管道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防止管道相对于支吊架的滑移或倾斜,避免了管道未固定完全时从支架滑落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性更高,同时使施工过程更加简洁、有序,能够简化施工过程,方便工人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主体支撑架、管托和管盖分别对管道进行固定,能够实现具有多个支撑点的多点固定的安装模式,管托结构使支架对管道的连接更紧密可靠,使结构体的稳定性增加。多点支撑使管道和建筑主体的定位钢板之间具有多个连接点,使管道具有多个支撑点,能够分散单个支撑点的承重,同时保证管道系统的安装可靠性,提高管道系统的抗震能力。
5)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全部采用预制件进行装配完成,可在生产地对构件提前生产和预配,一体化的全方位设计,同时解决了电气、排水、给水、浸脚消毒池自动投药等问题,最终在施工现场拼接而成,因此,砌筑、抹灰、保温等流程无需在现场中进行。降低了现场施工强度,减少施工误差,提高施工效率;辅助设施用房面板设置有防水面层,对原有土建部分没有要求,不需要重新做防水,减少了施工程序,提高了辅助设施用房地址的可选范围。面层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结构,提高安全性能。
6)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设置有强制淋浴控制装置,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有人进入强制喷淋区后,淋浴开启,防止有人进入泳池前不进行清洁。且对每开启一次的喷水持续进行设置,防止水资源浪费;集成自动投药装置,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投药量过少或过多等问题,且与泳池的消毒系统相结合,不需单独设置控制系统,节省投资。
7)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采用预制件装配而成,预制件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进入场地后仅需要进行拼装后即可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泳池,安装方式更简便,同时节约人工成本;可以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快速安装于大多数符合要求的简单平整场地、相对于普通土建游泳池而言具有显著的场地适应性和反复安装拆卸特性。各部分构件均标准化生产及预配,能够更好的控制外部条件,工程质量更能得到保证;相对于传统大量工作人员参与现场作业,只需要现场对构件进行装配即可完成施工,所需工作人员减少,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池体模块化构件侧视图;
图2为池体模块化构件立体图;
图3为泳池模块拼装效果图;
图4为水处理系统的内部俯视图;
图5为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图(一);
图6为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图(二);
图7为水处理系统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抗震管道支吊架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抗震管道支吊架的侧向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设有弹性带的管盖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抗震管道支吊架的的安装示意图;
图12为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的1-1剖面图;
图14为图12的2-2剖面图
图15为喷头式喷淋结构示意图;
图16位落雨式喷淋结构示意图;
图17为GRC板透水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木栈板透水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光电感应器电路图;
图20为辅助设施用房整体示意图A;
图21为辅助设施用房整体示意图B;
图22为辅助设施用房整体示意图C。
附图标记
1-立板总成;2-水沟;3-连接板;4-水沟托架;5-第一锚固套管;6-锚固管;7- 螺钉;8-第二锚固套管;9-中支撑架;10-底板支撑架;11-机壳;12-控制单元;1201- 显示屏;13-循环单元;1301-循环水泵;1302-负压检测压力表;1303-毛发聚集器;1304-电机;14-过滤单元;1401-过滤器;1402-过滤器进水压力表;1403-过滤器进水阀;1404-过滤器反洗进水阀;1405-过滤器出水阀;1406-过滤器出水压力表;1407- 过滤器反洗出水阀;15-消毒单元;1501-AOT消毒器;1502-银离子消毒器;16-加热单元;1601-换热器;1602-选择阀;1603-进水温度传感器;1604-出水温度传感器; 1605-换热出水止回阀、1606-热媒水进水阀;1607-电子除垢仪;17-进水管;18-出水管;19-管道;20-主体支撑架;2001-锚栓;2002-第一竖直支撑件;2003-第二竖直支撑件;2004-水平支撑件;2005-第一斜支撑件;2006-第二斜支撑件;2007-管卡; 2008-第一连接件;2009-第二连接件;2010-第一转接件;2011-第二转接件;2012-L 形连接件;2013-第三转接件;2014-第三连接件;2015-第四转接件;2016-第四连接件;21-侧向支撑结构;2101-管托;2102-侧向支杆;2103-安装板;2104-管盖;2105-固定部;2106-第一固定孔;2107-第二固定孔;2108-弹性带;22-强制喷淋区;23-浸脚消毒池;24-设备夹层;25-管线夹层;26-顶喷喷头;27-侧喷喷头;28-集水排水坑; 29-透水面层;30-第一出水口31-第一溢水口;32-第二出水口;33-第二溢水口;34- 过水缝;35-水龙头;36-光电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只用于比较和解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中。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由预制件装配而成。
在工厂完成所有预制件的定制生产、采用现场拼装作业方式完成各种规格游泳池设施的组装建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安装好,因为池体轻钢套装结构轻便、坚固而且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建造游泳池也是可行的;高层建筑上、难以接近的小区域、地震带以及气候和地址难度很大的区域都有实现建造泳池的可行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的,上述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池体框架结构采用Q-235型热轧钢,以高强度螺栓连接,螺栓为8.8级, M-14。在装配池体框架结构前需对Q-235型热轧钢进行镀锌防腐处理。池体模块化构件焊接在池体框架结构侧面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泳池底板焊接在池体框架结构底部。
