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2729U -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2729U
CN211992729U CN202020353593.0U CN202020353593U CN211992729U CN 211992729 U CN211992729 U CN 211992729U CN 202020353593 U CN202020353593 U CN 202020353593U CN 211992729 U CN211992729 U CN 211992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gear
racks
pipeline
pipe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35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禄
胡崇琦
孔雯雯
闫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535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2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2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2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和可移动夹具,其中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二所述齿条的锯齿朝上,二所述齿条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第一卡箍,其中第一卡箍的口径可根据管道的直径进行灵活调整;其中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二卡箍及驱动所述第二卡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所述齿条的齿轮及驱动二所述齿轮转动的操作手柄,所述第一卡箍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卡箍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转动所述操作手柄,从而驱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朝着或者背离第一卡箍移动,从而完成二管道的安装与拆卸。

Description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大量使用带承插口的PVC输水管道,这些管道一般四米一端,端部设承插口,施工时,需要一个人将两个管道的承插口对接,第二个人将承接管的一端固定,第三个人对插入管的一端用工具沿轴向敲击,使插入管的端部插至承接管内的适宜位置,这样才能完成两个管道的插接工作。这种操作过程不仅需要三人合作,而且十几分钟才能完成一次连接过程,费时费力,工效低。一旦完成操作,如果想再将两管拆卸分离,仅通过手工操作几乎无法做到,只好将两管道的接头处锯断才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用于不同管径管道进行承插连接,安拆、移动方便,可周转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和可移动夹具,其中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二所述齿条的锯齿朝上,二所述齿条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一卡箍;所述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二卡箍及驱动所述第二卡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所述齿条的齿轮及驱动二所述齿轮转动的操作手柄,所述第一卡箍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卡箍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二所述齿轮为具孔的齿轮,二所述齿轮的孔中分别穿设有转轴,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分别连接于二所述转轴的连接杆及连接于二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连接部。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分别套设于二所述齿条的套管,二所述套管相对设置且二所述套管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齿轮的开口,二所述齿轮分别啮合于二所述开口处的外露的所述齿条处,所述第二卡箍连接于二所述套管之间。
二所述齿轮的轴向两侧壁分别相对设置有二夹持板,二所述夹持板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套管的侧壁,二所夹持板上与对应侧的所述齿轮的孔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通孔,二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均为U型且口径一致。
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二所述齿条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分别连接于二所述齿条的内侧壁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二所述第一套筒且通过螺合于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的第一螺母将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一套筒紧固,二所述第一螺母的宽度大于二所述第一套筒的宽度。
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二所述套管的内侧壁。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分别连接于二所述套管的内侧壁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二所述第二套筒且通过螺合于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的第二螺母将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二套筒紧固,二所述第二螺母的宽度大于二所述第二套筒的宽度。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可伸缩连接杆,所述可伸缩连接杆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设于所述外管,所述内管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通过螺合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和可移动夹具,其中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二所述齿条的锯齿朝上,二所述齿条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第一卡箍,其中第一卡箍的口径可根据管道的直径进行灵活调整;其中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二卡箍及驱动所述第二卡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所述齿条的齿轮及驱动二所述齿轮转动的操作手柄,所述第一卡箍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卡箍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转动所述操作手柄,从而驱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朝着第一卡箍移动或者远离,当第二卡箍朝向第一卡箍移动时,使待对接的二管道紧密结合,反向转动操作手柄,齿轮反向转动,带动套管沿着齿条背向第一卡箍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背向第一卡箍移动,从而完成二管道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操作方便,可以灵活根据管径对