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6505U -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 Google Patents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6505U
CN212016505U CN201922266806.6U CN201922266806U CN212016505U CN 212016505 U CN212016505 U CN 212016505U CN 201922266806 U CN201922266806 U CN 201922266806U CN 212016505 U CN212016505 U CN 212016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liquid
medium
pipe
f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68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志坚
徐小东
高志刚
朱国庆
朱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Priority to CN2019222668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6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6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6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包括:泡沫均混管;包括均混主管和发泡介质注入管;水供应装置,其出水口与均混主管的入口相通;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其出液口与均混主管的入口相通;以及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其出口与发泡介质注入管的入口相通;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包括液态介质储存罐和液态介质输送泵,液态介质储存罐用于储存液态发泡介质,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液态介质储存罐经由液态介质输送泵向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供液。液态介质输送泵有效可靠地保证液态发泡介质的注入压力大于等于泡沫均混管内泡沫混合液压力,保证混合发泡可靠性,提高灭火效率。

Description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消防灭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背景技术
泡沫消防车利用泡沫混合液进行灭火时,首先要把泡沫原液按规定比例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合液,然后再发泡灭火。混合后的泡沫混合液发泡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喷射过程中形成真空外吸空气发泡;二是利用压缩气体作为发泡介质注入产生泡沫。试验和研究表明,采用压缩气体注入发泡的泡沫混合系统相比常规通过外吸空气发泡系统,不仅节省泡沫原液,而且对水的利用率更高,在灭火、控火、防火以及特殊火灾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作为发泡介质的液氮的注入压力都是直接由液氮储存罐的自增压来实现,液氮的注入压力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尚存在液态发泡介质注入压力无法得到可靠保证的缺陷,影响灭火效率。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能够使得液态发泡介质注入压力无法得到可靠保证,提高灭火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包括:
泡沫均混管,其包括:均混主管,用于将泡沫混合液F与发泡介质混合产生泡沫F′;和发泡介质注入管,用于将发泡介质注入均混主管内;
水供应装置,其出水口与均混主管的入口相通;
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其出液口与均混主管的入口相通;
消防炮,其入口与均混主管的出口相通;以及
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其出口与发泡介质注入管的入口相通;
其中,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包括液态介质储存罐和液态介质输送泵,液态介质储存罐用于储存液态发泡介质,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液态介质储存罐经由液态介质输送泵向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供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泡沫混合液流量计,用于检测泡沫和水混合后产生的泡沫混合液的流量;和
控制器,用于根据泡沫混合液流量计检测的泡沫混合液的流量控制液态介质输送泵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态介质输送泵的增压压力为2.5MPa~3.5MPa,输出流量为80L/min~200L/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态介质储存罐的工作压力被配置为0.4~0.8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态介质输送泵为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发泡介质供应装置还包括放空阀和设置在液态介质输送泵的供液通路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供液控制阀,放空阀的入口与液态介质输送泵的出口相通,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供液温度控制放空阀和供液控制阀的通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管路加热器,设置在泡沫原液供应装置的出液通路与水供应装置的出水通路的合流通路上;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泡沫均混管的出液通路上;以及
