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4178U -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4178U
CN211984178U CN202020050349.7U CN202020050349U CN211984178U CN 211984178 U CN211984178 U CN 211984178U CN 202020050349 U CN202020050349 U CN 202020050349U CN 211984178 U CN211984178 U CN 211984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ody
support
sleeve
electronic product
protectiv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03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晋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enwe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e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enwe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e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03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4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4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4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包括可沿对折线对折的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作为保护套时,通过第一套体和/或第二套体设置的固定部来固定电子产品;在第一套体上至少设置有一条与对折线平行的折痕,在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止滑部,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接触对电子产品的固定并沿折痕翻折至第二套体的底面,使得第一套体的内侧面作为支架的底面,并且通过止滑部作为支架的止滑之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通过折痕对应变形成不同的支架结构,多个折痕可以形成支架的多个散热槽,便于电子产品在支架上的通风散热。作为支架时设置有止滑部可以提高支架的可靠性。本身作为保护套可以对电子产品起到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周边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比较轻便的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了解最新资讯的工具,也成为商务人士外出时候必备的办公用品。众多需求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更多的电子设备周边保护装置也孕育而生。
现有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保护套保护壳或者保护套缺点明显,可以为电脑提供保护的功能,但是由于包裹住电脑之后电脑散热不好的情况无法得到解决;为电脑提供保护的时候,反而给电脑带来了过热的现象,影响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包括可沿对折线对折的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作为保护套时,通过第一套体和/或第二套体设置的固定部来固定电子产品;在第一套体上至少设置有一条与对折线平行的折痕,在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止滑部,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接触对电子产品的固定并沿折痕翻折至第二套体的底面,使得第一套体的内侧面作为支架的底面,并且通过止滑部作为支架的止滑之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套体上至少设置有两条与对折线平行的折痕;作为支架时,第二套体沿折痕折叠,在第二套体作为承载电子产品的表面上形成V形槽,该V形槽作为散热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套体上设置有两条所述的折痕;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沿折痕折叠,在第一套体的部分作为承载电子产品的表面上形成V形槽,该V形槽作为散热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套体与第二套体通过闭合固定件实现彼此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根据折痕的多少可对应变形成不同的支架结构,多个折痕可以形成支架的多个散热槽,便于电子产品在支架上的通风散热。作为支架时设置有止滑部可以提高支架的可靠性。本身作为保护套可以对电子产品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套体具有1条折痕而第二套体没有折痕时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套体具有2条折痕而第二套体具有4条折痕时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套体具有2条折痕而第二套体具有3条折痕时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用三角套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体;2、第二套体;3、对折线;4、折痕;5、固定部;6、止滑部;7、散热槽;8、闭合固定件;9、电子产品;10、前端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包括可沿对折线3对折的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作为保护套时,通过第一套体1和/或第二套体2设置的固定部5来固定电子产品9;在第一套体1上至少设置有一条与对折线3平行的折痕4,在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止滑部6,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1接触对电子产品9的固定并沿折痕4翻折至第二套体2的底面,使得第一套体1的内侧面作为支架的底面,并且通过止滑部6作为支架的止滑之用。
如图3、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套体2上至少设置有两条与对折线3平行的折痕4;作为支架时,第二套体2沿折痕4折叠,在第二套体2作为承载电子产品9的表面上形成V形槽,该V形槽作为散热槽7。
如图3、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套体1上设置有两条所述的折痕4。如图4所示,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1沿折痕4折叠,在第一套体1的部分作为承载电子产品9的表面上形成V形槽,该V形槽作为散热槽7,该V形槽与对折线3作为槽底折线;如果设置更多的折痕4可以以折痕4作为槽底折线形成更多的V形槽。无论在第一套体1或第二套体2设置折痕4均可以在其上形成散热槽7。
如图3所示,第二套体2的前端部分10往套体表面折弯后,缩短前侧支撑的长度,然后在按照第二套体2上的折痕4形成散热槽7。折痕4的用处不一定用于形成散热槽7,还可以根据电子产品9的底面大小对套体的长度进行部分对折缩短支撑范围,提高适用范围。
具体的,所述第一套体1与第二套体2通过闭合固定件8实现彼此的固定。该闭合固定件8可以为魔术贴、钮扣等固定方式,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采用纽扣的固定方式。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固定部5为设置于第一套体1和/或第二套体2角部的绑带,电子产品9穿过绑带压在止滑部6上。止滑部可以为硅胶条。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对折线对折的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作为保护套时,通过第一套体和/或第二套体设置的固定部来固定电子产品;在第一套体上至少设置有一条与对折线平行的折痕,在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止滑部,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接触对电子产品的固定并沿折痕翻折至第二套体的底面,使得第一套体的内侧面作为支架的底面,并且通过止滑部作为支架的止滑之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体上至少设置有两条与对折线平行的折痕;作为支架时,第二套体沿折痕折叠,在第二套体作为承载电子产品的表面上形成V形槽,该V形槽作为散热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体上设置有两条所述的折痕;作为支架时,第一套体沿折痕折叠,在第一套体的部分作为承载电子产品的表面上形成V形槽,该V形槽作为散热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体与第二套体通过闭合固定件实现彼此的固定。
CN202020050349.7U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Active CN211984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0349.7U CN211984178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0349.7U CN211984178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4178U true CN211984178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0349.7U Active CN211984178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4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8379B2 (en) Stylus and holder device associated therewith
US20120268892A1 (en) Power supply containment device
TWI532447B (zh) 保護套
TW200527182A (en) Portable devic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11984178U (zh)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
US20150008754A1 (en) Flexible disposition apparatus
US20090272661A1 (en) Multi-functional box for notebook computer
TW201404109A (zh) 行動電話保護套結構
TW550448B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etween portable computer and expansion system
CN201490403U (zh) 插脚可折叠的电源插头
CN203314305U (zh) 平板胶壳通用套
KR200470736Y1 (ko) 태블릿 피씨용 케이스
TWM442684U (en) Heat dissipation protective jacket
CN217446926U (zh) 通用型电子设备保护套
JP3206069U (ja) 電子デバイスサポート部材
TWM350545U (en) Storage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cable
CN207249540U (zh) 便携计算机多功能配件
CN21318861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TW201620368A (zh) 具散熱之保護裝置
US20040022035A1 (en) Personal computer card
CN216286419U (zh) 保护套
CN219125576U (zh) 一种显示屏保护套
CN210576858U (zh) 一种具有防破裂结构的新型数据线
TWM520758U (zh) 無線充電座
CN202838225U (zh) 一种鼠标及使用该鼠标的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