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7991U -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7991U
CN212077991U CN202020079277.9U CN202020079277U CN212077991U CN 212077991 U CN212077991 U CN 212077991U CN 202020079277 U CN202020079277 U CN 202020079277U CN 212077991 U CN212077991 U CN 212077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loping field
pipe
building
seep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92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792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7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7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79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包括坡地本体和建筑本体,所述坡地本体通过钢柱与地基相互连接,且地基的上端面建造有建筑本体,所述地基通过排污管与集水管相互连接,且集水管连接于沉淀池的边侧,所述沉淀池的下端安装有排水管,且排水管设置于坡地本体的内部,并且坡地本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隔水帷幕,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卡块安装于滑槽的内部,所述沉淀池的上端面设置有密封盖。该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能够在降雨时快速将雨水排走,从而防止建筑下方的坡地积水过多而导致泥土快速松弛,并且能够将雨水冲刷的固态垃圾集中收集,并方便对固态垃圾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地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被建造在沿海地区的坡地上,而沿海地区的土壤湿度大,因此建造难度大,在陡坡上建造建筑需要平衡土壤中的水分,以保持建筑建造的稳定性,而在雨天时,雨水冲刷坡地会增加土壤中的水分,从而影响坡地建筑的建造以及使用。
然而现有的坡地建筑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在雨天,坡地建筑不方便将雨水迅速排除,导致坡地建筑下方的土壤湿润度大增,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
2.雨水会将固态垃圾一并冲刷下来,在对雨水排放前,不能够方便地将对固态垃圾进行集中收集以及清理。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坡地建筑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坡地建筑在雨天,坡地建筑不方便将雨水迅速排除,导致坡地建筑下方的土壤湿润度大增,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雨水会将固态垃圾一并冲刷下来,在对雨水排放前,不能够方便地将对固态垃圾进行集中收集以及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包括坡地本体和建筑本体,所述坡地本体通过钢柱与地基相互连接,且地基的上端面建造有建筑本体,所述地基通过排污管与集水管相互连接,且集水管连接于沉淀池的边侧,所述沉淀池的下端安装有排水管,且排水管设置于坡地本体的内部,并且坡地本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隔水帷幕,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边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安装于滑槽的内部,且卡块通过牵引线与连接端相互连接,所述沉淀池的上端面设置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钢柱设置为中空状结构,且钢柱的内壁与排污管的外壁之间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钢柱等间距分布于地基的下端面,且钢柱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与集水管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集水管的正截面设置为倾斜结构,并且集水管与排水管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下端面设置为倾斜结构,且沉淀池与过滤网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滑槽之间为卡合的滑动连接,且卡块通过牵引线与连接端构成牵引机构,并且连接端的上端设置挂钩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能够在降雨时快速将雨水排走,从而防止建筑下方的坡地积水过多而导致泥土快速松弛,并且能够将雨水冲刷的固态垃圾集中收集,并方便对固态垃圾进行处理;
1.地基通过钢柱与坡地本体连接,钢柱设置为中空状结构,钢柱的内壁与排污管的外壁相互贴合,地基通过排污管与集水管连接,集水管的端部安装于沉淀池的边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将雨水中的固态杂质过滤,过滤后的雨水从排水管流走,能够防止雨水直接落到建筑本体下的坡地本体上,从而防止建筑本体下的坡地本体受潮松动;
2.过滤网的边侧安装有卡块,卡块设置于滑槽的内部,卡块通过牵引线与连接端连接,连接端的上端设置为挂钩状结构,所以通过牵引装置拉动连接端即能够使过滤网在沉淀池中上升,从而方便清理过滤的固态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柱与排污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与过滤网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地本体;2、钢柱;3、地基;4、建筑本体;5、排污管;6、集水管;7、沉淀池;8、排水管;9、隔水帷幕;10、过滤网;11、卡块;12、滑槽;13、牵引线;14、连接端;15、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包括坡地本体1、钢柱2、地基3、建筑本体4、排污管5、集水管6、沉淀池7、排水管8、隔水帷幕9、过滤网10、卡块11、滑槽12、牵引线13、连接端14和密封盖15,坡地本体1通过钢柱2与地基3相互连接,且地基3的上端面建造有建筑本体4,地基3通过排污管5与集水管6相互连接,且集水管6连接于沉淀池7的边侧,沉淀池7的下端安装有排水管8,且排水管8设置于坡地本体1的内部,并且坡地本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隔水帷幕9,沉淀池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0,且过滤网10的边侧设置有卡块11,卡块11安装于滑槽12的内部,且卡块11通过牵引线13与连接端14相互连接,沉淀池7的上端面设置有密封盖15。
