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3529U -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3529U
CN211973529U CN202020279822.9U CN202020279822U CN211973529U CN 211973529 U CN211973529 U CN 211973529U CN 202020279822 U CN202020279822 U CN 202020279822U CN 211973529 U CN211973529 U CN 211973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net
net
protection network
guide
novel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98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shui Lineng New Materi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shui Lineng New Mater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shui Lineng New Materi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shui Lineng New Mater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98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3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3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3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防护网本体与坡面之间形成有落石间隙,防护网本体下层部分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挡网,防护网本体的下层部分与坡面之间设置有导向网,导向网的一侧与防护网本体之间通过绑绳相连接,通过防护网本体下层部分靠近山体底部连接的导向网,配合导向网下侧紧密排布的锚杆,形成一定的弧面走向结构,使得落石间隙内滚落的石头能够顺着导向网表面滚落至侧挡网与防护网本体、导向网形成的储石空隙中,同时通过杆头内的一号滑槽和二号滑槽,对防护网本体上的拉绳有着双重套接的效果,在杆柱以及辅助杆上的倒钩插接操作下,提高了防护网本体与坡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背景技术
主动防护网多用于山体滑坡的防护上,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常规主动防护网由于网片紧贴坡面导致落石被限制在掉落出不能下落,难以清理,并且没有较为稳定的连接性,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偏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动防护网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具有便于落石滚落清理以及安装稳定性较好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防护网本体与坡面之间形成有落石间隙,防护网本体下层部分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挡网,防护网本体的下层部分与坡面之间设置有导向网,导向网的一侧与防护网本体之间通过绑绳相连接,防护网本体上拉绳的交叉连接处套接有锚杆,锚杆由杆头和杆柱组成,杆头的内部开设有一号滑槽和二号滑槽,杆柱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杆,辅助杆与杆柱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侧挡网与导向网、防护网本体之间形成有储石空隙,储石空隙共设置有两部分且呈对称分布。为了便于后期对落石更好的收集。
优选的,杆柱的下方弧形排布有多个锚杆且此处杆柱的底端穿过导向网上的拉伸孔插接进坡面内。为了增加导向网与落石接触面的紧密性。
优选的,防护网本体上靠近交叉连接处的一侧拉绳卡接进二号滑槽内,辅助杆的表面上熔接有多个倒钩。为了保证锚杆插接于坡面内时的稳固性。
优选的,杆头与杆柱的端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为了增加两者之间较好的安拆效果。
优选的,导向网的表面呈弧面走向结构。为了便于对落石较好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防护网本体下层部分靠近山体底部连接的导向网,配合导向网下侧紧密排布的锚杆,形成一定的弧面走向结构,使得落石间隙内滚落的石头能够顺着导向网表面滚落至侧挡网与防护网本体、导向网形成的储石空隙中,保证了落石的稳定下落和快速收集处理,同时通过杆头内的一号滑槽和二号滑槽,对防护网本体上的拉绳有着双重套接的效果,在杆柱以及辅助杆上的倒钩插接操作下,提高了防护网本体与坡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增加了对主动防护网的使用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挡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锚杆与防护网本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护网本体;2、锚杆;3、导向网;4、侧挡网;5、绑绳;6、杆柱;7、杆头;8、辅助杆;9、倒钩;10、一号滑槽;11、二号滑槽;12、储石空隙;13、落石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1,防护网本体1与坡面之间形成有落石间隙13,防护网本体1下层部分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挡网4,防护网本体1的下层部分与坡面之间设置有导向网3,导向网3的一侧与防护网本体1之间通过绑绳5相连接,防护网本体1上拉绳的交叉连接处套接有锚杆2,锚杆2由杆头7和杆柱6组成,杆头7的内部开设有一号滑槽10和二号滑槽11,杆柱6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杆8,辅助杆8与杆柱6为一体式结构,通过相应的防护组件和稳定调节构件,增加了对主动防护网的使用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根据附图对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6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1、图3所示,侧挡网4与导向网3、防护网本体1之间形成有储石空隙12,储石空隙12共设置有两部分且呈对称分布,方便后期对两侧储石空隙12内落石的统一处理,提高了对落石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杆柱6的下方弧形排布有多个锚杆2且此处杆柱6的底端穿过导向网3上的拉伸孔插接进坡面内,此处较密的锚杆2弧向分布,增加了导向网3本身的紧密性,提高了落石掉落至导向网3上时,导向网3的稳定效果,并提供正常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防护网本体1上靠近交叉连接处的一侧拉绳卡接进二号滑槽11内,增加了防护网本体1与锚杆2之间的连接效果,辅助杆8的表面上熔接有多个倒钩9,令其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例如风力、下雨时的流水等,保证了杆头7插接进坡面内时较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杆头7与杆柱6的端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两者之间的旋接效果,在保证连接稳固性的同时也方便后期的拆离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锚杆2的可调节性。
