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6548U -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6548U
CN212076548U CN202020753939.6U CN202020753939U CN212076548U CN 212076548 U CN212076548 U CN 212076548U CN 202020753939 U CN202020753939 U CN 202020753939U CN 212076548 U CN212076548 U CN 212076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ozone
air
flotation
mai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39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eiji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eiji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eiji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eiji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39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6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6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65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臭氧直接直线上浮导致的臭氧利用率低、净化效果差、尾气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气浮箱和进水口、出水口,气浮箱内部分为互相连通的主气浮仓和二级循环仓,进水口位于主气浮仓一侧壁,出水口位于二级循环仓一侧壁,主气浮仓高于二级循环仓,主气浮仓下方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气浮箱内的设备仓,设备仓内放置有臭氧生发设备,主气浮仓顶面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通在二级循环仓顶面的连通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可有效的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同时保证了更好的净化效果,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法是一种传统的固液分离技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污染物上,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上浮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气浮法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如常用的组合气浮、浅层气浮、涡凹气浮等。其中,臭氧气浮处了实现油污的分离外,可具有污水的脱色、除臭和提高可生化性的能力。
然而在先技术中的臭氧气浮装置尚存在以下不足:
1、臭氧喷头直接设置在池底,臭氧上升过快且直线上升,净化不均匀且臭氧利用率低;
2、未被利用的臭氧尾气直接通过池顶的尾气破坏器破坏后排放,造成了多余臭氧尾气的浪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臭氧直接直线上浮导致的臭氧利用率低、净化效果差、尾气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气浮箱和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浮箱内部分为互相连通的主气浮仓和二级循环仓,所述的进水口位于主气浮仓一侧壁,所述的出水口位于二级循环仓一侧壁,所述的主气浮仓高于二级循环仓,所述的主气浮仓下方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气浮箱内的设备仓,所述的设备仓内放置有臭氧生发设备,所述的主气浮仓顶面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通在二级循环仓顶面的连通管;
所述的主气浮仓底部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下导流块,每个所述的下导流块均为截面中部宽上下两端窄的不规则条状,每两个下导流块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主气浮仓底面的多个下喷头,多个所述的下喷头下端均和所述的臭氧生发设备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主气浮仓和进水口相对的侧壁下端开设有和二级循环仓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的出水口位于二级循环仓和连通口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连通口处均设置有逆止阀;
所述的连通口一端和开设在主气浮仓底面的连通槽相连通,所述的联通槽穿过若干所述的下导流块。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循环仓连通口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的侧导流块,每个所述的侧导流块均为和二级循环仓侧壁相连处宽而另一端窄的条状,每两个侧导流块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二级循环仓内的侧喷头,若干所述的侧喷头均和所述的臭氧生发设备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连通管上设置有气泵。