池体模块化构件包括立板总成1、水沟2、连接板3、水沟托架4和锚固支架,锚固支架包括:长支撑架、中支撑架9和底板支撑架10。多个池体模块化构件拼接完成后,组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如图3所示。其中,水沟托架4、长支撑架、中支撑架9和底板支撑架10均为杆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杆状结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圆柱杆,而是包括槽钢、工字钢、方形(截面)柱或者拼接组装而成的直线型结构,用于实现支撑固定。
水沟2安装在立板总成1的一侧,且与立板总成1的侧面贴合,水沟2为截面为 U型的水槽,如图1所示。水沟2的上端与立板总成1的上端齐平,水沟2用作本实用新型的泳池池体的溢水槽,同时,水沟2兼做调节水池,用于消除泳池水量波动的影响。
锚固支架支撑在地面和立板总成1之间,用于为立板总成1提供支撑力,维持泳池池体结构的稳定性。
水沟2的下方设置水沟托架4,水沟托架4支撑在立板总成1和水沟2之间,水沟托架4一端与连接板3的外端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1的第三支撑点连接,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铰接。水沟托架4用于支撑水沟2,维持水沟2与立板总成1也就是泳池侧壁面之间安装固定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游泳池的主要荷载来自于其蓄水压力,因此泳池底板承受沿重力方向的静水压力,泳池侧壁(侧面壁板)承受沿侧板垂线方向的侧向水压力,因此,为了提高泳池池体承载侧向水压力的能力,本实用新型中泳池池体模块化构件的立板总成1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优选的为Q235B钢。水沟2采用钢结构,优选Q235钢。
具体的,水沟2的下方设置连接板3,连接板3为薄钢板,连接板3为长方形,连接板3的长度与立板总成1的宽度相同,连接板3的宽度与水沟2的宽度相同;连接板3与泳池池体的立板总成1的钢结构通过焊接、粘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固定连接;水沟2与连接板3通过焊接、粘接或者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的,连接板3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一安装孔,水沟2的底部设置与连接板3 上的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大小相同且位置上下对应。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将水沟2和连接板3固定。
具体的,水沟2与连接板3之间设置密封垫。例如,密封垫为O型/环形橡胶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用于密封水沟2,防止漏水。
进一步的,连接板3与立板总成1之间安装水沟托架4,水沟托架4与立板总成 1和水沟2的底部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撑,用于支撑/托持水沟2。水沟托架4一端与立板总成1的外部侧面的第三支撑点固定连接或铰接,水沟托架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 远离立板总成1的一端固定连接或铰接。
进一步的,水沟托架4与立板总成1和连接板3之间固定连接时,能够通过焊接、粘接方式固定;或者,水沟托架4与立板总成1和连接板3之间通过铰接螺栓铰接固定,水沟托架4与立板总成1和连接板3之间是三角形支撑,即使水沟托架4与立板总成1和连接板3铰接固定,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者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水沟托架4与连接板3处于铰接状态时,当水沟2或立板总成1遇到刚性冲击时,能够调节水沟托架4、连接板3和立板总成1之间的微小变形,形成一种灵活支撑,在保证泳池池体的模块化构件的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结构构件受到的刚性冲击。
进一步的,锚固支架包括:长支撑架、中支撑架9和底板支撑架10。其中,底板支撑架10垂直于立板总成1,底板支撑架10一端与立板总成1的第一支撑点连接,另一端连接长支撑架的下端,长支撑架的上端与立板总成1的第二支撑点连接。具体的,第二支撑点高于第一支撑点,第三支撑点位于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之间。长支撑架、底板支撑架10和立板总成1构成三角形支撑,立板总成1承受泳池内水体的垂直于侧板平面的侧向水压力时,通过长支撑架和底板支撑架10对立板总成1进行支撑,平衡侧面水压力,保持泳池池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长支撑架与立板总成1之间设置中支撑架9,中支撑架9垂直于长支撑架,当立板总成1收到泳池内水体的侧向水压力时,长支撑架有受力发生弯曲变形的趋势,中支撑架9一端连接立板总成的下部,另一端连接长支撑架的中部,形成对长支撑架的支撑,保持泳池池体模块化构件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中支撑架9一端与立板总成的第四支撑点连接,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铰接。第四支撑点位于第三支撑点和第一支撑点之间,即第四支撑点高于第一支撑点且低于第三支撑点。
进一步的,水沟托架4和中支撑架9均设置一根或多根。
进一步的,长支撑架包括:第一锚固套管5、锚固管6和第二锚固套管8。第一锚固套管5与第二锚固套管8均为管状结构,且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 的内孔直径与锚固管6的外径相同。锚固管6的一端套设在第一锚固套管5中,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锚固套管8中,且两端均通过螺钉7固定。
具体的,锚固管6为管状结构或实心的柱状结构。
进一步的,通过调节(改变)锚固管6接入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 的长度,可以调节长支撑架的长度。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长支撑架的长度调节方式:
示例一:锚固管6上设置多个螺纹孔,通过螺钉7与锚固管6上不同的螺纹孔配合,改变锚固管6套设在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中的长度,实现对长支撑架的长度调整。螺纹孔垂直于锚固管6的轴线方向。
