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3301U -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3301U
CN212053301U CN202020597023.6U CN202020597023U CN212053301U CN 212053301 U CN212053301 U CN 212053301U CN 202020597023 U CN202020597023 U CN 202020597023U CN 212053301 U CN212053301 U CN 212053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base
diameter
fixedly connected
bui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70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970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3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3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3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与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基座的顶部相接触,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该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通过支撑柱、减震弹簧和安装座的配合,以及支撑柱、靠垫、连接板、转轴和转动座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避免了支撑柱底部与基座刚性连接造成断裂,通过插槽、插轴、限位弹簧、接触板和固定座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对建筑物的固定较为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桩基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桩基的桩身有的完全埋在地下,有的露在地表。现有的桩基设计比较简单,仅仅是将基桩坐落于承载层上,导致其抗地震能力一般,导致桩基上的建筑物容易倒塌。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441147U提出了抗震建筑桩,包括地基以及桩体,所述桩体的下端插入地基内部,所述桩体的外部套有套筒,内部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套筒与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支撑立柱与套筒之间的弹簧,可以有效提高套筒内部的防横向震动的能力,但是该种抗震建筑桩在未发生地震时仍易于发生轻微晃动,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桩基设计比较简单,仅仅是将基桩坐落于承载层上,导致其抗地震能力一般,导致桩基上的建筑物容易倒塌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与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基座的顶部相接触,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减震弹簧均匀分布于安装座与支撑柱之间,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靠垫的内侧壁相接触,四组所述靠垫分别位于四组减震弹簧的正下方,所述靠垫外侧壁的中部与连接板朝向靠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朝向基座的一侧与转轴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动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纵向贯穿连接板的插槽,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四组纵向贯穿基座的避让孔,避让孔位于插槽的正下方,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顶部内壁分别与四组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与限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顶端与接触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的外侧壁与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与插轴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插轴的顶端穿过避让孔并伸入到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接触板的直径大于限位弹簧的直径和插槽的直径,所述插槽的直径和避让孔的直径均大于插轴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靠垫朝向支撑柱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且靠垫的水平截面形状为与支撑柱直径相适配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连接杆,且基座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形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高度小于支撑柱的高度,且安装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圈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卡接有盖板,盖板的外径与安装座内径相适配,盖板的内径大于支撑柱的直径,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防锈镀层。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通过支撑柱、减震弹簧和安装座的配合,以及支撑柱、靠垫、连接板、转轴和转动座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避免了支撑柱底部与基座刚性连接造成断裂,通过插槽、插轴、限位弹簧、接触板和固定座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对建筑物的固定较为稳定。
2、该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通过靠垫朝向支撑柱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且靠垫的水平截面形状为与支撑柱直径相适配的弧形,增大了靠垫与支撑柱的接触面积,且减少了支撑柱与靠垫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安装座顶部卡接有盖板,减少了地震时土石掉落在安装座内,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中:1、基座;2、安装座;3、支撑柱;4、减震弹簧;5、靠垫;6、连接板;7、转轴;8、转动座;9、插槽;10、插轴;11、接触板;12、限位弹簧;13、安装槽;14、固定座;15、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包括基座1,基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安装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座2内中部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部相接触,支撑柱3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减震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四组减震弹簧4均匀分布于安装座2与支撑柱3之间,减震弹簧4的另一端与安装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柱3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靠垫5的内侧壁相接触,四组靠垫5分别位于四组减震弹簧4的正下方,靠垫5外侧壁的中部与连接板6朝向靠垫5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板6朝向基座1的一侧与转轴7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转轴7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动座8的中部转动连接,转动座8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柱3、减震弹簧4和安装座2的配合,以及支撑柱3、靠垫5、连接板6、转轴7和转动座8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避免了支撑柱3底部与基座1刚性连接造成断裂,连接板6的中部开设有纵向贯穿连接板6的插槽9,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四组纵向贯穿基座1的避让孔,避让孔位于插槽9的正下方,基座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15,固定槽15的顶部内壁分别与四组固定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座14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的底部内壁与限位弹簧12的底端固定连接,限位弹簧12的顶端与接触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接触板11的外侧壁与安装槽13的内壁滑动连接,接触板11的上表面与插轴10的底端相接触,插轴10的顶端穿过避让孔并伸入到插槽9内。
具体的,为了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对建筑物的固定较为稳定,接触板11的直径大于限位弹簧12的直径和插槽9的直径,插槽9的直径和避让孔的直径均大于插轴10的直径,当发生地震时,由于纵波传递较快优先到达,进而通过纵波在竖直方向的振动作用,使得接触板11推动限位弹簧12压缩或被限位弹簧12带动向上移动,当限位弹簧12对接触板11施加向上的推力后,接触板11对插轴10施加向上的推力,并使得插轴10穿过插槽9的顶部脱落,此时连接板6方可发生角度变换,否则当插轴10伸入至插槽9内时,插轴10对连接板6起到限位作用,进而避免了支撑柱3的晃动。
具体的,为了增大靠垫5与支撑柱3的接触面积,且减少支撑柱3与靠垫5之间的相对滑动,靠垫5朝向支撑柱3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且靠垫5的水平截面形状为与支撑柱3直径相适配的弧形,进而使得靠垫5对支撑柱3的支撑较为稳定。
