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6851U - 发酵仓 - Google Patents

发酵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6851U
CN211946851U CN202020434309.2U CN202020434309U CN211946851U CN 211946851 U CN211946851 U CN 211946851U CN 202020434309 U CN202020434309 U CN 202020434309U CN 211946851 U CN211946851 U CN 211946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filtrate
arm
supporting part
fermentation v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43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
杨志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yu Blue Sky Ecologic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ggar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yu Blue Sky Ecologic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ggar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yu Blue Sky Ecologic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ggar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yu Blue Sky Ecologic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43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6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6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6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酵仓,所述发酵仓包括:本体,提供发酵的空间;支撑部,支撑所述本体并改变所述本体与地面的角度;收集系统,收集发酵的气体产物;温控系统,调节所述本体内部的温度;循环系统,调节所述本体内部的滤液循环;以及搅拌机构,对所述本体内部的发酵物料进行搅拌,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底部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相对高度可改变。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酵仓,能够方便进料和出料。

Description

发酵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酵仓。
背景技术
发酵仓是一种为发酵反应提供空间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的装置,其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发酵反应,包括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其中厌氧发酵技术是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技术,其气体产物可以作为燃料,固体产物可以作为肥料。
发酵仓通常包括一个提供发酵反应空间的结构,例如大型发酵仓的塔式结构、小型发酵仓常用的箱式结构等,其中通常都设置有用于提供反应条件的装置,例如调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的装置等,来实现进行不同类型的发酵反应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的发酵仓进料、出料十分的不方便,尤其是小型的发酵仓,通常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发酵仓内来完成进料和出料,浪费大量人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仓,包括:本体,提供发酵的空间;支撑部,支撑所述本体并改变所述本体与地面的角度;收集系统,收集发酵的气体产物;温控系统,调节所述本体内部的温度;循环系统,调节所述本体内部的滤液循环;以及搅拌机构,对所述本体内部的发酵物料进行搅拌,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底部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成其高度分别能够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本体设置成具有集装箱的结构或集装箱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本体设置有保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气体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部的贮气件,所述气体管路设置成与所述贮气件气体连通,其中,所述发酵的气体产物经由所述本体进入所述气体管路,并贮存在所述贮气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外部的加热机构、加热泵,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内壁上的加热管道,其中,所述加热机构内部包括导热流体,并且,其设置成对导热流体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泵驱动由所述加热机构加热的所述导热流体在所述加热管道内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加热机构使用所述发酵的气体产物进行供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底部的滤液池,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部的滤液泵和滤液管道,其中所述滤液管道与所述本体设置成流体连通,所述滤液泵驱动滤液在所述滤液管道内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滤液池设置有对滤液进行接种的接种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滤液管道与所述搅拌机构设置成流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壁,包括:第一臂、第二臂以及将所述第二臂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臂的第一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内壁的轨道,以及将所述第一臂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轨道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成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使本体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倾斜,借助重力来使进、出料更加方便;使用发酵的气体产物为加热机构供能,有效节约能源;使搅拌机构的活动范围覆盖本体内部全部空间,使发酵物料能得到充分的搅拌,从而,改善发酵效果;滤液管道的开口设置在搅拌机构上,能够实现边搅拌边喷洒滤液,使滤液的喷布更加的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搅拌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酵仓,发酵仓包括提供发酵空间的本体10;支撑本体10的支撑部20;收集发酵的气体产物的收集系统30;控制本体10内温度的温控系统40;调节本体10内的滤液循环的循环系统50,以及,对本体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0具有集装箱的结构,或设置成集装箱式,具体而言,所述本体10具有标准集装箱的尺寸与外形,使其可以通过集装箱吊装机构进行移动和运输,从而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发酵仓分布式的安装在城市之中。在本体10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密封门11,用于发酵物料的进、出,当进行进料操作时,密封门11开启,从而,发酵物料可以进入到本体10内;当进料完毕时,密封门11关闭,并对本体10进行密封。