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供液温度控制管路加热器的启动和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包括泡沫原液罐和泡沫原液泵,泡沫原液泵的出液口与均混主管的入口相通,原液罐包括A类泡沫原液罐和B类泡沫原液罐,A类泡沫原液罐和B类泡沫原液罐共用泡沫原液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供应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压缩空气注入管,空气压缩机用于向压缩空气注入管供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供应装置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的内腔并与均混主管的延伸方向一致,发泡介质供应装置的输出段的端头封闭且侧壁设有发泡介质输出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输出孔与均混主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输出孔为多个并沿着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周向和延伸方向均匀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中心线与均混主管的中心线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端头朝向与泡沫混合液F的流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呈L形,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压缩空气注入管和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发泡介质输出孔包括分别设置在压缩空气注入管的输出段上的出气孔和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上的出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混主管呈L形,均混主管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压缩空气注入管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的输入段,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的输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混主管的内壁尺寸D的大小为125mm~200mm,压缩空气注入管的内壁尺寸D1的大小为25mm~40mm,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的内壁尺寸D2的大小为15mm~30mm。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消防车,包括前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液态介质输送泵来将液态发泡介质注入泡沫均混管,有效可靠地保证液态发泡介质的注入压力大于等于泡沫均混管内泡沫混合液压力,保证混合发泡可靠性,提高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混合泡沫灭火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混合泡沫灭火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泡沫均混管的剖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图2中发泡介质注入管和压缩空气注入管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消防车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罐;2、泡沫原液罐;2-1、A类泡沫原液罐;2-2、B类泡沫原液罐;3、水泵;3-1、水罐供水阀;3-2、水罐注水阀;4、泡沫原液泵;4-1、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2、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3、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5-1、罐顶消防炮;5-2、臂架消防炮;6、空气压缩机;6-1、压缩空气输出阀;6-2、压力平衡阀;7、泡沫均混管;71、均混主管;72、压缩空气注入管;73、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4、出液孔;75、出气孔;8、水灭火操作阀;9、泡沫灭火操作阀;10、上车消防液供应阀;11、泡沫混合液流量调节阀;12-1、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2、泡沫原液流量计;13、控制器;14、液态介质储存罐;14-1、液态介质储存罐供液阀;14-2、自增压操作阀;14-3、液态介质储存罐加注阀;15、液态介质输送泵;15-1、放空阀;15-2、供液控制阀;15-3、高压安全阀;15-4、脉冲消除装置;16、管路加热器;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00、底盘;200、前支腿;300、第一接口装置;400、副车架;500、第二接口装置;600、后支腿;700、中心回转体;800、转台;900、臂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图1为根据本公开混合泡沫灭火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参考图1和图2,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包括:泡沫均混管7,包括:均混主管71,用于将泡沫混合液F与发泡介质混合产生泡沫F′;和发泡介质注入管,用于将发泡介质注入均混主管71内;水供应装置,其出水口与均混主管71的入口相通;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其出液口与均混主管71的入口相通;消防炮,其入口与均混主管71的出口相通;以及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其出口与发泡介质注入管的入口相通;其中,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包括液态介质储存罐14和液态介质输送泵15,液态介质储存罐14用于储存液态发泡介质,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液态介质储存罐14经由液态介质输送泵15向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供液。
