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5358U -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5358U
CN212065358U CN202020299480.7U CN202020299480U CN212065358U CN 212065358 U CN212065358 U CN 212065358U CN 202020299480 U CN202020299480 U CN 202020299480U CN 212065358 U CN212065358 U CN 212065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reef
connecting block
hole
block
sett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94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熙
刘灿
潘昀
施圣钤
徐东
喻俊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20202994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5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5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53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海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包括鱼礁连接块,所述鱼礁连接块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前端焊接固定有副鱼礁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鱼礁连接块和副鱼礁块的表面均开设有栖息孔,所述鱼礁连接块的下端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卡孔。该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通过将积较大的鱼礁连接块和三个副鱼礁块拼接,从而保持鱼礁与海床的接触面,进而起到防沉降的作用,鱼礁主体部分不规则分布孔洞,内部的栖息孔能够对底层鱼类栖息场所,而流沙孔设计成拱形的,可以很好的避免流沙落入内部,进而起到防泥沙淹没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海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背景技术
截止到2025年,国家预计规划在东海区共建设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形成示范海域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设人工鱼礁区面积160平方千米,投放人工鱼礁500多万空立方米。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东海沿海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沿海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而我国东海海域淤泥层厚度平均高达15m,难以承载底层鱼礁,极易导致底层鱼礁失效。因此,亟需一种表面积大、内部空间利用率高、透水性强的人工浮鱼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包括鱼礁连接块,所述鱼礁连接块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前端焊接固定有副鱼礁块,所述副鱼礁块的前端焊接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开设有让位槽,且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结构与外形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鱼礁连接块和副鱼礁块的表面均开设有栖息孔,所述鱼礁连接块的下端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配合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卡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滑槽呈L型结构,所述鱼礁连接块和副鱼礁块呈三角棱面结构,所述定位滑槽、定位卡孔和配合槽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定位滑槽、定位卡孔和配合槽均开设在鱼礁连接块的上端棱形面上。
优选的,所述副鱼礁块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副鱼礁块和鱼礁连接块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组栖息孔。
优选的,所述副鱼礁块的表面开设有流沙孔,所述副鱼礁块的内部开设有栖息槽,所述流沙孔的形状呈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有按钮,所述按钮的下端通过螺丝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贯穿第一连接块并焊接在连接板的上端,所述连接板的内部穿插连接有两组固定柱,且两组固定柱的表面均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的下端内壁上,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连接板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焊接固定有卡柱,所述卡柱的表面穿插连接在第一连接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转动板和卡柱设置有两组,且连两组限位板、转动板和卡柱以第一连接块的中心线前后对称分布,所述卡柱的顶端卡接在定位卡孔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通过三组副鱼礁块和鱼礁连接块卡接在一起,放置在海底海床,底层鱼礁主体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和水下拼接组装而成,主体由体积较大的鱼礁连接块和三个副鱼礁块拼接,在保证从三棱柱和三棱锥面形成上升流的同时,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持鱼礁与海床的接触面,进而起到防沉降的作用,鱼礁主体部分不规则分布孔洞,内部的栖息孔能够对底层鱼类栖息场所,而流沙孔设计成拱形的,可以很好的避免流沙落入内部,进而起到防泥沙淹没的作用。
2.该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通过将第一连接块插入配合槽当中,两个卡柱滑入定位滑槽当中,与定位卡孔卡住,实现拼接,同时副鱼礁块两端均有连接块,可以实现多方面,多方位的拼接,实现大面积的防护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快速安装快速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鱼礁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副鱼礁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接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鱼礁连接块;2、副鱼礁块;3、第一连接块;4、栖息孔;41、流沙孔;42、栖息槽;5、第二连接块;6、卡接机构;61、滑杆;62、连接板;63、卡柱;64、限位板;65、转动板;66、固定柱;67、弹簧;68、挡板;69、按钮;7、定位滑槽;8、定位卡孔;9、配合槽;10、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包括鱼礁连接块1,鱼礁连接块1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块3,第一连接块3的前端焊接固定有副鱼礁块2,副鱼礁块2的前端焊接固定有第二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5的表面开设有让位槽10,且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的结构与外形均相同,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6,鱼礁连接块1和副鱼礁块2的表面均开设有栖息孔4,鱼礁连接块1的下端开设有配合槽9,配合槽9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滑槽7,配合槽9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卡孔8。
进一步的,定位滑槽7呈L型结构,避免流沙堵住定位滑槽7内,而L型结构可以将流沙导入下端地面,鱼礁连接块1和副鱼礁块2呈三角棱面结构,起到形成上升流的生态效果,定位滑槽7、定位卡孔8和配合槽9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定位滑槽7、定位卡孔8和配合槽9均开设在鱼礁连接块1的上端棱形面上。
除此之外,副鱼礁块2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副鱼礁块2和鱼礁连接块1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组栖息孔4。
