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3537U -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 Google Patents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33537U
CN211933537U CN202020522345.4U CN202020522345U CN211933537U CN 211933537 U CN211933537 U CN 211933537U CN 202020522345 U CN202020522345 U CN 202020522345U CN 211933537 U CN211933537 U CN 211933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children
pillow body
depressed part
s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23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In Zhengzhou Cotton
Original Assignee
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In Zhengzhou Cott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In Zhengzhou Cotton filed Critical 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In Zhengzhou Cotton
Priority to CN2020205223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33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33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33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涉及儿童枕头技术领域,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内填充有可水洗棉花絮片,所述可水洗棉花絮片层叠铺设,枕头本体上设置有穿透其上下面缝制的绗线,所述绗线围设形成闭合图形以在枕头本体上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距枕头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距离不同,所述绗线沿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凹陷部两侧形成缺口朝向凹陷部的开放图形以在凹陷部两侧形成过渡部,解决现有技术中枕头的枕型、高度不利于儿童的睡眠和生长发育、不能满足不同颈长的儿童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枕头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背景技术
儿童发育快,骨骼可塑性很高,市场上很多枕头枕型和高度都不适合骨骼还未定型的孩子,长期使用不合适的枕头会对儿童的生长及睡眠造成影响,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由于儿童的骨骼和身高的不同,儿童的脖子有长有短,市场上现有的枕头大多高度、枕型固定,一款枕头无法适用于不同的孩子。再加上儿童抵抗力弱、皮肤娇嫩,如果枕头透气性、吸汗性不好,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得皮肤病。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解决现有技术中枕头的枕型、高度不利于儿童的睡眠和生长发育、不能满足不同颈长的儿童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内填充有可水洗棉花絮片,所述可水洗棉花絮片层叠铺设,枕头本体上设置有穿透其上下面缝制的绗线,所述绗线围设形成闭合图形以在枕头本体上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距枕头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距离不同,所述绗线沿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凹陷部两侧形成缺口朝向凹陷部的开放图形以在凹陷部两侧形成过渡部。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枕头本体内填充可水洗棉花絮片,棉花的透气性和吸汗性较好,保证儿童睡眠时枕头的干燥舒适,可水洗棉花絮片本身具有一定的拉力,绗线穿透枕头本体的上下面将可水洗棉花絮片固定,使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可以机洗,清洗方便;通过绗线挤压可水洗棉花絮片在枕头本体上形成凹陷部和过渡部,由于过渡部由开放图形形成,过渡部的高度略高于凹陷部,平躺时凹陷部对儿童的后脑勺形成支撑,过渡部在后脑勺两侧形成轻微包裹和支撑,凹陷部与枕头长度方向的侧边之间的部分高于凹陷部,对儿童的颈部形成支撑;侧躺时,可以躺在过渡部,过渡部与枕头长度方向的侧边之间的部分高于过渡部,对儿童的颈部和靠近头顶部位形成支撑,耳朵不会受到过渡挤压;凹陷部中心距枕头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距离不同,以适应不同颈长的儿童,脖子较长的儿童可以使用侧边距凹陷部中心较远的一侧,以对儿童的颈部形成足够的支撑,避免儿童的颈部落空,脖子较短的儿童可以使用侧边距凹陷部中心较近的一侧,避免出现支撑颈部的位置对头部形成支撑造成的担起来的不适感,根据不同颈长选择不同侧面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睡眠和成长形成更好更专业的呵护。
