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5550U -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 Google Patents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5550U
CN211905550U CN202020293430.8U CN202020293430U CN211905550U CN 211905550 U CN211905550 U CN 211905550U CN 202020293430 U CN202020293430 U CN 202020293430U CN 211905550 U CN211905550 U CN 211905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air
cabinet
air duct
servo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34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林
张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nkate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kat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kate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kat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34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5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5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5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包括柜体、层架、循环风机及加热器,柜体内具有测试室及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测试室相通;层架设在所述测试室内,且所述层架具有多层间隔布置的承载件,多层所述承载件中至少两层用以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循环风机设在所述风道上,用以使气流在所述风道和测试室之间循环流动;加热器设在所述风道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气流进行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可以实现批量测试,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此外,利用加热器及循环风机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实现测试室内高低温环境模拟,如此,可以实现在高温、低温等环境下完成测试,满足测试环境要求,使得测试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背景技术
伺服驱动装置一般包括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及编码器,利用伺服控制器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伺服驱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数控加工中心等自动化设备中。
对于伺服驱动装置,一般需要在出厂之前需要在高温、低温等环境下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相关技术中,针对伺服驱动装置的测试,没有能够有效且可靠地模拟测试环境的测试装置,以至于伺服驱动装置的测试效果不佳,并且,测试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内具有测试室及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测试室相通;
层架,所述层架设在所述测试室内,且所述层架具有多层间隔布置的承载件,多层所述承载件中至少两层用以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
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在所述风道上,用以使气流在所述风道和测试室之间循环流动;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风道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气流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在柜体的测试室内设有层架,层架具有多层间隔布置的承载件,承载件可以用以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如此,可以在层架的承载件上安装多层被测伺服驱动装置,进而实现批量测试,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此外,利用加热器及循环风机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实现测试室内高低温环境模拟,如此,可以实现在高温、低温等环境下完成测试,满足测试环境要求,使得测试效果更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电磁干扰装置,多层所述承载件中的至少一层用以安装所述电磁干扰装置,以通过所述电磁干扰装置对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产生电磁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一层所述电磁干扰装置位于相邻两层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在所述柜体上且与所述风道连通,用以将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排出至所述柜体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测试室内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及排风机信号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加热器及排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采集所述测试室内的烟雾浓度;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根据所述烟雾浓度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包括:
顶部风道段,所述顶部风道段位于所述测试室的顶部;
左侧风道段,所述左侧风道段位于所述测试室的左侧,且所述左侧风道段的上端与所述顶部风道段的一端连通;
右侧风道段,所述右侧风道段位于所述测试室的右侧,且所述右侧风道段的上端与所述顶部风道段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左侧风道段上设有供气流流入所述测试室内的进风孔,所述右侧风道段上设有供所述测试室内气流流出的回风孔;
所述循环风机、加热器及排风机设在所述的顶部风道段,且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排风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干扰装置包括延时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所述延时继电器的电源端连接至火线和零线,所述延时继电器的延时触点连接至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用以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不断地通电或断电而产生电磁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适于绕制在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的编码器信号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柜体具有可透视所述测试室的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前视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右视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俯视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中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中电磁干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中电磁干扰装置中交流接触器与延时继电器的电气图。
附图标记:
柜体10;
门101;
观察窗1011;
测试室P10;
风道P11;
顶部风道段P111;
左侧风道段P112;
右侧风道段P113;
层架20;
承载件201;
循环风机30;
加热器40;
电磁干扰装置50;
交流接触器501;
线圈5011;
延时继电器502;
排风机60;
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
伺服控制器701;
伺服电机702;
编码器70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包括柜体10、层架20、循环风机30及加热器40。
具体地,柜体10内具有测试室P10及风道P11,所述风道P11与所述测试室P10相通,风道P11内的气流可以流入至测试室P10。较佳地,该柜体1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并且,为了提高柜体10的保温效果,可以在柜体10的柜壁设置保温材料层,例如保温岩棉。
