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8482U -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8482U
CN212058482U CN202020153425.7U CN202020153425U CN212058482U CN 212058482 U CN212058482 U CN 212058482U CN 202020153425 U CN202020153425 U CN 202020153425U CN 212058482 U CN212058482 U CN 212058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launching
catching
channel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34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红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534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8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8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84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包括:抓捕绳索,包括两个飞镖和连接飞镖的纤维绳索;抓捕绳匣,用于容纳抓捕绳索;发射装置,用于向外发射抓捕绳索,发射装置与抓捕绳匣设置为可拆卸适配连接;该装置能够远程发射抓捕绳索,使目标人员失去继续行动能力,执法人员可以迅速控制目标人员,减少执法人员和周围群众受伤的可能,而且不会对目标人员造成重度伤害。

Description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防暴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背景技术
警方在执行制止或抓捕酒后持械闹事者、持械精神病患者、持刀暴力分子的任务时,需要尽快制服目标嫌疑人。如果警务人员近身与目标嫌疑人搏斗,容易导致干警负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通常执法中配备有枪支,但是有些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枪支这种杀伤性工具,因为很容易造成当事人和周围群众的伤亡,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物质或精神损失。例如2019年12月15日,上海警方在新闸路西康路附近处置一酗酒男子持刀砍人案件时,肇事男子对民警多次警告置若罔闻、突然挥舞菜刀冲向群众和民警后,民警连开7枪将其制服,持刀男子和现场两名群众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希望在不使用枪支的情况下制服目标嫌疑人。因此最好是使用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武器,在不靠近对方的情况下能控制对方,使对方失去伤人和逃跑能力,同时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伤害对方。但是,目前缺乏这种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有效装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该装置包括:
抓捕绳索,包括两个飞镖和连接飞镖的纤维绳索;
抓捕绳匣,用于容纳抓捕绳索;
发射装置,用于向外发射抓捕绳索,发射装置与抓捕绳匣设置为可拆卸适配连接;其中,
抓捕绳匣包括:
两个贯穿空腔,设置用于分别容纳两个飞镖;和
一个储绳室,设置用于容纳纤维绳索,储绳室的一端设置有可开启盖体,另一端设置有通气孔道与抓捕绳匣外部连通;
发射装置包括:
两个发射管,发射管中设置有发射活塞和用于限定发射活塞位置的限位环,发射活塞与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发射活塞为变径圆柱体,其中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与发射管内壁紧密适配,直径较小的圆柱体与复位弹簧适配设置,且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外径小于限位环内径,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与限位环固连,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与发射活塞固连;
泄气通孔,其一端与两个发射管相连通,另一端设置与通气孔道适配连通;
一个弹体室,设置与两个发射管的末端相互连通,用于容纳待发射的弹体;
击发组件,设置在弹体室与发射管相对的一侧,用于击发弹体室中的弹体;
弹体夹组件,设置用于向弹体室提供弹体;
其中,一个发射管的前端设置与一个贯穿空腔适配连通,形成第一发射通道,另一个发射管的前端设置与另一个贯穿空腔适配连通,形成第二发射通道,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在水平面内形成一定的夹角。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且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且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两个发射管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的前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飞镖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倒钩。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还包括倾角仪。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还包括瞄准器。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泄气通孔与发射管相连通的一个端口的位置设置与发射活塞与飞镖相接触时发射活塞的末端所在位置相当。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在水平面内形成的夹角设定为25~40°。