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0301U - 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0301U
CN212030301U CN202020237167.0U CN202020237167U CN212030301U CN 212030301 U CN212030301 U CN 212030301U CN 202020237167 U CN202020237167 U CN 202020237167U CN 212030301 U CN212030301 U CN 212030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pipeline
pipe
exch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71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凯强
汪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71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0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0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0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管路,供换热介质流通,被配置为与油烟机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路,供换热介质流通,与第一换热管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构成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被配置为与空调换热器进行换热,以使油烟机的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器。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连接管构成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第一换热管路与油烟机进行换热,换热介质吸收油烟机产生的热量,通过连接管流动至第二换热管路,将热量传递给空调换热器,使空调换热器在需要制热时,能够获取来自油烟机的热量,利用油烟机的热量进行加热,或辅助进行加热,合理利用油烟机的热量,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就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交换一般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完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设备运行时产生热量,我们通常对产生热量的设备尽快散热,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产生热量的设备,例如家庭、酒店场所等厨房的油烟机,在用户进行烹饪时,油烟机抽吸油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油烟机产生的热量没有被合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以解决油烟机产生的热量没有被合理利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管路,供换热介质流通,被配置为与油烟机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路,供换热介质流通,与第一换热管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构成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被配置为与空调换热器进行换热,以使油烟机的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连接管构成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第一换热管路与油烟机进行换热,换热介质吸收油烟机产生的热量,通过连接管流动至第二换热管路,将热量传递给空调换热器,使空调换热器在需要制热时,能够获取来自油烟机的热量,利用油烟机的热量进行加热,或辅助进行加热,从而使油烟机的热量被合理利用,降低能耗。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换热管路;11、翅片;20、第二换热管路;21、进液管;22、出液管;23、子管;30、连接管;31、进液通道;32、出液通道;33、阀门;34、泵装置;40、空调换热器;41、压缩机;42、节流元件;43、室外换热器;50、油烟机;51、油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管路10和第二换热管路20。第一换热管路10,供换热介质流通,被配置为与油烟机50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路20,供换热介质流通,与第一换热管路10之间通过连接管30连通并构成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被配置为与空调换热器40进行换热,以使油烟机50的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器40。
第一换热管路10和第二换热管路20内流通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管路10、第二换热管路20和连接管30构成的循环回路内流动,与油烟机50和空调换热器40进行热量交换。可选地,换热介质是水。当水流动至第一换热管路10时,吸收油烟机50产生的热量,当水流动至第二换热管路20时,将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器40,使空调换热器40升温。可选地,换热介质为制冷剂。通过制冷剂也可以在油烟机50和空调换热器40 之间传递热量。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第二换热管路20和连接管30 为铜管。这样,使换热介质的换热效果更好。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的管径小于连接管30的管径,第二换热管路20的管径小于连接管30的管径。这样,能够在兼顾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减小换热管的管径来增加管内流体的流速,达到进一步强化换热的目的。结合图2所示,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的管径大小为7.0mm~12.7mm。可选地,第二换热管路20的管径大小为5.0mm~9.52mm。可选地,连接管30的管径大小为12.7mm或 15.88mm。这样,换热介质能够与油烟机50或空调换热器40充分换热。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介质通过在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流动,将油烟机50 的热量为空调换热器40所利用,以供空调制热时使用。该热量可以作为辅助热量为空调所用,例如空调换热器40主要依靠压缩机41对冷媒做功获得热量,辅助以换热系统分担部分热量。或者,当空调制热的目标温度不高时,即空调换热器40所需热量较小时,也可以由换热系统作为主要或全部热量提供方。通过该实施例能够使油烟机的热量被合理利用,降低能耗。