具体的,为了提高基座1固定的稳定性,基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连接杆,且基座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形加强筋,增加了基座1的支撑能力和机械强度。
具体的,为了提高安装座2与基座1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安装座2的高度小于支撑柱3的高度,且安装座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圈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安装座2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为了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安装座2的顶部卡接有盖板,盖板的外径与安装座2内径相适配,盖板的内径大于支撑柱3的直径,减少了地震时土石掉落在安装座2内,避免了土石干涉支撑柱3与减震弹簧4之间的配合,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防锈镀层,减少了转轴7的锈蚀。
工作原理:将基座1固定在地下作为地基,并使得建筑物固定在支撑柱3上,当发生地震时,由于纵波传递较快优先到达,进而通过纵波在竖直方向的振动作用,使得接触板11推动限位弹簧12压缩或被限位弹簧12带动向上移动,当限位弹簧12对接触板11施加向上的推力后,接触板11对插轴10施加向上的推力,并使得插轴10穿过插槽9的顶部脱落,当横波传递到达时,受横波在水平方向的振动作用,支撑柱3的顶部受减震弹簧4的推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支撑柱3的底部推动靠垫5和连接板6进行一定的角度变换,进而使得支撑柱3具有一定的偏移空间,避免了支撑柱3底部与基座1刚性连接造成断裂。
综上所述,该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通过支撑柱3、减震弹簧4和安装座2的配合,以及支撑柱3、靠垫5、连接板6、转轴7和转动座8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避免了支撑柱3底部与基座1刚性连接造成断裂,通过插槽9、插轴10、限位弹簧12、接触板11和固定座14的配合,使得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对建筑物的固定较为稳定,通过靠垫5朝向支撑柱3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且靠垫5的水平截面形状为与支撑柱3直径相适配的弧形,增大了靠垫5与支撑柱3的接触面积,且减少了支撑柱3与靠垫5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安装座2顶部卡接有盖板,减少了地震时土石掉落在安装座2内,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安装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2)内中部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部相接触,所述支撑柱(3)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减震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减震弹簧(4)均匀分布于安装座(2)与支撑柱(3)之间,所述减震弹簧(4)的另一端与安装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靠垫(5)的内侧壁相接触,四组所述靠垫(5)分别位于四组减震弹簧(4)的正下方,所述靠垫(5)外侧壁的中部与连接板(6)朝向靠垫(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朝向基座(1)的一侧与转轴(7)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转动座(8)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8)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中部开设有纵向贯穿连接板(6)的插槽(9),所述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四组纵向贯穿基座(1)的避让孔,避让孔位于插槽(9)的正下方,所述基座(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的顶部内壁分别与四组固定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4)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的底部内壁与限位弹簧(1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12)的顶端与接触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11)的外侧壁与安装槽(1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接触板(11)的上表面与插轴(10)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插轴(10)的顶端穿过避让孔并伸入到插槽(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1)的直径大于限位弹簧(12)的直径和插槽(9)的直径,所述插槽(9)的直径和避让孔的直径均大于插轴(1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5)朝向支撑柱(3)的一侧粘接有防滑垫,且靠垫(5)的水平截面形状为与支撑柱(3)直径相适配的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连接杆,且基座(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形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高度小于支撑柱(3)的高度,且安装座(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圈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安装座(2)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顶部卡接有盖板,盖板的外径与安装座(2)内径相适配,盖板的内径大于支撑柱(3)的直径,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防锈镀层。
CN202020597023.6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Active CN212053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7023.6U CN212053301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7023.6U CN212053301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3301U true CN212053301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1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7023.6U Active CN212053301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33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932A (zh) * 2022-01-08 2022-04-05 博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震结构的建筑框架
CN114439122A (zh) * 2022-02-17 2022-05-06 启仕陆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932A (zh) * 2022-01-08 2022-04-05 博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震结构的建筑框架
CN114439122A (zh) * 2022-02-17 2022-05-06 启仕陆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CN114439122B (zh) * 2022-02-17 2023-12-15 启仕陆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53301U (zh) 一种新型抗震防护建筑结构
CN215926087U (zh)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作用预制建筑基桩
CN211006730U (zh) 一种新型减震式建筑工程桩
CN214497484U (zh) 一种新型减震式建筑工程桩
CN212561632U (zh) 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
CN109680704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12956601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抗震地基
CN212866074U (zh) 建筑抗震地基
CN212506864U (zh) 一种仿古建筑柱石互联抗震结构
CN115478563B (zh) 地铁车站地下抗震结构
CN213508548U (zh) 一种新型地基结构
CN214272110U (zh) 一种抗震型混凝土桩基结构
CN212375912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基
CN210263108U (zh) 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桩基
CN21200122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20666296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地基结构
CN217758907U (zh) 一种高强度的建筑支撑桩基
CN215052901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
CN21015193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弹性抗震柱脚座
CN220888707U (zh) 一种具有防沉降的地基结构
CN117166639A (zh) 一种新型隔震装置
CN212248181U (zh) 一种建筑地基加固结构
CN212129482U (zh)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CN209891515U (zh) 一种平屋面的抗震抗脱锚拉结构
CN21384455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桩模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