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两个发射管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的前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在垂直面内的夹角设定为0.5~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能够远程发射抓捕绳索,使目标人员失去继续行动能力,执法人员可以迅速控制目标人员,减少执法人员和周围群众受伤的可能,而且不会对目标人员造成重度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正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左侧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公开的绳索抓捕装置中发射管设置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公开的击发组件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里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公开的内容。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申请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公开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浓度、量和其它数值数据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这样的范围格式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本申请中述及的方位名词,例如前、后,前端、末端等基本是相对于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飞镖发射方向而言,除非特别指明或与其上下文含义相互矛盾;本文中述及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为区别相同的部件,并不表示其先后顺序,例如第一发射管和第二发射管,仅为区别设置位置不同的两个发射管。
在本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凸显本申请的主旨。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包括:抓捕绳索,包括两个飞镖和连接飞镖的纤维绳索;抓捕绳匣,用于容纳抓捕绳索;发射装置,用于向外发射抓捕绳索,发射装置与抓捕绳匣设置为可拆卸适配连接;其中,抓捕绳匣包括:两个贯穿空腔,设置用于分别容纳两个飞镖;和一个储绳室,设置用于容纳纤维绳索,储绳室的一端设置有可开启盖体,另一端设置有通气孔道与抓捕绳匣外部连通;发射装置包括:两个发射管,发射管中设置有发射活塞和用于限定发射活塞位置的限位环,发射活塞与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发射活塞为变径圆柱体,其中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与发射管内壁紧密适配,直径较小的圆柱体与复位弹簧适配设置,且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外径小于限位环内径,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与限位环固连,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与发射活塞固连;泄气通孔,其一端与两个发射管相连通,另一端设置与通气孔道适配连通;一个弹体室,设置与两个发射管的末端相互连通,用于容纳待发射的弹体;击发组件,设置在弹体室与发射管相对的一侧,用于击发弹体室中的弹体;弹体夹组件,设置用于向弹体室提供弹体;其中,一个发射管的前端设置与一个贯穿空腔适配连通,形成第一发射通道,另一个发射管的前端设置与另一个贯穿空腔适配连通,形成第二发射通道,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在水平面内形成一定的夹角。
绳索抓捕装置作业时,弹体在击发组件的击发作用下爆炸,形成高压气流进入两个发射管,推动发射活塞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两个发射活塞进而与飞镖相互接触,快速移动的发射活塞将飞镖击发飞出贯穿空腔,发射活塞与飞镖接触后高压气流进入泄气通孔,进而进入通气孔道将抓捕绳匣的可开启盖体冲击打开,飞镖与纤维绳索从抓捕绳匣中飞出;发射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其原始位置,两个飞镖在飞行过程中以一定的水平夹角逐渐远离将纤维绳索拉直,抓捕绳索接触到目标人员后纤维绳索停止运动,飞镖开始围绕目标人员进行旋转,缠绕在目标人员身体上,将目标人员的双腿缠绕束缚、或者将目标人员的胳膊与身体缠绕束缚在一起,使目标暂时地失去运动能力,以便迅速控制该目标人员。发射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原位,可以再次装载抓捕绳匣后进行抓捕发射作业,发射装置实现了快速多次作业。由于发射活塞与发射管内壁紧密适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弹体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用装载火药量较小的弹体即可使发射活塞获得足够的动能,以足够的速度冲击飞镖向目标发射。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击发组件可以设置为机械式击发组件,通过机械式击发器撞击弹体,引爆弹体。作为可选实施例,机械式击发组件包括击发器,击发撞针和击发弹簧,击发前,手动将击发器向后拉动,使击发弹簧压缩到待发射位置,击发时扣动扳机,松开处于压缩状态的击发弹簧,在击发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击发撞针获得动能并撞击到在弹体室内的弹体底部,从而引爆弹体。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击发组件可以设置为电子式击发组件,通过电子组件获得足够的电能,引爆弹体。
通常,弹体是指在其爆炸后能够产生高压气流冲击波而不含有子弹头的子弹,仅能够引发飞镖的发射。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弹体可选定为射钉弹、空包弹。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且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通常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以便作业人员在使用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符合通常作业习惯。