示例二:锚固管6采用两端设有外螺纹的柱状钢结构,锚固管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对应的,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设有与锚固管6两端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锚固管6两端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当旋转锚固管6时,锚固管6的两端分别旋出或旋入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中,进而,锚固管6接入长支撑架的长度变长或缩短。例如:设置锚固管6相对于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顺时针旋转时,锚固管6的两端同步从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中旋出;锚固管6相对于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逆时针旋转时,锚固管6的两端同步旋入第一锚固套管5或第二锚固套管8。
进一步的,长支撑架中间采两端设有螺纹结构的锚固管6作为调节长度的调节件时,锚固管6的中间位置设置垂直于锚固管6长度方向(轴线方向)的手柄。手柄为杆状结构,与锚固管6固定连接(优选焊接)或为一体结构,手柄用于作为施力部件辅助锚固管6转动。优选地,在锚固管6的管身外侧对称设置两个手柄。
或者,在锚固管6的中部的管身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卡槽,借助扳手实现锚固管6 相对于第一锚固套管5和第二锚固套管8的旋转,调节长支撑架的长度。
具体的,第一锚固套管5与立板总成1连接,固定方式为焊接、粘接或铰接。
具体的,中支撑架和托沟支架为刚性杆件或与长支撑架结构相同的可调式杆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泳池池体模块化构件进行拼装时,能够通过微调中支撑、长支撑架调整对立板总成1的支撑强度和状态,通过微调支撑架,能够保证各个模块化构件之间协调拼装,消除因加工或运输中产生的小幅度偏差,提高模块化产品的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泳池池体模块化构件通过可调节的支撑架进行支撑,游泳池的主要荷载来自于其蓄水压力,因此游泳池底板承受沿重力方向的静水压力,游泳池侧板承受沿侧板垂线方向的侧向水压力。通过微调中支撑、长支撑调整对立板总成1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状态,能够应对不同蓄水状态下所需的支撑强度。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构件拼装完成后,底板支撑架10与地面贴合。长支撑架作为一级支撑:长支撑架和底板支撑架10与立板总成1构成三角形支撑;长支撑架设置在底板支撑架10(地面)用于支撑立板总成1,阻止立板总成1的变形,保持立板总成1的结构稳定,进一步保持泳池池体的稳定性。中支撑架9作为二级支撑:中支撑架9与立板总成1和长支撑架构成三角形支撑;中支撑架9支撑在立板总成1和长支撑架之间,用于预防长支撑架的弯曲形变,保持模块化构件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泳池构件的组成多采用插口与销钉式,安、拆简单、方便,施工速度快,与传统支模工艺相比,可提高工效30%以上。
在立板总成1的上部设置水沟2作为溢水槽,收集溢出水,解决了平台积水问题,起到了防滑的效果,水沟同时具有调节水量波动冲击的作用;水沟2和立板总成1 之间设置水沟托架4进行支撑,底板支撑架10垂直于立板总成1,长度可调的长支撑架和底板支撑架10构成对立板总成1的三角形支撑,具有很好的抗剪力性能,三角形支撑在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四周均匀分布,荷载分布均匀,能够支撑泳池池体的同时调节微小尺寸偏差。
如图4至图6所示,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11、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12,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12集成在机壳11内,通过控制单元12来控制水处理单元的运行,水处理单元通过管道系统与外部设备(如游泳池出水口、游泳池回水口、反冲洗排水口、热媒水装置等)连接,机壳11上开设有供管道通过的通孔,机壳11能够被搬运,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池体内的水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具体的,水处理单元包括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消毒单元15和加热单元16。池体内的水依次经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消毒单元15和加热单元16处理后流回池体。需要说明的是,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消毒单元15和加热单元16的顺序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除某个或某些单元,或者添加一些别的水处理单元。
循环单元13为整个水处理系统提供动力,保证水处理系统连续运行不中断,控制单元12根据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变化调整循环单元13的循环量,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循环单元13能够保证经处理后的洁净水能均匀分配到泳池内的各个部位。具体的,循环单元13与泳池出水口连接,将待处理的池水引入水处理系统,循环单元13包括循环水泵1301、负压检测压力表1302、毛发聚集器1303和电机1304,泳池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1301连接,通过循环水泵1301提供水处理系统中池水运行的动力,在泳池出水口与循环水泵之间依次设置有负压检测压力表和毛发聚集器,负压检测压力表用于检测循环水泵形成的池水压力,并将检测的压力值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负压检测压力表检查的数据来调整循环水泵的启停,有压力突变时会紧急停泵,以防止对人造成危害;毛发聚集器用于收集池水中的毛发、飞絮等杂物,以防止因毛发缠绕水泵叶轮造成设备损害;电机与循环水泵连接,以驱动循环水泵转动。
泳池内的池水经负压检测压力表测压、毛发聚集器去除毛发等杂质后,经循环水泵加压后泵向过滤单元14。过滤单元能够去除池水中各种悬浮污染杂质,以保证池水的卫生安全。
具体的,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器1401,过滤器通过管道分别与循环单元的循环水泵、消毒单元15连接,具体的,过滤器为颗粒压力式过滤器。
过滤器存积较多杂质后,过滤效果会下降,为了保证过滤器1401的过滤效果,在过滤器与循环水泵之间设有过滤器进水压力表1402,过滤器进水压力表与过滤器设有两路进水管道,两路进水管道分别为上路进水管道和下路进水管道,上路进水管道与过滤器的顶部连接,下路进水管道与过滤器中部或底部连接,上路进水管道设有过滤器进水阀1403,下路进水管道设有过滤器反洗进水阀1404;在过滤器与消毒单元15之间的管道设在过滤器中部或底部,且该管道上设有过滤器出水阀1405,过滤器出水阀与消毒单元之间设有过滤器出水压力表1406;在过滤器的顶部还设有一路与反冲洗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设有过滤器反洗出水阀1407。
