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6048U -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6048U
CN211986048U CN202020331646.9U CN202020331646U CN211986048U CN 211986048 U CN211986048 U CN 211986048U CN 202020331646 U CN202020331646 U CN 202020331646U CN 211986048 U CN211986048 U CN 211986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ng hole
cushion
backup pad
seted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16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凤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zhou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zhou filed Critic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zhou
Priority to CN2020203316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6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6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60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包括带有拉链的外弹性垫套和套设于外弹性垫套内的内软垫,内软垫底端开设有内置槽,内置槽右内壁固设有下支撑板,内置槽内底端和右内壁之间固设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位于下支撑板的上侧,且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相接触,上支撑板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定位孔,下支撑板上端开设有安置槽,安置槽内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下定位孔,安置槽内放置有定位板,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的截面宽度与定位板的厚度相等,可以实现对患者翻身时的支撑角度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适用性较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ICU是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用于将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的病人一般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自行控制身体活动,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定时翻身是预防褥疮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翻身枕作为护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护士在执行翻身操作时会在病人身后放置翻身枕,以达到支持左右侧卧体位和使患者舒适的目的。
病人的体格有所偏差,且病人大多昏迷、偏瘫、骨折或身体留置有多种管道,支撑角度对病人的舒适度有较大影响,现有的翻身枕仅起到了支撑功能,不具备调整支撑角度的功能,因而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它可以实现对患者翻身时的支撑角度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适用性较广泛。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包括带有拉链的外弹性垫套和套设于外弹性垫套内的内软垫,所述内软垫底端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右内壁固设有下支撑板,所述内置槽内底端和右内壁之间固设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位于下支撑板的上侧,且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相接触,所述上支撑板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定位孔,所述下支撑板上端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内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下定位孔,所述安置槽内放置有定位板,所述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的截面宽度与定位板的厚度相等,可以实现对患者翻身时的支撑角度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适用性较广泛。
进一步的,所述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内壁上均固设有磁铁块,所述定位板左右两端均设有磁铁层,所述磁铁层与磁铁块相互吸附,增强定位板与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之间的定位强度,使患者靠在外弹性垫套上时,定位板不易脱离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孔的截面高度小于下定位孔的截面高度,使下定位孔的深度相对于上定位孔来说较深,当定位板插入其中的一个下定位孔和相应的上定位孔内,内软垫受到外界压力(即患者靠在外弹性垫套上的压力)时,定位板不易从下定位孔内滑出。
进一步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每相邻的两个下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使将上支撑板往上掰动一定角度时,对上支撑板进行定位时,通过相比于上定位孔的数量设置较为密集的下定位孔的数量设置使得定位板可插在合适的下定位孔内后,另一端能够插入竖直方向上与定位板对应的上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软垫的右侧部位处与外弹性垫套之间放置有吸收垫,所述吸收垫与内软垫右侧部的形状相匹配,当患者背部靠在外弹性垫套右侧面上时,且为炎热天气,患者背部的汗液渗入入外弹性垫套内时,在吸收垫的设置下,汗液被吸收垫所吸附,使得汗液不易进入内软垫或与内软垫接触而导致内软垫沾染上汗迹,减少清洗内软垫的麻烦。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对患者翻身时的支撑角度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适用性较广泛。
(2)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内壁上均固设有磁铁块,定位板左右两端均设有磁铁层,磁铁层与磁铁块相互吸附,增强定位板与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之间的定位强度,使患者靠在外弹性垫套上时,定位板不易脱离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
(3)上定位孔的截面高度小于下定位孔的截面高度,使下定位孔的深度相对于上定位孔来说较深,当定位板插入其中的一个下定位孔和相应的上定位孔内,内软垫受到外界压力(即患者靠在外弹性垫套上的压力)时,定位板不易从下定位孔内滑出。
(4)每相邻的两个上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每相邻的两个下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使将上支撑板往上掰动一定角度时,对上支撑板进行定位时,通过相比于上定位孔的数量设置较为密集的下定位孔的数量设置使得定位板可插在合适的下定位孔内后,另一端能够插入竖直方向上与定位板对应的上定位孔内。
