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7657U -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7657U
CN212057657U CN202020748156.9U CN202020748156U CN212057657U CN 212057657 U CN212057657 U CN 212057657U CN 202020748156 U CN202020748156 U CN 202020748156U CN 212057657 U CN212057657 U CN 212057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saving device
energy
air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81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481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7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7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76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组件、建筑本体和出风组件。进风组件包括间隔开设的多个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均倾斜开设于建筑本体。通过倾斜设置的通风孔,不仅能够保证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还能够避免雨水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室内。多个通风孔的设置,可以使得风能够从不同的通风孔穿过进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空气的流动性。与现有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具有使用方便、通风效果好、节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然而现有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装置的节能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通风节能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组件、建筑本体和出风组件。进风组件包括间隔开设的多个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均倾斜开设于建筑本体。通过倾斜设置的通风孔,不仅能够保证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还能够避免雨水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通风孔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对经过通风孔进入室内的空气和自然风进行过滤和吸附,以保证空气和自然风的清洁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本体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可以在晴天的时候对太阳能进行利用,提高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的节能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本体还设置有隔热部。隔热部的设置,可以使阴雨天产生的燥热温度能够被隔离,以提高绿色建筑的居住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还包括相互配合的进风通道、雨水收集部和转动部,进风通道开设于建筑本体,转动部的高度与进风通道的高度相匹配,雨水收集部设置有与转动部相匹配的排水管,排水管用于使雨水收集部的雨水流动以带动转动部转动。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雨水在滴落时可以带动转动部的扇叶进行转动,以产生自然风,再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到室内,无须连接电源即可使转动部产生自然风,提高了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的同时可以节约用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雨水收集部连接有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管道与雨水收集部连通,管道连接有抽水泵。蓄水池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再通过抽水泵将收集的雨水重新抽至雨水收集部,再次通过排水管流下带动转动部进行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通道设置有过滤网和吸附层。过滤网和吸附层可以对进风通道的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通道还连接有干燥瓶。干燥瓶可以对进风通道中流动的自然风进行干燥,避免室内湿度过低给用户带来不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雨水收集部倾斜设置有挡板。挡板可以对雨水进行进一步收集,同时避免自然滴落的影响扇叶的正常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板铺设有柔性件。柔性件可以避免雨水飞溅和雨水滴落声音过大,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风节能效果较好。其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组件、建筑本体和出风组件。进风组件主要用于使室外的风进入到室内,以使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更加适合用户居住;建筑本体主要用于给用户提供居住的空间,同时,给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提供安装部位;出风组件主要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使得室内环境中燥热的风和空气能够被及时排出,以给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居住体验。进风组件包括间隔开设的多个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均倾斜开设于建筑本体。通过倾斜设置的通风孔,不仅能够保证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还能够避免雨水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室内。多个通风孔的设置,可以使得风能够从不同的通风孔穿过进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空气的流动性。与现有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具有使用方便、通风效果好、节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收集部、转动部和进风通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标:100-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10-进风组件;112-通风孔;114-容纳腔;130-建筑本体;132-第一板体;134-第二板体;136-隔热部;150-出风组件;152-出风管道;154-排风扇;160-雨水收集部;162-排水管;164-挡板;166-柔性件;168-蓄水池;169-管道;170-转动部;172-扇叶;180-进风通道;182-干燥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竖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竖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风节能效果较好。现有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的通风节能效果较差。与现有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具有使用方便、通风效果好、节能等优点。
