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6419U -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6419U
CN212016419U CN201922246331.4U CN201922246331U CN212016419U CN 212016419 U CN212016419 U CN 212016419U CN 201922246331 U CN201922246331 U CN 201922246331U CN 212016419 U CN212016419 U CN 212016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er
layer
applying ointment
ointment
fixe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63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22463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6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6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6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包括敷贴本体和固定带,敷贴本体依次包括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功能层,背衬层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凸起部,背衬层表面两侧设有第二凸起部,功能层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凸起部上,敷贴本体的中心开设有通孔;固定带一端通过缝合的方式设置在敷贴本体底部通孔的一端,固定带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敷贴本体底部另一端固定,所述固定带包括吸液层和第二防水层,吸液层与敷贴本体底部贴合设置,且吸液层表面的中心开设有放置槽,引流管通过固定带配合魔术贴从而贴合在敷贴本体底部,并且固定带上的放置槽能对引流管固定,防止引流管发生偏移,不易脱落,减少引流管与患者的接触,同时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背景技术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对患有直肠癌的病人进行手术之后,肛门附近肌肉组织会被切除,并且在进行造瘘后需要封闭原来的肛门,患者肛门切口处会留置一根引流管,等切口愈合了,才可拔掉,但切口的缝合处会容易渗液,因此术后需要对肛门处切口进行换药和护理。目前,医院一般将纱布剪裁成长方形结构,并贴合覆盖在切口上,再用胶布将敷料粘在患者身上,这种方式舒适度较差,并且纱布也容易移动,敷料容易脱落,医护人员进行换药也十分麻烦,给患者增加痛苦;患者在侧身躺时,由于敷料与患者身体不够贴合,从而会导致渗液从敷料侧边漏出;而且引流管一般是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长此以往患者会产生不适,而且位置容易产生偏差,同时会导致敷料发生脱落现象,从而增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包括敷贴本体和固定带,所述敷贴本体两侧呈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敷贴本体前后两端均设有两个弹力带,且所述弹力带末端的顶部均设有粘贴层,使得敷贴本体呈蝶状结构,所述敷贴本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功能层,所述背衬层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长条状结构,并沿敷贴本体的前后两端方向设置,背衬层上表面两侧均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呈弧形结构,并沿敷贴本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功能层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凸起部上,所述敷贴本体的中心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的通孔,所述通孔依次贯穿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和功能层;所述固定带一端通过缝合的方式设置在敷贴本体底部所述通孔的一端,固定带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敷贴本体底部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并使得固定带对敷贴本体底部的通孔进行覆盖,所述固定带包括吸液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吸液层与敷贴本体底部贴合设置,且吸液层表面的中心开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沿敷贴本体的前后两端方向设置,且放置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放置槽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带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材质均为PTFE膜,所述背衬层和吸液层的材质均为医用无纺布,所述功能层的材质为泡沫敷料。
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层和弹力带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位于所述固定带上的放置槽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为12~14mm,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为6~8mm。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尺寸与引流管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层的厚度为8~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敷贴本体两侧呈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能够与患者腹股沟处更适配,使得患者在长时间也不会产生不适,背衬层上的第一凸起部与患者的臀沟相适配,从而使得功能层与切口更加贴合,从而更好对渗液进行吸收;并且在固定时通过敷贴本体前后两端的弹性带配合粘贴层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整体结构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结构。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敷料取代纱布,能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同时也降低了引流管的脱管率,敷贴本体中心设有用于穿设引流管的通孔,并且引流管通过固定带配合魔术贴从而贴合在敷贴本体底部,并且固定带上的放置槽能对引流管固定,防止引流管发生偏移,从而使得引流管可长期留置在敷贴本体上,不易脱落,减少引流管与患者的接触,同时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3)本实用新型中背衬层表面两侧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能够与患者身体更贴合,从而防止渗液从敷料侧边漏出,而流淌到在衣物和床被上,进一步提高了敷料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敷贴本体1、第一防水层11、背衬层12、透气孔121、第一凸起部122、第二凸起部123、功能层13、通孔14、弹力带2、粘贴层21、固定带3、吸液层31、放置槽311、魔术贴312、第二防水层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包括敷贴本体和固定带,所述敷贴本体两侧呈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敷贴本体前后两端均设有两个弹力带,且所述弹力带末端的顶部均设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为医用胶带,从而使得敷贴本体呈蝶状结构,所述敷贴本