(5)内软垫的右侧部位处与外弹性垫套之间放置有吸收垫,吸收垫与内软垫右侧部的形状相匹配,当患者背部靠在外弹性垫套右侧面上时,且为炎热天气,患者背部的汗液渗入入外弹性垫套内时,在吸收垫的设置下,汗液被吸收垫所吸附,使得汗液不易进入内软垫或与内软垫接触而导致内软垫沾染上汗迹,减少清洗内软垫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软垫倾斜角度发生改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外弹性垫套、2内软垫、3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吸收垫、6安置槽、7定位板、8下定位孔、9磁铁块、10上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的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它包括带有拉链的外弹性垫套1和套设于外弹性垫套1内的内软垫2,拉链设于外弹性垫套1左侧面位于上支撑板3上侧的部位处,内软垫2的右侧部位处与外弹性垫套1之间放置有吸收垫5,吸收垫5与内软垫2右侧部的形状相匹配,当患者背部靠在外弹性垫套1右侧面上时,且为炎热天气,患者背部的汗液渗入入外弹性垫套1内时,在吸收垫5的设置下,汗液被吸收垫5所吸附,使得汗液不易进入内软垫2或与内软垫2接触而导致内软垫2沾染上汗迹,减少清洗内软垫2的麻烦。
内软垫2底端开设有内置槽,内置槽右内壁固设有下支撑板4,内置槽内底端和右内壁之间固设有上支撑板3,上支撑板3位于下支撑板4的上侧,且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4相接触,上支撑板3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定位孔10,下支撑板4上端开设有安置槽6,安置槽6内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下定位孔8,安置槽6内放置有定位板7,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的截面宽度与定位板7的厚度相等。
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内壁上均固设有磁铁块9,定位板7左右两端均设有磁铁层,磁铁层与磁铁块9相互吸附,增强定位板7与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之间的定位强度,使患者靠在外弹性垫套1上时,定位板7不易脱离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
上定位孔10的截面高度小于下定位孔8的截面高度,使下定位孔8的深度相对于上定位孔10来说较深,当定位板7插入其中的一个下定位孔8和相应的上定位孔10内,内软垫2受到外界压力(即患者靠在外弹性垫套1上的压力)时,定位板7不易从下定位孔8内滑出。
每相邻的两个上定位孔10之间的距离大于每相邻的两个下定位孔8之间的距离,使将上支撑板3往上掰动一定角度时,对上支撑板3进行定位时,通过相比于上定位孔10的数量设置较为密集的下定位孔8的数量设置使得定位板7可插在合适的下定位孔8内后,另一端能够插入竖直方向上与定位板7对应的上定位孔10内。
对患者翻身时进行支撑时,患者背部靠在外弹性垫套1的右侧面部位处,当需要调节外弹性垫套1右侧面的高度时,将外弹性垫套1上的拉链拉开,并将上支撑板3向上抬高,同时将安置槽6内的定位板7取出,使定位板7以竖直状态插入任意下定位孔8,使上支撑板3抬高至定位板7所插入的下定位孔8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上定位孔10内,即可改变内软垫2右侧面的倾斜角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选取合适位置的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将定位板7插入,以使内软垫2右侧面达到想要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对患者翻身时的支撑角度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适用性较广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包括带有拉链的外弹性垫套(1)和套设于外弹性垫套(1)内的内软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垫(2)底端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右内壁固设有下支撑板(4),所述内置槽内底端和右内壁之间固设有上支撑板(3),所述上支撑板(3)位于下支撑板(4)的上侧,且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4)相接触,所述上支撑板(3)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定位孔(10),所述下支撑板(4)上端开设有安置槽(6),所述安置槽(6)内底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下定位孔(8),所述安置槽(6)内放置有定位板(7),所述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的截面宽度与定位板(7)的厚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孔(8)和上定位孔(10)内壁上均固设有磁铁块(9),所述定位板(7)左右两端均设有磁铁层,所述磁铁层与磁铁块(9)相互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孔(10)的截面高度小于下定位孔(8)的截面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定位孔(10)之间的距离大于每相邻的两个下定位孔(8)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垫(2)的右侧部位处与外弹性垫套(1)之间放置有吸收垫(5),所述吸收垫(5)与内软垫(2)右侧部的形状相匹配。
CN202020331646.9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86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1646.9U CN21198604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1646.9U CN21198604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6048U true CN211986048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2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164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8604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6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13216A (en) Pillow and posture holding structure for use of baby
CN211986048U (zh) 一种icu重症患者翻身装置
CN210044371U (zh) 一种妇科床用辅助装置
CN214808242U (zh) 神经内科用防老年痴呆手部锻炼装置
CN213526070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的支撑装置
CN203841968U (zh) 手术用手腕支撑软胶垫
CN211271231U (zh) 一种用于腰椎穿刺的体位固定装置
CN210205242U (zh) 一种具有体位固定功能的甲状腺患者床
CN211300838U (zh) 一种医院快速转移患者的护理过床板
CN219700360U (zh) 一种辅助翻身床垫
CN214074120U (zh)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侧卧位的下沉式托手架
CN213941275U (zh) 一种保持头正中位的枕头
CN214967910U (zh) 一种具有护理功能的智能轮椅车
CN219148273U (zh) 一种颅脑损伤头部抬高靠垫
CN210494513U (zh) 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
CN212038029U (zh) 一款防意识不清病人坠床保护板
CN209347004U (zh) 一种中医用脉枕
CN211748326U (zh) 一种符合人体结构学的舒适型床垫
CN209770352U (zh) 基于生命体征监测的嵌入式结构、枕头及床垫
CN217219425U (zh) 一种卧床患者用护理辅助装置
CN218607168U (zh) 一种手臂垫
CN212140763U (zh) 一种新型病床
CN215274108U (zh) 一种可以锻炼手指的上肢功能体位垫
CN211673571U (zh) 一种圆环枕
CN218484820U (zh) 一种分娩凳的防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