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2843U -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2843U
CN212052843U CN202020539979.0U CN202020539979U CN212052843U CN 212052843 U CN212052843 U CN 212052843U CN 202020539979 U CN202020539979 U CN 202020539979U CN 212052843 U CN212052843 U CN 212052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le
reinforcement cage
soft soil
structure sui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99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富豪
赵景乐
朱小安
赵炳钦
赵大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99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2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2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28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基桩,多根基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台,基桩两两之间设置有混凝土连接柱,混凝土连接柱沿水平方向设置,混凝土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基桩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桩基础整体稳定性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
目前,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桩基础,由承台2以及设置于承台2底部的基桩1组成,基桩1插接于地基中,基桩1为承台2提供支撑力,使得可在承台2上进行建筑施工,得以形成具有稳固底座的建筑物。
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但每个地区的土质并不完全理想,当桩基础设立在软土层中时,由于软土层自身的特质,软土层可能会产生松动,当软土层产生松动后桩基础容易下沉倾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在桩基础下沉倾斜的过程中,基桩1容易受到偏载,从而产生裂痕,对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具有提高桩基础整体稳定性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基桩,多根所述基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台,所述基桩两两之间设置有混凝土连接柱,所述混凝土连接柱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混凝土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基桩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基桩通过混凝土连接柱产生关联,使得基桩与基桩之间得到加固,当基桩产生倾斜偏移时,基桩受到的载荷通过混凝土连接柱传递至另一关联的基桩中,如此形成受力整体,从而提升了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桩内设置有竖向钢筋笼,所述混凝土连接柱中设置有横向钢筋笼,所述竖向钢筋笼固定于所述横向钢筋笼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钢筋笼增强了基桩的受力强度,同时横向钢筋笼增强了混凝土连接柱的受力强度,且竖向钢筋笼与横向钢筋笼固定连接,如此形成框架状的钢筋笼整体,如此使得桩基础的受力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桩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基桩呈等边三角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根基桩与混凝土连接柱之间形成三角框架状结构,如此使得桩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桩的数量为四根,四根基桩呈矩形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根基桩与混凝土连接柱之间形成矩形框架状结构,如此使得桩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桩的周缘处固定连接有环状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凸台起到增大基桩与地基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基桩起到防沉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凸台与所述基桩之间呈圆角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凸台与基桩之间呈圆角过渡,如此增强了环状凸台的受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环状凸台沿着所述基桩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环状凸台进一步增大了基桩与地基之间的摩擦,进而提升了防沉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钢筋笼与所述竖向钢筋笼之间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钢筋笼与竖向钢筋笼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混凝土连接柱将两根基桩之间进行关联,使得基桩产生倾斜偏移时,基桩将载荷通过混凝土连接柱传递至另一关联的基桩中,如此形成受力整体,从而提升了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2、竖向钢筋笼与横向钢筋笼形成框架状的钢筋笼整体,如此使得桩基础的受力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环状凸台起到增大基桩与地基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基桩起到防沉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桩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横向钢筋笼以及竖向钢筋笼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桩;2、承台;3、环状凸台;4、混凝土连接柱;5、竖向钢筋笼;6、横向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包括四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基桩1,基桩1呈圆柱体状,基桩1用于插接于地基中,四根基桩1的顶部固定有承台2,承台2呈矩形板状,承台2沿水平方向设置,承台2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与基桩1一体浇筑成型,承台2上可进行建筑施工,如此得以在承台2上形成建筑。
参照图2,基桩1的周缘处一体有环状凸台3,环状凸台3与基桩1之间呈圆角过渡,环状凸台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环状凸台3沿着基桩1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根基桩1上的环状凸台3的数量为三个。环状凸台3起到增大基桩1与地基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基桩1起到防沉降效果,同时环状凸台3与基桩1之间呈圆角过渡,如此增强了环状凸台3的受力强度。
参照图2,四根基桩1呈矩形排布,四根基桩1两两之间设置有混凝土连接柱4,混凝土连接柱4的数量为六根,六根混凝土连接柱4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六根混凝土连接柱4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混凝土连接柱4位于两根基桩1之间的中上部,混凝土连接柱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基桩1上,混凝土连接柱4与基桩1之间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两根基桩1通过混凝土连接柱4产生关联,使得基桩1与基桩1之间得到加固,同时,基桩1与混凝土连接柱4之间形成矩形框架状结构,如此使得桩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强度。