过滤器进水压力表、过滤器出水压力表与控制单元连接,并将测得的压力值实时传送给控制单元;过滤器进水阀、过滤器反洗进水阀、过滤器出水阀、过滤器反洗出水阀为电磁阀,由控制单元控制开闭,具体的,控制单元根据过滤器进水压力表、过滤器出水压力表的压力差控制过滤器进水阀、过滤器反洗进水阀、过滤器出水阀、过滤器反洗出水阀的开闭。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进水压力表的压力为P1、过滤器出水压力表的压力为P2,ΔP=P1-P2,当ΔP<m(m为过滤器过滤效果变差时过滤器进水压力表、过滤器出水压力表的压力差,m值是个相对的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m值)时,过滤器进水阀、过滤器出水阀开启,过滤器反洗进水阀、过滤器反洗出水阀关闭,此时从循环泵流出的水经上路进水管道流入过滤器,池水经过滤后流入消毒单元(本实施例中,流入AOT消毒器1501);当ΔP≥m时,过滤器进水阀、过滤器出水阀关闭,过滤器反洗进水阀、过滤器反洗出水阀开启,此时从循环泵流出的水经下路进水管道流入过滤器,过滤器开始进行反冲洗流程,将过滤器的杂质洗出,最终从顶部的排水管道流出机壳。
消毒单元能够杀死池水中的有害细菌,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为确保水质卫生健康,消毒单元释放的消毒剂应该对管道设备不产生腐蚀,且无异味。具体的,消毒单元包括AOT消毒器1501和银离子消毒器1502,过滤器、AOT消毒器、银离子消毒器、加热单元16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即从过滤器流出的池水经AOT消毒器、银离子消毒器消毒后流入加热单元16。
AOT消毒器即紫外光催化二氧化钛消毒器,其利用羟基自由基杀灭池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银离子消毒器为长效消毒装置,以保证池水中有一定浓度的银离子,以提高使用过程中池水的消毒效果。
加热单元16能够对池水提供热能,以保证泳池中池水温度适宜。从消毒单元流出的池水可以通过管道直接流回泳池的回水口,也可以流至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后再流回泳池的回水口。具体的,根据从消毒单元流出的池水温度决定是否对池水进行加热。
具体的,加热单元包括换热器1601、选择阀1602、进水温度传感器1603、出水温度传感器1604和换热出水止回阀1605,加热单元与泳池回水口连接的管道称为回水管道,在回水管道上设有选择阀1602,选择阀1602前后两侧的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从流经选择阀的池水通过两种回路流向泳池回水口,或经过回水管道直接流向泳池回水口,该回路为直流回路;或经换热器加热后再由回水管道流向泳池回水口,该回路为加热回路。换热器设置在加热回路上,与换热器进出口连接的管道分别称为进水管段、出水管段,出水管段上设置有换热出水止回阀,用于防止未加热池水或加热后的池水回流至换热器内。
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测试从消毒单元流出的池水温度和进入泳池的池水温度,两者与控制单元连接,并将实时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换热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换热器的换热温度由控制单元控制。选择阀为电磁阀,与控制单元连接,由控制单元控制,具体的,控制单元根据进水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控制选择阀,控制单元根据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控制换热器的温度。
具体的,进水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为T1,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为T2,当T1<n(n为人体适宜温度,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n值)时,池水经换热器 1601加热后流向泳池;当T1≥n时,从消毒单元流出的池水直接流向泳池。当T2<n 时,控制单元控制换热器升温,为保证池水温度适宜,换热器的最高加热温度Ts不宜超过n过多(例如,0℃<Ts-n≤5℃),以防池水温度过高,影响身体健康。
具体的,换热器1601为板式换热器,其通过热媒水进行加热,热媒水所需的管路、热媒水循环水泵等设备可以设置在机壳11内,也可以设置在机壳11外。在热媒水进入换热器1601的管道设有热媒水进水阀1606,热媒水进水阀1606为电磁阀,与控制单元12连接,控制单元12根据出水温度传感器1604测得的温度控制热媒水进水阀1606开启的大小,从而控制流入换热器1601内的热媒水水量,进而控制换热器1601的温度,此法相对于直接增加热媒水的温度,能够有效防止换热器1601出水过热。
为了保证板式换热器使用效果,降低因热水结垢导致的检修和停机,在池水通过换热进水阀65与板式换热器之间设有电子除垢仪1607,即池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前先在电子除垢仪1607处进行除垢,以减少池水在板式换热器中的结垢现象。
为了减少加热单元16的热量散失,在加热单元16整体外侧包裹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可以选择聚氨酯(PU)等。
控制单元12集成在控制柜内,控制单元12的显示屏1201设置机壳11的外表面,以便工作人员进行观测,具体的,通过显示屏1201能够查看个单元的运行情况,例如:毛发聚集器1303水头损失;循环水泵1301的压力值、流量;过滤器1401水头损失;消毒单元的消耗;加热单元16各处的温度、热媒水流量等等。控制单元12 与水处理单元连接,以控制各单元的运行。
为了工作人员更便捷地操作水处理系统,控制单元12设有快捷键,如过滤单元 14的反冲洗键和过滤键、各处理单元的暂停键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当功能的快捷键。此外,控制单元12上设有通讯模块,通过通讯模块,控制单元12实现与智能终端远程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实现远程监控水处理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能,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与控制单元12连接,当水处理单元的压力、温度、水处理设备发生异常时,控制单元12向报警单元发出指令,报警单元根据不同指令发出相应的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
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12安装在机壳11内,机壳11为封闭结构,具体的,包括钢梁框架和面板,面板包裹在钢梁框架外侧形成封闭的机壳11。
本实施例中,机壳11为长方体结构,钢梁框架通过12条钢梁围设成立方体支架结构,面板包括顶面板、底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