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口径进行调整,构造简单、加工方便、成型美观,可工厂化生产;适用于不同管径管道进行承插连接,安拆、移动方便,可周转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的齿轮与齿条啮合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和可移动夹具,其中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11,二齿条11的锯齿朝上,二齿条11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一卡箍12;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二卡箍22及驱动第二卡箍22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齿条11的齿轮214及驱动二齿轮214转动的操作手柄,第一卡箍12的轴心与第二卡箍22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和可移动夹具,其中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11,二齿条11的锯齿朝上,二齿条11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第一卡箍12,其中第一卡箍12的口径可根据管道的直径进行灵活调整;其中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二卡箍22及驱动第二卡箍22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齿条 11的齿轮214及驱动二齿轮214转动的操作手柄,第一卡箍12的轴心与第二卡箍22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转动操作手柄,从而驱动齿轮214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22朝着第一卡箍12移动或者远离,当第二卡箍22朝向第一卡箍 12移动时,使待对接的二管道紧密结合,反向转动操作手柄,齿轮214反向转动,带动套管211沿着齿条11背向第一卡箍12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22背向第一卡箍12移动,从而完成二管道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操作方便,可以灵活根据管径对第一卡箍12和第二卡箍22的口径进行调整,构造简单、加工方便、成型美观,可工厂化生产;适用于不同管径管道进行承插连接,安拆、移动方便,可周转利用。
二齿轮214为具孔的齿轮214,二齿轮214的孔中分别穿设有转轴215,齿轮214与转轴215同步转动,操作手柄包括分别连接于二转轴215的连接杆及连接于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部。
驱动机构还包括分别套设于二齿条11的套管211,二套管211相对设置且二套管211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齿轮214的开口212,二齿轮214分别啮合于二开口212处的外露的齿条11处,第二卡箍22连接于二套管211之间。
两个套管211分别套设在齿条11上,在套管211的上表面开有一个尺寸可以容纳齿轮214的开口212,齿条11的部分齿轮214外露于开口212处,二齿轮 214分别啮合于二开口212处的外露的齿条11处;通过转动操作手柄,带动齿轮 214转动,从而带动套管211在齿条11上移动,进一步带动连接于二套管211 之间的第二卡箍22移动,带动管道移动,完成管道的连接。
二齿轮214的轴向两侧壁分别相对设置有二夹持板213,二夹持板213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套管211的侧壁,二所夹持板213上与对应侧的齿轮214的孔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通孔,二转轴215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相应的通孔。夹持板 213的设置防止齿轮214从齿条11脱离。
第一卡箍12和第二卡箍22均为U型且口径一致。
第一卡箍1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24连接于二齿条11的内侧壁;第一连接件24为分别连接于二齿条11的内侧壁的第一套筒,第一卡箍12的两端具有外螺纹,第一卡箍1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二第一套筒且通过螺合于第一卡箍 12的两端的第一螺母将第一卡箍12与第一套筒紧固,二第一螺母的宽度大于二第一套筒的宽度。
第二卡箍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25连接于二套管211的内侧壁;第二连接件25为分别连接于二套管211的内侧壁的第二套筒,第二卡箍22的两端具有外螺纹,第二卡箍2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二第二套筒且通过螺合于第二卡箍 22的两端的第二螺母将第二卡箍22与第二套筒紧固,二第二螺母的宽度大于二第二套筒的宽度。
连接杆与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可伸缩连接杆,可伸缩连接杆包括内管232和外管211,内管232插设于外管211,内管232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外管2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内管232与外管211通过螺合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栓234连接。其中操作手柄的连接部为圆弧形,以及在第一卡箍12和第二卡箍22上可以设置把手,方便人员操作。
可伸缩连接杆的长度调节方式如下:
内管232上间隔布置了多个第一螺纹孔,拧松螺栓234,内管232可以在外管211内拉长或者缩短,待调整至需要的长度,将对应位置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对准,拧紧螺栓234进行固定。其中内管232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螺纹孔的数量和间距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本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将两个待连接的管道分别卡设于第一卡箍12和第二卡箍22,根据管道直径调整第一卡箍12和第二卡箍22的口径,将第一卡箍12和第二卡箍22紧固于管道,转动操作手柄,齿轮214进行转动,带动套管211沿着齿条11朝向第一卡箍12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22朝向第一卡箍12移动,从而完成管道承接,反向转动操作手柄,齿轮214反向转动,带动套管211沿着齿条11背向第一卡箍12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22背向第一卡箍12移动,从而完成管道拆卸。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和可移动夹具,其中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二所述齿条的锯齿朝上,二所述齿条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第一卡箍,其中第一卡箍的口径可根据管道的直径进行灵活调整;其中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口径可调的第二卡箍及驱动所述第二卡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所述齿条的齿轮及驱动二所述齿轮转动的操作手柄,所述第一卡箍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卡箍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转动所述操作手柄,从而驱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朝着第一卡箍移动或者远离,当第二卡箍朝向第一卡箍移动时,使待对接的二管道紧密结合,反向转动操作手柄,齿轮反向转动,带动套管沿着齿条背向第一卡箍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卡箍背向第一卡箍移动,从而完成二管道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操作方便,可以灵活根据管径对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口径进行调整,构造简单、加工方便、成型美观,可工厂化生产;适用于不同管径管道进行承插连接,安拆、移动方便,可周转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夹具,包括平行设置于管道两侧的齿条,二所述齿条的锯齿朝上,二所述齿条之间连接有用于夹持管道的第一卡箍;
