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9300U -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9300U
CN211899300U CN202020133932.4U CN202020133932U CN211899300U CN 211899300 U CN211899300 U CN 211899300U CN 202020133932 U CN202020133932 U CN 202020133932U CN 211899300 U CN211899300 U CN 211899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storage tank
water
tank body
stor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39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华
廖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0201339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9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9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9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所述屋面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蓄水通孔,屋面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箱体,蓄水通孔和蓄水箱体连通设置,且蓄水箱体上水平设置有多根溢流水管,溢流水管置于蓄水箱体相对的两侧并与蓄水箱体连通设置,达到提高蓄水箱体使用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背景技术
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及避雷措施等,特殊工程时还有瓦面的施工,中国城市高速发展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需求与日俱增,绿色建筑屋面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生态、可循环、延长使用寿命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功能。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1720494572.9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屋面结构,包括光伏发电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天然采光装置和基础屋面结构;基础屋面结构包括水平屋面结构和带倾角屋面结构,水平屋面结构和带倾角屋面结构相连接;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带倾角屋面结构,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水平屋面结构和带倾角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天然采光装置设置在带倾角屋面结构下方;将建筑屋面的丰富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在建筑光伏发电、建筑采光、屋面绿化方面,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缓解建筑电力负荷压力,解决城市雨水收集与绿化问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种绿色建筑光能屋面结构收集雨水时没有设置排水保护措施,当遇到降雨量较多的季节,容易因为收集的雨水长时间蓄积而导致绿植死亡,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通过在屋面主体上设置溢流水管,当蓄水箱体中的雨水较多时,雨水可以穿过溢流水管中流至蓄水箱体外侧,达到提高蓄水箱体使用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所述屋面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蓄水通孔,屋面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箱体,蓄水通孔和蓄水箱体连通设置,且蓄水箱体上水平设置有多根溢流水管,溢流水管置于蓄水箱体相对的两侧并与蓄水箱体连通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绿色建筑节能屋面时,雨水通过屋面主体上的蓄水通孔进入到蓄水箱体中,蓄水箱体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当雨水量较大时,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积攒到达溢流水管位置处时,蓄水箱体内的雨水穿过溢流水管流至蓄水箱体外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蓄水箱体内的雨水长时间积蓄的状况,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箱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集流支管,集流支管的底部与外界水管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在蓄水箱体的底部设置与外接水管相连通的集流支管,集流支管将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导流至外接水管中,对蓄水箱体中的雨水进行有效和充分的利用,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箱体内部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置于溢流水管的下方且过滤板与蓄水箱体的内壁固定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蓄水箱体内部的过滤板对流入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具有过滤作用,雨水冲刷屋面主体并通过蓄水通孔进入到蓄水箱体中,使得雨水中携带有杂质,过滤板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将蓄水箱体底部的集流支管堵塞,确保雨水在转输过程中的畅通,进一步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箱体底部由两侧向靠近集流支管位置处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蓄水箱体底部由两侧向靠近集流支管位置处倾斜向下设置,加速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向集流支管位置处的流动,加速雨水的转输,提高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的输送,进一步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通孔上盖设有防尘帽,防尘帽内部中空,且防尘帽底部的周向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蓄水通孔相连通的渗水孔,多个渗水孔均匀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设在蓄水通孔上的防尘帽对外界的杂质穿过蓄水通孔进入到蓄水箱体内部具有阻挡的作用,从外侧直接减少杂质的进入,除杂效果更佳,且防尘帽底部的周向面上开设多个渗水孔,雨水穿过防尘帽上的渗水孔进入到蓄水箱体内部,使用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屋面主体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电板置于屋面主体的顶部位置处,且太阳能电板通过稳压器与外界蓄能电源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板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向外界蓄能电源输送电能,最大化程度的利用了屋面主体,提高了屋面主体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蓄水箱体上设置多根溢流水管,溢流水管与蓄水箱体连通设置,当雨水量较大时,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积攒到达溢流水管位置处时,蓄水箱体内的雨水穿过溢流水管流至蓄水箱体外侧,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
2、通过在蓄水箱体的底部设置集流支管,集流支管的底部与外界水管相连通,集流支管将蓄水箱体内部的雨水导流至外接水管中,对蓄水箱体中的雨水进行有效和充分的利用,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