层架20设在所述测试室P10内,且所述层架20具有多层间隔布置的承载件201,多层所述承载件201中至少两层用以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示例性的,多层承载件201从上之下依次间隔设置,多层承载件201中至少有两层可以用于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每一层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多个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可以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每个伺服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伺服电机702及伺服控制器701,较佳的,伺服控制器701与伺服电机702可以前后相对布置,伺服电机702上可以配置编码器703。
循环风机30设在所述风道P11上,用以使气流在所述风道P11和测试室P10之间循环流动。加热器40设在所述风道P11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风道P11内的所述气流进行加热,较佳的,该加热器40可以采用电加热器40。也就是说,通过循环风机30可以将风道P11内的气流吹向测试室P10,而测试室P10内的气流又可以回流至风道P11内,如此,形成封闭的自循环(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此外,加热器40设在风道P11内,当气流经过该加热器40时,通过该加热器40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如此,气流在风道P11和测试室P10内循环流动时,可以持续加热,进而使得测试室P10内温度达到测试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在柜体10的测试室P10内设有层架20,层架20具有多层间隔布置的承载件201,承载件201可以用以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如此,可以在层架20的承载件201上安装多层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进而实现批量测试,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此外,利用加热器40及循环风机30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实现测试室P10内高低温环境模拟,如此,可以实现在高温、低温等环境下完成测试,满足测试环境要求,使得测试效果更好。
可选地,承载件201可以为板状、杆状、管状等结构,在图4示例中,承载件2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钢以及L型板,伺服电机702可以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方钢上,例如固定组件包括压板、螺栓及螺母,螺栓穿过压板后与螺母锁紧,利用压板将伺服电机702压紧固定在方钢上。伺服控制器70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L型板上。
参照图3至图4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磁干扰装置50,多层所述承载件201中的至少一层用以安装所述电磁干扰装置50,以通过所述电磁干扰装置50对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产生电磁干扰。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在测试室P10内配置有电磁干扰装置50,电磁干扰装置50安装在其中至少一层承载件201上,电磁干扰装置5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图6示例中,在一层承载件201上对应于多个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设有多个电磁干扰装置50,多个电磁干扰装置50在工作时,可以产生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对测试中的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产生电磁干扰,例如对伺服控制器701、编码器703产生电磁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对于伺服驱动装置的测试,没有进行电磁干扰环境,进而使得伺服驱动装置测试的环境与实际工作的环境不同,进而导致测试结果并不准确。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测试室P10内配置电磁干扰装置50,利用电磁干扰装置50模拟电磁波信号,使得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在测试过程中的环境更加接近实际真实环境,进而达到更加准确可靠地测试结果。
参照图3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层所述电磁干扰装置50位于相邻两层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之间。在图3示例中,承载件201为五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及第五层,其中,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及第五层的承载件201分别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这些伺服驱动装置可以包含是不同功率大小的伺服电机702,而第三层的承载件201安装电磁干扰装置50,如此,第三层的电磁干扰装置50即可位于第一层、第二层的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与第四层、第五层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之间。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电磁干扰装置50设在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之间,如此,可以使得电磁干扰装置50产生的电磁波覆盖各层的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进而对各层的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起到干扰效果,使得各层的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均能够在接近真实环境中测试,确保各个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的测试结果均能够准确可靠。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风机60,所述排风机60设在所述风道P11内,用以将所述风道P11内的气流排出至所述柜体10外。
也就是说,通过在柜体10上配置排风机60,利用该排风机60可以将风道P11内的气流排出至柜体10外,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测试室P10内的温度过高时开启排风机60,利用该排风机60将测试室P10内热的气流排出至柜体10外,进而降低测试室P10内的温度,防止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所在的测试环境温度过高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未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测试室P10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循环风机30、加热器40及排风机60信号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控制所述循环风机30、加热器40及排风机60。
也就是说,在测试室P1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室P10内的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该温度控制循环风机30、加热器40及排风机60的开启或关闭,例如当采集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循环风机30及加热器40开启,通过循环风机30使得气流在风道P11和测试室P10内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利用加热器40进行加热,进而实现对测试室P10内进行升温,而当采集的温度高度第二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加热器40停止和/或排风机60启动,如此,停止对气流的加热,和/或通过排风机60将测试室P10内热的气流排出至测试室P10外,以使得测试室P10内的温度下降,由此,可以实现测试室P10内温度的控制,使得测试室P10内的温度位置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可靠且稳定的测试环境。
可选地,还包括烟雾传感器及报警器(未示出),其中,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采集所述测试室P10内的烟雾浓度;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还用以根据所述烟雾浓度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也就是说,通过在测试室P10内设置烟雾传感器,利用该烟雾传感器检测测试室P10内的烟雾浓度,如果烟雾浓度超过设定浓度,则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如此,可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发现,避免发生火情等问题。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风道P11包括顶部风道段P111、左侧风道段P112及右侧风道段P113,其中,顶部风道段P111位于所述测试室P10的顶部;所述左侧风道段P112位于所述测试室P10的左侧,且所述左侧风道段P112的上端与所述顶部风道段P111的一端连通;所述右侧风道段P113位于所述测试室P10的右侧,且所述右侧风道段P113的上端与所述顶部风道段P111的另一端连通。