如图1所示,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组件110、建筑本体130和出风组件150。进风组件110主要用于使室外的风进入到室内,以使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更加适合用户居住;建筑本体130主要用于给用户提供居住的空间,同时,给进风组件110和出风组件150提供安装部位;出风组件150主要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使得室内环境中燥热的风和空气能够被及时排出,以给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居住体验,提高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
进风组件110包括间隔开设的多个通风孔112,每个通风孔112均倾斜开设于建筑本体130。通风孔112的倾斜角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通风孔112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有7排,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通风孔112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间隔开设2排、4排、6排等,只要能提高建筑本体130的通风透气性能即可。通过倾斜设置的通风孔112,不仅能够保证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还能够避免雨水通过通风孔112进入到室内,也能够减少空气中的水雾及灰尘通过通风孔112进入到室内,提高了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的可靠性,使得室内环境更有利于用户进行居住,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居住体验度。
进一步地,为了对经过通风孔112的空气进行过滤,每个通风孔112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过滤网可以采用过滤棉、活性炭吸附棉等,只要能对进入到通风孔112的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即可。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对经过通风孔112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和异物,以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清洁度。
其他实施例中,进风组件110还留置有容纳腔114,容纳腔114设置有过滤棉,同时,容纳腔114转动设置有盖体(图中未示出)。当自然风通过通风孔112进入后,容纳腔114内的过滤棉可以对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然后再进入到室内。转动设置的盖体便于用户控制是否由需要使自然风由进风组件110进入到室内,提高进风组件110的使用灵活性,盖体的转动设置可以参考市面上常见的冰箱箱门的转动设置方式。进一步地,其他实施例中,容纳腔114内还可以放置有空气清洗剂或香氛,当自然风经由通风孔112进入室内时,可以将空气清新剂或者香氛的香味带入至室内,可以进一步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
如图1所示,建筑本体130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板体132和第二板体134,第一板体132和第二板体134安装有太阳能板(图中未示出),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图中未示出)。太阳能板可以在晴天时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再通过蓄电池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进行储存,以给室内的电器进行供电。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的设置,可以使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以提高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的节能效果。
建筑本体130还设置有隔热部136。隔热部136可以采用玻璃纤维、气凝胶粘、石棉、岩棉等隔热材料制成,只要能阻滞热传递即可。隔热部136的设置,可以使阴雨天产生的燥热温度能够被隔离,以提高绿色建筑的居住舒适度和体验感。同时,隔热部136的设置,阻滞了热传递,使得室内的空气在流通时尽可能少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了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
出风组件150包括出风管道152和排风扇154,排风扇154用于将室内的热空气抽出经由出风管道152排出室外,排风扇154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用户在需要将热空气排出室外时,启动排风扇154,使其对热空气进行排出即可。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飞虫、杂物等通过出风管道152进入至排风扇154处影响到排风扇154的正常工作和排风性能,出风管道152内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可以采用金属网状材料制成,其寿命较长。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防护网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例如塑料网、过滤棉等,只要能起到防护作用即可。
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还包括相互配合的雨水收集部160、转动部170和进风通道180,请参考图1和图2,图2所示为雨水收集部160、转动部170和进风通道180的相对位置示意图。雨水收集部160主要用于收集雨水;转动部170主要用于转动产风;进风通道180主要用于使转动部170产生的风进入室内。进风通道180开设于建筑本体130,转动部170的高度与进风通道180的高度相匹配,雨水收集部160设置有与转动部170相匹配的排水管162,排水管162用于使雨水收集部160的雨水流动以带动转动部170转动。排水管162还可以设置有调节阀门,便于用户控制排水管162水流的大小。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雨水在滴落时可以带动转动部170的扇叶进行转动,以产生自然风,再通过进风通道180进入到室内,无须连接电源即可使转动部170转动产生自然风,提高了绿色建筑通风性能的同时可以节约用电。
雨水收集部160倾斜设置有挡板164。本实施例中,图2中雨水收集部160的前后和左侧均倾斜设置有挡板164,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64也可以设置在雨水收集部160的四周或者只设置在转动部170的上方。挡板164的设置,可以对雨水进行进一步收集,同时避免自然滴落的雨水影响转动部170的正常转动。进一步地,挡板164铺设有柔性件166。柔性件166可以选用海绵、棉花、泡沫等柔性材料制成,可以对雨水起到缓冲作用。本实施例中,柔性件166与挡板164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更换新的柔性件166,提高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的使用灵活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柔性件166的设置,可以避免雨水飞溅和雨水滴落声音过大,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2所示,雨水收集部160还连接有蓄水池168,蓄水池168通过管道169与雨水收集部160连通,管道169连接有抽水泵(图中未示出)。蓄水池168可以对经由排水管162流下的雨水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抽水泵将收集的雨水重新抽至雨水收集部160,再次通过排水管162流下带动转动部170进行转动。蓄水池168和雨水收集部160均可以与地下排水管道相连,使用户能够定期对蓄水池168和雨水收集部160进行更换和排放,避免水长期存放不流动产生异味。