参考图1,通过液态介质输送泵15来将液态发泡介质注入泡沫均混管7,有效可靠地保证液态发泡介质的注入压力大于等于泡沫均混管7内泡沫混合液F的压力,保证混合发泡可靠性,提高灭火效率。
如图2所示,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71的内腔并与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一致,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端头封闭且侧壁设有发泡介质输出孔。由水和泡沫原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泡沫混合液F从均混主管71的入口进入,发泡介质通过发泡介质注入管注入到均混主管71内与泡沫混合液F充分混合后产生泡沫F′,继而从均混主管71的出口流出。发泡介质包括压缩空气A和/或液态发泡介质N,液态发泡介质N可以是液氮,也可以是其它适宜的液态介质,只要该介质能够迅速气化、适用发泡、能灭火、无毒且气液两相体积比大于300即可。
具体地如图2所示,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用于将压缩空气A注入均混主管71内的压缩空气注入管72和/或用于将液态发泡介质N注入均混主管71内的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如图2~图4所示,发泡介质输出孔包括设置在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上的出气孔75和/或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上的出液孔74。压缩空气A通过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出气孔75进入均混主管71的内腔,液态发泡介质N通过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出液孔74进入均混主管71的内腔。
如图2所示,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71的内腔并与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一致,输出段的端头封闭且侧壁设有出气孔75;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71的内腔并与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一致,输出段的端头封闭且侧壁设有出液孔74;压缩空气A从出气孔75流出与流经的泡沫混合液F充分混合,液态发泡介质N从出液孔74流出与流经的泡沫混合液F充分混合,压缩空气A或液态发泡介质N流出的方向与泡沫混合液的流向不是平行相对,避免了泡沫混合液F流入发泡介质输出孔,提高了发泡效率和发泡稳定性。
为了增加混合接触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输出孔为多个并沿着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周向和延伸方向均匀布置。结合图2~图4所示,出气孔75为多个并沿着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的周向和延伸方向均匀布置,出液孔74为多个并沿着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的周向和延伸方向均匀布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泡效率和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输出孔与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垂直。如图2所示,出气孔75和出液孔74均与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垂直,尽可能地避免了泡沫混合液F流入出气孔75和出液孔74,这样的结构形式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合发泡效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中心线与均混主管71的中心线重合。如图2所示,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的中心线与均混主管71的中心线重合,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的中心线与均混主管71的中心线重合,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提升发泡介质与泡沫混合液F的混合面积,提升混合发泡效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端头朝向与泡沫混合液F的流向一致。如图2所示,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的端头朝向与泡沫混合液F的流向一致,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的端头朝向与泡沫混合液F的流向一致,有利于发泡介质的输出,且结构合理,可实施性强。
对于如何实现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与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注入管呈L形,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易于加工且结构合理。具体如图2所示,压缩空气注入管72呈L形,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呈L形,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
