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8799U -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8799U
CN212008799U CN202020399846.8U CN202020399846U CN212008799U CN 212008799 U CN212008799 U CN 212008799U CN 202020399846 U CN202020399846 U CN 202020399846U CN 212008799 U CN212008799 U CN 21200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ircuit
unit
current transformer
grou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98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新苗
周鹏
雄姿
何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aojie Shipping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aojie Shipping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aojie Shipping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aojie Shipping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98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电力电缆状态参数的采集单元、处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远程监控单元以及供电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环境参数采集单元以及运行参数采集单元,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和运行参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向采集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无线传输单元供电;能够对电力电缆进行全天候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持续性,避免传统人力巡检中存在的缺陷,而且,采用在线取电的方式对监测端的用电设备供电,而且能够对取电电流互感器的故障状态以及电压波动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执行相应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确保用电器件的用电安全,进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电缆的状态关系到电网传输电能的稳定性,传统技术中,对于电力电缆的监测一般采用人力巡线的方式,这种方式效率低,浪费人力,而且容易出现漏检的现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提出了在线监测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克服了传统技术中的缺陷,但是,现有的在线监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这主要由于监测设备的供电稳定性所引起,现有的在线监测的供电一般有以下方式:蓄电池供电、光伏供电以及在线取电。
蓄电池供电则经常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并且蓄电池在野外环境的影响下寿命低,而且在低温条件下蓄电池难以工作,光伏供电解决了蓄电池供电的供电持续性问题,但是光伏供电受天气影响较大,电压不稳定,而最为常采用的是在线取电,即通过电流互感器从电力电缆上进行感应取电,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所需的直流电,但是,现有的在线取电的供电收到电力电缆波动的影响,而且由于电流互感器的作用,当电流互感器出现开路、接地故障时,不能及时进行检测,从而对整个电缆监测系统的用电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对电力电缆进行全天候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持续性,避免传统人力巡检中存在的缺陷,而且,采用在线取电的方式对监测端的用电设备供电,而且能够对取电电流互感器的故障状态以及电压波动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执行相应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确保用电器件的用电安全,进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电力电缆状态参数的采集单元、处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远程监控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环境参数采集单元以及运行参数采集单元,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和运行参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向采集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无线传输单元供电;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1、整流电流、接地检测控制模块、开路保护模块、开关保护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电力电缆,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正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用电器件所需的直流电,所述接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状态,且在接地故障时向处理单元输出接地告警信号,所述开路保护模块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开路状态并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开路时执行开路保护。
进一步,所述开关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电容C2、稳压管DW1、稳压管DW2、三极管Q2、三极管Q3、PMOS管M1以及电感L1;
电阻R6的一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PMOS管M1的源极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后接地,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PMOS管M1的源极连接,PMOS管M1的源极通过电阻R12与PMOS管M1的栅极连接,PMOS管M1的栅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接地,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于PMOS管M1的漏极,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接地,电感L1与电容C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接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4、光耦G1、光耦G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稳压管DW3、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
所述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处理单元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电阻R7的一端与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和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6与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3接地,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接地检测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开路保护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二极管D1;
所述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连接,双向可控硅SCR1的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双向可控硅SC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粉尘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运行参数采集电路包括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以及中央处理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环境参数采集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控制输入端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单元包括监控主机、存储服务器、声光报警器以及触控显示器;