支撑部20包括分别设置在本体10底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设置成其高度分别能够进行调节,即,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改变,从而使本体10可以与地面呈一定角度倾斜。进一步地,改变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分别或同时调节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高度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可以设置不只一个,只要拥有设置在本体10底部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21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22,就可以通过改变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来实现本体10相对地面呈一定角度的倾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可以是电动驱动的装置,也可以是油压驱动的装置,例如,液压油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酵仓需要进料时,调整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相对高度,使本体10发生相对地面倾斜且密封门11位于远离地面的一侧,此时通过密封门11装入发酵物料,发酵物料会借助重力从密封门11滑入本体10内,堆积在本体10内部的靠近地面的一侧。进一步,完成进料操作后,关闭密封门11,对本体10进行密封,调整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的相对高度,使本体10恢复水平。需要出料时,调整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的相对高度,使密封门11位于靠近地面的一侧,开启密封门11,此时发酵后的固体产物会借助重力由密封门11滑出本体10,完成出料操作。这样在进、出料时改变本体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利用重力进行辅助的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酵仓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操作上更加方便。收集系统30包括与本体10气体连通的气体管路31以及设置在本体10外部的连接于气体管路31末端的贮气件32。发酵的气体产物可通过气体管路31进入贮气件32,完成气体产物的收集。
温控系统40包括设置在本体10的外部的加热机构41、循环泵42和设置在本体10内部的加热管道43。其中加热机构41包括导热流体,且被设置为可以对导热流体(例如,水)进行加热,在需要提高本体10内的温度以进行发酵时,启动加热机构41与循环泵42,循环泵42带动经过加热机构41加热的导热流体在加热管道43中流动,从而实现与本体10内部空间的热量交换,优选地,加热机构41使用收集系统30所收集的气体产物进行供能以节约能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0还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来减少温控系统40的工作时间,进一步节约能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41可以是沼气锅炉,发酵可以产生沼气,沼气锅炉通过燃烧发酵产生的沼气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加热管道进入本体内部,对本体内部进行加热。
滤液循环系统50包括设置在本体10底部的滤液池51、设置在本体10外部的滤液泵52和滤液管道53,其中滤液池51、滤液管道53设置成与本体10流体连通。发酵过程中,由于重力的原因,滤液会进入本体10底部的滤液池51,滤液泵52可以带动滤液池51内的滤液经过滤液管道53后重新回到本体10内部,来完成滤液的循环,通过控制滤液泵52的运行就可以滤液循环量进行调节,从而对本体10内的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滤液池51上还设置有接种口(图中未示出)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根据工艺参数的需要,通过接种口对滤液进行接种,所接种的菌种会跟随滤液循环进入本体10内部参与发酵反应。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搅拌机构60。搅拌机构60包括第一臂61、第二臂62以及将第二臂62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臂61的第一连接部63,第二臂62通过第一连接部63可以实现以任意角度相对于第一臂61运动,从而扩大了搅拌机构60的活动范围,在第二臂62的一端设置有搅拌件64,能够加大搅拌时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搅拌机构60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搅拌机构60还包括设置在本体10内壁的轨道65,以及将第一臂61可旋转地连接至轨道65的第二连接部66,第二连接部66沿着轨道65移动。通过第二连接部66可以实现第一臂以任意角度相对于轨道65(即,本体10的一个内壁)运动。通过第一连接部63、轨道65、第二连接部66的配合运动,使得搅拌机构60能够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范围可以覆盖本体10内部的空间,使得全部物料都能被充分搅拌。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滤液管道53与搅拌机构60流体连通,从而使搅拌机构60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将滤液散布在物料中,使滤液的分布更加均匀。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体10设置为集装箱的大小,可以在出厂后以吊装的方式移动,并分布式的布置在城市中,有利于获得更加方便、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本体10的外壳配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减少发酵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本体10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密封门11,用于发酵物料的进、出。
支撑部20设置为包括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分别位于本体10底部的两侧,当需要进料时,调整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相对高度,使第一支撑部21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部22,从而使本体向第二支撑部22一侧倾斜,这样在进料时,物料会借助重力滑到本体10内部靠近第二支撑部22的一侧。装料完成后,使本体10恢复水平,进行物料的发酵。出料的过程与进料类似,使本体10向第一支撑部21一侧倾斜,从而发酵完成的物料会借助重力从出口11处滑出本体10。这样的设计使得进出料更加的方便,实现了半自动化。
发酵仓用来进行干法发酵,相比于传统的湿法发酵,干法发酵所需用水量较少,减少了污水的排放率,且发酵之后的物料无需脱水即可直接作为肥料使用。
干法发酵的气体产物为沼气,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本体10顶部的开口进入气体管路31,并最终贮存在贮气件32中。发酵过程中维持一定的温度,由于发酵反应自身会释放出热量,配合本体10的保温层,可以节约一定量的能源。进一步地,具体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加热机构41、循环泵42和加热管道43,加热机构41中的导热流体为水。加热机构41使用贮存在贮气件32中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气作为发酵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符合环保的理念。在需要升高本体10内的温度时,加热机构41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循环泵42推动加热后的水在加热管道43中移动,加热管道的部分行程段设置在本体10的侧壁上,当加热后的水流经这些位置时会与本体10内部产生热量交换,从而提高本体10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具体的实施例还设置有循环系统50,来完成发酵过程中的滤液循环,循环系统50包括滤液池51、滤液泵52和滤液管道53,滤液池51设置在本体10的底部,滤液泵52推动滤液在滤液管道53中流动,当需要补充接种菌种时,通过滤液池51上的接种口来进行接种。滤液管道53的末端连接至搅拌机构60,并设置成与搅拌机构60流体连通。