考虑到压缩空气A相较于液态发泡介质N更难以均匀混合发泡,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均混主管71呈L形,均混主管71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71的输入段,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穿入均混主管71的输出段。这样可使具有动量的泡沫混合液F和压缩空气A在均混主管71的弯头曲面会再次被冲剂搅拌混合,而且L形的均混主管71结构紧凑,便于布置且流动阻力小,可实施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混主管71的内壁尺寸D的大小为125mm~200mm,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内壁尺寸D1的大小为25mm~40mm,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内壁尺寸D2的大小为15mm~30mm。在该尺寸范围内,泡沫均混管7能够获得很好的发泡效率和发泡稳定性。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水供应装置包括水罐1、水罐供水阀3-1、水罐注水阀3-2和水泵3;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包括泡沫原液罐2和泡沫原液泵4,泡沫原液泵4的出液口与均混主管71的入口相通,泡沫原液罐2包括A类泡沫原液罐2-1和B类泡沫原液罐2-2,分别配备有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1和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3,A类泡沫原液罐2-1和B类泡沫原液罐2-2共用泡沫原液泵4。消防炮作为喷射灭火介质的执行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其包括在下车设置的罐顶消防炮5-1和在上车设置的臂架消防炮5-2和上车消防液供应阀10,两个消防炮的供液口为并联设置,均与系统的泡沫输出管路连通,实际作业时可通过阀门进行切换;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包括液态介质储存罐14、液态介质储存罐供液阀14-1、液态介质输送泵15、空气压缩机6和压缩空气输出阀6-1,液态介质储存罐14用于储存液氮或其他液态发泡介质,空气压缩机6向压缩空气注入管72供气,液态介质储存罐14经由液态介质输送泵15向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供液。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部件中涉及泡沫混合液比例混合部分的基本功能及原理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故下面以发泡介质为压缩空气A和液氮N,泡沫原液为A类泡沫原液和B类泡沫原液应用于举高消防车为例来详述面对不同灭火场景时变换发泡介质和泡沫原液类型的技术方案,从而实现压缩气体和泡沫混合液混合匹配发泡。
(一)当用于有人的建筑火灾扑救时,优选采用A类泡沫原液+压缩空气A+水的泡沫灭火模式。
如图1所示,当进行水灭火时,水灭火操作阀8打开,泡沫灭火操作阀9关闭。水泵3的出液口可经水灭火操作阀8连通罐顶消防炮5-1和臂架消防炮5-2。当进行泡沫灭火时,水灭火操作阀8关闭,泡沫灭火操作阀9打开。水泵3的出液口可经泡沫灭火操作阀9→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泡沫混合液流量调节阀11→泡沫均混管7,然后连通罐顶消防炮5-1和臂架消防炮5-2。
当优选A类泡沫原液进行泡沫液混合时,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1打开、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3及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2均关闭,泡沫原液泵4从A类泡沫原液罐2-1中抽吸A类泡沫原液进行增压注入管路,该压力泡沫原液经过泡沫原液流量计12-2,与从泡沫灭火操作阀9流过的压力水汇集混合后→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泡沫混合液流量调节阀11→管路加热器16,然后注入泡沫均混管7的均混主管71的进口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之所以优选A类泡沫原液是基于A类泡沫灭火剂环保,产生的泡沫附着力强、隔热和防热辐射效果好,能有效的控制固体可燃物的复燃,适用于A类灭火场所。如果选择B类泡沫原液进行泡沫液混合,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1及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2均关闭、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3打开,泡沫原液泵4从B类泡沫原液罐2-2中抽吸B类泡沫原液进行增压注入管路,该压力泡沫原液同样经过泡沫原液流量计12-2,与从泡沫灭火操作阀9流过的压力水汇集混合后→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泡沫混合液流量调节阀11→管路加热器16后,然后注入泡沫均混管7的均混主管71的进口端。
为了控制泡沫原液与水之间的精确配比关系,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也是利用流量反馈控制泡沫原液流量来实现比例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混合泡沫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13、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和泡沫原液流量计12-2,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用于检测水和泡沫原液混合后的流量,泡沫原液流量计12-2用于检测泡沫原液的流量,控制器13根据上述两流量计的输入信号、泡沫原液罐输出阀打开状态识别等信息,以及现场所需的发泡类型要求,调用预定编程指令(即根据不同泡沫灭火剂规格和发泡类型,确定使用不同的混合比例),控制泡沫原液泵4的转速,从而通过对泡沫原液流量的调控,实现泡沫原液和水形成精确配比。
另外,由于各类泡沫液均会腐蚀系统管路和相关元件,从而影响系统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也设置冲洗功能,以避免泡沫残液长期附着产生腐蚀。如图1所示,在泡沫灭火操作阀9的出口与泡沫原液泵4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2,在非冲洗工况下,该阀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以保证泡沫液混合功能的实现。只有在每次完成泡沫喷射作业后,才能在关闭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1及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3之后,打开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2并启动泡沫原液泵4,进行泡沫管路系统的清洗。
空气压缩机6作为提供压缩空气A的动力元件,输出压缩空气A至泡沫均混管7;泡沫均混管7的结构如图2所示,已混合好的泡沫混合液从均混主管71的进口端流入的同时,压缩空气A也从压缩空气注入管72进口端注入,注意,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无液氮流入,这样,泡沫混合液在均混主管71内只与空气充分接触,形成泡沫F′,这样完成预发泡后的泡沫F′经过均混主管71的输出端流入系统的泡沫输出管路。为了避免压缩空气注入管路和液氮注入管路的相互影响,在这两个管路的注入端分别设置了单向止回阀。