在上述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闭合图形为花朵状的中心对称图形,所述开放图形为闭合图形的一部分。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花朵状的中心对称图形一方面方便绗线加工,另一方面符合儿童喜好;开放图形设置为闭合图形的一部分,方便绗线加工,无需更换绗线机器针的走向,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枕头本体的一角部设置有吊挂环。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本方案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可以机洗,吊挂环的设置方便清洗后吊挂晾晒。
在上述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枕头本体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透明夹层,所述透明夹层内插设有信息卡片。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现有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会将儿童午托或者晚托在幼儿园,在枕头本体上设置透明夹层和信息卡片,可以将儿童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信息卡片上,放入透明夹层内,方便收纳、整理、分发和认领。
在上述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枕头本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通过隐形拉链连接有枕巾,所述枕头本体和枕巾远离隐形拉链的一侧通过双面按扣连接,以实现所述枕巾以隐形拉链所在直线为枢转轴绕枕头本体上下翻转使用。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儿童睡觉容易出汗、流口水,直接在枕头本体上设置枕巾,无需单独套设枕套,方便拆卸枕巾进行清洗和更换;枕巾一侧通过隐形拉链与枕头本体连接,另一侧通过双面按扣连接,枕巾不会轻易脱落或走位,方便儿童使用;而且在幼儿园或者特殊情况下,无法对枕巾和枕头进行定期清洗时,枕巾的一面用脏之后,可以将枕巾绕隐形拉链一侧翻转至另一面,并与枕头本体通过双面按扣连接;在枕巾清洗无法及时晾干时,枕头本体可以作为枕芯直接套装在枕套里使用。
在上述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枕巾的两面设置为不同的颜色。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儿童的性别或者喜好选择性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枕头本体;2、绗线;21、凹陷部;22、过渡部;3、吊挂环;4、透明夹层;5、枕巾;51、隐形拉链;52、双面按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内填充有可水洗棉花絮片,可水洗棉花絮片层叠铺设,枕头本体1上设置有穿透其上下面缝制的绗线2,绗线2围设形成闭合图形以在枕头本体1上形成凹陷部21,凹陷部21的中心距枕头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距离不同,绗线2沿枕头本体1的长度方向在凹陷部21两侧形成缺口朝向凹陷部21的开放图形以在凹陷部21两侧形成过渡部22。
枕头本体1内填充可水洗棉花絮片,棉花的透气性和吸汗性较好,保证儿童睡眠时枕头的干燥舒适,可水洗棉花絮片本身具有一定的拉力,绗线2穿透枕头本体1的上下面将可水洗棉花絮片固定,使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可以机洗,清洗方便。通过绗线2挤压可水洗棉花絮片在枕头本体1上形成凹陷部21和过渡部22,由于过渡部22由开放图形形成,过渡部22的高度略高于凹陷部21,平躺时凹陷部21对儿童的后脑勺形成支撑,过渡部22在后脑勺两侧形成轻微包裹和支撑,凹陷部21与枕头长度方向的侧边之间的部分高于凹陷部21,对儿童的颈部形成支撑;侧躺时,可以躺在过渡部22,过渡部22与枕头长度方向的侧边之间的部分高于过渡部22,对儿童的颈部和靠近头顶部位形成支撑,耳朵不会受到过渡挤压。凹陷部21中心距枕头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距离不同,以适应不同颈长的儿童,脖子较长的儿童可以使用侧边距凹陷部21中心较远的一侧,以对儿童的颈部形成足够的支撑,避免儿童的颈部落空,脖子较短的儿童可以使用侧边距凹陷部21中心较近的一侧,避免出现支撑颈部的位置对头部形成支撑造成的担起来的不适感,根据不同颈长选择不同侧面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睡眠和成长形成更好更专业的呵护。
继续参照图1,闭合图形为花朵状的中心对称图形,开放图形为闭合图形的一部分。花朵状的中心对称图形一方面方便绗线2加工,另一方面符合儿童喜好;开放图形设置为闭合图形的一部分,方便绗线2加工,无需更换绗线机器针的走向,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闭合图形为花朵状的中心对称图形只是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闭合图形的限制,例如闭合图形还可以是圆形、正方形、矩形等,同时开放图形可以是闭合图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闭合图形不同的开放图形,例如,开放图形可以是缺口朝向闭合图形的两个半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闭合图形和开放图形。
枕头本体1的一角部设置有吊挂环3。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可以机洗,吊挂环3的设置方便清洗后吊挂晾晒。