为了提高机壳11的强度、便于面板安装更换,底面板直接焊接在钢梁框架底部,其余面板可拆卸安装在钢梁框架上。进一步的,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顶面板分别由多块副板组成,以方便组装、拆卸,具体的,副板呈一排或一列分布。
钢梁框架由镀锌槽钢焊接加工制作而成,且钢梁框架表面喷涂防锈漆,保证在潮湿环境下不被锈蚀。底面板采用不锈钢板,其余面板为镀锌钢板,在所有面板内侧贴有防火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可以选择聚氨酯(PU)等。
为了提高机壳的强度,机壳11的钢梁框架上还设有支撑副梁,具体的,支撑副梁平行设置在钢梁框架横梁或纵梁之间(将钢梁框架放置在水平面上,横梁平行于水平面,纵梁垂直与水平面)。本实施例中,支撑副梁与横梁垂直、纵梁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机壳11上除去开设有供管道通过的通孔外,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排风扇和显示屏1201的槽口。
本实施例中,前面板在与循环泵相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通过通孔的管道与泳池回水口连接;前面板在与换热器相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通孔,通过通孔的两个管道与热媒水设备的进出口连接;循环泵对应的通孔的侧上方设有电控柜,控制单元12安装在电控柜内,电控柜设置有可开启的柜门,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顶面板设置有两个通孔,穿过通孔的两个管道分别与反冲洗排水口、泳池出水口连接。
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12可拆卸固定安装在机壳11内,提高整个水处理单元的可移动性,机壳11不需要土建砌筑设备基础,便于灵活布置使用水处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机壳11形状可以设计为标准化的长方体箱体,以方便水处理系统的运输便捷性,但是若场地组合需要,也可以特别定制与场地相适配的机壳11,以提高水处理系统对于不同情况场地的适用性,充分利用泳池周边的低利用率空间。
具体的,水处理系统还设有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
具体的,管道系统包括管道管系和抗震管道支吊架。抗震管道支吊架用于为管道系统提供支撑。管道管系与模块化泳池池体和水处理系统连接,泳池池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管道管系连通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泳池池水经进水管17 流入水处理系统,经过滤净化、消毒、加热后从出水管18流出再次流回泳池中。
具体的,抗震管道支吊架包括:主体支撑架20,主体支撑架对管道19进行支撑固定,主体支撑架包括: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水平支撑件 2004、第一斜支撑件2005、第二斜支撑件2006和管卡2007。其中,第一竖直支撑件 2002、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分别与水平支撑件2004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一个U 型(门型)结构,如图8所示。
进一步的,管道19置于水平支撑件的上方,通过管卡卡紧固定。管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水平支撑件上。管卡为U型结构;或者,管卡为分体结构,由两个弧形件(P型件)组装而成。管卡与管道之间有橡胶垫,起到防振、防滑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竖直支撑件和第二竖直支撑件的上端均通过锚栓2001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第一竖直支撑件和第二竖直支撑件均为C型槽钢,槽钢型号为41×41×2(mm)。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和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两个L型连接件2012,L型连接件上设有螺纹孔,并通过锚栓与建筑主体固定。也就是说,L型连接件共有四个,分为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竖直支撑件和第二竖直支撑件上端的两侧,用于实现第一竖直支撑件和第二竖直支撑件与建筑主体之间通过锚栓进行固定连接的安装方式。
进一步的,第一竖直支撑件和第二竖直支撑件的下端的侧面分别安装第一斜支撑件2005和第二斜支撑件2006。具体的,第一斜支撑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支撑件,另一端连接建筑主体,且第一斜支撑件能够相对于第一竖直支撑件偏转(转动),安装完成后,第一斜支撑件与第一竖直支撑件成锐角;第二斜支撑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支撑件,另一端连接建筑主体,且第二斜支撑件能够相对于第二竖直支撑件偏转(转动),安装完成后,第二斜支撑件2006与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成锐角。
抗震支吊架的刚性吊架的第一、第二斜支撑件的安装不应偏离其中心线;竖直支撑件和斜支撑件的支撑安装角度宜为45°,当现场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前述角度要求时,对抗震支吊架的斜支撑在不小于30°和不大于60°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第一斜支撑件2005的下端与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铰接,上端与建筑主体铰接。第一斜支撑件2005与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2008和第一转接件2010连接,第一连接件2008与第一斜支撑件200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转接件2010与第一斜支撑件2005通过螺栓连接,且第一连接件2008与第一转接件2010铰接安装,通过第一转接件2010和第一连接件2008实现第一斜支撑件2005 与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之间的铰接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斜支撑件2005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2011,第二转接件2011与第二连接件2009铰接,第二连接件2009上设置安装孔通过锚栓与建筑主体固定。