具体的实施例中搅拌机构60设置为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的第一臂6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63连接至第二臂62第一端,第一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部66连接至本体10顶部的轨道63,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搅拌机构60的活动范围可以无死角地覆盖本体10内的所有空间。第二臂62的第二端设置有搅拌件64,具体的实施例中搅拌件设置为具有数个叶片,加大搅拌时的受力面积,使得搅拌机构60的工作效率提高。在对发酵物料进行搅拌时,还可以通过滤液管道53的开口来喷洒滤液,使滤液的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发酵的质量和效率。发酵后的物料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通过简单的翻堆腐熟后即可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酵仓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发酵仓,包括:
本体(10),提供发酵的空间;
支撑部(20),支撑所述本体(10)并改变所述本体(10)与地面的角度;
收集系统(30),收集发酵的气体产物;
温控系统(40),调节所述本体(10)内部的温度;
循环系统(50),调节所述本体(10)内部的滤液循环;以及
搅拌机构(60),对所述本体(10)内部的发酵物料进行搅拌,
其中,所述支撑部(20)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10)底部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部(21)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一支撑部(2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设置成其高度分别能够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设置成具有集装箱的结构或集装箱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设置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系统(30)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气体管路(31)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10)外部的贮气件(32),
所述气体管路(31)设置成与所述贮气件(32)气体连通,
其中,所述发酵的气体产物经由所述本体(10)进入所述气体管路(31),并贮存在所述贮气件(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40)包括:
设置在所述本体(10)外部的加热机构(41)、加热泵(42),以及
设置在所述本体(10)内壁上的加热管道(43),
其中,所述加热机构(41)内部包括导热流体,并且,其设置成对导热流体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泵(42)驱动由所述加热机构(41)加热的所述导热流体在所述加热管道(43)内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41)使用所述发酵的气体产物进行供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50)包括:
设置在所述本体(10)底部的滤液池(51),以及
设置在所述本体(10)外部的滤液泵(52)和滤液管道(53),
其中所述滤液管道(53)与所述本体(10)设置成流体连通,所述滤液泵(52)驱动滤液在所述滤液管道(53)内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池(51)设置有对滤液进行接种的接种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管道(53)与所述搅拌机构(60)设置成流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60)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内壁,包括:
第一臂(61)、第二臂(62)以及
将所述第二臂(62)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臂(61)的第一连接部(63)
其中,所述第二臂(62)的一端设置有搅拌件(6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6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0)内壁的轨道(65),以及
将所述第一臂(61)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轨道(65)的第二连接部(66),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66)设置成沿着所述轨道(65)移动。
CN202020434309.2U 2020-03-30 2020-03-30 发酵仓 Active CN211946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4309.2U CN211946851U (zh) 2020-03-30 2020-03-30 发酵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4309.2U CN211946851U (zh) 2020-03-30 2020-03-30 发酵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6851U true CN211946851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4309.2U Active CN211946851U (zh) 2020-03-30 2020-03-30 发酵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6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7200B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高温发酵系统及发酵工艺
WO2010009668A1 (zh) 秸秆发酵工艺及装置
CN103964903B (zh) 一种有机垃圾处理厌氧与好氧发酵耦合装置
CN101353623A (zh) 大型敞口复合式沼气池
EP2514814A1 (en) Circulation apparatus for complete mix anaerobic reaction and method for circulation of biogas reaction feedstock
CN113200774B (zh) 一种农林有机固废肥热联产模块式热回收装置
CN106116734A (zh)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好氧堆肥装置和好氧堆肥方法
CN207552304U (zh) 卧式厌氧发酵系统
CN101326278A (zh) 用于产生生物气的发酵罐内生物质的输送装置
CN208055226U (zh) 一种阶段鼓风堆肥装置
CN202322661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高温发酵系统
CN211946851U (zh) 发酵仓
CN106399079A (zh) 干式厌氧系统
CN211035643U (zh) 一种养殖粪渣稳定快速厌氧发酵装置
CN108147858A (zh) 一种阶段鼓风堆肥装置
CN205774176U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好氧堆肥装置
CN201006869Y (zh) 利用生态废料产生燃气的斜坡管式装置
CN105087366B (zh) 一种生物质废弃物连续固态厌氧消化装置
CN207247792U (zh) 一种具有抽湿装置的生物质燃料卧式高效烘干设备
CN113582745B (zh) 一种堆肥发酵装置
CN111623602B (zh) 一种新型回转式生物干化装置
CN214830294U (zh) 一种高效去除浮渣层的立式厌氧装置
CN209797800U (zh) 一种利用风能提温的生活垃圾堆肥装置
CN207958171U (zh) 立式有机固废发酵处理设备
CN203855525U (zh) 一种有机垃圾处理厌氧与好氧发酵耦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