枕头本体1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透明夹层4,透明夹层4内插设有信息卡片。现有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会将儿童午托或者晚托在幼儿园,在枕头本体1上设置透明夹层4和信息卡片,可以将儿童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信息卡片上,放入透明夹层4内,方便收纳、整理、分发和认领。
继续参照图1,枕头本体1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通过隐形拉链51连接有枕巾5,枕头本体1和枕巾5远离隐形拉链51的一侧通过双面按扣52连接,以实现枕巾5以隐形拉链51所在直线为枢转轴绕枕头本体1上下翻转使用。
由于儿童睡觉容易出汗、流口水,直接在枕头本体1上设置枕巾5,无需单独套设枕套,方便拆卸枕巾5进行清洗和更换;枕巾5一侧通过隐形拉链51与枕头本体1连接,另一侧通过双面按扣52连接,枕巾5不会轻易脱落或走位,方便儿童使用;而且在幼儿园或者特殊情况下,无法对枕巾5和枕头进行定期清洗时,枕巾5的一面用脏之后,可以将枕巾5绕隐形拉链51一侧翻转至另一面,并与枕头本体1通过双面按扣52连接,按扣开合使用比较简单,儿童可以自己掀开枕巾5装有按扣的一侧,将枕巾5翻转到枕头本体1背面,然后再将枕巾5上的双面按扣52与枕头本体1上的扣合,即减轻家长和老师的负担,又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在枕巾5清洗无法及时晾干时,枕头本体1可以作为枕芯直接套装在枕套里使用。
枕巾5的两面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蓝色。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儿童的性别或者喜好选择性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内填充有可水洗棉花絮片,所述可水洗棉花絮片层叠铺设,枕头本体上设置有穿透其上下面缝制的绗线,所述绗线围设形成闭合图形以在枕头本体上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距枕头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距离不同,所述绗线沿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凹陷部两侧形成缺口朝向凹陷部的开放图形以在凹陷部两侧形成过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图形为花朵状的中心对称图形,所述开放图形为闭合图形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的一角部设置有吊挂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透明夹层,所述透明夹层内插设有信息卡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通过隐形拉链连接有枕巾,所述枕头本体和枕巾远离隐形拉链的一侧通过双面按扣连接,以实现所述枕巾以隐形拉链所在直线为枢转轴绕枕头本体上下翻转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巾的两面设置为不同的颜色。
CN202020522345.4U 2020-04-10 2020-04-10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Active CN211933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2345.4U CN211933537U (zh) 2020-04-10 2020-04-10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2345.4U CN211933537U (zh) 2020-04-10 2020-04-10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33537U true CN211933537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2345.4U Active CN211933537U (zh) 2020-04-10 2020-04-10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33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97618U (zh) 一种保暖露营睡袋
CN211933537U (zh) 双面儿童棉花护颈枕
CN216089902U (zh) 一种新型帏囊被子
CN201088367Y (zh) 舒适健康的床上用品
CN202060426U (zh) 一种婴幼儿睡袋
CN205963622U (zh) 一种可舒适使用和防止着凉的被套
CN213550966U (zh) 一种带有保暖袖的被子
CN206565322U (zh) 一种法兰绒睡袍
CN201088364Y (zh) 一种带被套的开领口被子
CN211748513U (zh) 便捷式被罩
CN210330150U (zh) 一种儿童盖被
CN206238995U (zh) 一种新型睡袋
CN215936957U (zh) 一种带湿度显示的新型床褥
CN213696424U (zh) 新型无丝纤维毛毯
CN215533366U (zh) 保暖防踢被
CN208598027U (zh) 便于套装的保暖被
CN208973203U (zh) 一种多功能睡袋
CN220937567U (zh) 一种可更换不同功能被头使用的被套
CN218304362U (zh) 一种便于拆洗的纺织品枕头
CN213993138U (zh) 一种多功能盖被
CN211130531U (zh) 一种保暖抗菌被套
CN209152927U (zh) 一种双开口被套以及被子
CN210300460U (zh) 一种复合功能被
CN221671384U (zh) 一种分区羽绒被
CN206699922U (zh) 一种幼儿被罩及幼儿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