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5562U -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5562U
CN212035562U CN202020117080.XU CN202020117080U CN212035562U CN 212035562 U CN212035562 U CN 212035562U CN 202020117080 U CN202020117080 U CN 202020117080U CN 212035562 U CN212035562 U CN 212035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ensing
counting
funnel
cap
monochamus altern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70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峻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ason Pes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ason Pes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ason Pes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ason Pes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70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5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5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5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包括计数装置、太阳能充电系统、上遮帽、“十”字型撞板,引诱装置、漏斗、收虫瓶和扎带紧固件,其中,所述上遮帽、撞板、漏斗和收虫瓶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且彼此间都通过多个所述扎带紧固件穿扎紧固连接,所述上遮帽和所述漏斗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引诱装置,所述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和电源组,所述太阳能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遮帽的顶端面上。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时准确记录某区域内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的数量以及时间分布情况,从而更利于及时了解当地松墨天牛成虫的活动规律,减轻费工费力的人工调查所产生的高成本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虫类自动计数诱捕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病素有松树“癌症”之称,而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松墨天牛,松墨天牛隶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危害松属树种,是林业上危害严重的蛀干害虫,常以幼虫危害生长势弱的松树或新伐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造成松树大面积成片枯死。
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取食健康松树幼嫩枝梢皮部补充营养,其携带的松材线虫通过啃食造成的树皮伤口侵染到健康松树上,随后在健康松树中快速大量繁殖,可迅速导致松树衰弱而死亡,给我国松林造成了重大灾害,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对松材线虫病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松林资源,国家林业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进行诱捕监测和防控,这一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时间、数量、活动范围、生活习性以及种群动态进行远程记录,从而准确的分析了解松墨天牛成虫的全年活动规律,节约大量用于诱捕器调查的人力,对于及时防控松墨天牛、制定综合防控方案,降低化学农药的应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达成在节约人力财力的基础上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安全环保,对环境和人畜无害,数据统计和整理更加方便,诱捕监测效果更好,省时省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包括计数装置、太阳能充电系统、上遮帽、“十”字型撞板,引诱装置、漏斗、收虫瓶和扎带紧固件,其中,所述上遮帽、撞板、漏斗和收虫瓶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且彼此间都通过多个所述扎带紧固件穿扎紧固连接,所述上遮帽和所述漏斗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引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和电源组,所述太阳能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遮帽的顶端面上,所述电源组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上遮帽的内壁上,且所述电源组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采用电性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计数装置包括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的红外传感计数系统、GPRSG模块发射系统和后台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设置在所述漏斗的内部,且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具有红外传感计数器。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引诱装置包括引诱剂,所述引诱剂采用芳香烃化学药剂。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外安装有遮光装置,使红外传感计数系统不受强烈自然光影响,计数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时间、数量、活动范围、生活习性以及种群动态进行远程记录,从而准确的分析了解松墨天牛成虫的全年活动规律,节约大量用于诱捕器调查的人力,对于及时防控松墨天牛、制定综合防控方案,降低化学农药的应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达成在节约人力财力的基础上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装置安全环保,对环境和人畜无害,数据统计和整理更加方便,诱捕监测效果更好,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中太阳能充电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中后台数据处理系统的集成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板;2、电源组;3、扎带紧固件;4、上遮帽;5、撞板;6、引诱剂;7、漏斗;8、红外传感计数器;9、收虫瓶;10、太阳能充电系统;11、GPRS4G模块发射系统;12、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3、后台数据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包括计数装置、太阳能充电系统10、上遮帽4、“十”字型撞板5,引诱装置、漏斗7、收虫瓶9和扎带紧固件3,其中,上遮帽4、撞板5、漏斗7和收虫瓶9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且彼此间都通过多个扎带紧固件3穿扎紧固连接,上遮帽4和漏斗7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引诱装置,太阳能充电系统10包括太阳能板1和电源组2,太阳能板1固定安装在上遮帽4的顶端面上,电源组2通过胶水粘接在上遮帽4的内壁上,且电源组2与太阳能板1之间采用电性连接。具体的,“十”字型撞板5具有两个,两个十”字型撞板5中间设置有引诱装置;太阳能充电系统10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且储存,用于对计数装置进行供电,保证长时间工作,免维护,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上遮帽4、撞板5、漏斗7和收虫瓶9上都设置有扎带紧固件3穿接用的穿接孔。
本实施例中,计数装置包括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的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GPRS4G模块发射系统11和后台数据处理系统13,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设置在漏斗7的内部,且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具有红外传感计数器8。具体的,GPRS4G模块发射系统11具有两个,且都位于后台数据处理系统13上;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具有两个及以上,且都位于后台数据处理系统13上。