所述监控主机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中央处理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监控主机与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监控主机与触控显示器通信连接,监控主机的控制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对电力电缆进行全天候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持续性,避免传统人力巡检中存在的缺陷,而且,采用在线取电的方式对监测端的用电设备供电,而且能够对取电电流互感器的故障状态以及电压波动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执行相应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确保用电器件的用电安全,进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电力电缆状态参数的采集单元、处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远程监控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环境参数采集单元以及运行参数采集单元,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和运行参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向采集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无线传输单元供电;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1、整流电流、接地检测控制模块、开路保护模块、开关保护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电力电缆,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正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用电器件所需的直流电,所述接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状态,且在接地故障时向处理单元输出接地告警信号,所述开路保护模块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开路状态并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开路时执行开路保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电力电缆进行全天候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持续性,避免传统人力巡检中存在的缺陷,而且,采用在线取电的方式对监测端的用电设备供电,而且能够对取电电流互感器的故障状态以及电压波动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执行相应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确保用电器件的用电安全,进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其中,整流电路采用的二极管组成的全桥式整流电路,电压转换单元采用现有的电路,根据用电器件所需电压而选择,比如LM7805、LM7809、LM7812、AMS1117系列电压转换电路等,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电压组合,比如LM7805、LM7809、LM7812同时使用,分别输出5V、9V、12V直流电,用于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采用现有的GPRS传输模块、4G传输模块或者电力无线专网模块,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电容C2、稳压管DW1、稳压管DW2、三极管Q2、三极管Q3、PMOS管M1以及电感L1;
电阻R6的一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PMOS管M1的源极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后接地,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PMOS管M1的源极连接,PMOS管M1的源极通过电阻R12与PMOS管M1的栅极连接,PMOS管M1的栅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接地,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于PMOS管M1的漏极,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接地,电感L1与电容C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上述结构,PMOS管M1为一个开关管,由三极管Q3的导通而导通,当刚上电时,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由电容进行滤波后,经过电阻R6、R7以及R11使得三极管Q3导通,Q3的导通使得PMOS管M1的栅极电压被拉低,源极电压大于栅极电压而导通,从而向后续的电路供电,通过电感L1进行限流,防止电流波动,实际上,在电感L1的两端可以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用于对电感L1进行保护,当电压波动时,超过了安全电压后,稳压管DW1导通,从而使得三极管Q2导通,进而控制三极管Q3截止,PMOS管M1随之而截止,从而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当电压恢复正常后,稳压管DW1重新截止,三极管Q2也会截止,三极管Q3进入导通,PMOS管进而导通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4、光耦G1、光耦G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稳压管DW3、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
所述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处理单元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电阻R7的一端与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和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6与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3接地,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接地检测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控制输入端连接,一般来说,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都需要接地的,用以防止一次侧的高压串扰至二次侧,从而对电流互感器以及后续的电路元件造成损坏,当然,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即使不接地,也可以使用,但是其安全性将会降低,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中央处理电路定时控制三极管Q1导通,进而使得光耦G1导通,PMOS管M1输出的直流电将会注入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由于注入的是直流,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对于该直流来说几乎无阻抗,因此,该直流电不会流向整流电路,而是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地正常时导入地,接地无故障,光耦G2不导通,三极管Q4导通,中央处理电路会识别到一个低电平信号,当接地故障时,此时检测电阻R17会产生压降,并通过电阻R16使得光耦G2导通,三极管Q4截止,中央处理电路则识别到一个高电平,证明接地故障,此时,中央处理电路将会生成一个告警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单元,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检,虽然接地故障,电流互感器仍然可以工作,用电设备仍然可以监测、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路保护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二极管D1;
所述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连接,双向可控硅SCR1的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双向可控硅SC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当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时,会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感应出高压,从而使得电流互感器烧损,因此,当感应出高压时,TVS1会导通,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再通过二极管D1进行整流,然后通过电阻R3限流分压后控制可控硅SCR1导通,消除开路状态,将后续的用电设备进行短路,此时,各设备均没有工作,远程监控单元也不会接受到任何监测数据,此时,远程监控单元将会告警,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抢修,至于抢修地址,通过现有的方式设定,比如在中央处理电路设定编号,该编号对应一个地理位置,当该编号对应中央处理电路没有相应的信息上传,则表明该处监测系统故障,需要进行抢修。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粉尘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上述中的各传感器均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所述运行参数采集电路包括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电压采集电路采用现有的电压互感器、然后整流限压后,再输入到滤波电路中进行滤波处理,然后进行模数转换电路进行采样转换成数字信号;电流采集电路采用现有的电流互感器、进行整流、电流转电压处理、限压处理然后再输入到输入到滤波电路中进行滤波处理,然后进行模数转换电路进行采样转换成数字信号,上述中涉及到的电路,均是现有电路即可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以及中央处理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环境参数采集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控制输入端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均是现有的电路,在网上以及市场上均可以找到相应的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可以采用多通道电路,也可以采用多个放大、滤波以及模数转换电路,与各路信号一一对应,中央处理电路采用现有的芯片,在使用时采用AT89C2051芯片,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芯片,比如STM32F系列芯片,这些芯片都具有相应的产品规格书,对于其固定搭配的外围电路的引脚功能以及外围电路均具有说明,当然,这些芯片的引脚也可以进行自定义选择,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监控单元包括监控主机、存储服务器、声光报警器以及触控显示器;