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导向网3的表面呈弧面走向结构,使得落石滚落至导向网3上时能够有序的向两侧滑落,保证了后续对落石正常的收集处理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依据山体表面需要铺设的具体面积,选择相应尺寸的防护网本体1,在防护网本体1的下层部分利用绑绳5将导向网3的一侧与防护网本体1的表面相连接,连接处为较为稳定的绑结结构,然后对防护网本体1进行正常的铺设,在此过程中,将防护网本体1上交叉连接的部分顺着一号滑槽10卡接进杆头7中,而后选择四侧任一拉绳卡接进二号滑槽11中,完成对防护网本体1和锚杆2的连接操作,从上至下逐渐对防护网本体1进行铺设,其中锚杆2上的杆头7与坡面之间留有一定的落石间隙13,在铺设到导向网3的部分时,在防护网本体1上于导向网3的下方弧形排布连接有多个锚杆2,而此位置杆柱6的底端穿过导向网3上拉绳孔中并垂直插接于坡面中,令导向网3形成弧形走向面,然后对防护网本体1的底部进行固定,将侧挡网4从两侧向上翻动并在锚杆2的作用下进行固定,在防护网本体1底侧的两角处形成一定的储石空隙12,从而完成对主动防护网的安置,当后续的山石顺着落石间隙13滚落至导向网3上后,顺着导向网3的弧面移动至两侧的储石空隙12内,定期打开两侧的侧挡网4,即可快速的完成对山石的收集处理,保证了对主动防护网正常高效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网本体,防护网本体与坡面之间形成有落石间隙,防护网本体下层部分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挡网,防护网本体的下层部分与坡面之间设置有导向网,导向网的一侧与防护网本体之间通过绑绳相连接,防护网本体上拉绳的交叉连接处套接有锚杆,锚杆由杆头和杆柱组成,杆头的内部开设有一号滑槽和二号滑槽,杆柱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杆,辅助杆与杆柱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侧挡网与导向网、防护网本体之间形成有储石空隙,储石空隙共设置有两部分且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杆柱的下方弧形排布有多个锚杆且此处杆柱的底端穿过导向网上的拉伸孔插接进坡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防护网本体上靠近交叉连接处的一侧拉绳卡接进二号滑槽内,辅助杆的表面上熔接有多个倒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杆头与杆柱的端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导向网的表面呈弧面走向结构。
CN202020279822.9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Active CN211973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9822.9U CN21197352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9822.9U CN21197352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3529U true CN211973529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93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9822.9U Active CN21197352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35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165A (zh) * 2020-12-18 2021-04-2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边坡防护缓冲装置
CN117090231A (zh) * 2023-10-20 2023-11-21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防护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165A (zh) * 2020-12-18 2021-04-2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边坡防护缓冲装置
CN117090231A (zh) * 2023-10-20 2023-11-21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防护装置
CN117090231B (zh) * 2023-10-20 2024-01-19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73529U (zh) 一种新型主动防护网
CN210946802U (zh) 一种自排水锚杆
CA3013981C (en) Fiber block system
CN104082216A (zh) 悬挂式单排拦鱼电栅
CN106481952A (zh) 支架
CN205024700U (zh) 一种改进型的柔性被动防护网
CN107711657A (zh) 一种错口双柱柔性浅海养殖围网
CN106171658A (zh) 一种柔性结构大棚
CN101324067B (zh) 生态锚竿及利用生态锚竿进行边坡水土保持的方法
CN204849760U (zh)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
CN205727263U (zh) 一种便携式浮水植物种植器
CN212956582U (zh) 泥石流治理用柔性网张拉紧固结构
CN105133664B (zh) 一种组合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12877U (zh) 玄武岩纤维护坡绿植袋、护坡结构
CN206181928U (zh) 一种柔性结构大棚
CN211297899U (zh) 一种适用于花椒山坡种植的防滑坡结构
CN207331612U (zh) 水利工程护坡的防护装置
CN205502036U (zh) 一种绿色边坡结构
CN20684405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网
CN219527681U (zh) 一种山区公路边坡防落石防护网
CN109083479A (zh) 一种应用于山坡的防倒塌监控杆装置
CN2125339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网
CN212054745U (zh) 一种用于煤矿采掘巷道的护帮板
GB2546203A (en) Anchor peg
CN204491635U (zh) 拉网式高陡边坡生态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