参照图2和图3,基桩1内设置有竖向钢筋笼5,竖向钢筋笼5的设置数量与基桩1的设置数量一致,竖向钢筋笼5的长度方向与基桩1的长度方向一致,竖向钢筋笼5在基桩1浇筑成型过程的中封存于基桩1内。混凝土连接柱4中设置有横向钢筋笼6,横向钢筋笼6的设置数量与混凝土连接柱4的数量相适配,横向钢筋笼6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连接柱4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钢筋笼6在混凝土连接柱4浇筑成型的过程中封存于混凝土连接柱4内。横向钢筋笼6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两根相互关联的竖向钢筋笼5上,如此使得竖向钢筋笼5与横向钢筋笼6之间形成与基桩1以及混凝土连接柱4的矩形框架形状相适配的钢筋笼整体,如此使得桩基础的受力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地基中钻取用于成型基桩1的基桩孔,随后在基桩孔中放置竖向钢筋笼5,随后在地基上挖取沟槽,将横向钢筋笼6套接于圆柱体状的套筒内,套筒的两端呈开口设置,将套筒以及钢筋笼沿水平方向放置于沟槽中,此时套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基桩孔连通,随后将位于套筒内的横向钢筋笼6与竖向钢筋笼5焊接固定,接着将沟槽回填,沟槽填埋后对基桩孔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充满基桩孔,如此形成基桩,同时混凝土充满套筒,如此形成混凝土连接柱4,最终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桩基础结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基桩1上的环状凸台3起到增大基桩1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的作用,如此减少了基桩1在软土层中的下沉程度,通过混凝土连接柱4使得基桩1与基桩1之间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如此使得基桩1得以承受更大的偏载载荷,进而提升了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实施例2: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基桩1的数量为三根,承台2呈圆板状设置,三根基桩1环绕着承台2的中轴线呈等边三角排布,相应的,混凝土连接柱4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基桩1与三根混凝土连接柱4之间形成三角框架状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此使得桩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基桩(1),多根所述基桩(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两两之间设置有混凝土连接柱(4),所述混凝土连接柱(4)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混凝土连接柱(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基桩(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内设置有竖向钢筋笼(5),所述混凝土连接柱(4)中设置有横向钢筋笼(6),所述竖向钢筋笼(5)固定于所述横向钢筋笼(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基桩(1)呈等边三角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基桩(1)呈矩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的周缘处固定连接有环状凸台(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台(3)与所述基桩(1)之间呈圆角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台(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环状凸台(3)沿着所述基桩(1)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笼(6)与所述竖向钢筋笼(5)之间焊接固定。
CN202020539979.0U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52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9979.0U CN212052843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9979.0U CN212052843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2843U true CN212052843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997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52843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28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291A (zh) * 2020-12-03 2021-04-20 武汉金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桩基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23000A (zh) * 2021-07-13 2021-08-31 徐州工程学院 近断层群桩基础的防灾减灾结构
CN113338277A (zh) * 2021-07-02 2021-09-03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291A (zh) * 2020-12-03 2021-04-20 武汉金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桩基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8277A (zh) * 2021-07-02 2021-09-03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
CN113323000A (zh) * 2021-07-13 2021-08-31 徐州工程学院 近断层群桩基础的防灾减灾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52843U (zh)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CN108316309A (zh) 深基坑支挡的双排桩复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61384A (zh) 钢抱箍桁架式高桩承台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01718098B (zh) 一种微型桩联合掏挖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0684667U (zh) 一种抗震混凝土复合基桩
CN202519697U (zh) 钢抱箍桁架式高桩承台塔吊基础结构
CN114086586A (zh) 一种陡坡安装光伏板的桩基建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09680682B (zh) 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232610A (zh) 应用于覆盖型岩溶地质的巨构支撑-弹性支承基础系统
CN212926126U (zh) 山地大体积拱座基础
CN116971362A (zh) 浅层碎石土地基上建筑物地坪加固抬升方法
CN218597181U (zh) 遗址区域内永久性基坑支护坑中坑结构
CN107237342A (zh) 新型低桩承台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00146U (zh) 钢结构装配式承台管桩基础
CN212452738U (zh) 适用于陡峻山区地形的新型环筒承重式风机基础
CN212129195U (zh) 一种基础改造中新增钢管桩与后加承台的锚固装置
CN210341967U (zh) 一种桥梁桥台基础结构
CN108487303B (zh) 一种支护桩和扶壁式挡土墙的组合挡墙及施工方法
CN202298641U (zh) 一种高桩承台塔基结构
CN217923513U (zh) 土木工程用的基桩
CN206376270U (zh) 预制装配式地面
CN204875841U (zh) 输电联合板式基础
CN219450801U (zh) 适用于特殊用地条件的风力发电机贝型偏心承台桩基础
CN201801859U (zh) 管桩岩用桩尖
CN212742609U (zh) 沉井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