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功能层,所述背衬层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长条状结构,并沿敷贴本体的前后两端方向设置,并与人体的臀沟相匹配,背衬层上表面两侧均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呈弧形结构,并沿敷贴本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功能层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凸起部上,使得功能层与患者切口更贴合,所述敷贴本体的中心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的通孔,所述通孔依次贯穿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和功能层;所述固定带一端通过缝合的方式设置在敷贴本体底部所述通孔的一端,固定带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敷贴本体底部的前端进行固定连接,并使得固定带对敷贴本体底部的通孔进行覆盖,所述固定带包括吸液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吸液层与敷贴本体底部贴合设置,且吸液层表面的中心开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沿敷贴本体的前后两端方向设置,且放置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放置槽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带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材质均为PTFE膜,所述背衬层和吸液层的材质均为医用无纺布,所述功能层的材质为泡沫敷料。
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层和弹力带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位于所述固定带上的放置槽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为12~14mm,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为6~8mm。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尺寸与引流管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层的厚度为8~10mm。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引流管的一端穿过敷贴本体上的通孔,先将引流管一端穿过通孔,并将固定带通过魔术贴与敷贴本体底部贴合设置,再将敷贴本体与患者臀部贴合,并使得第一凸起部与患者臀沟贴合,最后将敷贴本体前后两端的弹力带分别与患者大腿根部以及患者臀部进行粘合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贴本体和固定带,所述敷贴本体两侧呈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敷贴本体前后两端均设有两个弹力带,且所述弹力带末端的顶部均设有粘贴层,使得敷贴本体呈蝶状结构,所述敷贴本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功能层,所述背衬层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长条状结构,并沿敷贴本体的前后两端方向设置,背衬层上表面两侧均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呈弧形结构,并沿敷贴本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功能层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凸起部上,所述敷贴本体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依次贯穿第一防水层、背衬层和功能层;所述固定带一端通过缝合的方式设置在敷贴本体底部所述通孔的一端,固定带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敷贴本体底部另一端连接,并使得固定带对敷贴本体底部的通孔进行覆盖,所述固定带包括吸液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吸液层与敷贴本体底部贴合设置,且吸液层表面的中心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沿敷贴本体的前后两端方向设置,且放置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放置槽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带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材质均为PTFE膜,所述背衬层和吸液层的材质均为医用无纺布,所述功能层的材质为泡沫敷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和弹力带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位于所述固定带上的放置槽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为12~14mm,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为6~8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尺寸与引流管的尺寸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的厚度为8~10mm。
CN201922246331.4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Active CN212016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6331.4U CN212016419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6331.4U CN212016419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6419U true CN212016419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6331.4U Active CN212016419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6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0694U (zh) 一种健康纸尿裤
CN212016419U (zh) 一种新型蝶形引流敷贴装置
CN203575662U (zh) 一种分区药物文胸
CN217430293U (zh) 一种分离搭扣式造口腰带
CN220327593U (zh) 一种可调式外科腹带
CN214909053U (zh) 一种妇科术后恢复用冷敷贴
CN218944046U (zh) 一种静脉预留针防护套
CN220877519U (zh) 一种用于硫酸镁湿敷会阴的固定带
CN214318256U (zh) 一种脐疝治疗封脐包
CN212066991U (zh) 一种热敷贴
CN214967205U (zh) 一种上臂防外展保护固定带
CN217525953U (zh) 适用于患儿的留置针固定敷贴
CN215135886U (zh) 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
CN216061352U (zh) 一种心绞痛患者用易撕型通心痹膏剂穴位贴敷
CN211657453U (zh) 一种用于头颈部癌症患者的口罩
CN220025406U (zh) 一种新型防侧漏婴儿纸尿裤
CN211934540U (zh) 一字形腮腺肿瘤术后头部固定带
CN220655802U (zh) 一种肠造口患者术后敷料固定结构
CN211271648U (zh) 一种用于治疗会阴水肿的湿敷巾
CN209790175U (zh) 一种阴囊会阴术后使用的固定套带
CN211067358U (zh) 一种腰部用冷敷贴
CN216823855U (zh) 一种治疗疼痛的疼痛敷贴仪
CN213283791U (zh) 一种脚后跟和脚踝的专用的敷料贴
CN210990973U (zh) 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
CN213608967U (zh) 一种医用留置针固定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