进一步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且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设置在不同水平面内的第一发射通道和第二发射通道,保持适当的垂直距离,一方面可以确保发射的飞镖能够在不同的高度飞行,抓捕绳索接触到目标人员后飞镖围绕目标人员进行转动缠绕,不同高度的飞镖避免了转动缠绕过程中互相碰撞干扰的可能性,提高了抓捕绳索的实际作业可靠性。作为可选实施例,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0mm。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两个发射管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的前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能够使其与弹体室连通,减小弹体室的容积,有利于提高弹体保证形成更大的压强,提高飞镖的射程。作为可选实施方式,两个发射管共享同一个末端。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飞镖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倒钩。通常设置的弹性倒钩在飞镖的径向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范围,以便将飞镖设置在贯穿通道中后,飞镖与贯穿通道之间形成一定的张力,可以有效束缚固定飞镖在设定位置,防止其从抓捕绳匣中漏出或掉出,影响抓捕装置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飞镖上设置的弹性倒钩能够钩在目标人员的衣服上,使抓捕绳索不易在短时间内脱落,为执法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控制目标人员。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弹性倒钩通常设置为多个,对称的设置在飞镖的前端,便于将飞镖安装在贯穿空腔中,有利于其有效击发发射,发射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也有利于飞镖从多个角度勾住目标人员的服饰防止脱落。
通常抓捕绳索是用于捆绑目标人员的一段纤维绳索,为了使抓捕绳索能有效地对目标人员的胳膊或腿进行缠绕束缚,在抓捕绳索的两端各连接一个飞镖。当飞镖与抓捕绳索一起从发射装置中高速发射出去时,由于飞镖的重量比纤维绳索大,而且飞镖的飞行轨迹是在向前飞行的同时也向外飞行,在飞行的过程中两个飞镖将纤维绳索向其两端拉伸使其拉直。当飞行的抓捕绳索的中段纤维绳索与目标人员身体接触时,中段纤维绳索会停止运动,但两端的飞镖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带动捕捉绳在目标人员的身体上按左右两个方向进行缠绕。当两个飞镖各在目标人员身上缠绕两圈,即绳索在目标人员的腿上或者上身缠绕四圈以上时,就可以使目标人员失去运动能力。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纤维绳索与飞镖固定连接,通常可以将纤维绳索固定在飞镖重心位置,或者飞镖后端的位置上,以便减少飞镖飞行过程中纤维绳索对飞镖的干扰。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飞镖的质量控制在3.0-6.0克范围内,例如3.0克、 4.0克、5.0克或6.0克,以便飞镖能够从抓捕绳匣中飞出后继续飞行,将抓捕绳索完全打开为直线或近乎直线状态,进而能够围绕目标人员进行选择缠绕形成有效的缠绕强度防止其进行活动,同时不会对目标人员造成冲击创伤等损害。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飞镖通常设置为圆柱体形,使其具有复合空气动力学飞行需求的形状和表面积,例如直径4~12mm、长度在2~4mm的圆柱体。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飞镖设置为圆锥形。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飞镖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制作,例如金属、塑料和橡胶材料。可以使用传统工艺,例如压铸、模制工艺制作飞镖。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飞镖的材料是锌合金。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装置利用高精度发射活塞的往复运动,实现了发射装置的高效重复使用,同时,可以配套使用不同规格的飞镖,提高了对飞镖的适应性,即,只要飞镖能够稳定地安装固定在抓捕绳匣的贯穿空腔中,不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飞镖都可以与发射装置适配使用,提高了发生装置对不同规格飞镖的适应性。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纤维绳索的材质可以使用常规纤维材料绳索,例如涤纶、锦纶材料绳索,纤维绳索的长度在3米到6米范围内,纤维绳索太短不能牢固地缠绕束缚目标,太长又会造成纤维绳索缠绕力的下降。纤维绳索的结构可以是编织结构,例如是8编或12编绳索。纤维绳索的强力在80公斤以上。作为可选实施例,使用长度为4米的8编芳纶绳索,其直径为1mm,断裂强力为210公斤,其耐热性更好,不易在发射时被烟火损伤。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抓捕绳匣与发射装置之间可拆卸适配连接,也便于更换抓捕绳匣,提高作业效率。例如可以在抓捕绳匣上设置卡扣,在发射装置上设置卡槽,卡扣与卡槽适配设置,方便抓捕绳匣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还包括倾角仪。通常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处于水平状态进行发射作业,或者可以偏离一定的水平角度进行发射作业,以便将抓捕绳索发射到目标人员的身体下部,远离目标人员头部的位置,以确保不会对其头部能容易受伤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为了确保作业能够避免此类损害,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倾角仪,以便准确测量绳索抓捕装置的发射角度,控制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发射作业,倾角仪检测到的发射角度超出该角度范围后,能够阻止绳索抓捕装置启动发射。为了进一步优化作业操作流程,还可以增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根据倾角仪测得的绳索抓捕装置发射角度,控制击发组件。例如,绳索远程抓捕装置一般发射在发射者胸部到腰部位置,瞄准抓捕目标时应瞄准目标的肩部以下的上身或腿部。