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2961U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22961U CN211922961U CN202020243722.0U CN202020243722U CN211922961U CN 211922961 U CN211922961 U CN 211922961U CN 202020243722 U CN202020243722 U CN 202020243722U CN 211922961 U CN211922961 U CN 211922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mounting panel
- inner chamber
- groove
- s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前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所述防风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并且防风板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两个所述空槽的内腔均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束结构技术领域。该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建筑完成后,当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和斜面上,顺着连通槽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形成对流将风抵消,同时利用吸音海绵能降低风速和降噪,可以有效降低大风对建筑表面的冲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背景技术
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随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开始盛行,超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这是超高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译 超高层建筑由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决定结构设计,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轴力与高度成正比,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水平荷载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超高层建筑地震破坏和倒塌的后果非常严重,必须在构造上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超高层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超高层结构抗震延性是重要的设计指标,但是现有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抗风性能较差,在建造过程中,往往需要额外进行防风结构的铸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抗风性能较差,在建造过程中,往往需要额外进行防风结构的铸造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前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所述防风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并且防风板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两个所述空槽的内腔均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两个所述空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两个所述吸音海绵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腔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所述防风板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
优选的,所述连通槽设置有三个,且在吸音海绵的内腔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承接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所述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所述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 。
优选的,所述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接块的内腔卡接的卡接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通过在中间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承接柱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表面活动连接,前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防风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并且防风板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两个空槽的内腔均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两个空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两个吸音海绵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的内腔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防风板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建筑完成后,当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和斜面上,顺着连通槽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形成对流将风抵消,同时利用吸音海绵能降低风速和降噪,可以有效降低大风对建筑表面的冲击。
(2)、该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通过在承接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前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块,卡接块的底部贯穿前安装板的顶部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将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滑落进承接柱表面的第一连接槽内,此时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卡接,通过承接柱将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均固定住,将钢结构架设完成,并且前安装板通过卡接块和卡接槽进行自身之间的组合,组合十分方便,便于后续的水泥浇筑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安装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接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中间板、2-前安装板、3-后安装板、4-承接柱、5-防风板、6-空槽、7-防风槽、8-吸音海绵、9-连通槽、10-斜面、11-第一连接块、12-第一连接槽、13-第二连接块、14-第二连接槽、15-卡接块、16-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1、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将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通过内腔的第一连接槽12滑落进承接柱4表面的第一连接槽12内,此时第二连接块13和第二连接槽14卡接,通过承接柱4将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均固定住,将钢结构架设完成,并且前安装板2通过卡接块15和卡接槽16进行自身之间的组合,组合十分方便,便于后续的水泥浇筑工序,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接块15的内腔卡接的卡接槽16,前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卡接块15的底部贯穿前安装板2的顶部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中间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4,承接柱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12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13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14,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2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11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12,承接柱4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前安装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5,防风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6,并且防风板5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7,两个空槽6的内腔均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两个空槽6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8,两个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9,连通槽9设置有三个,且在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匀分布,连通槽9的内腔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防风板5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10,建筑完成后,当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5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9和斜面10上,顺着连通槽9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形成对流将风抵消,同时利用吸音海绵8能降低风速和降噪,可以有效降低大风对建筑表面的冲击。
使用时,将中间板1放置在地上,将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通过内腔的第一连接槽12滑落进承接柱4表面的第一连接槽12内,此时第二连接块13和第二连接槽14卡接,通过承接柱4将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均固定住,将钢结构架设完成,并且前安装板2通过卡接块15和卡接槽16进行自身之间的组合,在进行浇筑时,往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之间进行水泥浇筑,通过水泥将上下的承接柱4组合在一起,并且当建筑完成后,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5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9和斜面10上,顺着连通槽9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进行抵消,利用吸音海绵8能降低风速和降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1)、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所述中间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4),所述承接柱(4)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5),所述防风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6),并且防风板(5)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7),两个所述空槽(6)的内腔均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两个所述空槽(6)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8),两个所述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9),所述连通槽(9)的内腔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所述防风板(5)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9)设置有三个,且在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柱(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2)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所述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11)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所述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12)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所述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13)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所述卡接块(15)的底部贯穿前安装板(2)的顶部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接块(15)的内腔卡接的卡接槽(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43722.0U CN211922961U (zh) | 2020-03-03 | 2020-03-03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43722.0U CN211922961U (zh) | 2020-03-03 | 2020-03-03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22961U true CN211922961U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334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43722.0U Active CN211922961U (zh) | 2020-03-03 | 2020-03-03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22961U (zh) |
-
2020
- 2020-03-03 CN CN202020243722.0U patent/CN2119229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16474A (zh) | 全螺栓纵横装配式模块建筑角部连接节点 | |
CN210976070U (zh) | 一种混凝土梁柱的连接结构 | |
CN211922961U (zh)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 |
CN210086565U (zh) | 一种装配式墙板构件组合的墙体 | |
CN211114411U (zh) | 一种钢结构钢檩 | |
CN206844638U (zh) | 一种房屋及其建造模具 | |
CN102995832B (zh) | 内隔板、加劲肋断开型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及作法 | |
CN217105511U (zh) | 一种混凝土梁柱的干式连接节点 | |
CN215760640U (zh) | 既有建筑加层的短肢剪力墙框架结构 | |
CN211037276U (zh) | 一种钢结构梁柱 | |
CN214006642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支撑梁 | |
CN207405940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 | |
CN211682717U (zh) | 一种空调板生产用浇筑模具 | |
CN212507357U (zh) | 一种双层保温板拉结件组合空腔模块 | |
CN216740704U (zh) | 一种环保装饰型钢木楼梯拼接模板 | |
CN216664465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 | |
CN215246819U (zh) | 一种可上人预制墙体插放架 | |
CN217867856U (zh) | 一种超高层内爬式塔吊外挂附着架 | |
CN212053777U (zh) | 一种环保型塑料建筑模板 | |
CN214330027U (zh) |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加固结构 | |
CN212562181U (zh) | 钢结构箱型柱 | |
CN22177879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物用预制墙板 | |
CN210917894U (zh) | 一种加气块装配式楼板体 | |
CN216475868U (zh) | 一种预制剪力墙结构 | |
CN211817345U (zh) | 一种强度高的建筑用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