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压缩空气的顺利注入,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泡沫灭火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输出阀6-1和压力平衡阀6-2,压力平衡阀6-2用于比较水压与空气压力,送出压力控制信号以调节空气压缩机6的进气量,从而实现压力的匹配。为了控制压缩空气与泡沫混合液之间的精确配比关系,控制器13根据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的输入信号、现场所需的发泡类型要求,调用预定编程指令(即根据不同泡沫灭火剂规格和发泡类型,确定使用不同的混合比例),控制空气压缩机6的转速,从而通过对空气压缩机6输出流量的调控,实现精确配比。此外,压缩空气输出阀6-1用于根据实际火情、泡沫种类等因素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为了避免压缩空气回流,在相应管路上设有单向止回阀。
当然,还有指出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固定空气压缩机输出流量,去调节消防泵和泡沫泵的流量输出来实现泡沫混合液和压缩空气的配比混合。
泡沫均混管7的出口通过泡沫输出管路与两个消防炮的进口连通,这样,预制好的泡沫在输送管路中可以进一步均匀混合,直到喷射器喷出。为了避免泡沫回流,在泡沫输送管路上设有单向止回阀。
(二)当用于无人的工业灭火时,优选采用B类泡沫原液+基于液氮加注的压缩氮气+水的泡沫灭火模式。
当优选B类泡沫原液进行泡沫液混合时,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1和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2均关闭、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3打开,泡沫原液泵4从B类泡沫原液罐2-2中抽吸B类泡沫原液进行增压注入管路,泡沫混合液的混合原理、形成和流向参见前述。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优选B类泡沫原液是基于B类泡沫灭火剂适用于B类灭火场所,特别是针对工业火灾中的各种石油产品、可燃易燃的液体等。B类泡沫灭火剂,可分为非水溶性泡沫灭火剂(如蛋白泡沫灭火剂、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应根据扑救对象的物质特性确定更具体的B类泡沫灭火剂的规格型号。同样,如果选择A类泡沫原液进行泡沫液混合,A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1、B类泡沫原液罐供液阀4-3、泡沫混合液管路清洗阀4-2、泡沫原液泵4的操控,泡沫混合液的混合原理、形成和流向亦可参见前述。
液态介质输送泵15是用来抽吸液态介质储存罐14中液氮并进行增压的动力元件,输出液氮至泡沫均混管7。如图1所示,已混合好的泡沫混合液从均混主管71的进口端流入的同时,液氮N也从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进口端注入,注意,此时空气压缩机系统设定为不工作,压缩空气注入管72无压缩空气流入,这样,泡沫混合液在均混主管71内只与液氮N充分接触,液氮N则从泡沫混合液中吸收热量迅速气化沸腾形成泡沫F′。为了保证液氮N与泡沫混合液F的充分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轴线应与均混主管71输出段轴线共轴且其端头封闭,在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沿轴向和周向设计众多的出液孔74,这样具有动量的液氮N射入均混主管71内,就能迅速气化并与泡沫混合液F混合。这样完成预发泡后的泡沫F′经过均混主管71的输出端流入系统的泡沫输出管路。同样,预制好的泡沫在输送管路中可以进一步均匀混合,直到消防炮喷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态介质储存罐14是可自增压的液氮容器,设计压力≤1.6MPa,设计温度是-196℃,用于储存液氮,罐上具有安全阀和压力检测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举高消防车上使用时,液态介质储存罐14的工作压力范围设定为0.4~0.8MPa。当液态介质储存罐处于正常储存状态时,液态介质储存罐加注阀14-3、液态介质储存罐供液阀14-1均关闭;当液态介质储存罐处于输出工作状态时,液态介质储存罐加注阀14-3关闭、液态介质储存罐供液阀14-1打开;当液态介质储存罐内介质消耗后,需要进行加注时,则关闭液态介质储存罐供液阀14-1,在连接外供液氮加注口后,再打开液态介质储存罐加注阀14-3,启动液态介质输送泵15从外界抽吸加注。液态介质储存罐在正常储存和工作状态下,自增压操作阀14-2用于罐内压力的自适应调节,即:当罐内压力一旦降到0.4MPa时,控制系统便打开该阀,让罐内液氮流出一部分液氮,经管路上的空温汽化器汽化为氮气后,再进入罐内增压;再当罐内压力一旦高于0.8MPa时,车载控制系统则关闭该阀。应当指出,液态介质储存罐14内压力之所以要达到上述范围,主要是为了保证能给液态介质输送泵15输入压力相对稳定的供液,而不是直接提供能注入泡沫均混管7内的压力(该压力应≥泡沫混合液的压力)。实际上,液氮注入的压力是靠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增压来实现。
在现有(消防车+各自的撬装装置=组合实现完整灭火单元)的技术方案中,液氮的注入压力都是直接由液态介质储存罐14的自增压来实现。我们知道,汽化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空温汽化器,另一类是水温汽化器(以水为传递介质,通过电加热或燃气加热来提供热量),这两类方式的自增压对压力反馈的补偿均具有滞后性,所以其弊端在于当罐内压力不足时不能快速升压达到要求压力,而当罐内压力达到时亦不能立刻停止升压,尤其当液态介质储存罐的容量较大时这个弊端更明显,因此难以保证液态介质储存罐自增压的时效性。此外,由于一般液态介质储存罐的设计压力为1.6MPa,所以其增压能力亦受到限制。举高消防车在其作业过程中,随着臂架(或梯架)的伸缩状态、变幅状态以及系统喷射流量的不同,消防泵输出的压力不同,泡沫均混管7内泡沫混合液的压力也相应不同,其变化范围基本在1~1.6MPa,对于更高米数的举高消防车可能要≥1.6MPa。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上,举高消防车的液氮加注完全靠液态介质储存罐14的自增压自动调节来保证,而液氮注入压力≥泡沫均混管7内泡沫混合液压力是无法可靠实现的。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不同的消防目的,泡沫混合液需要根据用途,加注不同比例的压缩气体进行混合,才能保证泡沫液的发泡倍数和泡沫质量,这对于基于液氮加注而言就是要根据液氮汽化后气态和液态的体积比(液氮气化的体积比是640倍),转变为加注不同比例的液氮流量来实现。现有通过液态介质储存罐14的自增压进行加注的技术方案,就是通过实时计量泡沫混合液的流量,按比例调控液氮加注的流量,液氮加注流量的调控最终途径还是靠管路上的流量阀的开度大小。显然,因为管路通流量是与流量阀的压差是强相关,所以当泡沫混合液流量不变时,因为举高消防车的臂架(或梯架)的姿态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泡沫均混管内泡沫混合液的工作压力,进而影响液氮加注的流量,从而导致泡沫混合液的发泡倍数发生变化、泡沫质量无法保证。另外,又因为液态介质储存罐14的自增压调节具有滞后性的特征,上述流量阀的反馈调节过程也难以实施有规律的补偿修正。