如果瞄准目标人员的肩部以上位置,则无法实现用抓捕绳缠绕束缚目标使其暂时失去运动能力的目的,而且容易造成对目标人员面部特别是眼睛、喉咙、颈动脉的较大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当倾角传感器检测到抓捕绳发射器的水平倾角向上大于所设定的角度(例如设定角度为3度)时,将该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这时控制单元将锁死发射保险,使发射无法进行。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还包括瞄准器。作业人员能够通过瞄准器对目标人员进行定位,以便提高作业效率和效果。作为可选实施例,采用激光瞄准器,具有瞄准、威慑和信息传递的作用,优选绿激光瞄准器,因为绿激光是可见激光,在白天光线明亮状态下使用仍然耀眼明亮,且光斑辨识度更高、威慑作用更强。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泄气通孔与发射管相连通的一个端口的位置设置与发射活塞与飞镖相接触时发射活塞的末端所在位置相当。若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泄气通孔与发射管相连通的一个端口的设置位置与发射活塞触发飞镖时发射活塞的末端相当,可以确保高压气流同时进入抓捕绳匣中冲开其可开启盖体,置于其中的纤维绳索能够无阻碍地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飞出,也能够在飞镖的带动下无阻碍地飞出;若发射活塞触发飞镖时,泄气通孔的开口端的设置位置不超过发射活塞的位置,即该端口过于靠近发射管的前端。则泄气通孔的开口端被发射活塞阻挡,高压气流无法进入通气孔,抓捕绳匣的可开启盖体无法正常打开,置于其中的纤维绳索只能在飞镖的带动作用下从抓捕绳匣中飞出,阻碍了抓捕绳索的正常发射速度,会导致发射距离减小,或者产生其他不利后果;若泄气通孔与发射管相连通的一个端口的设置位置超过发射活塞与飞镖相接触时发射活塞的末端所在位置,即该端口位置过于靠近发射管的末端,则发射活塞触发飞镖之前,高压气流已经进入泄气通孔,进入通气孔道中,进而将抓捕绳匣的可开启盖体打开,将纤维绳索从其中冲击而提前飞出,也会影响抓捕绳索的正常发射,产生不利的技术效果。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在水平面内形成的夹角设定为25~40°,包括例如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37°、38°、39°、 40°等任意一个数值。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绳索远程抓捕装置的两个发射管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的前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两个发射管在垂直面内的夹角设定为0.5~3°,包括例如0.5°、0.6°、0.7°、0.8°、0.9°、 1°、1.1°、1.2°、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3°等任意一个数值。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发射装置的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控制瞄准器。例如,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控制瞄准器的瞄准过程,可以根据瞄准器的信息控制击发单元的击发,还可以通过倾角仪的角度信息阻止发生装置在不合适的角度进行发射。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发射装置包括电源,用于发生装置提供电能,例如向瞄准器、电子击发器、控制单元、倾角仪等组成部件提供电源。通常可选任何符合规定电压、电量等要求的电池,例如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可开启盖体设置为弹簧盖,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关闭状态,受到高压气流的冲击作用后可以克服弹簧的作用而打开。
以下结合附图中示例的实施例对技术细节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正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左侧部分俯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1中,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包括:发射装置1和抓捕绳匣2,发射装置1与抓捕绳匣2之间通过卡扣14可拆卸适配连接;
发射装置1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第一发射管11与第二发射管12相同,且都水平设置,且第一发射管11设置在第二发射管12上方,第一发射管11中的前端部位上固定设置有圆环形第一限位环113,第一限位环113之后设置有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的前端为小直径圆柱体,其后端为大直径圆柱体,小直径圆柱体上适配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2,第一复位弹簧112的前端与第一限位环113固连,第一复位弹簧112的后端与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的大直径圆柱体固连,其中第一限位环113的内径大于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的小直径圆柱体直径,小于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的大直径圆柱体直径;第二发射管12中设置有与第一发射管 11中相同的限位环、复位弹簧和变径发射活塞,即第二发射管12中的前端部位上固定设置有圆环形第二限位环123,第二限位环123之后设置有第二变径发射活塞121,第二变径发射活塞121的前端为小直径圆柱体,其后端为大直径圆柱体,小直径圆柱体上适配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22,第二复位弹簧122 的前端与第二限位环123固连,第二复位弹簧122的后端与第二变径发射活塞 121的大直径圆柱体固连,其中第二限位环123的内径大于第二变径发射活塞 121的小直径圆柱体直径,小于第二变径发射活塞121的大直径圆柱体直径;
发射管的下方设置有泄气通孔16,泄气通孔16水平设置,与发射管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泄气通孔16的后端分别在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的中后部位置与其连通,泄气通孔16的前端与发射管的开口端相邻而设;
发射装置1中设置有弹体室13,其左侧端设置与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的末端相互连通,其右侧端设置有击发组件19;