所述监控主机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中央处理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监控主机与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监控主机与触控显示器通信连接,监控主机的控制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监控主机用于接收数据、进行预警处理等,存储服务器用于对监控数据进行存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采集电力电缆状态参数的采集单元、处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远程监控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环境参数采集单元以及运行参数采集单元,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和运行参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向采集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无线传输单元供电;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1、整流电流、接地检测控制模块、开路保护模块、开关保护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电力电缆,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正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用电器件所需的直流电,所述接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状态,且在接地故障时向处理单元输出接地告警信号,所述开路保护模块用于检测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开路状态并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开路时执行开路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电容C2、稳压管DW1、稳压管DW2、三极管Q2、三极管Q3、PMOS管M1以及电感L1;
电阻R6的一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PMOS管M1的源极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后接地,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PMOS管M1的源极连接,PMOS管M1的源极通过电阻R12与PMOS管M1的栅极连接,PMOS管M1的栅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接地,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于PMOS管M1的漏极,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接地,电感L1与电容C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开关保护模块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4、光耦G1、光耦G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稳压管DW3、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
所述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处理单元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电阻R7的一端与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和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6与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3接地,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感L1和稳压管DW2的负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接地检测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保护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二极管D1;
所述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连接,双向可控硅SCR1的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正输出端,双向可控硅SC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1的负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粉尘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采集电路包括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以及中央处理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环境参数采集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控制输入端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监控单元包括监控主机、存储服务器、声光报警器以及触控显示器;
所述监控主机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中央处理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监控主机与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监控主机与触控显示器通信连接,监控主机的控制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CN202020399846.8U 2020-03-25 2020-03-25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Active CN21200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846.8U CN212008799U (zh) 2020-03-25 2020-03-25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846.8U CN212008799U (zh) 2020-03-25 2020-03-25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8799U true CN212008799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9846.8U Active CN212008799U (zh) 2020-03-25 2020-03-25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879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690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
CN114062963A (zh) * 2021-10-19 2022-02-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 一种可以找出具体接地点的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
CN114390468A (zh) * 2022-01-24 2022-04-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新泰市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设备监控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690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
CN114062963A (zh) * 2021-10-19 2022-02-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 一种可以找出具体接地点的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
CN114390468A (zh) * 2022-01-24 2022-04-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新泰市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设备监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08799U (zh) 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CN106646216B (zh) 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继电器状态诊断装置和方法
CN107589349B (zh) 高压感应取电系统
CN105137365A (zh) 三相电源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0988575B (zh) 电力终端电量采集告警系统
CN204557709U (zh) 一种安全预警装置
CN109660018A (zh) 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的输电线路感应取电装置
CN111934423B (zh) 一种配电网智能监测系统
CN211741532U (zh) 一种pe线的断线检测电路
CN110672909B (zh) 基于感应取电的opgw线路带电指示断电提示系统
CN110707764B (zh) 用于opgw监测的感应取电系统
CN204481570U (zh) 断路器智能控制器
CN215267789U (zh) 配电电缆通道状态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CN207650312U (zh) 交直流电源系统母线及馈线支路断电监测装置
CN215833530U (zh) 变压器监测系统
CN213753969U (zh) 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保护电路
CN213935115U (zh) 通信光缆监控系统
CN104037752A (zh) 船用传感器供电装置
CN209692432U (zh) 一种配电室监控预警装置
CN212721408U (zh) 电缆杆塔倾斜监测系统
CN208673141U (zh) 一种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伺服驱动器
CN203643552U (zh) 一种配电网数字故障指示器
CN204424989U (zh)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蓄电池供电装置
CN201935980U (zh) 配电网络故障检测装置
CN212009326U (zh) 电站机房供电监测预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