3、通过在蓄水箱体内部设置过滤板,过滤板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将蓄水箱体底部的集流支管堵塞,确保雨水在转输过程中的畅通,进一步提高蓄水箱体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突出溢流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屋面主体;2、蓄水通孔;21、防尘帽;22、渗水孔;3、蓄水箱体;31、溢流水管;32、过滤板;33、集流支管;4、太阳能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3,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1,屋面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蓄水通孔2,屋面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蓄水箱体3,蓄水通孔2和蓄水箱体3连通设置,且蓄水箱体3上水平设置有多根溢流水管31,溢流水管31置于蓄水箱体3相对的两侧并与蓄水箱体3连通设置,当雨水量较大时,蓄水箱体3内部的雨水积攒到达溢流水管31位置处并穿过溢流水管31流至蓄水箱体3外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蓄水箱体3内的雨水长时间积蓄的状况,本实施例达到了提高蓄水箱体3的使用效果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4,蓄水箱体3的底部连通设置有集流支管33,集流支管33的底部与外界水管相连通,集流支管33将蓄水箱体3内部的雨水导流至外接水管中,对蓄水箱体3中的雨水进行有效和充分的利用,提高蓄水箱体3的使用效果;蓄水箱体3底部由两侧向靠近集流支管33位置处倾斜向下设置,加速蓄水箱体3内部的雨水向集流支管33位置处的流动,加速雨水的转输,提高蓄水箱体3内部的雨水的输送,进一步提高蓄水箱体3的使用效果;蓄水箱体3内部设置有过滤板32,过滤板32置于溢流水管31的下方且过滤板32与蓄水箱体3的内壁固定相连,过滤板32对流入蓄水箱体3内部的雨水具有过滤作用,雨水冲刷屋面主体1并通过蓄水通孔2进入到蓄水箱体3中,使得雨水中携带有杂质,过滤板32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将蓄水箱体3底部的集流支管33堵塞,确保雨水在转输过程中的畅通,进一步提高蓄水箱体3的使用效果。
结合图1和图2,蓄水通孔2上盖设有防尘帽21,防尘帽21对外界的杂质穿过蓄水通孔2进入到蓄水箱体3内部具有阻挡的作用,从外侧直接减少杂质的进入,除杂效果更佳,防尘帽21内部中空,且防尘帽21底部的周向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蓄水通孔2相连通的渗水孔22,多个渗水孔22均匀间隔设置,雨水穿过防尘帽21上的渗水孔22进入到蓄水箱体3内部,使用稳定性更高;屋面主体1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板4,太阳能电板4置于屋面主体1的顶部位置处,且太阳能电板4通过稳压器与外界蓄能电源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板4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向外界蓄能电源输送,最大化程度的利用了屋面主体1,提高了屋面主体1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该绿色建筑节能屋面时,屋面主体1上的太阳能电板4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并向外界输送;屋面主体1上的雨水可以通过蓄水通孔2进入到蓄水箱体3内部被收集,蓄水通孔2上的防尘帽21对外界杂质具有阻挡作用,从根源上减少杂质进入蓄水箱体3内部,提高使用效果,雨水穿过防尘帽21底部的渗水孔22进入到蓄水箱体3中;蓄水箱体3中的过滤板32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雨水沿着蓄水箱体3底部的倾斜面流至集流支管33内,并通过集流支管33将雨水导流至外接水管中,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充分利用;当雨水量较大时,选谁蓄水箱体3内部的雨水可从溢流水管31中排出至蓄水箱体3外侧,防止雨水对蓄水箱体3造成损坏,提高蓄水箱体3的实用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蓄水通孔(2),屋面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蓄水箱体(3),蓄水通孔(2)和蓄水箱体(3)连通设置,且蓄水箱体(3)上水平设置有多根溢流水管(31),溢流水管(31)置于蓄水箱体(3)相对的两侧并与蓄水箱体(3)连通设置;蓄水通孔(2)上盖设有防尘帽(21),防尘帽(21)内部中空,且防尘帽(21)底部的周向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蓄水通孔(2)相连通的渗水孔(22),多个渗水孔(22)均匀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体(3)的底部连通设置有集流支管(33),集流支管(33)的底部与外界水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体(3)内部设置有过滤板(32),过滤板(32)置于溢流水管(31)的下方且过滤板(32)与蓄水箱体(3)的内壁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体(3)底部由两侧向靠近集流支管(33)位置处倾斜向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主体(1)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板(4),太阳能电板(4)置于屋面主体(1)的顶部位置处,且太阳能电板(4)通过稳压器与外界蓄能电源电性连接。
CN202020133932.4U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Active CN211899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3932.4U CN211899300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3932.4U CN211899300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9300U true CN211899300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0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3932.4U Active CN211899300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93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2821U (zh) 绿色建筑系统
CN208184083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0798092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屋面
CN205399547U (zh) 一种可拆卸式侧壁雨水截流利用装置
CN211899300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06948983U (zh) 储水式花园种植模块
CN112982791A (zh) 一种具有节能系统的绿色环保型屋顶
CN209704118U (zh) 一种节能生态停车棚
CN209293097U (zh) 海绵城市绿色住宅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1794453A (zh) 一种绿色节能拼装式屋面
CN216239414U (zh) 一种zk生态环保现浇钢混结构绿色建筑
CN216239263U (zh) 一种多功能型绿色建筑集成屋顶
CN211499915U (zh) 一种具有碲化镉玻璃发电功能的环保型轻钢别墅
CN206052854U (zh) 一种高层建筑雨水利用系统
CN115653046A (zh) 老旧小区改造的与城市景观结合的雨水收集系统及方法
CN212689422U (zh) 一种节水环保建筑
CN212641964U (zh) 一种绿色屋顶滞蓄能力快速恢复系统
CN210507774U (zh) 一种新型绿色建筑用节能装置
CN210194861U (zh) 一种具有集雨绿化功能的六边形建筑群系统
CN210030255U (zh) 一种基于新型能源的雨水利用装置
CN217299512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屋顶结构
CN211665846U (zh) 一种新型屋面雨水利用系统
CN211421635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6475941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3062586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屋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