弹体室13的下方设置有弹体夹组件18,其中设置有多个弹体17,弹体17 能够通过弹体室13的弹体室下开口131进入弹体室13,弹体17爆炸燃烧后其残余壳体可以通过弹体室上开口132离开发射装置1;
发射装置1中还设置有电源101,用于提供电源;倾角传感器103,用于测定发射装置1的发射角度,控制单元102,设置与电源101、倾角传感器103 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倾角传感器;激光瞄准器15,设置在发生装置1的前端上表面上;
抓捕绳匣2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贯穿空腔21和第二贯穿空腔22,第一贯穿空腔21与第一发射管11适配连通,第二贯穿空腔22与第二发射管12适配连通,第一贯穿空腔21和第二贯穿空腔22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储绳室23,储绳室23的前端设置有可开启盖体24,后端设置有通气孔道27通向抓捕绳匣2 的外部,与泄气通孔16适配设置相互连通;两个飞镖25通过纤维绳索26连接为一体式的抓捕绳索,飞镖25的顶端设置有对称的弹性倒钩251,两个飞镖 25分别设置安装在第一贯穿空腔21和第二贯穿空腔22中,纤维绳索26设置安装在储绳室23中;
第一贯穿空腔21与第一发射管11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发射通道,第二贯穿空腔22与第二发射管12相互连通形成第二发射通道,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之间形成水平夹角为α,其取值范围设定为25~40°。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作业时,进入弹体室13中的弹体17在击发组件19 的击发作用下爆炸,形成高压气流进入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推动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和第二变径发射活塞121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两个变径发射活塞进而分别与飞镖25相互接触,快速移动的两个变径发射活塞分别将飞镖25击发飞出第一贯穿空腔21和第二贯穿空腔22,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和第二变径发射活塞121分别与飞镖25接触后,泄气通孔16同时与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连通,如图3所示的变径发射活塞所处的位置,高压气流进入泄气通孔16,进而进入通气孔道27将抓捕绳匣2的可开启盖体24冲击打开,飞镖25与纤维绳索26从抓捕绳匣1中飞出;第一变径发射活塞111和第二变径发射活塞121分别在第一复位弹簧112和第二复位弹簧122的作用下返回其原始位置,两个飞镖25在飞行过程中以一定的水平夹角α逐渐远离将纤维绳索拉直,抓捕绳索接触到目标人员后纤维绳索停止运动,飞镖25开始围绕目标人员进行旋转,缠绕在目标人员身体上,形成缠绕绳环阻止目标人员身体的进一步移动,以便迅速控制该目标人员。
图4为实施例2公开的绳索抓捕装置中发射管设置示意图。
实施例2中,发射装置1的第一发射管11的末端与第二发射管12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两个末端同时与弹体室13连通,第一发射管11的前端与第二发射管12的前端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且第一发射管11的前端出口位置高于第二发射管12的前端出口位置;弹体室13用于弹体17在其中爆炸形成高压气流;
发射管的下方设置有泄气通孔16,泄气通孔16水平设置,与发射管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泄气通孔16的后端分别在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的中部位置与其连通,泄气通孔16的前端与第一发射管11和第二发射管12的开口端相邻而设;
抓捕绳匣2与发射装置1通过对称设置的卡扣14相互可拆卸适配连接;
抓捕绳匣2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贯穿空腔21和第二贯穿空腔22,第一贯穿空腔21与第一发射管11适配连通,第二贯穿空腔22与第二发射管12适配连通,第一贯穿空腔21和第二贯穿空腔22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储绳室23,储绳室23的前端设置有可开启盖体24,后端设置有通气孔道27与抓捕绳匣2的外部连通,与泄气通孔16适配设置相互连通;
第一贯穿空腔21与第一发射管11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发射通道,第二贯穿空腔22与第二发射管12相互连通形成第二发射通道,第一发射通道与第二发射通道之间形成垂直夹角为β,其取值范围为0.5~3°。
图5为实施例3公开的击发组件组成示意图。
实施例3中,击发组件19包括电子打火器191,与电子打火器141电连接的电压放大模块192,与电压放大模块192电连接的电子触发器193,与电子触发器193相适配的击发弹簧194。击发组件19可以设置在发射装置中的适当位置,例如图1中击发组件19设置在发射装置上的空腔中,如击发组件19周围的虚线所示。
通过扣动扳机,施压击发弹簧194进而施压电子打火器191的按压开关,即可产生电压,电子打火器191的前端设置的电压放大模块192能够将电子打火器191输出的电压放大,从而提高击发组件19输出电弧的电压和电弧长度,能够将弹体室的射钉弹引爆。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能够远程发射抓捕绳索,例如通常在距离目标人员2~10米的范围内发射飞镖,使目标人员失去继续行动能力,执法人员可以迅速控制目标人员,减少执法人员和周围群众受伤的可能,而且不会对目标人员造成重度伤害。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构思,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凡是对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细节所做的没有创造性的改变,都与本申请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抓捕绳索,包括两个飞镖和连接所述飞镖的纤维绳索;
抓捕绳匣,用于容纳所述抓捕绳索;
发射装置,用于向外发射所述抓捕绳索,所述发射装置与所述抓捕绳匣设置为可拆卸适配连接;其中,
所述抓捕绳匣包括:
两个贯穿空腔,设置用于分别容纳两个所述飞镖;和
一个储绳室,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纤维绳索,所述储绳室的一端设置有可开启盖体,另一端设置有通气孔道与所述抓捕绳匣外部连通;
所述发射装置包括:
两个发射管,所述发射管中设置有发射活塞和用于限定所述发射活塞位置的限位环,所述发射活塞与所述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发射活塞为变径圆柱体,其中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与所述发射管内壁紧密适配,直径较小的圆柱体与所述复位弹簧适配设置,且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外径小于所述限位环内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限位环固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与所述发射活塞固连;
泄气通孔,其一端与两个所述发射管相连通,另一端设置与所述通气孔道适配连通;
一个弹体室,设置与两个所述发射管的末端相互连通,用于容纳待发射的弹体;
击发组件,设置在所述弹体室与所述发射管相对的一侧,用于击发所述弹体室中的弹体;
弹体夹组件,设置用于向所述弹体室提供弹体;
其中,一个所述发射管的前端设置与一个所述贯穿空腔适配连通,形成第一发射通道,另一个所述发射管的前端设置与另一个所述贯穿空腔适配连通,形成第二发射通道,所述第一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二发射通道在水平面内形成水平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二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且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二发射通道水平设置,且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发射管的末端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两个所述发射管的前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镖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倒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还包括倾角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远程抓捕装置还包括瞄准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通孔与所述发射管相连通的一个端口的位置设置与所述发射活塞与所述飞镖相接触时所述发射活塞的末端所在位置相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二发射通道在水平面内形成的水平夹角设定为25~4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索远程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发射管在垂直面内的夹角设定为0.5~3°。
CN202020153425.7U 2020-02-05 2020-02-05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58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3425.7U CN212058482U (zh) 2020-02-05 2020-02-05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3425.7U CN212058482U (zh) 2020-02-05 2020-02-05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8482U true CN212058482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342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58482U (zh) 2020-02-05 2020-02-05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8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1325B1 (en) Duplex weapon system
US7950329B1 (en) Cartridge for remote electroshock weapon
US20030106545A1 (en) Non-lethal handgun
US10036615B2 (en) Entangling projectile deployment system
CN108387148B (zh) 一种冲击爆破式防暴弹
WO2009037656A2 (en) Less-than-lethal ammunition utilizing a sustainer motor
CN112304165A (zh) 一种兼容各式防暴枪的复合型防暴动能弹
US920088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improved firing assembly
CN113251872A (zh) 一种反无人机的软毁伤弹药结构
US6289819B1 (en) Paint ball land mine
CN109737808B (zh) 一种电击防暴枪
US20070151551A1 (en) Non-lethal hand pistol
CN212058482U (zh)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KR20180100165A (ko) 비치사적 무력 장치
US11333468B2 (en) Shot shell with projectile
RU2571837C2 (ru) Двухсредовое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е снайперское оружие и патроны для стрельбы из оружия кущенко в.а.
KR101566160B1 (ko) 탄자트랩을 이용한 총류탄
US11674778B1 (en) Projectile entangling device, cartridge and method
CN111189357A (zh) 绳索远程抓捕装置
CN217032188U (zh) 一种小型手持式气动灭火弹抛投装置
CN215003185U (zh) 一种冷发射橡胶子弹的防暴装置
WO2001011305A2 (en) Non-lethal projectile launched by lethal projectile
CN217483340U (zh) 一种可远程发射抓捕索的装置
EP3486599B1 (en) Device for launching incapacitating projectiles
JP2010048539A (ja) 円筒に収納した空飛ぶ投網弾と発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