同样的,第二斜支撑件2006与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2014 和第三转接件2013连接。第三连接件2014与第二斜支撑件200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转接件2013与第二斜支撑件2006通过螺栓连接,且第三连接件2014与第三转接件2013铰接,通过第三转接件2013和第三连接件2014实现第二斜支撑件2006 与第一竖直支撑件之间的铰接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斜支撑件2006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四转接件2015,第四转接件2015与第四连接件2016铰接,第四连接件2016上设置安装孔通过锚栓与建筑主体固定,如同11所示。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2008、第二连接件2009、第三连接件2014和第四连接件2016均为A形连接件,如图8所示。
另外,抗震管道支吊架还可以包括侧向支撑结构21,侧向支撑结构安装在主体支撑架的两侧,提供多点支撑。如图9至图10所示,侧向支撑结构包括:管托2101、侧向支杆2102和管盖2104;管托2101为半圆柱状的半包围壳体,管托2101用于托住管道19的下半部分,管托2101的弧形内壁的直径略大于管道19的外径;管托2101 通过侧向支杆2102与水平支撑件2004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螺栓连接。管托 2101和侧向支杆2102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为一个整体。
侧向支杆2102的末端设置安装板2103,安装板2103与侧向支杆2102焊接固定或一体成型,安装板2103上设置螺纹孔,安装板2103和水平支撑件200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管托2101具有一个半圆弧形的凹槽,管道19置于凹槽中。管道19 的上方设置管盖2104,管盖2104包括:半圆壳体和两侧的固定部2105。管托2101 和管盖2104组成一个圆柱壳体,管道19套设在圆柱壳体的内部,或者说圆柱壳体将管道19包围。
进一步的,管盖2104的固定部2105上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2106,对应的,管托2101上也设置多个与第一固定孔2106向对的第二固定孔2107,第一固定孔2106、第二固定孔2107中安装螺栓,通过拧紧螺栓将管托2101和管盖2104紧固为一体。管托2101和管盖2104分别位于管道19的上下两侧,管道19夹紧固定在管托2101 和管盖2104构成的圆柱壳体中,实现对管道19的包围式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支吊架对管道19的充分固定,管托2101具有一定的长度,优选的,管托2101的长度为管道19直径的1~2倍。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管道19与侧向支撑结构的管托2101和管盖2104紧密接触,同时避免震动时支架对管道19造成刚性冲击,在管托2101和管盖2104的内侧的弧形壁面上设置弹性带2108。弹性带2108为与管托2101的内壁面贴合的一条或多条由橡胶等弹性材质制作的弹性缓冲层。一方面,弹性带2108能够保证管托2101和管盖2104能够与管道19紧密接触,且提供一定的预紧力,防止管道19相对于抗震支吊架产生轴向滑移,保证支架对管道19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当遭遇地震时,弹性带2108具有缓冲隔震的效果,避免管道19和侧向支撑结构的管托2101 和管盖2104之间发生刚性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抗震支吊架实施时:
首先,将主体支撑架与建筑主体通过锚栓紧固连接。具体的,将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第一斜支撑件2005和第二斜支撑件2006的上端通过锚栓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进一步,将侧向支撑架与主体支撑架安装固定。具体的,将侧向支杆2102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水平支撑件2004的两侧。安装完成后,管托2101的弧形凹槽的底部与水平支撑件2004的上表面齐平,且水平支撑件2004两侧均安装管托2101。
进一步,将管道19置于管托2101的凹槽中,由于管托2101分别设置在水平支撑件2004的两侧,且具有一定的长度,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管道19的效果,使安装过程更容易保持管道19的平衡而不会发生倾斜,减小了工作人员施工的困难,提高安装效率,缩短工期。
进一步,将管卡2007套设在管道19上并与水平支撑件2004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实现对管道7的第一个支点的固定。
进一步,将管盖2104与管托2101通过螺栓拧紧固定。侧向支撑结构将管道19 包围在管托2101和管盖2104形成的圆筒中,完成抗震支吊架的两个侧向支撑结构对管道19的第二支点、第三支点的支撑固定。
管盖2104和管托2101通过螺栓拧紧固定的过程中,通过挤压弹性带2108使管道19与管托2101和管盖2104之间产生压紧力,压紧力能够阻止管道19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的移动,由于管托2101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增大了支架与管道19 的接触面积,保证支吊架对管道19的有效支撑。
进一步的,在管盖2104上设置垂直连接杆,垂直连接杆平行于第一竖直支撑件和第二竖直支撑件(图中未示出)。
垂直连接杆的一端与管盖210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与管盖2104一体成型,垂直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建筑主体通过锚栓(螺栓)固定连接。垂直连接杆能够分担主体支撑架的承重,通过安装一个管道支吊架,即可实现管道与建筑主体之间具有多个支撑点,实现管道支吊架对管道19的多点支撑,能够保证管道安装的可靠性和平稳度,提高管道支吊架和管道系统的抗震性能。
主体支撑架在施工前组装完成,主体支撑架与侧向支撑结构可在施工现场组装也可以在现场施工作业之前组装完成或工厂预定组装为一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还包括配式辅助设施用房,辅助设施用房用于对进入池体之前的人进行淋浴和消毒。如图12至图22所示,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由成套预制件组装而成;预制件包括型钢和面板;型钢用于形成设施用房的整体型钢框架,面板用于安装在整体型钢框架上形成设施用房的墙体。面板包括基层和面层,基层为型材板,面层为胶膜类防水材料。本实用新型面板本身就有防水效果,对原有土建部分没有要求,也不需要重新做防水,减少了施工程序,提高了辅助设施用房地址的可选范围。面层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结构,提高安全性能。