综上所述,通过液态介质储存罐的自增压来实现注入压力和流量的匹配在工程实践上难以实现。
为了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增压压力为2.5MPa~3.5MPa,输出流量为80L/min~200L/min。可满足系统制备泡沫流量≥500L/s,从车载系统应用的方便性和布置紧凑型考虑,液态介质输送泵15为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优选液压马达直接耦合联结驱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变频电机直接耦合联结驱动齿轮泵,或变频电机串联齿轮箱后驱动齿轮泵。我们知道,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的输出流量只与其转速有关,输出压力取决于负载。因此,基于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增压加注的压缩氮气与泡沫液的压力、比例流量匹配,就可简化为单一的比例流量匹配。
为了控制液氮与泡沫混合液之间的精确配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泡沫灭火系统还包括: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和控制器13,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用于检测泡沫和水混合后产生的泡沫混合液的流量;控制器13用于根据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检测的泡沫混合液的流量控制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转速。控制器13根据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的输入信号、现场所需的发泡类型要求,调用预定编程指令(即根据不同泡沫灭火剂规格和发泡类型,确定使用不同的混合比例),控制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转速,从而通过对液态介质输送泵输出流量的调控,实现精确配比。
当液态介质输送泵15初始工作时,由于液氮输入管路和齿轮泵的泵体初始温度相对较高,会导致初期部分液氮流经过程汽化,为了避免液态介质输送泵15在工作中发生气蚀,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介质供应装置还包括放空阀15-1和设置在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供液通路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供液控制阀15-2,放空阀15-1的入口与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出口相通,控制器13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的供液温度控制放空阀15-1和供液控制阀15-2的通断状态。通过该是实施例来冷却管路和泵体,即:由第一温度传感器17实时检测液氮输出管路内的温度,当检测温度≥-175℃(液氮的标准沸点是-195.8℃,在0.4~0.8MPa的压力条件下其沸点则是在-173℃~-180℃之间,因此综合考虑温度传导的原因,可以设定触发温度为-175℃)时,控制器13控制供液控制阀15-2关闭、放空阀15-1打开;当检测温度<-175℃时,控制器13控制放空阀15-1关闭、供液控制阀15-2打开。
当液氮从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加入均混主管71输出段时,会从泡沫混合液中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导致泡沫均混管7输出段温度降低。一般考虑,当应用低倍数的湿泡沫进行灭火时(泡沫的发泡倍数为8倍左右),通过计算可知此时只要泡沫混合液的温度≥5℃且流量≥80L/s,液氮注入气化并混合后的泡沫温度可以≥3℃。但是如果应用中、高倍数的干泡沫进行防火和灭火时(泡沫的发泡倍数为≥15),通过计算可知,一旦环境温度较低,液氮的注入将可能导致泡沫均混管7输出段温度低于0℃。
为了保证车辆在环境以及大发泡倍数的应用场所正常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混合泡沫灭火系统还包括管路加热器16,设置在泡沫原液供应装置的出液通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8,设置在泡沫均混管7的出液通路上;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8实时检测泡沫均混管7的供液温度,控制器13根据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的输入流量、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输入转速,以及泡沫均混管7的供液温度和火灾现场的环境温度,进行热平衡计算(假定液氮温度为-196℃,根据泡沫液的检测温度和流量、液氮的输入流量,可计算混合后泡沫温度)和比对,根据运算结果和设定的控制策略,控制器13输出控制信号来操控管路加热器16的启动和停止以及液氮加注系统的启动工作。其控制策略为:①当环境温度≥0℃时,若泡沫均混管输出端的供液温度≥5℃,管路加热器16无需启动加热,液氮加注系统可以正常启动工作;若泡沫均混管7输出端的供液温度<5℃,管路加热器16将自动启动加热,维持泡沫均混管7输出端的供液温度处于5~10℃之间,才能正常启动液氮加注系统工作。②当环境温度<0℃时,管路加热器16将自动启动加热,维持泡沫均混管7输出端的供液温度处于30~35℃之间,才能正常启动液氮加注系统工作。管路加热器16除了能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18的检测温度自动启动和关闭外,还应设置手动应急开关功能。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混合泡沫灭火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供液管路上的高压安全阀15-3,用于保护管路不至于过压,以及脉冲消除装置15-4,用于消除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输出压力波动。供液控制阀15-2还用于根据实际火情、泡沫种类等因素调节液氮加注的流量。为了避免液氮回流,同样在相应管路上设有单向止回阀。