左侧风道段P112上设有供气流流入所述测试室P10内的进风孔,所述右侧风道段P113上设有供所述测试室P10内气流流出的回风孔。所述循环风机30、加热器40及排风机60设在所述的顶部风道段P111,且所述加热器40位于所述循环风机30和所述排风机60之间。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风道P11主要由顶部风道段P111、左侧风道段P112及右侧风道段P113连接组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风道P11环绕在测试室P10的外侧,并且,左侧风道段P112通过进风孔向内部吹入气流,右侧风道段P113通过回风口将气流引出,而循环风机30设在顶部风道段P111,如此,使得气流能够形成更好自循环流动。加热器40设在循环风机30和排风机60之间,则可以确保气流在进入循环风机30之前,被加热器40加热。排风机60接近右侧风道段P113,则右侧风道段P113回流的气流,可以在排风机60开启时,能够被排风机60顺利地排出至测试室P10外,达到快速降温效果。
参照图3至图4、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磁干扰装置50包括延时继电器502和交流接触器501,所述延时继电器502的电源端连接至火线和零线,所述延时继电器502的延时触点连接至所述交流接触器501的线圈5011,用以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501的线圈5011不断地通电或断电而产生电磁波。
在测试时,延时继电器502通过延时控制延时节点闭合,进而使得交流继电器的线圈5011通电,通过延时继电器502控制交流继电器的线圈5011不断地通电和断电,即可使得交流继电器的线圈5011周围产生电磁波,进而对测试的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实施电磁干扰,以便模拟出更加接近真实环境的测试环境,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该电磁干扰装置5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有利地,交流接触器501的线圈5011适于绕制在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70的编码器703信号线上,如此,通过将交流接触器501的线圈5011与伺服电机702的编码器703信号线进行卷绕,可以达到增加电磁干扰强度的目的。
可选地,柜体10具有可透视所述测试室P10的观察窗1011,例如,在图1示例中,柜体10具有前、后双开门101,前、后双开门101上均设有透明的观察窗1011,如此,方便于观察测试室P10内的测试状态及过程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内具有测试室及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测试室相通;
层架,所述层架设在所述测试室内,且所述层架具有多层间隔布置的承载件,多层所述承载件中至少两层用以安装被测伺服驱动装置;
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在所述风道上,用以使气流在所述风道和测试室之间循环流动;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风道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气流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磁干扰装置,多层所述承载件中的至少一层用以安装所述电磁干扰装置,以通过所述电磁干扰装置对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产生电磁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电磁干扰装置位于相邻两层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在所述柜体上且与所述风道连通,用以将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排出至所述柜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测试室内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及排风机信号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加热器及排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采集所述测试室内的烟雾浓度;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根据所述烟雾浓度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
顶部风道段,所述顶部风道段位于所述测试室的顶部;
左侧风道段,所述左侧风道段位于所述测试室的左侧,且所述左侧风道段的上端与所述顶部风道段的一端连通;
右侧风道段,所述右侧风道段位于所述测试室的右侧,且所述右侧风道段的上端与所述顶部风道段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左侧风道段上设有供气流流入所述测试室内的进风孔,所述右侧风道段上设有供所述测试室内气流流出的回风孔;
所述循环风机、加热器及排风机设在所述的顶部风道段,且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排风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干扰装置包括延时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所述延时继电器的电源端连接至火线和零线,所述延时继电器的延时触点连接至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用以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不断地通电或断电而产生电磁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适于绕制在所述被测伺服驱动装置的编码器信号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具有可透视所述测试室的观察窗。
CN202020293430.8U 2020-03-11 2020-03-11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Active CN211905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3430.8U CN211905550U (zh) 2020-03-11 2020-03-11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3430.8U CN211905550U (zh) 2020-03-11 2020-03-11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5550U true CN211905550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2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3430.8U Active CN211905550U (zh) 2020-03-11 2020-03-11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5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3551B2 (en) Sensor-swarm environmental event detection
US8448505B2 (en) Test bench having temperature-controlled cooling blower
EP2813838B1 (en) Abnormality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environmetal tes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EP1085272A2 (en) Heating-element accommodating-box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1273107A (zh)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CN211905550U (zh) 伺服驱动装置测试柜
CN214586605U (zh) 一种恒温恒湿设备
CN205229017U (zh) 一种氙灯耐气候试验机
CN115228512B (zh) 一种温度模拟试验箱
CN211133997U (zh) 一种步入式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CN217979551U (zh) 一种大气检测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CN214668480U (zh) 一种坚果食品保质期测试装置
US20220290886A1 (en) Filter Monitoring Device, Air Flow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Mullassery Sensors and analytics for smart buildings
CN211147107U (zh) 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
CN207946483U (zh) 一种多线圈电老化自动测试设备
CN114025519A (zh) 一种极端环境下的测试系统防护装置
JP2001017868A (ja) 試験用恒温装置
CN112887668B (zh) 相机保护装置、测试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2030537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测试装置
CN210090049U (zh) 一种保温设备性能检测装置
CN217425260U (zh) 高温老化换气试验箱
CN215389364U (zh) 一种快温变湿热试验箱
CN211706811U (zh) 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
CN215260956U (zh) 一种组合式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