可选地,空调换热器40为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利用油烟机50热量制热,以使室内温度提升。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43、压缩机41、节流元件42串联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10设置于油烟机50的油烟通道51的内部和/或外部。油烟机50在运行时,依靠油烟通道51排烟,使油烟通道 51内聚集了大量热量,将第一换热管路10设置于油烟通道51,有利于换热介质对油烟机50的热量收集。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贴设于油烟通道51的外壁。油烟通道51的外壁热量较高,使第一换热管路10贴设于油烟通道51外壁,能够使热量从油烟通道51外壁传递至第一换热管路10。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呈螺旋状沿油烟通道51的外壁延伸。即第一换热管路10对油烟通道51形成缠绕效果,这样一方面能够延长第一换热管路10的长度,增强第一换热管路10与油烟通道51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第一换热管路10更加牢固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10设置于油烟通道51的内部。油烟通道51内部的热量较高,将第一换热管路10设置于油烟通道51内部,第一换热管路10与具有热量的油烟距离更近,更容易使热量由油烟传递至第一换热管路10,增强换热效果。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设置于油烟通道 51的内部和外部。第一换热管路10在油烟通道51外部产生分支,一路从油烟通道51外壁经过,一路从油烟通道51内壁经过,然后再汇合。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油烟通道51的热量。第一换热管路10从油烟机50的外部贯穿油烟通道51的侧壁延伸至油烟通道51内部。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贯穿油烟通道51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防止油烟从贯穿部位泄漏。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沿油烟通道51的周向的内壁延伸形成环形。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管路10内沿油烟通道51内壁流动一周后吸收油烟的热量,然后流出油烟通道51进入连接管30。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沿油烟通道51的内壁纵向延伸,第一换热管路10的两端分别从油烟通道51的上部和下部伸出并与连接管30连通。这样,换热介质沿第一换热管路10流动,在垂直方向与油烟进行换热。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的入口位于油烟通道51的上部,出口位于油烟通道51的下部。这样,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从上至下,油烟通道51内油烟的流动方向为从下到上,换热介质与油烟逆向流动,能够增强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靠近油烟通道51的内壁设置。第一换热管路10靠近油烟通道51内壁,减少对油烟的排放产生的阻挡作用,避免影响油烟机50的吸油烟效果。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贴设于油烟通道51 的内壁。第一换热管路10贴设于油烟通道51内壁,能够使第一换热管路 10更加稳固,避免受到油烟气流的冲击而发生摇晃,甚至产生振动噪音。油烟在经过油烟通道51后,热量也会聚集在油烟通道51的内壁,第一换热管路10与内壁相接触,也有利于第一换热管路10吸收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10呈螺旋状沿油烟通道51的内壁延伸。螺旋状的第一换热管路10在油烟通道51内的长度延长,使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增加,与油烟的接触时间延长,充分吸收油烟产生的热量。第一换热管路10呈螺旋状,油烟可以从第一换热管路10的圆心部位通过,受到的流动阻碍作用降低。以及,螺旋状的第一换热管路10不容易挂附油烟,有利于保持洁净状态。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的螺旋角为40°~50°。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的螺旋角为45°。这样,既保证了第一换热管路 10的换热效率,又不容易挂油烟,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一换热管路10的清洗。结合图3所示,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呈螺旋状沿油烟通道51的外壁延伸。这样,在第一换热管路10路径延长的情况下,吸收油烟通道51的外壁吸收热量。
可选地,第一换热管路10的外侧壁设有翅片11。在第一换热管路10 设置于油烟通道51内部时,翅片11相对第一换热管路10的表面向第一换热管路10的外部延伸,增加第一换热管路10与油烟的换热面积,使第一换热管路10能够更加充分地吸收油烟中的热量,并传递给第一换热管路10 内部的换热介质,增强换热效果。
可选地,翅片11设置于外侧壁的上部和/或下部。这样,能够避免翅片 11过多地向油烟气流的流道位置延伸,降低翅片11对油烟气流的阻挡作用。可选地,翅片11沿竖直方向延伸。竖直设置的翅片11与油烟气流的流动方向一致,能够降低对油烟气流的阻挡作用。可选地,位于第一换热管路 10的翅片11的数量密度由第一换热管路10的上部至下部由疏到密,再由密到疏交替布置。这样,疏密交替的翅片对靠近内壁的油烟气流形成一个扰动,进一步加强了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10的上端设有供换热介质流入的入口,下端设有供换热介质流出的出口。这样,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从上至下,油烟通道51内油烟的流动方向为从下到上,换热介质与油烟逆向流动,能够增强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管路20包括:进液管21、出液管22和多个子管23。进液管21,与连接管30的出液通道32连通,且沿空调换热器 40横向延伸;出液管22,与连接管30的进液通道31连通,且与进液管21 平行;多个子管23,并排设置于进液管21与出液管22之间,连通进液管 21与出液管22。