预制件还包括台阶、行走平台、护栏及拼装强制淋浴区、浸脚消毒区所需的其他构件,根据需要预留给排水管道位置并根据需要增加预制件模块组别和数量。既可安装于建筑物内,也可以安装于室外。具体的,各个预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的设施用房,如图12至图14所示,包括强制淋浴区和浸脚消毒池23;强制淋浴区位于更衣室进入水池的通道入口处,强制淋浴通道的长度≥2.0m,宽度与入口通道相同;定义通道入口方向为“前”,通道出口方向为“后”穿过强制淋浴区后为浸脚消毒池23,池长≥2m,池宽与入口通道相同。浸脚消毒池23前后两端地面以≥1%坡度坡向浸脚消毒池23;池深≥0.2m,池内消毒液有效深度≥0.15m,有效深度为池内消毒液的最浅深度。使人在进入泳池前能够进行充分清洗及消毒。
强制淋浴区的喷水包括顶喷和侧喷形式,顶喷有两种喷淋方式,分别为喷头式及落雨式。喷头式为在强制淋浴区顶部设置多个顶喷喷头26,每个顶喷喷头26喷水形成的区域为由顶喷喷头26向外扩散的圆形;落雨式的水为垂直向下的条形区域。
采用喷头式喷淋时,顶喷喷头≥3排,每排间距≤0.8m;顶喷喷头26安装高度≥2.2m;使得喷水均匀布满通道。侧喷喷头≥2排,顶排的侧喷喷头27距离地面的高度≤1m,防止喷水进入人眼,尤其是儿童的身高较低,侧喷时水较易进入眼睛。
设施用房的顶部和侧面均设置有设备夹层24,给排水管道集成于设备夹层内。强制淋浴区及浸脚消毒池23底部设有管线夹层25,排水管线集成于管线夹层内。给排水管道、排水管线提前集成在设备夹层和管线夹层内,降低了现场拼装难度及时间。
示例性的,强制淋浴区长度为3.4m,净宽为2m,净高为2.2m,顶部和侧面的设备夹层24厚度为0.5m。浸脚消毒池23长度为2m,净宽为2.05m,侧面的设备夹层 24厚度为0.5m。强制淋浴区及浸脚消毒池23底部的管线夹层25净空0.3m。
采用喷头式喷淋时,顶部喷头设置有3排3列共9个,顶喷喷头26每排和每列的间距均为0.8m,第一排顶喷喷头26与强制喷淋区22入口的距离为0.9m,第三排顶喷喷头26与强制喷淋区22出口的距离为0.9m,第一列和第三列顶喷喷头26与强制喷淋区22左右两侧边缘的距离均为0.2m;采用落雨式喷淋时,喷淋条设置有3排,喷淋条长度与强制淋浴区宽度相同,喷淋条自身的宽度为0.3m,两个喷淋条相邻两边缘的距离为0.5m,第一排喷淋条与强制喷淋区22入口的距离为0.75m,第三排喷淋条与强制喷淋区22出口的距离为0.75m。
侧喷喷头27设置有2排3列共6个,以便喷水均匀布满通道。下排的侧喷喷头 27距强制淋浴区地面高度为0.6m,上排的侧喷喷头27距强制淋浴区地面高度为1m,防止喷水进入人眼。
强制淋浴区底部设有集水排水坑28,坑顶设有透水面层29,坑底设有第一出水口30,坑顶的侧墙上设置有第一溢水口31。浸脚消毒池23池底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32,池顶侧墙上设置有第二溢水口33。
透水面层29用于人在上面行走通过的同时将喷淋的水渗透收集至集水排水坑28。透水面层29可以是GRC板透水面层29或木栈板透水面层29。
采用GRC板透水面层29时,如图17所示,GRC板透水面层29为一整块,在靠近强制淋浴区入口和出口的位置设置过水缝34,GRC板透水面层29从中心部位坡向入口和出口处的过水缝34。示例性的,在强制淋浴区内距离入口和出口0.2m的位置分别设置1条缝宽为0.02m的过水缝34,GRC板透水面层29从中心位置以1%坡度坡向两侧过水缝34,以便淋浴水快速通过透水面层29进入集水排水坑28。
采用木栈板透水面层29时,如图18所示,采用多块木栈板,每两块木栈板之间均设置有过水缝34。示例性的,木栈板透水面层29每块木栈板长2mm,宽0.18m,两块之间留有宽为0.02m的过水缝34。
集水排水坑28深度为0.15m,底面以1%的坡度坡向第一出水口30。距池底0.15m处,第一溢水口31设置在具有设备夹层24的侧墙上,防止第一出水口30不能及时泄水导致集水排水坑28内的水集满外溢。第一溢水口31采用与主体结构一致的材料做成,便于拼装及拆卸。同种材料可直接进行焊接,若是采用不同材料可能焊接不严密。第二溢水口33也设置在具有设备夹层24的侧墙上。
强制淋浴区的第一出水口30和第一溢水口31与浸脚消毒池23的第二出水口32 和第二溢水口33,所接排水管经底线管道夹层穿入侧墙的设备夹层24内,统一接入排水干管。
浸脚消毒池23上方的侧墙上设置有给水龙头35,距浸脚消毒池23顶部0.3m。
优选的,给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排水口(如出水口和溢水口)及排水管采用耐腐蚀塑料材质,例如PVC。给水管采用不锈钢管,具有耐腐蚀性且刚度较高,不易变形。排水管一般都较粗,若采用不锈钢则成本太高,优选的为耐腐蚀塑料材质。
强制淋浴区的入口处设有光电感应器36,当有人穿过入口进入强制淋浴区时控制出水。优选的,光电感应器距离强制淋浴区地面0.8m~1m。淋浴的开启采用反应时间不超过0.5s的强制淋浴控制系统,当人体穿过光电感应器的光电线区域时,投光器发出的光电线由于人体的摭挡无法被受光器接收,通过强制淋浴控制装置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电磁阀,电磁阀接收信号后打开阀芯来控制出水。每开启一次的喷水持续时间为6s。受光器中的SW是防拆壳开关,当外壳合上时SW开关闭合。受光器中的JMP是继电器线圈的条线选择,选择方法如下:跳线帽短路1-2,受光器在接到红外线光束是继电器线圈不通电;跳线帽短路2-3,受光器在接到红外线光束是继电器线圈通电。
为了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浸脚消毒池投药量过少或过多等问题,设施用房还包括自动投药装置,用于给浸脚消毒池投药。
具体的,消毒单元15中还设有长效消毒、pH调整自动装置;浸脚消毒池23的排水管路上设有第一余氯感应器和pH感应器,用于检测浸脚消毒池23内的液体排出时的pH值和余氯含量,并将数据信息输送至长效消毒、pH调整自动装置,长效消毒、pH调整自动装置根据收到的信息自动调整氯剂加入浸脚消毒池的量,浸脚消毒池23排水管与泳池的水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将浸脚消毒池23的自动投药装置与水处理系统的装置相结合,不需单独设置一套控制系统,节省投资。
氯用于泳池水的消毒,但它同时又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一旦含量过高就会导致人中毒,因此设定值为5~10mg/L;pH在6.5-8.5之间,水为中性,对皮肤也无刺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所述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所述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11)、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12),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12)安装在机壳(11)内,机壳(11)为封闭结构且能够被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模块化构件包括立板总成(1)、长支撑架、水沟(2)、水沟托架(4)和底板支撑架(10);所述水沟(2)设置在立板总成(1)的上部,所述水沟(2)用作溢水槽和/或调节水池;所述底板支撑架(10)设置在立板总成(1)的底部,且垂直于立板总成(1);所述底板支撑架(10)一端与立板总成(1)连接,另一端与长支撑架连接;所述长支撑架一端与底板支撑架(10)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1)连接,且所述长