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8413U -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8413U
CN211998413U CN202020498459.XU CN202020498459U CN211998413U CN 211998413 U CN211998413 U CN 211998413U CN 202020498459 U CN202020498459 U CN 202020498459U CN 211998413 U CN211998413 U CN 211998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frame
transverse
supporting
balanc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8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基明
龙永晃
谭勇
李建防
张立新
黎子贤
陈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8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8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8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8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包括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螺杆、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的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下端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横向支撑架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处的连接螺栓。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通过连接螺杆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横向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支撑脚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且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支撑脚相对与安装面的距离,进而便于对平衡梁本体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背景技术
平衡梁为吊装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持被吊设备的平衡,避免吊索损坏设备,可用于保持被吊设备的平衡,避免吊索损坏设备;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吊装平衡梁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平衡梁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吊装设备的工作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吊装平衡梁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吊装平衡梁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平衡梁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吊装设备的工作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吊装平衡梁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包括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螺杆、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的支撑脚、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下端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横向支撑架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处的连接螺栓,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横向支撑架和支撑脚构成了平衡梁本体,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杆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横向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支撑脚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且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支撑脚相对与安装面的距离,进而便于对平衡梁本体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横向支撑架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互垂直设置,且横向支撑架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下端面相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横向支撑架分别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进行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螺栓分别贯穿于横向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与连接螺母相连接,横向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适配的通孔,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横向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螺杆至少设置为三组,每组的连接螺杆设置为两个,且连接螺栓分别贯穿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固定螺母相连接,且连接螺杆上设置有固定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杆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支撑脚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设置为贯穿性,进而便于通过连接孔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横向支撑架两端的滑轮,滑轮液通过连接螺栓与横向支撑架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滑轮与横向支撑架相连接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包括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螺杆、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的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下端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横向支撑架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处的连接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横向支撑架和支撑脚构成了平衡梁本体,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杆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横向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支撑脚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且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支撑脚相对与安装面的距离,进而便于对平衡梁本体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中的图2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中的图2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连接螺杆、4-固定螺母、5-支撑脚、51-连接孔、6-横向支撑架、7-滑轮、8-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包括第一支撑架1、与第一支撑架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架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螺杆3、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的支撑脚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下端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横向支撑架6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处的连接螺栓8,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横向支撑架6和支撑脚5构成了平衡梁本体,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杆3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8将横向支撑架6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支撑脚5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且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支撑脚5相对与安装面的距离,进而便于对平衡梁本体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横向支撑架6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互垂直设置,且横向支撑架6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面相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横向支撑架6分别对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进行支撑;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连接螺栓8分别贯穿于横向支撑架6和第一支撑架1以及第二支撑架2与连接螺母相连接,横向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螺栓8相适配的通孔,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栓8将横向支撑架6与第一支撑架1以及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连接螺杆3至少设置为三组,每组的连接螺杆3设置为两个,且连接螺栓8分别贯穿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与固定螺母4相连接,且连接螺杆3上设置有固定螺母4相适配的外螺纹,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杆3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支撑脚5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51,连接孔51设置为贯穿性,进而便于通过连接孔51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横向支撑架6两端的滑轮7,滑轮7液通过连接螺栓8与横向支撑架6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滑轮7与横向支撑架6相连接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架1、与第一支撑架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架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螺杆3、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的支撑脚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下端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横向支撑架6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处的连接螺栓8,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横向支撑架6和支撑脚5构成了平衡梁本体,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杆3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8将横向支撑架6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且便于通过支撑脚5将平衡梁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且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支撑脚5相对与安装面的距离,进而便于对平衡梁本体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吊装平衡梁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平衡梁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吊装设备的工作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吊装平衡梁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1)、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架(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螺杆(3)、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的支撑脚(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下端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横向支撑架(6)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连接处的连接螺栓(8),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横向支撑架(6)和支撑脚(5)构成了平衡梁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架(6)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互垂直设置,且横向支撑架(6)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面相切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8)分别贯穿于横向支撑架(6)和第一支撑架(1)以及第二支撑架(2)与连接螺母相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螺栓(8)相适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杆(3)至少设置为三组,每组所述的连接螺杆(3)设置为两个,且连接螺栓(8)分别贯穿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与固定螺母(4)相连接,且连接螺杆(3)上设置有固定螺母(4)相适配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5)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51),所述连接孔(51)设置为贯穿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架(6)两端的滑轮(7),所述滑轮(7)液通过连接螺栓(8)与横向支撑架(6)相连接。
CN202020498459.XU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Active CN211998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8459.XU CN211998413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8459.XU CN211998413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8413U true CN211998413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4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8459.XU Active CN211998413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8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9841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吊装平衡梁
CN205852280U (zh) 一种机床用放置基座
CN212239814U (zh) 一种用于配电柜焊接的专用夹具
CN208276475U (zh) 一种平衡轴支架总成的装配装置
CN214462346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组装式脚手架
CN209940377U (zh) 一种顶升机构
CN210221518U (zh) 一种可升降的测试工装
CN209792306U (zh) 一种铜板压平装置
CN210756384U (zh) 一种车床导轨延长装置
CN213415992U (zh) 一种开关柜吊装机构
CN206023086U (zh) 一种电缆安装托架
CN214837519U (zh) 稳定架
CN219971624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辅助吊装工具
CN210316462U (zh) 一种可调整使用面积的建筑工程用吊篮
CN216180364U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支撑台
CN211597684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水平桁架连接件
CN215746531U (zh) 高压配电操动机构机架固定支撑夹具
CN212159049U (zh) 一种千斤顶抗压试验装置
CN217954275U (zh) 一种智能视觉检测台
CN217497562U (zh) 一种铝型材运输吊挂装置
CN217420185U (zh) 一种球形网架支撑架装置
CN219236543U (zh) 多点可调整的吸风平台支撑装置
CN218208455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辅助装置
CN216838512U (zh) 一种模板缝纫机的可拆装结构
CN211627615U (zh) 变送器校验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