值得注意的,副鱼礁块2的表面开设有流沙孔41,副鱼礁块2的内部开设有栖息槽42,流沙孔41的形状呈拱形结构,而流沙孔41设计成拱形的,可以很好的避免流沙落入内部,进而起到防泥沙淹没的作用,而不规则分布的栖息槽42,能够对底层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此外,卡接机构6包括有按钮69,按钮69的下端通过螺丝连接有滑杆61,滑杆61的下端贯穿第一连接块3并焊接在连接板62的上端,连接板62的内部穿插连接有两组固定柱66,且两组固定柱66的表面均套接有弹簧67,弹簧67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的下端内壁上,固定柱66的上端均焊接有挡板68,挡板68位于连接板62的上端,通过弹簧67的弹力作用,可以很好的对卡柱63起到快速脱落,快速安装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连接板62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5,转动板65的上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板64,限位板64的上端焊接固定有卡柱63,卡柱63的表面穿插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的内部。
值得说明的,限位板64、转动板65和卡柱63设置有两组,且连两组限位板64、转动板65和卡柱63以第一连接块3的中心线前后对称分布,卡柱63的顶端卡接在定位卡孔8的内壁上,通过两组卡柱63卡接过程中会更加的稳定,不容易受到海水的涌动而出现散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在使用时,通过三组副鱼礁块2和鱼礁连接块1卡接在一起,放置在海底海床,底层鱼礁主体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和水下拼接组装而成,主体由体积较大的鱼礁连接块1和三个副鱼礁块2拼接,在保证从三棱柱和三棱锥面形成上升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鱼礁与海床的接触面,进而起到防沉降的作用,鱼礁主体部分不规则分布孔洞,除了能够形成底层鱼类栖息场所以外,也是底床泥沙的通道,进而起到防泥沙淹没的作用,而直接将第一连接块3插入配合槽9当中,两个卡柱63滑入定位滑槽7当中,与定位卡孔8卡住,实现拼接,同时副鱼礁块2两端均有连接块,可以实现多方面,多方位的拼接,实现大面积的防护效果,同时按压滑杆61的作用,可以将两个卡柱63向内运动,实现与鱼礁连接块1的脱扣,非常方便拆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包括鱼礁连接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连接块(1)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块(3),所述第一连接块(3)的前端焊接固定有副鱼礁块(2),所述副鱼礁块(2)的前端焊接固定有第二连接块(5),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表面开设有让位槽(10),且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的结构与外形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的内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6),所述鱼礁连接块(1)和副鱼礁块(2)的表面均开设有栖息孔(4),所述鱼礁连接块(1)的下端开设有配合槽(9),所述配合槽(9)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滑槽(7),所述配合槽(9)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卡孔(8)。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槽(7)呈 L 型结构,所述鱼礁连接块(1)和副鱼礁块(2)呈三角棱面结构,所述定位滑槽(7)、定位卡孔(8)和配合槽(9)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定位滑槽(7)、定位卡孔(8)和配合槽(9)均开设在鱼礁连接块(1)的上端棱形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鱼礁块(2)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副鱼礁块(2)和鱼礁连接块(1)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组栖息孔(4)。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鱼礁块(2)的表面开设有流沙孔(41),所述副鱼礁块(2)的内部开设有栖息槽(42),所述流沙孔(41)的形状呈拱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6)包括有按钮(69),所述按钮(69)的下端通过螺丝连接有滑杆(61),所述滑杆(61)的下端贯穿第一连接块(3)并焊接在连接板(62)的上端,所述连接板(62)的内部穿插连接有两组固定柱(66),且两组固定柱(66)的表面均套接有弹簧(67),所述弹簧(67)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的下端内壁上,所述固定柱(66)的上端均焊接有挡板(68),所述挡板(68)位于连接板(62)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2)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5),所述转动板(65)的上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板(64),所述限位板(64)的上端焊接固定有卡柱(63),所述卡柱(63)的表面穿插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4)、转动板(65)和卡柱(63)设置有两组,且连两组限位板(64)、转动板(65)和卡柱(63)以第一连接块(3)的中心线前后对称分布,所述卡柱(63)的顶端卡接在定位卡孔(8)的内壁上。
CN202020299480.7U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65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9480.7U CN21206535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9480.7U CN21206535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5358U true CN212065358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94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6535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5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6687A (zh) * 2021-04-07 2021-06-25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6687A (zh) * 2021-04-07 2021-06-25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143B (zh) 安装水下支撑柱的方法
CN212065358U (zh) 一种防沉降多孔洞生态底层鱼礁
CN105871309A (zh) 一种浮动式水上光伏发电系统
CN108566138A (zh) 由拉索实时牵引的刚性水平边框体系水上漂浮光伏电站系统
CN110552318A (zh) 一种栈道式生态护岸
CN213738798U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景观水体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10134393U (zh) 一种河道护坡
CN211107912U (zh) 一种适用于潮间带作业的海上钻探平台
CN214677163U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河道的装配式鱼礁结构
CN107733325A (zh) 一种水上漂浮光伏电站的基台及其安装方法
CN209228311U (zh) 一种钻探用拼装式套管套件
CN202202310U (zh) 一种组合式环保型浮式消浪装置
CN208597041U (zh) 由拉索实时牵引的刚性水平边框体系水上漂浮光伏电站系统
CN102409641A (zh) 一种组合式环保型浮式消浪装置
CN218933045U (zh) 一种耐化学品围油栏
CN212452465U (zh) 一种杉木人工林径流小区挡水墙
CN21651540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预制件
CN215289979U (zh) 一种加固型水利堤坝
CN217575554U (zh) 一种导管架的水下辅助对位装置及对位安装系统
CN213200038U (zh) 一种海上浮岛结构
CN217678868U (zh) 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
CN213865583U (zh) 一种模块化生态浮岛
CN212052823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插接式围堰装置
CN214657425U (zh) 一种利用药剂桶搭建的取水装置
CN210262928U (zh) 一种消减水能的河道护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