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第二卡箍及驱动所述第二卡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啮合于二所述齿条的齿轮及驱动二所述齿轮转动的操作手柄,所述第一卡箍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卡箍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所述齿轮为具孔的齿轮,二所述齿轮的孔中分别穿设有转轴,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分别连接于二所述转轴的连接杆及连接于二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分别套设于二所述齿条的套管,二所述套管相对设置且二所述套管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齿轮的开口,二所述齿轮分别啮合于二所述开口处的外露的所述齿条处,所述第二卡箍连接于二所述套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所述齿轮的轴向两侧壁分别相对设置有二夹持板,二所述夹持板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套管的侧壁,二所夹持板上与对应侧的所述齿轮的孔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通孔,二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均为U型且口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二所述齿条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分别连接于二所述齿条的内侧壁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二所述第一套筒且通过螺合于所述第一卡箍的两端的第一螺母将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一套筒紧固,二所述第一螺母的宽度大于二所述第一套筒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二所述套管的内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分别连接于二所述套管的内侧壁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二所述第二套筒且通过螺合于所述第二卡箍的两端的第二螺母将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二套筒紧固,二所述第二螺母的宽度大于二所述第二套筒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可伸缩连接杆,所述可伸缩连接杆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设于所述外管,所述内管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通过螺合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CN202020353593.0U 2020-03-19 2020-03-19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Active CN211992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3593.0U CN211992729U (zh) 2020-03-19 2020-03-19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3593.0U CN211992729U (zh) 2020-03-19 2020-03-19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2729U true CN211992729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3593.0U Active CN211992729U (zh) 2020-03-19 2020-03-19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27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124A (zh) * 2021-04-15 2021-07-13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式双壁波纹管安装装置
CN114870435A (zh) * 2022-06-14 2022-08-09 东台友铭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排油式船用油水分离装置
CN115121008A (zh) * 2022-06-29 2022-09-30 东台友铭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跟踪式船用油水分离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124A (zh) * 2021-04-15 2021-07-13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式双壁波纹管安装装置
CN114870435A (zh) * 2022-06-14 2022-08-09 东台友铭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排油式船用油水分离装置
CN115121008A (zh) * 2022-06-29 2022-09-30 东台友铭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跟踪式船用油水分离器
CN115121008B (zh) * 2022-06-29 2023-11-03 东台友铭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跟踪式船用油水分离器的油水分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92729U (zh) 便携式管道承插连接装置
CN113478165A (zh) 一种热力管道施工对接装置
CN211471618U (zh) 一种可更换的电镀滚筒
CN112032280A (zh) 一种高强度高匹配度的传动齿轮
CN110080535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上的钢筋连接转动装置
CN210589076U (zh) 一种膜壳端板拆卸器
CN214024684U (zh) 一种钢结构扣件固定夹具
CN209755024U (zh) 一种编织软管扳手
CN111520540B (zh) 一种用于t型接口球墨铸铁管的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0099866U (zh) 一种连接管箍的电动套筒装置
CN111843924A (zh) 一种膜壳端板拆卸器
CN220881422U (zh) 一种钛合金无缝管加工用高稳定固定装置
CN209062511U (zh) 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
CN217991588U (zh) 一种自动拧管设备
CN21495847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聚丙烯电缆护套管
CN214445876U (zh) 一种可调的管道对齐连接装置
CN215802258U (zh) 一种钢结构连接件
CN112975847B (zh) 一种多功能管钳
CN218992588U (zh) 一种消防管道安装机构
CN217240143U (zh) 一种新型的三芯电缆卡箍
CN216952112U (zh) 一种管道用高压自紧式法兰
CN216576496U (zh) 直螺纹钢筋与套筒连接用装置
CN216642834U (zh) 一种能快速拆装的胀紧套
CN218323927U (zh) 一种止水螺杆
CN215789431U (zh) 一种管道弯头生产加工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