从第一换热管路10流出的换热介质流入连接管30,再从连接管30的出液通道32流出进入第二换热管路20的进液管21,然后分流进入多个并排的子管23,流经子管23时与空调换热器40进行充分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空调换热器40,最后汇流进入出液管22,由出液管22排放至连接管30 的进液通道31。多个子管23并排设置,使换热介质充分与空调换热器40换热。连接管30的进液通道31通往第一换热管路10,换热介质从第二换热管路20流出后进入进液管21的进液通道31。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连接管30出液通道32的子管23的管径小于远离出液通道32的子管23的管径。当换热介质从连接管30出液通道32流出后,会优先流入靠近出液通道32的子管23,远离出液通道32的子管23 会流入较少的换热介质,甚至无换热介质流入,通过设置不同管径大小的子管23,使靠近出液通道32的子管23管径较小,远离出液通道32的子管 23管径较大,从而使换热介质能够在多个子管23之间较均匀的分配流量,从而增强换热介质与空调换热器40之间的热量交换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0上设有阀门33。通过控制连接管30的阀门33开闭情况,能够调节换热系统的换热效果,进而符合空调器对热量的需求。当空调器不需要制热时,可将阀门33关闭;当空调器需要制热时,可将阀门33打开,提供热量,或是对阀门33开度进行调节,根据需求提供适当的热量。可选地,连接管30上设有泵装置34。泵装置34用于为换热介质提供足够的输送动力,以促进换热介质的流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油烟管道的温度,判断是否达到换热要求,如达到换热要求,开启泵装置34和阀门33,使油烟机50的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器40,供空调换热器40制热使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管路,供换热介质流通,被配置为与油烟机进行换热;
第二换热管路,供所述换热介质流通,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构成所述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被配置为与空调换热器进行换热,以使所述油烟机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空调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设置于所述油烟机的油烟通道内部和/或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呈螺旋状沿所述油烟通道的内壁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外侧壁设有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外侧壁的上部和/或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呈螺旋状沿所述油烟通道的外壁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上端设有供所述换热介质流入的入口,下端设有供所述换热介质流出的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包括:
进液管,与所述连接管的出液通道连通,且沿所述空调换热器横向延伸;
出液管,与所述连接管的进液通道连通,且与所述进液管平行;
多个子管,并排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之间,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连接管的子管的管径小于远离所述连接管的子管的管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CN202020237167.0U 2020-02-28 2020-02-28 换热系统 Active CN212030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7167.0U CN212030301U (zh) 2020-02-28 2020-02-28 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7167.0U CN212030301U (zh) 2020-02-28 2020-02-28 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0301U true CN212030301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2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7167.0U Active CN212030301U (zh) 2020-02-28 2020-02-28 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03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709A (zh) * 2021-06-10 2021-09-07 邹杰 一种传导传热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709A (zh) * 2021-06-10 2021-09-07 邹杰 一种传导传热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8185B (zh) 一种高效换热管及其蒸发式冷凝器
CN212030301U (zh) 换热系统
CN105352226A (zh) 一种立式顶出水与泵进水口直联的换热器
CN209706330U (zh) 一种带有高效热回收功能的热水装置
CN204717949U (zh) 一种带通道蒸发式冷凝器的直膨空调机组
CN212030300U (zh) 换热系统
CN20344311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冷凝换热器
CN104296383A (zh) 一种高效冷凝换热器
CN205690946U (zh) 一种气液脉动热管换热器
CN204227701U (zh) 一种高效冷凝换热器
CN104501199A (zh) 一种具有冷凝水收集功能的斜管节能器
CN205664708U (zh) 一种螺旋翅片换热装置
CN201293496Y (zh) 冷媒换热器
KR100854098B1 (ko) 열교환기
CN208418689U (zh) 一种翅片管省煤器
CN209042765U (zh) 热交换器及热水器
CN208366121U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
CN2198587Y (zh) 容积式浮动盘管换热器
CN207936497U (zh) 相变热水器
CN2419562Y (zh) 一种采暖、供热水系统用的管式汽水热交换器
CN205940215U (zh) 带有导流装置的毛细管涡旋换热器
CN105864867A (zh) 一种太阳能取暖系统
CN205536709U (zh) 一种套管式冷凝器
CN217210469U (zh)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热交换设备
CN209263368U (zh) 一种用于燃气采热水炉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