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8760U - 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08760U CN211908760U CN202020517365.2U CN202020517365U CN211908760U CN 211908760 U CN211908760 U CN 211908760U CN 202020517365 U CN202020517365 U CN 202020517365U CN 211908760 U CN211908760 U CN 211908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transistor
- mos
- switch circuit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和MOS管,所述三极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三极管Q6控制另一个三极管Q2开关,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控制MOS管通断,所述MOS管与输入电源和稳压芯片电连接,以控制稳压芯片和输入电源之间的通断。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更高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电路一般通过一个三极管和一个MOS管构建电源的开关,此时一般是由三极管驱动MOS管导通来进一步控制更高电压的电源通断,此时一旦MOS管损坏,其栅极也可能会瞬间导通将高电压引出至三极管中,此时三极管也会快速损坏,随着就会让控制器损坏,导致整体的电路的控制瘫痪。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具有更高保护作用的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和MOS管,所述三极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三极管Q6控制另一个三极管Q2开关,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控制MOS管通断,所述MOS管与输入电源和稳压芯片电连接,以控制稳压芯片和输入电源之间的通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6受控制器控制通断,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与控制器电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稳压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电池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连接至稳压芯片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至输入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OS管的源极还连接有二极管D2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MOS管的源极,正极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串联有至少两个电阻后接地,至少一处相互串联的电阻之间连接的节点连接至控制器,以反馈分压后的电平信号给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三极管Q6可以用作防线,进一步提高保护作用。当MOS管损坏时,与MOS管的栅极连接的用于控制MOS管通断的三极管Q2容易被快速击穿损坏,如果和现有技术一样三极管Q2的基极直接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直接控制三极管Q2通断,此时三极管Q2的损坏会直接导致控制器损坏。本方案的三极管Q6配合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可以在三极管Q2被击穿时快速将击穿的电压接地,并且通过三极管Q6进行隔离避免控制器收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控制器;2、输入电源;3、电池;4、稳压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和MOS管,所述三极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三极管Q6控制另一个三极管Q2开关,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控制MOS管U1通断,所述MOS管与输入电源2和稳压芯片4电连接,以控制稳压芯片4和输入电源2之间的通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极管Q6可以用作防线,进一步提高保护作用。当MOS管损坏时,与MOS管的栅极连接的用于控制MOS管通断的三极管Q2容易被快速击穿损坏,如果和现有技术一样三极管Q2的基极直接与控制器1连接,通过控制器1直接控制三极管Q2通断,此时三极管Q2的损坏会直接导致控制器1损坏。本方案的三极管Q6配合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可以在三极管Q2被击穿时快速将击穿的电压接地,并且通过三极管Q6进行隔离避免控制器1收到损伤。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三极管Q6受控制器1控制通断,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与控制器1电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稳压芯片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电池3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2;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连接至稳压芯片4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通过电池3临时供电可以让控制器1先通电,控制器1上电完成后就可以控制三极管Q6的通断,并利用电池3的电压控制二极管Q2的通断,进而达到控制MOS管通断的作用,当MOS管导通时,外部的输入电源2就会进入到稳压芯片4中,通过稳压芯片4的稳压作用,调节电压后输出给控制器1和其他各个电路使用,此时由于外部输入电源2已经开始供电,电池3不再输出电能,并且可以开始充电,进而完成可控的上电开关切换,通过以上设置,使得输入电源2的上电与否可控性更强。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极管Q6和三极管Q2之间的电阻可以进行限流,同时作为隔离,由于该电阻的存在,在三极管O2损坏击穿时,电流会直接接地,避免对三极管Q6造成影响。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至输入电源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输入电源2对MOS管提供上拉电压,使得电路更加简单,并且由于MOS管的启用需要输入电源2的支持,两者需要同步,此时直接利用输入电源2提供上拉电压,不会影响MOS管的工作,并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MOS管的源极还连接有二极管D2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MOS管的源极,正极接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二极管D2可以采用稳压二极管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可以避免输入电压过大或者输入电压产生瞬时变动的高压,能够进一步保护电路。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稳压芯片4的输入端串联有至少两个电阻后接地,至少一处相互串联的电阻之间连接的节点连接至控制器1,以反馈分压后的电平信号给控制器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池3供电的方式输入的电压会比较低,而输入电源2与电池3提供的电压不同,此时通过串联构成的电阻能够作为分压反馈电路,将当前提供的电压数值反馈给控制器1,控制器1通过电压数值可以分辨当前提供电源的为电池3还是输入电源2,如此反馈并区分能够让控制作用更加准确有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和MO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三极管Q6控制另一个三极管Q2开关,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控制MOS管通断,所述MOS管与输入电源(2)和稳压芯片(4)电连接,以控制稳压芯片(4)和输入电源(2)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6受控制器(1)控制通断,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与控制器(1)电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与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稳压芯片(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电池(3)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2);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连接至稳压芯片(4)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至输入电源(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源极还连接有二极管D2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MOS管的源极,正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芯片(4)的输入端串联有至少两个电阻后接地,至少一处相互串联的电阻之间连接的节点连接至控制器(1),以反馈分压后的电平信号给控制器(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7365.2U CN211908760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7365.2U CN211908760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08760U true CN211908760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17365.2U Active CN211908760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08760U (zh) |
-
2020
- 2020-04-09 CN CN202020517365.2U patent/CN2119087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84752U (zh) | 开关电源过流保护电路 | |
CN212323705U (zh) | 一种汽车控制器输入电源保护电路 | |
CN108173425A (zh) | 一种启动电路 | |
CN103280765A (zh) | 过压保护电路 | |
CN109004818B (zh) | 本质安全型直流容性负载缓启动装置 | |
CN104218558B (zh) | 防浪涌高压保护电路 | |
CN104753329A (zh) | 一种大功率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 | |
CN211123821U (zh) | 一种应用于电表和终端的线性稳压电路 | |
CN211908760U (zh) | 一种打印机上电开关电路 | |
CN212568932U (zh) | 一种打印机的触发检测电路 | |
CN203289075U (zh) | 过压保护电路 | |
CN114400897B (zh) | 一种自激式Buck变换器 | |
CN215897582U (zh) | 一种基于泄放电阻的稳压电路 | |
CN201754564U (zh) | 一种稳压电路 | |
CN212322147U (zh) | 电压调节电路 | |
CN115037161A (zh) | 一种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及电源系统 | |
CN210469114U (zh) | 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 | |
CN206365093U (zh) | 一种带功率补偿的led控制电路 | |
CN112068629A (zh) | 一种稳压电源电路以及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 |
CN215904322U (zh) | 恒流主动放电电路及具有其的车用电机控制器、电动车辆 | |
CN219678114U (zh) | 一种保护电路、开关电源和空调 | |
CN218586886U (zh) | 一种电源的输入电压钳位电路 | |
CN212033770U (zh) | 尖峰电压抑制电路 | |
CN217545567U (zh) | 一种过压保护装置 | |
CN218829834U (zh) | 一种光伏组件关断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