如图2所示,转动部170设置有多个扇叶172,本实施例中,扇叶172间隔设置有5个,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扇叶172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3个、4个、7个等,只要能在转动时产生自然风即可。
进风通道180设置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和吸附层(图中未示出)。过滤网和吸附层的设置可以参考通风孔112两侧的过滤网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对由进风通道180进入到绿色建筑室内的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进行过滤和吸附即可。
如图1所示,进风通道180还连接有干燥瓶182。干燥瓶182可以对进风通道180中流动的自然风进行干燥,避免绿色建筑室内的湿度过低给用户带来不适。干燥瓶182可以直接市购。
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100,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风节能效果较好。用户在居住过程中,自然风可以通过通风孔112进入到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更加舒适,而室内燥热的空气可以通过出风组件150排出。雨天时,雨水收集部160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经过排水管162流下,在雨水的滴落下使得转动部170的扇叶172进行转动,以产生自然风,再经由进风通道180进入到建筑本体130内,以提高绿色建筑的通风性能,同时可以节约用户的用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组件、建筑本体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间隔开设的多个通风孔,每个所述通风孔均倾斜开设于所述建筑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风孔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还设置有隔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节能装置还包括相互配合的进风通道、雨水收集部和转动部,所述进风通道开设于所述建筑本体,所述转动部的高度与所述进风管道的高度相匹配,所述雨水收集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部相匹配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使所述雨水收集部的雨水流动以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部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所述雨水收集部连通,所述管道连接有抽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有过滤网和吸附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还连接有干燥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部倾斜设置有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铺设有柔性件。
CN202020748156.9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57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156.9U CN212057657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156.9U CN212057657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7657U true CN212057657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5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815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57657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76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836A (zh) * 2021-03-25 2021-06-22 江苏银中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绿色建筑的通气节能设备
CN113739306A (zh) * 2021-07-24 2021-12-03 山东华盛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系统
CN114562403A (zh) * 2022-03-05 2022-05-31 池方爱 水力驱动通风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836A (zh) * 2021-03-25 2021-06-22 江苏银中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绿色建筑的通气节能设备
CN113739306A (zh) * 2021-07-24 2021-12-03 山东华盛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系统
CN113739306B (zh) * 2021-07-24 2022-09-06 山东华盛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系统
CN114562403A (zh) * 2022-03-05 2022-05-31 池方爱 水力驱动通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57657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CN10911466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
CN2901129Y (zh) 反吹清灰式室内空气换气机
CN202254096U (zh) 自动除尘的新风机
CN109631208A (zh) 一种模块化空气处理装置
CN105649198A (zh)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CN10160372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过滤网的清洗提示方法
CN108386312A (zh) 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
CN201363846Y (zh) 空气置换器
CN201547893U (zh) 一种集成化的溶液式除湿空调装置
CN116428676B (zh) 一种生态宜居屋用空气调节装置
CN106287996B (zh) 带空气净化装置的移动空调
CN208536256U (zh) 一种单体式新风系统
CN212720135U (zh) 一种新风加湿系统
CN206115304U (zh) 一种公共场所温控系统
CN201748560U (zh) 分体式空气对流机
CN210891949U (zh) 一种暖通空调安装结构
CN205425207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节能新风净化窗扇
CN205481488U (zh) 一种与窗框结合的智能节能新风净化机
CN104234121A (zh) 一种楼宇温度调节系统
CN103604188B (zh) 家用室内外空气循环系统
CN203586479U (zh) 家用室内外空气循环系统
CN208108373U (zh) 结合光伏发电和蒸发冷却技术的atm机空调系统
CN2881417Y (zh) 移动式家用环保节能空调
CN212157399U (zh) 一种空调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