上述本公开混合泡沫灭火系统的各实施例可被应用到消防车上,尤其在举高消防车上。相应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消防车,包括前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5所示,消防车为多功能正压式泡沫灭火举高消防车,该消防车包括底盘100、副车架400、前支腿200、后支腿600、中心回转体700、混合泡沫灭火系统、第一接口装置300、第二接口装置500、转台800及臂架900。具有水罐、A类泡沫原液罐、B类泡沫原液罐、液氮罐四种灭火剂罐体。水泵3由底盘发动机通过全功率取力器驱动工作,增压能力设计为1.3~1.7MPa,输送流量设计为50~120L/s。泡沫原液泵4由泵电机驱动工作,增压能力设计为1.3~1.7MPa,输送流量设计为5~200L/min;泡沫原液与水比例混合的设计设定范围为:A类泡沫原液(0.1~1%),B类泡沫原液(水成膜)3%。空气压缩机6、液态介质输送泵15均由液压马达驱动,其液压动力则由底盘发动机通过侧窗取力器驱动液压主油泵提供,因为空气压缩机6和液态介质输送泵15是错时分别工作,所以通过液压供油油路的流向切换可以经济和紧凑实现两种气源提供装置的驱动;空气压缩机6的工作增压能力及压缩空气的设计供应量同现有系统,在此不赘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增压能力设计为1.3~1.7MPa,输送流量设计为50~200L/min。
该多功能正压式泡沫灭火举高消防车既可喷射水、压缩空气泡沫液,又可喷射大流量压缩氮气泡沫进行举高消防灭火救人,其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实现了单车作业的多功能和高效性。
该车的性能指标及匹配参数设计分别如下表1和表2:
表1
Figure BDA0002321817090000171
表2
Figure BDA0002321817090000181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泡沫均混管(7),其包括:均混主管(71),用于将泡沫混合液F与发泡介质混合产生泡沫F′;和发泡介质注入管,用于将发泡介质注入所述均混主管(71)内;
水供应装置,其出水口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入口相通;
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其出液口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入口相通;
消防炮,其入口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出口相通;以及
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其出口与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的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发泡介质供应装置包括液态介质储存罐(14)和液态介质输送泵(15),所述液态介质储存罐(14)用于储存液态发泡介质,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所述液态介质储存罐(14)经由所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向所述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供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用于检测泡沫和水混合后产生的泡沫混合液的流量;和
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泡沫混合液流量计(12-1)检测的泡沫混合液的流量控制所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增压压力为2.5MPa~3.5MPa,输出流量为80L/min~200L/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介质储存罐(14)的工作压力被配置为0.4~0.8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为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13),所述发泡介质供应装置还包括放空阀(15-1)和设置在所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供液通路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供液控制阀(15-2),所述放空阀(15-1)的入口与所述液态介质输送泵(15)的出口相通,所述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检测的供液温度控制所述放空阀(15-1)和所述供液控制阀(15-2)的通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路加热器(16),设置在所述泡沫原液供应装置的出液通路与所述水供应装置的出水通路的合流通路上;
第二温度传感器(18),设置在所述泡沫均混管(7)的出液通路上;以及
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8)检测的供液温度控制所述管路加热器(16)的启动和关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原液供应装置包括泡沫原液罐(2)和泡沫原液泵(4),所述泡沫原液泵(4)的出液口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入口相通,所述原液罐(2)包括A类泡沫原液罐(2-1)和B类泡沫原液罐(2-2),所述A类泡沫原液罐(2-1)和所述B类泡沫原液罐(2-2)共用所述泡沫原液泵(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供应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机(6),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压缩空气注入管(72),所述空气压缩机(6)用于向所述压缩空气注入管(72)供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供应装置的输出段穿入所述均混主管(71)的内腔并