优选的,所述的主气浮仓内和进气口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主扇叶,两个主扇叶均和外接动力源相连且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循环仓内和出水口同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副扇叶,所述的副扇叶和外接动力源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循环仓顶面开设有高压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的设备仓和二级循环仓相对的一侧壁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的设备仓和散热孔相邻的两侧壁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盖板。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置的臭氧直接直线上浮导致的臭氧利用率低、净化效果差、尾气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做出改进,在气浮仓底部设置中部宽上下窄的异形条状导流块,利用文丘里原理对臭氧加速后在宽阔处使其自由扩散,提高臭氧在水中的扩散面积,同时减小其上升速度,从而提高臭氧的利用率;设置二级循环仓和连通管、气泵,将主气浮仓内上升出水面的臭氧收集并排入二级循环仓内,利用臭氧尾气和部分臭氧对污水做二次净化,从而提高净化程度,保证净化效果;在主气浮仓和二级循环仓内设置扇叶,配合相应的导流块在相应的仓内形成乱流,从而使得臭氧和污水充分接触混合,从而提高净化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可有效的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同时保证了更好的净化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立体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立体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4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为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气浮箱1和进水口2、出水口3,此为在先技术中常见的臭氧气浮的结构,污水从进水口2进入气浮箱1,气浮箱1底部设置臭氧喷头将臭氧喷出,被臭氧净化并将污物气浮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3被排出,并进行下一个池子内进行刮渣,其特征在于,参考图1、图2,所述的气浮箱1内部分为互相连通的主气浮仓4和二级循环仓5,所述的进水口2位于主气浮仓4一侧壁,所述的出水口3位于二级循环仓5一侧壁,污水从进水口2进入主气浮仓4内并进行第一次主要的臭氧气浮处理,将污水中的细菌结构破坏从而达到杀菌灭活的效果,同时污水中的污染质随细微气泡一起上浮,在水面形成悬浮状态的污染杂质层,之后污水进入二级循环仓5进行进一步的二次臭氧杀菌气浮,从而保证排出水的净化质量,便于后续工序处理,所述的主气浮仓4高于二级循环仓5,以便于保证主气浮仓4内的水能全部流入二级循环仓5内,所述的主气浮仓4下方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气浮箱1内的设备仓6,所述的设备仓6内放置有臭氧生发设备,臭氧生发设备和外接电源相连,所述的主气浮仓4顶面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通在二级循环仓5顶面的连通管7,连通管7的设置可使得从主气浮仓4内逸散的臭氧和臭氧尾气进入二级循环仓5内,并利用在二级循环仓5内污水的再净化,从而提高臭氧尾气的利用率,连通管7和二级循环仓5连通的一端可直接延伸入二级循环仓5内部并和二级循环仓5底面存在缝隙,从而便于臭氧直接进入水中,也可在二级循环仓5内设置气压加压装置将循环利用的臭氧压入污水中,所述的连通管7上设置有气泵14,参考图1、图2,气泵14的设置可更好的将主气浮仓4内的臭氧尾气抽出并压入二级循环仓5内的污水中,气泵14和外接电源相连;
所述的主气浮仓4底部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下导流块8,每个所述的下导流块8均为截面中部宽上下两端窄的不规则条状,每两个下导流块8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主气浮仓4底面的多个下喷头9,参考图3,连个下导流块8之间的形成底部空间大、中部窄、上部开阔的出气道,下喷头9置于底部空间内,臭氧气流在经过中部较窄处时根据文丘里原理气流被加速,之后加速气流进入开阔空间,气流流速骤降且开始向四周逸散,形成慢速开阔的臭氧细微气泡扩散进入污水中,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臭氧在污水中直接上升导致净化效果差的问题,多个所述的下喷头9下端均和所述的臭氧生发设备连通;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臭氧生发设备启动,污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主气浮仓4,下喷头9喷出细微的臭氧气泡,臭氧气流在经过中部较窄处时根据文丘里原理气流被加速,之后加速气流进入开阔空间,气流流速骤降且开始向四周逸散,形成慢速开阔的臭氧细微气泡扩散进入污水中,从而将污水中的杂质带向水面,同时破坏污水中污染物的结构并灭活,逸散处的臭氧气体通过连通管7进入二级循环仓5内,污水也同时进入二级循环仓5,臭氧在二级循环仓5内再次对污水进行净化后通过出水口3排出;
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在主气浮仓4和二级循环仓5内均未设置刮渣装置,故本装置的下一工序为刮渣工序,即本装置排出的污水在下一工序的池子中接受刮渣,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节约设备购买成本、维修成本和空间成本,其也可以在主气浮仓4和二级循环仓5内部上方均设置气浮设备中常用的刮渣装置,该设置比前述方案的除渣效果更好,但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时可根据需求选择。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主气浮仓4和进水口2相对的侧壁下端开设有和二级循环仓5连通的连通口10,所述的出水口3位于二级循环仓5和连通口10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进水口2、出水口3和连通口10处均设置有逆止阀,所述的逆止阀为电磁阀并受外部控制台控制开关;