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水沟托架(4)支撑在所述水沟(2)和所述立板总成(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撑架与立板总成(1)之间设置中支撑架(9);所述中支撑架(9)一端与长支撑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1)连接,所述中支撑架(9)用于支撑长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沟(2)的下方设置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水沟(2)和立板总成(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垂直于所述立板总成(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1)包括钢梁框架和面板,面板包裹在钢梁框架外侧形成封闭的机壳(11),所述钢梁框架由镀锌槽钢焊接而成,且钢梁框架表面喷涂有防锈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和消毒单元(15);池体内的池水经循环单元(13)、过滤单元(14)、消毒单元(15)处理后流回池体;所述循环单元(13)为整个水处理系统提供动力;所述控制单元(12)能够根据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变化调整循环单元(13)的循环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加热单元(16),加热单元(16)能够给池水提供热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管道管系和抗震管道支吊架,抗震管道支吊架用于为管道系统提供支撑;池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管道管系连通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池水经进水管(17)流入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后从出水管(18)流出再次流回池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管道支吊架包括:主体支撑架(20),主体支撑架(20)对管道(19)进行支撑固定,主体支撑架包括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水平支撑件(2004)、第一斜支撑件(2005)、第二斜支撑件(2006)和管卡(2007);其中,第一竖直支撑件(2002)、第二竖直支撑件(2003)分别与水平支撑件(2004)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一个U型或门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还包括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所述设施用房包括强制淋浴区和浸脚消毒池,所述设施用房由成套预制件组装而成;所述预制件包括型钢和面板;所述型钢用于形成所述设施用房的整体型钢框架,所述面板用于安装在整体型钢框架上形成设施用房的墙体。
CN202020399892.8U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Active CN212078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892.8U CN212078821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892.8U CN212078821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821U true CN212078821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9892.8U Active CN212078821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8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0186A (zh) * 2021-12-25 2022-04-19 张流松 一种新能源储能夜间热水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0186A (zh) * 2021-12-25 2022-04-19 张流松 一种新能源储能夜间热水池
CN114370186B (zh) * 2021-12-25 2023-12-0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一种新能源储能夜间热水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78821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CN111395816B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统
CN103726597A (zh) 采用辅助安装架的框架式单元幕墙及齿形角码和齿形支座
CN212901789U (zh) 一种医疗隔离智能化模块及隔离病房
WO2017063416A1 (zh) 一种海洋绿色人居系统及其模块化施工方法
CN211855421U (zh) 一种实验室环境智能化监控系统
CN108979203A (zh) 一种具有排水系统的活动房
CN109183978B (zh) 一种模块组装节能环保建筑
CN111392903A (zh) 一种分布式游泳池水处理系统
CN216676792U (zh) 一种带中央空调的模块化打包箱房
CN111395806A (zh) 一种装配式辅助设施用房
CN113756395B (zh) 一种智能调整的二次供水系统
CN213771560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用过滤装置
CN211874007U (zh) 一种拼装式泳池
CN210544008U (zh) 一种铁路用抑尘装置
CN217367721U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可降尘围挡
CN204911122U (zh) 一种卧式喷淋装置
CN210252775U (zh) 一种建筑工程喷水装置
CN111069167B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清洁装置
CN213359533U (zh) 一种新能源环保节能实验室厂房结构
CN110918318A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管道喷漆装置
CN219002453U (zh) 一种爬架喷淋除尘装置
CN216110031U (zh) 一种快速反应充气式洗消帐篷
CN21261407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用警示栏
CN217112313U (zh) 一种农户生活用水质处理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