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一致,发泡介质供应装置的输出段的端头封闭且侧壁设有发泡介质输出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输出孔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延伸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输出孔为多个并沿着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周向和延伸方向均匀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中心线与所述均混主管(71)的中心线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的端头朝向与泡沫混合液F的流向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呈L形,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介质注入管包括压缩空气注入管(72)和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所述发泡介质输出孔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上的出气孔(75)和所述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上的出液孔(7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混主管(71)呈L形,所述均混主管(71)的输出段相对于其输入段弯折,所述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输出段穿入所述均混主管(71)的输入段,所述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输出段穿入所述均混主管(71)的输出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混主管(71)的内壁尺寸D的大小为125mm~200mm,所述压缩空气注入管(72)的内壁尺寸D1的大小为25mm~40mm,所述液态发泡介质注入管(73)的内壁尺寸D2的大小为15mm~30mm。
19.一种消防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混合泡沫灭火系统。
CN201922266806.6U 2019-12-17 2019-12-17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Active CN212016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806.6U CN212016505U (zh) 2019-12-17 2019-12-17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806.6U CN212016505U (zh) 2019-12-17 2019-12-17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6505U true CN212016505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6806.6U Active CN212016505U (zh) 2019-12-17 2019-12-17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6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1222A (zh) 泡沫均混管、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消防车
CN110787393A (zh)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消防车
US8517696B2 (en)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 for mobile pumping apparatus
CN211634973U (zh) 泡沫均混管、混合泡沫灭火系统以及消防车
CN207822315U (zh) 泡沫产生模块及泡沫灭火设备
CN110913958B (zh) 泡沫产生方法和灭火方法及泡沫灭火设备
CN102049115B (zh) 消防车及其消防泡沫系统
CN103341243B (zh) 一种液相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与方法
CA3068579C (en) Mobile fire extinguishing apparatus with pressurized foam generation
KR20100104051A (ko) 에어폼 방수시스템을 사용한 소방자동차
US20130048094A1 (en) Continuous additive proportioning
CN100584412C (zh)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CN212016505U (zh) 混合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车
CN103055455B (zh) 一种多功能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CN107019860A (zh) 一种压缩氮气旋转式泡沫比例混合灭火系统
CN110448828B (zh) 正压式三相泡沫发生装置及方法和应用
US7337857B2 (en) Extinguishing or watering system and admixing system therefor including method associated therewith
CN201596276U (zh) 消防车及其消防泡沫系统
CN114404847A (zh) 一种b类空气泡沫高喷灭火装置
RU2798754C1 (ru) Труба для однородного смешивания пены, система пеносмешивания для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ее управления, а также пожарная машина
CN105641840B (zh) 一种泡沫喷雾灭火装置
CN204745423U (zh) 一种多功能灭火系统
CN209576351U (zh) 脱硝泵前混合系统
CN107982828B (zh) 泡沫供液车的泡沫混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39435A (zh) 举高喷射消防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