本实施例中,引诱装置包括引诱剂6,引诱剂6采用芳香烃化学药剂。具体的,芳香烃化学药剂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吸引作用,对人畜无害。
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设置为环状结构,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具有防水功能,且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外安装有遮光装置,使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不受强烈自然光影响,计数准确。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后台数据处理系统13配以专用网站域名,远程接收天牛成虫被诱捕的信息后会自动记录诱捕天牛成虫的地点、时间和数量,并自动绘出每日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数量的时间分布图、每月逐日诱捕数量分布图以及一年中每月诱捕数量的分布规律图。
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装置配适有手机端APP,每个诱捕器都有一个唯一的设备编码,在安装时,打开APP,现场将GPS定位坐标录入系统,与诱捕器的编码绑定,实现对不同悬挂地点以及不同诱捕器的识别,实现对不同地点的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数据进行独立记录和汇总。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的使用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S1: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悬挂在需要保护的松林;
S2:打开电源开关后,松墨天牛成虫在引诱剂6的吸引作用下,松墨天牛撞击撞板5,然后在冲击作用下,松墨天牛落入漏斗7后滑入收虫瓶9;
S3:在松墨天牛滑入收虫瓶9瓶口时,具有高灵敏度的红外传感计数器8对松墨天牛进行感应和信息采集,由模拟量变为电信号通过GPRS4G模块发射系统11传递到后台数据处理系统13;
S4:PC端通过网站或手机端APP会对收到的数据智能汇总记录下松墨天牛成虫被捕获的实时时间和数量,同时根据松墨天牛成虫被诱捕数量的时间分布分析松墨天牛成虫在24小时内及全年各时刻的活动规律。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在有效半径80米左右的范围内得到松墨天牛成虫被诱捕时间和数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包括计数装置、太阳能充电系统(10)、上遮帽(4)、“十”字型撞板(5),引诱装置、漏斗(7)、收虫瓶(9)和扎带紧固件(3),其中,所述上遮帽(4)、撞板(5)、漏斗(7)和收虫瓶(9)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且彼此间都通过多个所述扎带紧固件(3)穿扎紧固连接,所述上遮帽(4)和所述漏斗(7)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引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系统(10)包括太阳能板(1)和电源组(2),所述太阳能板(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遮帽(4)的顶端面上,所述电源组(2)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上遮帽(4)的内壁上,且所述电源组(2)与所述太阳能板(1)之间采用电性连接;所述计数装置包括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的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GPRS4G模块发射系统(11)和后台数据处理系统(13),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设置在所述漏斗(7)的内部,且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具有红外传感计数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装置包括引诱剂(6),所述引诱剂(6)采用芳香烃化学药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外安装有遮光装置,使红外传感计数系统(12)不受强烈自然光影响,计数准确。
CN202020117080.XU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Active CN212035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7080.XU CN212035562U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7080.XU CN212035562U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5562U true CN212035562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7080.XU Active CN212035562U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5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60204A1 (en) Sensor based observation of anthropods
Cohnstaedt et al. Arthropod surveillance programs: basic components, strategies and analysis
CN110800710A (zh) 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
WO2014037936A1 (en)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pping and counting of flying insects
CN203913081U (zh) 一种水稻田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WO202005165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henology analysis
Usman et al. Behaviour of bats during a lunar eclipse
CN212035562U (zh)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的松墨天牛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
CN105426952A (zh) 一种智能化松墨天牛诱捕数量记录仪
CN205233254U (zh) 一种天牛成虫野外种群动态监测装置
O'Donnell et al. Survival of PIT-tagged lesser short-tailed bats (Mystacina tuberculata) through a pest control operation using the toxin pindone in bait stations
CN104430245A (zh) 一种远程监控诱捕仪
CN111109219A (zh) 基于红外传感美国白蛾成虫自动计数诱捕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1101075Y (zh) 趋光性害虫诱捕器
CN209185236U (zh) 一种小蠹虫诱捕传孢器
Meyers Evaluation of 3 radio transmitters and collar designs for Amazona
CN202603445U (zh) 一种甲虫光诱捕器
CN215123509U (zh) 一种光电感应白蛾智能诱捕器
CN204362793U (zh) 一种远程监控诱捕仪
Amos et al. Efficiency of CO2‐baited CDC miniature light traps under semi‐field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ing response behaviors of female Aedes aegypti (Diptera: Culicidae)
CN112243976A (zh) 一种用于草地贪夜蛾虫害预警的系统
CN206133603U (zh) 一种美国白蛾自动识别系统
Fagerstone et al. Hazards to small mammals associated with underground strychnine baiting for pocket gophers
Montoya-Aiona et al. Hawaiian hoary bat (Lasiurus cinereus semotus) acoustic monitoring at Hawai ‘i Army National Guard (HIARNG) installations statewid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Hilo, Hilo, Hawai ‘i
Rauch et al. Highly efficient field emergence trap for quantitative adult western corn rootworm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