所述的连通口10一端和开设在主气浮仓4底面的连通槽11相连通,所述的联通槽穿过若干所述的下导流块8,参考图3,联通槽穿过所有主气浮仓4底面的下导流块8,从而保证连通口10开启时,主气浮仓4内的污水能完全流入二级循环仓5内;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先将进水口2的逆止阀开启并关闭另两个,当进水量达到主气浮仓4上限时关闭进水口2,并启动臭氧生发设备,在净化完成后开启连通口10逆止阀并保持另两个逆止阀的关闭,使污水流入二级循环仓5并在二级循环仓5完成净化后打开出水口3的逆止阀并排水,在排水时可关闭连通口10并开启进水口2,便于提高效率;
需注意的是,主气浮仓4和二级循环仓5顶面均设置有电磁进气阀且两个电磁进气阀均受外部控制台控制开关,在放水时同步开启,同时主气浮仓4侧壁设置有观察窗,便于工人观察主气浮仓4内的水量和气浮净化情况。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的二级循环仓5连通口10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的侧导流块12,每个所述的侧导流块12均为和二级循环仓5侧壁相连处宽而另一端窄的条状,每两个侧导流块12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二级循环仓5内的侧喷头13,参考图4,侧导流块12的设置同样用于使侧喷头13喷出的臭氧充分逸散在水中,因二级循环仓5的净化强度小于主气浮仓4,故仅将侧导流块12设置为靠近侧喷头13一端宽而另一端窄的结构,使得每个侧喷头13两侧的侧导流块12形成一个喇叭状的开口导向结构,若干所述的侧喷头13均和所述的臭氧生发设备相连通。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主气浮仓4内和进气口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主扇叶15,两个主扇叶15均和外接动力源相连且旋转方向相反,外接动力源和外接电源相连,两个主扇叶15互相不同向转动,可使得主气浮仓4内的污水形成乱流,便于臭氧和污水充分的混合,更好的保证杀菌净化效果,外接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其他常见的动力源。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到三中任一的基础上,所述的二级循环仓5内和出水口3同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副扇叶16,所述的副扇叶16和外接动力源相连,副扇叶16转动可带动二级循环仓5内的污水向相对侧壁流动,从而撞击在侧导流块12上,并在侧喷头13附近形成循环水流,便于臭氧和污水充分混合。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二级循环仓5顶面开设有高压进气口17,高压进气口17可和外接加压装置如空压机相连,可在二级循环仓5进化污水时适当提高二级循环仓5内的气压,保证臭氧和污水更好的混合并防止臭氧逸散,提高臭氧杀菌净化效果。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设备仓6和二级循环仓5相对的一侧壁开设有散热孔18,用于为臭氧生发装置散热,所述的设备仓6和散热孔18相邻的两侧壁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盖板19,盖板19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气浮箱1上,卸下盖板19后工人可进入设备仓6内检修臭氧生发设备。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先将进水口2的逆止阀开启并关闭另两个,当进水量达到主气浮仓4上限时关闭进水口2,并启动臭氧生发设备,下喷头9喷出细微的臭氧气泡,臭氧气流在经过中部较窄处时根据文丘里原理气流被加速,之后加速气流进入开阔空间,气流流速骤降且开始向四周逸散,形成慢速开阔的臭氧细微气泡扩散进入污水中,从而将污水中的杂质带向水面,同时破坏污水中污染物的结构并灭活,同时开启两个主扇叶15一段时间后关闭,在关闭两个主扇叶15一段时间后净化完成;
在净化完成后开启连通口10逆止阀、开启柱气浮仓的进气阀并保持另两个逆止阀的关闭,使污水流入二级循环仓5,同时启动气泵14将主气浮仓4内的臭氧尾气抽入二级循环仓5,污水进入二级循环仓5后关闭连通口10的逆止阀和主气浮仓4的进气阀,此时主气浮仓4可以再次进入污水并净化,臭氧在二级循环仓5内再次对污水进行净化,在连通口10逆止阀关闭后开启副扇叶16一段时间并关闭,在副扇叶16关闭一段时间后,二次净化完成,打开出水口3的逆止阀和二级循环仓5的进气阀放水,此即完成一次循环净化。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置的臭氧直接直线上浮导致的臭氧利用率低、净化效果差、尾气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做出改进,在气浮仓底部设置中部宽上下窄的异形条状导流块,利用文丘里原理对臭氧加速后在宽阔处使其自由扩散,提高臭氧在水中的扩散面积,同时减小其上升速度,从而提高臭氧的利用率;设置二级循环仓和连通管、气泵,将主气浮仓内上升出水面的臭氧收集并排入二级循环仓内,利用臭氧尾气和部分臭氧对污水做二次净化,从而提高净化程度,保证净化效果;在主气浮仓和二级循环仓内设置扇叶,配合相应的导流块在相应的仓内形成乱流,从而使得臭氧和污水充分接触混合,从而提高净化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可有效的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同时保证了更好的净化效果,实用性强。

Claims (8)

1.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气浮箱(1)和进水口(2)、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浮箱(1)内部分为互相连通的主气浮仓(4)和二级循环仓(5),所述的进水口(2)位于主气浮仓(4)一侧壁,所述的出水口(3)位于二级循环仓(5)一侧壁,所述的主气浮仓(4)高于二级循环仓(5),所述的主气浮仓(4)下方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气浮箱(1)内的设备仓(6),所述的设备仓(6)内放置有臭氧生发设备,所述的主气浮仓(4)顶面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通在二级循环仓(5)顶面的连通管(7);