钢柱2设置为中空状结构,且钢柱2的内壁与排污管5的外壁之间相互贴合,钢柱2等间距分布于地基3的下端面,且钢柱2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排污管5与集水管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集水管6的正截面设置为倾斜结构,并且集水管6与排水管8的倾斜方向相反,能够快速使雨水顺着排污管5流进集水管6,并经过过滤网10的过滤从排水管8排走。
沉淀池7的内部下端面设置为倾斜结构,且沉淀池7与过滤网10构成升降结构,卡块11与滑槽12之间为卡合的滑动连接,且卡块11通过牵引线13与连接端14构成牵引机构,并且连接端14的上端设置挂钩状结构,方便使通过过滤网10的小型固态垃圾跟随水流冲走,并且方便对过滤网10过滤的固态垃圾进行清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时,根据图1-4,在下雨天时,地基3如图1所示通过排污管5与集水管6相互连接,排污管5如图2所示贯穿于钢柱2的中部,集水管6的端部连接于沉淀池7的边侧,且集水管6的正截面设置为倾斜结构,集水管6与排水管8的倾斜方向相反,集水管6与沉淀池7连接的端口位于过滤网10的上方,排水管8与沉淀池7连接的端口位于沉淀池7的底部,所以雨水能够顺着排污管5通过集水管6流进沉淀池7内,被过滤网10过滤后从排水管8排走,雨水中冲刷的固态垃圾会停留在过滤网10的上端面;
如图1所示,坡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水帷幕9,隔水帷幕9关于建筑本体4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隔水帷幕9能够防止坡地本体1两侧的水分与建筑本体4正下方的坡地本体1接触,能够增加建筑本体4正下方坡地本体1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3所示,过滤网10的边侧设置有卡块11,卡块11安装于滑槽12的内部,卡块11通过牵引线13与连接端14相互连接,连接端14的上端如图3所示设置为挂钩状结构,所以能够打开密封盖15并通过牵引装置勾住连接端14并拉动,能够使过滤网10在沉淀池7内上升,从而方便将过滤网10过滤的固态杂质进行清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包括坡地本体(1)和建筑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地本体(1)通过钢柱(2)与地基(3)相互连接,且地基(3)的上端面建造有建筑本体(4),所述地基(3)通过排污管(5)与集水管(6)相互连接,且集水管(6)连接于沉淀池(7)的边侧,所述沉淀池(7)的下端安装有排水管(8),且排水管(8)设置于坡地本体(1)的内部,并且坡地本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隔水帷幕(9),所述沉淀池(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0),且过滤网(10)的边侧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安装于滑槽(12)的内部,且卡块(11)通过牵引线(13)与连接端(14)相互连接,所述沉淀池(7)的上端面设置有密封盖(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2)设置为中空状结构,且钢柱(2)的内壁与排污管(5)的外壁之间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2)等间距分布于地基(3)的下端面,且钢柱(2)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5)与集水管(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集水管(6)的正截面设置为倾斜结构,并且集水管(6)与排水管(8)的倾斜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7)的内部下端面设置为倾斜结构,且沉淀池(7)与过滤网(10)构成升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1)与滑槽(12)之间为卡合的滑动连接,且卡块(11)通过牵引线(13)与连接端(14)构成牵引机构,并且连接端(14)的上端设置挂钩状结构。
CN202020079277.9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77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9277.9U CN212077991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9277.9U CN212077991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7991U true CN212077991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927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77991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7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77991U (zh) 一种坡地建筑生态自排水防渗装置
CN211369780U (zh) 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绿化栅栏
CN21651538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09603231U (zh) 一种山区用有弧度的可积水排水装置
CN215105661U (zh) 一种市政雨水净化装置
CN206752875U (zh) 一种能够集水的落水系统
CN215888510U (zh) 一种带坡度树脂混凝土排水沟
CN212866270U (zh) 一种用于小区绿化灌溉用雨水蓄水池
CN211523804U (zh) 一种建筑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CN211499514U (zh) 一种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
CN208137013U (zh) 一种蓄水池过滤导水系统
CN217974699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截污净化装置
CN216109416U (zh) 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CN110180255A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694814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洞内的导流排水结构
CN218346217U (zh) 具有排水系统的边坡护坡结构
CN215759495U (zh) 一种道路雨水渗滤装置
CN220555875U (zh) 一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排雨水结构
CN218786952U (zh) 一种生态种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216125280U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9773394U (zh) 一种建筑屋顶的檐口防水结构
CN210766991U (zh) 一种改进型的建筑节能雨水收集装置
CN217352742U (zh) 一种基于排水工程的新型排水管
CN213555679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设备
CN214195267U (zh) 一种建筑外立面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