所述的主气浮仓(4)底部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下导流块(8),每个所述的下导流块(8)均为截面中部宽上下两端窄的不规则条状,每两个下导流块(8)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主气浮仓(4)底面的多个下喷头(9),多个所述的下喷头(9)下端均和所述的臭氧生发设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浮仓(4)和进水口(2)相对的侧壁下端开设有和二级循环仓(5)连通的连通口(10),所述的出水口(3)位于二级循环仓(5)和连通口(10)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进水口(2)、出水口(3)和连通口(10)处均设置有逆止阀;
所述的连通口(10)一端和开设在主气浮仓(4)底面的连通槽(11)相连通,所述的连通槽穿过若干所述的下导流块(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循环仓(5)连通口(10)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的侧导流块(12),每个所述的侧导流块(12)均为和二级循环仓(5)侧壁相连处宽而另一端窄的条状,每两个侧导流块(12)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二级循环仓(5)内的侧喷头(13),若干所述的侧喷头(13)均和所述的臭氧生发设备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7)上设置有气泵(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浮仓(4)内和进气口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主扇叶(15),两个主扇叶(15)均和外接动力源相连且旋转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循环仓(5)内和出水口(3)同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副扇叶(16),所述的副扇叶(16)和外接动力源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循环仓(5)顶面开设有高压进气口(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仓(6)和二级循环仓(5)相对的一侧壁开设有散热孔(18),所述的设备仓(6)和散热孔(18)相邻的两侧壁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盖板(19)。
CN202020753939.6U 2020-05-09 2020-05-09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76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3939.6U CN212076548U (zh) 2020-05-09 2020-05-09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3939.6U CN212076548U (zh) 2020-05-09 2020-05-09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6548U true CN212076548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8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393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76548U (zh) 2020-05-09 2020-05-09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6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2259A (zh) 一种露天高位虾池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CN102657132A (zh) 一种水生物养殖的水环境处理系统
CN108083461A (zh) 一种微纳米增氧设备
CN112960792B (zh) 一种低碳环保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2076548U (zh) 臭氧气浮循环处理装置
CN108069525A (zh) 一种自走式微纳米增氧设备
CN110342692B (zh) 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2102083U (zh) 一种水处理用气浮装置
CN114713176A (zh) 一种高效溶铜罐
CN205328658U (zh) 一种改进了除杂功能的气浮机
CN108439519B (zh) 实现溶气气浮的涡凹气浮机
CN211412358U (zh) 一种浮选精煤用消泡装置
CN201240875Y (zh) 射流式气浮机
CN211688621U (zh) 一种曝气设备
CN208716950U (zh) 一种改进污水处理系统
CN207891137U (zh) 一种自走式微纳米增氧设备
CN208038141U (zh) 一种微纳米增氧设备
CN106006813A (zh) 一种箱型转子碎气式气浮装置
CN221207442U (zh) 一种化工工艺用水洗净化装置
CN220334908U (zh) 陶瓷纤维纸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20578990U (zh) 一种水处理用气浮机
CN212894008U (zh) 一种餐厨垃圾气浮机
CN219907264U (zh) 一种协同反应去除蓝藻水华的装置
CN216513330U (zh) 一种微型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2799892U (zh) 一种浮游固体污浊物质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